(小学教育)2019年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提要]在小学数学的命题改革中,我有过欣喜的回忆和探索中困惑后的反思。

本文从三方面来阐述欣喜的回忆:卷面体现人文性,兼顾差异性;内容体现生活性,兼顾思想性;形式体现灵活性,兼顾多样性。

文章从对“生活化”和“数学化”命题的重新认识进行反思。

[关键词] 人文性生活性灵活性反思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数学的命题也在改革浪潮中前进。

试卷命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数学试卷的命题由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走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由只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走向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小学数学的命题改革中,我们有着实践过程中的欣喜回忆和探索中困惑后的反思。

一.探索中的欣喜
(一)卷面体现人文性,兼顾差异性
试卷的命题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怕考试的心理,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答题,考出真正的水平?这就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乐于接受,欣然考试。

1.增加卷首语
如今的试卷,学生一开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明明说的一段亲切的卷首语:“亲爱的小朋友,学期即将结束,你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将是你我最大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

请你认真思考,仔细答题。

祝你取得好成绩!”短短的一段卷首语把学生带进和谐、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

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评价时应将“激励原则”与“个体差异的评价”有效地结合,就某位学生而言,只要他自己有进步就应及时鼓励,不应刻意强求他与其他同学的比较,减少与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段亲切的卷首语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
2.改变陈述方式
在试卷题型的陈述中,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词语。

比如:“填空题”叙述成了“你知道下面这些事情吗?把你知道的填在空格里”;“选择题”叙述成了“帮小动物找家”;“计算题”则叙述成了“你能完成下面这些任务吗?老师相信你能行!”“应用题”则叙述成“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用你喜爱的方法来解决。

”对于一些找规律的题目,试卷题型陈述为“相信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学生!”等等。

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变化,但其中渗透的却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体现了一种
人文的关怀。

同时,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这样的陈述方式更有吸引力。

在试卷题目内容的陈述中,以往那纯文字化的表述,内容抽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做题的机器,缺乏主动性,取而代之的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语言。

例如,比较大小的题目,以往简单地写成: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54、70、99、79、48、62,而今则将题目设计成:西城中心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书情况如下:
一(1)班54本一(2)班70本一(3)班99本
一(4)班79本一(5)班48本一(6)班62本请小朋友根据捐书本数的多少排队。

(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我们命题目的之一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像以往的叙述有的孩子会将各数从小到大排,也有粗心的孩子会将各数从大到小排而失分,陈述方式的改变同样还是检测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基本数学知识是否掌握,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陈述方式的改变也将枯燥的数据富于实际意义。

(二)内容体现生活性,兼顾思想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考试不是数学学习的结束,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因此,命题材料的选择也应尽量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1.增加生活材料
数学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因此,我们在命题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材料。

如:小扬是三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小动物。

他测量到蝗虫身长是4.3厘米,蚂蚁身长2毫米,蚯蚓身长8厘米1毫米。

(1)根据这三个数,你能列几道加法算式和几道减法算式?然后再算一算。

(2)选择一个减法算式,根据这个算式提一个数学问题。

算式:问题:
此题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效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再如:同学们,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小公民的职责。

如果一个水龙头每分钟漏50滴水。

(1)3小时会漏掉多少滴水?(2)通过计算,如果发现水龙头漏水,你会怎么做?此题内容是生活中的小事,每个同学都经历过,问题的表述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节约用水”这一思想教育也在学生解决问题中渗透、升华。

2.考虑地方特色
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作为小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地方特色。

试卷命题时我们也穿插一些家乡特产,让学生在阅读信息中了解家乡的特产,为家乡感到自豪。

如:黄岩蜜橘以“本地早”闻名全国,临海涌泉蜜橘以“无核橘”扬名。

下面有一组信息,请选择已知条件(在选择条件的序号前打“√”)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条件:①9千克“本地早”需要54元,②9千克“无核橘”需要45元,
③买30千克“本地早”,④买40千克“无核橘”
问题:算式:
(三)形式体现灵活性,兼顾多样性
传统的考试命题过多地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和答案的标准化,数学的考试主要是作为结果的数学,而不是作为过程与方法的数学。

我想:数学考试不仅要考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命题形式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不仅关注“双基”的落实还关注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过程跃然纸上。

1.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它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作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如:XX学年小学数学三上期终卷的最后一题,明明家、聪聪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明明家到学校有306米,聪聪家到学校只有158米,明明家到聪聪家有多远?(提示: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你可以在草稿纸上画画草图帮助解决。

)这里的一句提示语其实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可以通过画草图解决,思考问题要全面及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通过“想想、画画、算算”,卷面上不仅有解题结果的体现,还有学生解题方法与策略的一个过程体现。

试卷设置提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其意图就是力求引导并优化学生的思维策略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学习,难道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2.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的渗透与体验或者转变成孩子乐于接受的?我想: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因此在试卷命题时我们适量增编一些有数学味的童话故事题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如:小白兔奶奶生病了,想吃白萝卜,小白兔没听清楚就用家里的105个红萝卜去换大白菜,5个红萝卜换1棵大白菜,它换了多少棵大白菜?可是兔奶奶想吃白萝卜,小白兔又跑到小灰兔家换,1棵大白菜换2个白萝卜,小白兔换来多少个白萝卜?此题不仅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初步体会到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些准备。

3.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
以往的数学试卷没有提示语,现在的数学试卷都有温馨的提示。

比如:试卷最后有小精灵的提示语“别忘了仔细检查!”。

又如:王老师平均批改每本数学《作业本》要2分钟,48本能在2小时内完成吗?[悄悄话:老师改作很辛苦,我们应及时订正错题。

]这一句句不起眼的提示语是教师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延续,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考试与平时的学习活动一样,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困惑后的反思
(一)对“生活化”命题的新认识
数学的命题应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不能存在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的倾向。

例如,XX学年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期终卷最后一题:北京华堂商场有一批羽绒服在货架上标价618元,打九五折出售,在此基础上,还能参加“每满200元减现金80元”的店庆促销活动。

请问这个活动期间张先生想买这样一件羽绒服至少需要多少钱?的目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但学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题。

解法一:618×95%=587.1(元),587.1元里有2个200元,587.1—80×2=427.1(元)解法二:618÷200=3……18(元),618—80×3=378(元)
解法一的同学是根据题目意思与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与思路一致,考查六年级学生的有关“折扣”问题的知识点,但缺少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合理性。

第二种解法出乎的意料,学生是抓住“至少”一词和实际购买情况,他们的理由是打折后再参加“每满200元减现金80元”的促销活动需要的人民币比不用打折直接参加“每满200元减现金80元”的促销活动要多,所以选择第二种解法。

从这里我们看到学生真正的应用数学能力提高了,而我们却被貌似“数学生活化”所迷惑。

(二)对“数学化”命题的再思考
传统的数学命题在较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是抽象而无实际意义的,而现在的命题又较能体现生活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的一大亮点,欣喜的背后也有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例如,XX学年小学数学三上期终卷有两格填单位名称题:李晨同学获黄岩区男子小学组跳高比赛第二名,成绩是126();杨刚同学获黄岩区男子小学组铅球比赛第一名,成绩是16()。

考试结束,我翻阅试卷,抽样调查结果约有63%学生至少错1题。

我调查了出错的十几位学生才明白:学生连“跳高是怎样一种运动?铅球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填什么单位名称就更云里雾里了,我从体育老师那儿也了解到三年级学生铅球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这样的题目变的是在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有点喧宾夺主了,这样的题目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数学水平。

看来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今后命题前要多深入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

“生活化”的数学命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提醒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生活化”。

数学命题首先考查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数学味”。

我想: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注入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命题才能更具意义,数学和生活才能相得益彰。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