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
从功能角度看,各国的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单一功能首都,即单一功能的政治中心,首都邻近区域的经济中心,为首都提供经济服务,或作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如华盛顿与纽约、渥太华与多伦多等。
按照北京的定位,北京似乎不适合此分类。
第二类是复合功能首都,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科技、经济等复合功能中心为目标,成为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如东京、伦敦、巴黎等。
北京在21世纪之前的发展轨迹,类似于复合功能首都,即以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为目标。
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人口、环境等压力,开始逐步疏解非核心首都功能。
而北京的人口数量、密度,土地面积等数据,则与日本首都东京相似。
但如今人们在东京工作或旅游,却感觉不到严重拥堵等“大城市病”。
东京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经历过拥堵常态化问题,其中原因之一也是首都核心功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
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东京的做法,不是只向某一个或某几个中心城区倾斜,而是相当均匀地分散;也不是只建一两个“副中心”,而是建了七个。
实际上,首都圈要建设成功,与缩小城际差距、实现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努力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