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病人的健康宣教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PPT课件

病因
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 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 重要的病因。痔出血,月经 过多等。
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 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 的主要原因。
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 指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
二.
临床表现
1.引起缺铁原发病的表现 2.贫血共有的表现 3.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如舌炎、 毛发干枯、指甲条纹隆起, 严重呈 “匙状甲”。
贫血 出血倾向
发热(继发感染)
第二节
贫 血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概
述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 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RC)和(或) 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 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我国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 Hb<110g/L可诊断为贫血。
一.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 膜苍白(是贫血最突 出的体征)、皮肤干 燥、毛发干枯、反甲、 末梢神经炎活动耐力 下降等。疲乏无力是 贫血最早出现的症状。 2.神经系统:头晕、 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嗜睡等。
3.呼吸、循环系统:呼吸困难、气短,长期 严重贫血可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最后导 致心力衰竭。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 度四级。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淋巴瘤、 骨纤维化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 贫血,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 3.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2024年度血液PPT课件

05
03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免 疫学等检测,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 病理检查。
04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有助于了解病 变部位和范围。
2024/3/24
19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 生育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治疗药物和剂量。
效果
释放作用
血小板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血小板因子、5-羟色胺等,
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液凝固
收缩作用
血小板内含有收缩蛋白,可使 血小板收缩,进一步封闭血管
破损口
7
02 常见血液疾病及临床表现
2024/3/24
8
贫血类型与诊断依据
2024/3/24
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浓度(Hb):判断贫血 程度及类型。
红细胞压积(Hct):协助判断贫 血程度及红细胞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用于贫血的形态学 分类。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
2024/3/24
2024/3/24
过敏反应
受血者对血液或血液制品中的某 些成分过敏,引发皮疹、呼吸困 难等症状。
溶血反应
输入的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中的 抗体发生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 引发寒战、高热、腰背酸痛等症 状。
细菌污染反应
由于血液或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 导致受血者出现败血症等严重感
染。
24
输血传播疾病风险评估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PPT课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 计划。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了解病情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教育自己及家人,及时识别异常症状。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健康生活习惯
建立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应对压力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该病通常是由于骨髓的异常造血功能引起的,可 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JAK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病因。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
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中1-2人。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中老年人、男性、家族有相关病史的人士, 均属于高风险人群。
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也可能面临更高风险 。
谁会受到影响? 相关疾病
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血管 疾病和血栓形成。
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红细胞增多而增模糊等症状 ,及早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红细胞增多导致的血液循环 问题。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与评估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高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是关键指标。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咨询血液科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
医生会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如何治疗与管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了解病情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
教育自己及家人,及时识别异常症状。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健康生活习惯
建立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预防与自我管理? 应对压力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因
该病通常是由于骨髓的异常造血功能引起的,可 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JAK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病因。
什么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
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中1-2人。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中老年人、男性、家族有相关病史的人士, 均属于高风险人群。
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也可能面临更高风险 。
谁会受到影响? 相关疾病
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血管 疾病和血栓形成。
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红细胞增多而增模糊等症状 ,及早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红细胞增多导致的血液循环 问题。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与评估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高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计数是关键指标。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似症状,咨询血液科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 。
医生会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如何治疗与管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血液科病人的健康宣教

三、怎么治疗血液病
血液病的治疗
• 1、西医治疗:西医治疗通常以激素、免疫剂、输血、化疗、及骨髓 移植治疗。 • 2、中医治疗:以中医药治疗原则,一般以调节免疫为入手治疗。
四、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指导 1、化疗不良反应及护理 2、预防感染、出血 3、饮食护理 4、运动和休息 5、心理护理
1、化疗不良反应及指导
4、运动和休息
• 休息与活动:根据病人体力,适当限制活动量,生活方面 应避免重体力 活动,贫血(血红蛋白 <60 g/L) 心慌, 乏力,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20×109/L ,视物不清者应 卧床休息,脾大者应取左侧卧位,避免弯腰和撞击腹部, 以免发生脾破裂。 • 做了PTCD(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术后的患者:应绝对 卧床休息24h,禁食禁饮8h,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到生命 体征平稳(一般遵医嘱12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血液病的种类
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 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 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 (1)、局部反应
• 某些化疗药物 对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或药物渗出 会引起静脉炎或皮肤坏死,应该: a、保护血管,依手背,手腕,肘前窝 的顺序选择静脉注射部位,若药物刺激 性强,剂量过大时首选大血管注射,每 次更换注射部位,并强调熟练的静脉穿 刺技术,避免穿破血管。 b、静脉穿刺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 针头在血管内才可以注入药物,输注完 毕后再用盐水冲洗后才能拔针。 c、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时,立即停 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3-5ml 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后局部滴入解药, 再拔掉针头,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 镁湿敷,亦可用普鲁卡因封闭。
血液与健康 PPT课件

利用红细胞的沉降率来测疾病
Hongxibaodechenjianglv
红细胞的比重决定了他的特性,即它的悬浮稳定性。 通过科学检验,将和抗凝剂均匀混合的血液静置于玻 璃管中,红细胞由于比重较大,会因为重力而下沉, 临床医学上以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 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血管,使大脑、心脏、四肢的组织缺氧部分获得营养,起到恢复记忆力、 消除肌肉疼痛的效果。 大蒜:大蒜中的特殊成分大蒜素,可是体内的铅浓度下降。 生菜:强碱性食材,可以使臣给予细胞中的毒素重新溶解,随尿液排出。 海带:胶质丰富的食材,可促使侵入血液的放射性物质由尿中排泄。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酶,可清除纤维类物质。 木瓜:蛋白酶含量丰富,可分解体内的废物和积累的脂肪。 人参:丰富的皂苷类能在短时间清除人体自身不能够排出的20多种有害毒素
一个50kg的人约有血液4000ml,其总血粮站体重的 8%左右。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
红细胞的生命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 成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细胞、15-40
万个血小板 同样体重的人,瘦人比胖人血多;男人比女人血多,
血液组成部分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三种细胞中最多的,正常情况下几乎 占全部血容量的一半。
红细胞的作用是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组织中,氧 气被消耗,为细胞提供能量,产生二氧化碳,红细胞 又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带到肺。整个过程均为红细胞 中的血红蛋白来进行的。
红细胞的比重(1.050—1.060)大于血浆的比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浆 xuejiang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900-910g水 占91%左右
血液科常见病讲课课件

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针对血液科疾病展开,旨在验证新药和新型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试验为医 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
除了临床试验外,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也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现有的治疗手段。例如,针对特定类型的白血病,医 生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共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促进肢体功
能恢复。
药物治疗
0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
03
提醒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和病态造血。
病态造血
骨髓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血友病的病因与病理
• 凝血因子缺乏: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凝血障碍 ,引起出血倾向。
03 血液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CHAPTER
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 食、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减少 压力,有助于预防血液科疾病的发生。
06 血液科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CHAPTER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进展
新药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科疾病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特定 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设计,以及利用免疫疗法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疾病。
治疗技术进展
《血液护理》ppt课件

详细介绍贫血的定义、分类、原因和症状,帮助患者对贫血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
心理护理
针对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沮丧等情绪问题,提供相应 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倾听、安慰、鼓励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加营养摄入,改善贫血症状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 体温、防御感染、运输废物和废 物排泄等重要功能。
血液的循环系统
01
02
03
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 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各个部位。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 管三种类型。
血液流速
血液流速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血管的口径、血 压、心脏输出量等。
06
血液疾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血液疾病的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 的休息和减少压力等,有助于预防血 液疾病的发生。
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减少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和其他有 害物质的机会,以降低患血液疾病的 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血液疾病。
贫血的定义与分类
贫血定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
常见临床症状。
贫血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贫血 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 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
贫血诊断
贫血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观 察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红 细胞压积等指标,以确定贫血的类 型和程度。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性疾病定义
心理护理
针对贫血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沮丧等情绪问题,提供相应 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倾听、安慰、鼓励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加营养摄入,改善贫血症状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 体温、防御感染、运输废物和废 物排泄等重要功能。
血液的循环系统
01
02
03
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 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各个部位。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 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 管三种类型。
血液流速
血液流速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血管的口径、血 压、心脏输出量等。
06
血液疾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血液疾病的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 的休息和减少压力等,有助于预防血 液疾病的发生。
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减少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和其他有 害物质的机会,以降低患血液疾病的 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血液疾病。
贫血的定义与分类
贫血定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
常见临床症状。
贫血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贫血 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 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 。
贫血诊断
贫血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观 察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红 细胞压积等指标,以确定贫血的类 型和程度。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出血性疾病定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知识概述PPT(56张)

出现严重时,可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 术后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入。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
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冰袋 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
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 计数、血块收缩试验、 CT、APTT、PT、TT
特殊试验
• 血小板计数:正常为100-300 109/L, 低于50 109 /L可出现出血症状,低于30 109/L时应警惕颅内出血
二、出血倾向
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 (4)辅助检查
睡前、便后用1:5000高 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5 分钟以上
便后清洗肛周皮肤
发现肛周脓肿或感染及 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三、继发感染
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
(7)鼻腔护理 (8)肛周皮肤护理 (9)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抗生素并观察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过度用力排便等;
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 应尽快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 眼睛;
若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 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出血征象时,及 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配合工作;
增生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
疫功能下降有关 6、护理目标 病人在几天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降至
正常范围
三、继发感染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4、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预防与护理:
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运动;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
部组织出血者要注意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冰袋 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 出血停止后,改为热敷。
B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 计数、血块收缩试验、 CT、APTT、PT、TT
特殊试验
• 血小板计数:正常为100-300 109/L, 低于50 109 /L可出现出血症状,低于30 109/L时应警惕颅内出血
二、出血倾向
4、护理评估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心理-社会资料 (4)辅助检查
睡前、便后用1:5000高 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5 分钟以上
便后清洗肛周皮肤
发现肛周脓肿或感染及 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三、继发感染
7、护理措施 (1)饮食 (2)活动 (3)环境 (4)病情观察 (5)皮肤护理 (6)口腔护理
(7)鼻腔护理 (8)肛周皮肤护理 (9)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抗生素并观察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过度用力排便等;
若突发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 应尽快让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擦 眼睛;
若突然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甚至 昏迷,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颅内出血征象时,及 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配合工作;
增生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
疫功能下降有关 6、护理目标 病人在几天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降至
正常范围
三、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