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合集下载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心理适应与压力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心理适应与压力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心理适应与压力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深造。

然而,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适应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心理适应与压力,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首先,语言障碍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面临的主要心理适应问题之一。

中国的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起来并不容易。

语言不通可能导致交流困难,使留学生感到孤立和无助。

因此,外国留学生应该积极学习汉语,可以参加语言培训班或找到中国朋友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和在线资源,如字典和语法指南,也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外国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例如,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注重礼貌和尊重。

而在某些外国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更加重要。

因此,外国留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留学生可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与中国学生建立友谊并参与社团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学业压力也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面临的心理压力之一。

中国的教育系统非常竞争激烈,学生们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学业压力,留学生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症。

同时,他们也可以寻求学习辅导和指导,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

最后,社交障碍也是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之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可能会感到与中国同学之间存在隔阂。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社交支持。

为了克服这种社交障碍,留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结识更多的中国朋友。

来华高校留学生适应性分析及提升适应能力对策探讨

来华高校留学生适应性分析及提升适应能力对策探讨

来华高校留学生适应性分析及提升适应能力对策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华高校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面对不同的文化、教育体系和生活环境,留学生们往往面临着诸多适应性问题。

本文将对来华高校留学生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适应能力的对策。

一、留学生适应性问题现状分析1.文化差异导致心理压力来华留学生往往需要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习俗,这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留学生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教育体系转变带来学业困难中国的教育体系和国外留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体系往往有所不同,留学生需要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这种转变可能导致留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成绩下降。

3.生活环境的适应障碍从不同的国家来到中国,留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社交圈子。

语言沟通、食品安全、交通状况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成为留学生适应的障碍。

二、提升留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探讨1.加强文化交流和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开设文化交流和心理疏导课程,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提高他们的文化适应能力。

校园内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留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2.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体系针对留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学校可以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体系,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和语言培训,帮助留学生逐步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3.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留学生服务中心,为留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的适应困难。

鼓励留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拓展他们的社交圈子,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师生沟通和关怀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怀和帮助。

建立师生双向沟通的机制,鼓励留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5.加强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关键词】心理健康;SCL【摘要】目的探讨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53名在校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示,留学生的强迫、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模(P<0.05或0.01),留学生阳性因子分≥2的检出率最高为强迫症状(49.0%),≥3的检出率最高为敌对情绪(9.4%)。

结论部分留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留学生;强迫症状;敌对情绪The research on SCL90 of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Hu Fang,Cui Lizhong,Gao Li(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u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xxxx,Anhui,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mental healthy status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Methods This article was tested on 53 foreign students fro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nd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ith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Chinese young norm. Results Tha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foreign students and Chinese young norm in the scores of compulsion, phobia, paranoid and psychosis.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positive factors抯cores no less than 2 of foreign students was compulsion, and which no less than 3 was hostility. Conclusion Part of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have some mental problem, should be given rel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Keywords】Mental health; SCL90;foreign student; compulsion;hostility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注意,尤其是对于初次来华的学生,因语言不通,文化背景迥异,思乡情绪等更易产生焦虑、苦闷、困惑等心理问题。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服务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服务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服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留学生这一群体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留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仅是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还涉及到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如何研究和解决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

据国内外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多。

留学生在海外生活中,从语言、文化、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这些都会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

留学生还需要承受一定的学习压力,而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学业、就业、个人关系等方面。

因此,留学生常常会出现学习、适应、情感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二、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留学生的情感适应问题是导致留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留学生习惯了自己的家庭、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环境,而到了国外这些东西都发生了变化,这种不适应的感觉会使留学生感到不安。

其次,留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留学生往往需要承担较重的学业压力,尤其是读研究生、博士生的留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学术论文,还需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这些都会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

另外,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例如语言不通、适应生活环境困难、遭遇歧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留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留学生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对留学生的宣传教育,让留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增强留学生的适应能力。

对于留学生来说,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与人交往:积极寻找社交网络,多参加校园活动,与同学、老师等建立联系。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一、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状来华留学生因为心理疾病而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甚至产生自杀行为的时有发生,这类事件对留学生本身与其家庭都构成了极大的伤害。

留学生属于外国公民,这一特殊身份导致留学生们在处理心理疾病时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名誉乃至国家间的关系。

我国留学生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同时留学心理健康问题也迫在眉睫。

要解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该对留学生的这一群体予以深刻分析,确立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针对性地成立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通过减少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我国现有的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现状表现为以下几大方面。

1.心理辅导与教育机制较为薄弱我国现只有部分高校开始成立专门的留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此类中心专门为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但大部分高校仍坚持辅导员保姆式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2007年《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出台,规划中提及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辅导的盲区。

2.法律政策薄弱思想政治由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与其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紧密相连,因此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均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致力于为大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文件专门用于指导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例如,199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教育大纲》;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等文件。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各大高校均建立了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为大学生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但是,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受到国家外交政策影响较大,初期发展十分缓慢。

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大都以尊重对方国家文化为原则,对其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摘要】随着中国高校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主要问题包括学习压力大、文化适应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辅导措施,如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服务。

本文呼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跨文化心理适应性训练,提高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还强调了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协作与交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机制、心理适应、跨文化、服务机构、教育加强、水平提高、服务体系完善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焦点关注。

作为跨国留学,留学生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这种跨文化适应性挑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来华留学生通常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支持,在心理困境中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对于促进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心理健康辅导措施、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跨文化心理适应性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设等方面,以期为提高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建设更健康的留学环境提供参考。

2. 正文2.1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当前,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来华留学生面临着语言、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压力,导致许多留学生产生情绪波动、孤独、焦虑等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一些留学生可能面临着身份认同、自我价值感等方面的困惑,甚至出现自卑情绪。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也给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其家庭和政治环境不稳定,或者受到歧视和偏见的影响,更容易遭受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论文】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论文】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摘要:随着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关注焦点。

面对新的形势,对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剖析,建构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留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教育一、来华留学生存在主要心理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

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1]。

来华留学生的主体是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最活跃阶段即青年时期,以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年人呈现多变、创新和叛逆的特点。

青年人的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其智力发展、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性格、性意识、成长需求都呈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突变与渐变相统一。

来华留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复杂性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不但要面临着青年人共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同时还要面临环境适应、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等多方面的任务。

因此,留学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国内本土学生压力明显增大。

(一)负面情绪问题。

留学生在国外经常会出现思乡感、孤独感、抑郁症和挫折感。

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缺少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倾向消极模式情况下,孤独感、挫败感体验会相对强烈。

较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体验会影响留学生的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

(二)人际关系敏感。

留学生身处异国生活和学习,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导致留学生在社会交往上会呈现出更多的焦虑状态。

与中国大学生相比,在华留学生存在更多的强迫、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

留学生较多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上学生活中的应激事件[2]。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

浅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摘要】本文基于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现有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加强辅导教育措施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最后总结了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学校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引起社会对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机制、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加强措施、建议、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学校服务、意识、促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扰,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还要应对文化冲突、语言障碍等诸多困扰,这些因素都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留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乎他们个体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关乎中外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建立完善的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势在必行,以保障留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

1.2 问题意义留学生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高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亟待完善。

在涉外教育的背景下,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求,不仅是高校管理和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与国际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国家形象和国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建立健全留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的留学生更容易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能够充分发挥潜力,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引言留学生群体在海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可能会产生多种心理反应和问题,如文化冲突、适应困难、孤独感、焦虑、抑郁等。

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着重关注,因为影响他们的团队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针对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在国外研究中,已有很多研究探讨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许多留学生面临压力和孤独的挑战。

特别是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他们在适应和融入新文化时会遇到很多困难。

Yeh & Inose (2003)的研究发现,许多留学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经历了“文化震荡”的状态。

Yeh & Inose通过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许多留学生感到孤独、疲惫、失望和困惑。

另一项研究表明,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

在学习方面,留学生必须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难度;在生活方面,留学生需要自己独立生活,包括照顾自己的饮食、住宿和社交活动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新加坡、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150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中包含的内容有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社交交际、生活满意度、文化适应和学术压力等。

四、研究结果1.心理健康在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时,我们使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根据SCL-90的测量结果,我们发现留学生中有56%出现了轻度或中度焦虑/抑郁症状,仅有44%的留学生没有出现任何心理问题。

2.适应能力在适应能力方面,我们发现只有27%的留学生在刚到达时就能迅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其余的留学生需要花费数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适应。

同时,只有31%的留学生觉得自己在适应方面做的很好。

3.社交交际在社交交际方面,我们发现55%的留学生感到孤独,48%的留学生表示很难交到朋友。

此外,44%的留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城市的社交氛围。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留学生赴外留学人数不断增长。

然而,留学生在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中,面临着跨文化适应的挑战。

同时,由于语言障碍、学业压力、社交难题等问题,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将展开相关调查研究。

一、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1. 考察留学生的适应能力跨文化适应是指个体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顺利融入并适应新的文化要求。

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将了解留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环境时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并包括以下方面的具体内容:(1)语言能力:调查留学生在新环境下的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社交能力:考察留学生与当地学生的互动情况,包括结交新朋友的能力、适应社交习俗等。

(3)文化适应能力:了解留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并融入新的文化,以及是否能够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和习俗。

2. 探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在调查中,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留学生个体差异、文化差异和环境因素等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个体因素:研究留学生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等与跨文化适应的关联。

(2)文化差异:了解留学生来自的国家文化与目标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3)环境因素:包括留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社交环境和住宿环境等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二、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 调查留学生的心理压力水平留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自我期望等各种心理压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试,我们将了解留学生心理压力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1)学业压力:调查留学生对学术要求和学业进展的焦虑程度。

(2)经济压力:研究留学生的经济负担以及与经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3)家庭压力:了解留学生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及家庭对留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2. 讨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制定相关支援策略。

探析在华留学生心理适应情况及改进建议——以南开大学为例

探析在华留学生心理适应情况及改进建议——以南开大学为例

探析在华留学生心理适应情况及改进建议——以南开大学为例摘要: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南开大学的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南开大学留学生大多适应良好,小部分心理适应情况较差,年龄、性别、来华时间等条件对留学生有较大影响。

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负责留学生教育和服务的高校及其工作者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南开大学;心理适应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壮大,留学生的生源国家数量及人数逐年增长。

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选择来华深造,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逐年提高。

但由于各种因素,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能否有效是体现我国留学生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南开大学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南开力量。

如何妥善解决留学生在校园内所遇到的适应问题是每所高校都需要关切的。

作为国内高校的典型代表,此问题在南开大学的解决将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二、调查方式(一)调查方法:定性调查方法(访谈)与定量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相结合。

(二)调查总体情况1.问卷回收情况:此次共回收2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8份。

2.性别分布:女性113人,男性94人。

3.年龄分布:20-25岁之间147人,20岁以下20人,25岁以上的41人。

4.来华时间分布:来华2年以内的学生141人,2-5年的学生56人,5年以上的学生11人。

三、调查结果“在中国的生活使我常常感到焦虑”一题中选择“很不符合”41人,占比19.71%;选择“不太符合”79人,占比37.98%;选择“基本符合”79人,占比37.98%;选择“十分符合”9人,占比4.33%。

“在中国的生活使我常常感到孤独”一题中选择“很不符合”48人,占比23.08%;选择“不太符合”80人,占比38.46%;选择“基本符合”67人,占比32.21%;选择“十分符合”13人,占比6.25 %。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研究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研究

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了众多学子追求的梦想。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所面临的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入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文化冲突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体系,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而言,文化冲突可能是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从饮食、生活习惯到社交方式,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文化冲突可能导致留学生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不适应感,进而促成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2.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留学生通常会面临着未来职业和工作生涯的不确定感,这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在完成学业后,他们可能需要面临就业和生活居住等问题。

这种不确定感可能导致留学生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甚至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选择回国或者放弃追求留学梦想。

3. 孤独感的侵袭根据国外专业研究显示,许多留学生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有时与文化差异有关,有时与适应新环境的困难有关。

留学生往往需要在新的熟悉环境中建立社交关系,但他们可能需要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的挑战。

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 人文背景和文化影响留学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可能与留学生的人文价值体系相悖,引起文化隔阂和心理负担。

有些留学生在国内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在国外则可能得不到体现。

群体适应和个人发展的失衡也可能导致留学生出现负面情绪。

2. 个人经历和情境刺激与文化背景相关的因素之外,个人经历和情境刺激也可能对留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个人自身的成长和性格、学习和生活压力、就业前景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支持与主观认知最后,社会支持和主观认知也可能影响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学生可能需要适应一个与国内不同的文化环境,这种适应需要社会支持和主观认知的支持。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希望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文化冲击对许多留学生来说,来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意味着遭遇文化冲击。

他们可能会遇到与家乡不同的语言、风俗、宗教、价值观等。

这种文化冲击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加,产生身份认同、孤独感和自我否定等问题。

2.语言障碍语言是留学生在新环境下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对许多留学生来说,语言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他们可能找不到正确的单词来表达自己,听不懂当地人的口语,有时可能会面临沟通障碍,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孤独感许多留学生来到陌生国度面临着孤独感。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家庭和朋友分离,面临着自己的选择和挑战。

加上周围的文化、语言、习惯等差异,留学生很容易陷入孤独的境地。

4.经济压力留学生的经济状况是他们选择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然而,在留学生的期间,他们需要面对住宿、交通、饮食、杂费等多种开销。

有时,经济压力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5.学习压力绝大多数留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而出国留学,因此,学术压力是很大的问题。

除了课程内容和难度外,留学生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评分标准等。

二、解决方案1.寻求帮助留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帮助,不要因为面对问题而自闭。

我们可以向国际学生服务部门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

他们能够给予我们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2.与本地人交流与当地人交流有助于我们适应新的文化和习惯。

通过与他们交往,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3.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孤独感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通过参加学校、社区或朋友组织的活动,我们能够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来华留学学生多为青少年,由于留学生处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定性时期,学本领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时期,从体力、智力、个性都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1]。

此外中西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适应不良、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生理、心理、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使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

在华留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想象和现实的反差,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及生活习惯之间的反差,所学专业特点带来的学业压力,情感困惑,孤独感和思乡,怀疑和焦虑,怨恨和敌意等等。

在神经官能症方面,出现记忆力减退、常常失眠的学生分别占人数的大部分,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半学生性格多疑、不相信别人。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学生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缺少朋友又高度敏感。

这些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能主动就医,从而更增加了危险性[2]。

能否顺利度过最早的文化适应期,减弱文化冲击带来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对他们的留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人类学家Kalver Oberg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著名的“文化休克”理论,指出人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中而成为旅居者与旅居地文化接触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如丧失心理安定,产生各种心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等,并导致了他们较高的得病率和住院率[3]。

作为旅居者的来华留学生恰恰面临这种文化适应问题。

影响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因素还包括留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比如评价和应对方式,人格,自身知识和技能和人口统计学因素等。

积极的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与国际学生个体的内心自我控制点有密切的关联。

其他制约跨文化适应的其他人格因素还包括性格的外向性,敏捷性、歧义容忍度、控制力、成就动机、决断力、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力等。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学生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袁他们 大多性格内向尧不愿意与人沟通尧缺少朋友又高度敏感遥 这些学生往往 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袁不能主动就医袁从而更增加了危险性[2]遥 能 否顺利度过最早的文化适应期袁减弱文化冲击带来的心理压力袁将直 接对他们的留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遥
人类学家 Kalver Oberg 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著名的 野文化休
Al克l冶理R论i,指g出ht人s从一R种e文s化er移v入e到d另.一种文化中而成为旅居者与旅
居地文化接触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袁如丧失 心理安定袁产生各种心理尧行为的变化袁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等,并导 致了他们较高的得病率和住院率[3]遥 作为旅居者的来华留学生恰恰面 临这种文化适应问题遥 影响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因素还包括留 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袁比如评价和应对方式袁人格袁自身知识和技能和 人口统计学因素等遥 积极的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与国际学生个体的内 心自我控制点有密切的关联遥 其他制约跨文化适应的其他人格因素还 包括性格的外向性袁敏捷性尧歧义容忍度尧控制力尧成就动机尧决断力尧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力等遥
美国尧加拿大等国际学生教育大国普遍设有专业心理咨询部门或 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遥 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 也都设立了学生咨询处或烦恼咨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遥 新西兰理工大学甚至专门为中 国留学生专门设立了中国学生咨询室袁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 辅导帮助[6]遥让留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人可找尧有处可去才能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途径袁避免心理亚健康发展为心理疾患遥
来华留学学生多为青少年袁由于留学生处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 段过渡的时期袁是人生观尧世界观的定性时期袁学本领长知识的关键时 期袁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时期袁从体力尧智力尧个性都处 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袁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尧可塑 性[1]遥 此外中西文化尧习俗尧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适 应不良尧焦虑尧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作者:————————————————————————————————日期: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建筑论文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鲁华马龙(新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随着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学生来源国的增加、留学生层次的日益丰富,来华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与宗教信仰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有些心理障碍甚至发展成自残、自杀、精神分裂等恶性事件,给留学生正常教学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也给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来华留学学生多为青少年,由于留学生处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定性时期,学本领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时期,从体力、智力、个性都处于一生中最活跃的阶段,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1]。

此外中西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适应不良、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生理、心理、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和可塑性,使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

在华留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想象和现实的反差,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及生活习惯之间的反差,所学专业特点带来的学业压力,情感困惑,孤独感和思乡,怀疑和焦虑,怨恨和敌意等等。

在神经官能症方面,出现记忆力减退、常常失眠的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大部分,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半学生性格多疑、不相信别人。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学生通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他们大多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缺少朋友又高度敏感。

这些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能主动就医,从而更增加了危险性[2]。

能否顺利度过最早的文化适应期,减弱文化冲击带来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对他们的留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人类学家Kalver Oberg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著名的“文化休克”理论,指出人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中而成为旅居者与旅居地文化接触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如丧失心理安定,产生各种心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等,并导致了他们较高的得病率和住院率[3]。

作为旅居者的来华留学生恰恰面临这种文化适应问题。

影响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的因素还包括留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比如评价和应对方式,人格,自身知识和技能和人口统计学因素等。

积极的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与国际学生个体的内心自我控制点有密切的关联。

其他制约跨文化适应的其他人格因素还包括性格的外向性,敏捷性、歧义容忍度、控制力、成就动机、决断力、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监控力等。

另外,留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技能水平、认知方式、应对策略和期望值也影响其社会心理适应。

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把社会文化适应和个人心理适应情况合并为“社会与心理适应”[4]。

Kealey(1989)认为跨文化适应有正面和负面的心理变量,如生活满意度是正面变量,抑郁和焦虑是负面变量,旅居者生活满意度高,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少,就达到跨文化适应。

被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跨文化适应的分类方式是Ward及其同事的观点[5]。

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和社会文化适应(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心理适应是以情感反应为基础,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在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或较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等负面情绪,就算达到心理适应。

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文化的人有效进行接触。

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学生教育大国普遍设有专业心理咨询部门或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也都设立了学生咨询处或烦恼咨询室。

新西兰理工大学甚至专门为中国留学生专门设立了中国学生咨询室,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6]。

让留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人可找、有处可去才能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途径,避免心理亚健康发展为心理疾患。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为留学生新生提供“新生指南”等资讯服务,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北京邮电大学陈慧、常悦珠关于各高校留学生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与留学生的信息沟通上存在严重障碍,有近50%的留学生不清楚学校有无为留学生提供帮助的学生组织、有无奖励机制,5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的各种活动、讲座等,仅有6.4%的学生由学校的相关机构获得信息。

由此可见,多渠道、全方位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拓展留学生新生资讯服务是国内各高校普遍急需加强的工作重点[7]。

留学生主要的心理改变如下所列。

1)孤独感和思乡病在完全陌生而又“难以理解”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留学生们失去了自己原先十分容易沟通的环境和生活圈子,而陷入一种难于理解别人也难以被别人理解的窘境。

他们会因此感到孤独无助,并滋生本能的思乡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发散会妨碍他们进行正常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有的留学生会突然变得严重依赖学校里和周围社区中的同胞,把自己封闭在同胞、乡党的小圈子中,放弃接受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中国学生、老师及来自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的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

2)怀疑和焦虑如果缺乏周围同学、老师和环境的良好沟通,留学生们会产生对周遭人物的不信任感和怀疑、焦虑的意识。

他们会怀疑来华学习的意义,怀疑自己能否胜任这种学习,怀疑周围的师友是否真诚地对待自己,甚至会对自己能否顺利地在华生活产生严重的压迫感。

3)怨恨和敌意陌生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理变得敏感而脆弱,怀疑和焦虑情绪的滋长而会加重这种情形,微小的刺激很容易被夸大地或歪曲地理解,进而产生怨恨和敌意的情绪。

这种情绪有可能转移到留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使他们抱怨所学习的内容。

初到异国他乡,留学生都有“文化休克”(Cultural S hock)的体验[8]。

4)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之间的反差就一般的社会生活特征而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差异是巨大的。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那些生活在所谓“自由世界”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留学生们不会被要求接受中国的社会-政治观念,但他们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我国的各项法律,在宪法和其它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和发表他们的政治观点和社会主张。

5)不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及生活习惯之间的反差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千百年来影响中国人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标准,外国留学生与中国人打交道,就是与这种文化传统打交道。

与前述的两种反差相反,这种比较狭义的“文化冲突”是深层次的冲突,是不同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之间的碰撞[9]。

例如,在传统意识、历史观念、“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相互关系、爱情观、家庭观乃至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等诸多问题上,双方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看法。

从宗教信仰方面来看,中国本身宗教氛围并不浓,匮乏的宗教文化氛围令留学生在初来乍到时倍感不适应[10]。

同时,留学生人群中本身信奉不同的宗教也常常引发他们内部关系的不和谐。

而民族观念,包括民族自尊心、民族敏感性、价值观等,加之宗教的影响,都可能加重留学生的心理不适应。

生活习惯的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交友方式等也是引起留学生心理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11]。

有调查显示,留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别与中国青年常模无显著性差异,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别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尤其是强迫因子分有极显著性差异。

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留学生顺利完成跨文化心理转换、使来华留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更在心理上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曾有学者做过一个调查,在个人情绪与性格方面,有38.67%的学生对生活小事有莫名烦恼,31.33%的学生过于担心未来。

另外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其中有23.64%学生反映父母期望过高[12]。

留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不仅取决于能否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物质和学术条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在学习期间顺利完成上述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适应过程。

来华初期,留学生主要心理压力集中在因为语言不通、环境陌生而产生的惶恐、不安和缺乏安全感。

在这段时间,为留学生提供贴心服务、完善学习和生活指引、给予全面的信息咨询是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1]教育部.2008年度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EB/OL]./news/syyw/200903/t20090326_84100.h tml.[2]王芳,王晓慧.在杭外国留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外国留学生研究,2009(4):51-55.[3]艾沂.提高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研究[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08(3):64-68.[4]姚本先,何玉梅.1987-2006年我国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3):123.[5]沃国成,张锡九,黄浩,杨增祥.加强与留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交流推进多元文化的和谐校园建设[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6]杨军红.若干留学生大国的留学生辅助项目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5).[7]Ward C,Chang W C.Cultural fit:A new perspective on personality and sojourner adjust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7,21(6):525-533.[8]Poyrazli, S., Kavanaugh, P. R., Baker, A., Al-Timini, N. Social support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J].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2004, 7: 73-82.[9]Ye, J. Acculturative stress and use of the internet among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CyberpsychologyBehavior, 2005, 8: 154-161.[10]Poyrazli, S., Kavanaugh, P. R., Baker, A., Al-Timini, N. Social support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J].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2004, 7: 73-82. [11]Seongjik, Le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ected Predictors and Adjustment/ Acculturation Stress among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D]. University of Kentucky, 2008.[12]Rudmin, F. W. Constructs, measurements and models of acculturation and acculturative str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9, 33(2):106-12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