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评论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政治评论作文
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聊城一起故意伤害致他人死亡案,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时间内,众说纷纭,议论纷纷,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辱母杀人案”、“激情自卫”、“正当防卫”等关键词登上了各社交媒体热门排行。引发群情激奋大讨论的源头,来自一篇《刺死辱母者》的报道。据这篇文章描述“11名催债人辱骂、抽耳光、鞋子捂嘴,甚至脱下裤子,当着儿子的面用极端手段侮辱母亲。匆匆赶来的民警未能阻止这场羞辱。情急之中,22岁的儿子摸出水果刀刺伤4人,其中一人不治身亡。而后,儿子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这个案件之所以升温发酵,一方面体现出人伦与法理的冲突,一方面也得益于有关方面包容透明,让各自观点充分表达,体现了我们法治建设的成熟和开放。随着舆情升温,司法机关也主动作为积极回应。最高检察院派员赴山东对该案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对媒体反映的警察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山东省高级法院也发布了已于3月24日受理该案上诉,合议庭现正在全面审查案卷的消息。
从目前的舆论走势看,视角多样,观点碰撞,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综合各种观点,大多议论依据一家之言,缺乏多方视角,缺少很多细节。仅仅据此来还原事情真相,难以解释诸多疑问。而坊间依据此篇报道发声,就此得出结论性观点恐怕还为时尚早。
细节恰恰是判断是非的基础,网上发布的一审判决书与前文报道有所出入,据判决书中被告人所述“派出所的民警到来,派出所的民警劝说别打架,之后就去外面了解情况了。其他人让我坐到沙发上,我不配合,有一个人就扣住我的脖子把我往接待室带,我不愿意动,他们就开始打我,我就从桌子上拿刀子……”《刺死辱母者》所描述的是儿子在母亲受辱的情况下刺死辱母者,主题和逻辑关系也是要围绕这个“事实”,被告人在法庭阐述的案发瞬间的情景则与此不符。所认定的事实,并不完全一致。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也有所不同。
连日来评论围绕着伦理与道德展开,也有人探讨正当防卫的法理依据,对“防卫紧迫性”作出判断。必要的理性探讨和理论分析是可取的,但需要更多的事实作为评判依据。有些偏激者甚至认为“杀死辱母者的行为,不但不应惩罚,反而需要褒奖”,这样的言论往往把争论引向极端。在这个事件中,公众更要保持必要的理性,不要被过度情感和偏颇言论所左右,如果指望通过“血亲复仇”、“以暴制暴”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那无异于是缘木求鱼。感情用事,言辞偏激,跟帖过激,解决不了法律问题。
目前此案已经到上诉阶段,案件程序还未走完。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并无最后定论。随着案情的不断披露,相信还会有很多细节浮出水面,公众不妨多些耐心和定力,给司法机关足够宽松的舆论空间,等待最终判决出炉。司法机关也应顺应民意,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只有公开透明才能有效的促进司法公正。指出“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关注舆论及时回应,是阳光司法的进程。法官作为案件的审判者,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案件的事实依据才是断定被告人是否有罪无罪的基础,法律明文规定才是量刑的依据。有理由相信,给司法机关时间与耐心,案件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判决。而面对舆情关注,能够清楚的解释判决依据,能够清晰的解答公众疑惑,才是最好的回应。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
一段高铁南京南站“男子卡在站台与列车”之间的视频近日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26日下午,在列车进站的时候,列车左侧股道中间,飞速跑来一个人影,在列车即将停靠站台前,跨在股道上,试图翻上站台。结果男子腿部卷入列车和站台的缝隙,最终失去生命体征。一些网友因此嘲笑他:没抄上近路,却踏上了死路。
人们估计,这个旅客大概是要抄近路赶上错过的班次。南京站一工作人员说,有些乘客可能去错了站台,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爬上另一个站台,可高铁站台和以前普通车站台不一样,往往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最后不一定能够翻上来。而站台和列车之间缝隙很小,脚都不能轻易插进去,何况一个成年人卡在中间,那是必死无疑。就事论事而言,这件事情经过是很明了的,责任的分配也是很明了的,这位丧命的旅客无疑要为自己的漠视规则负主要的责任。
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要理清。第一,我们是否因为责任主要在个人,就可以嘲笑那个因为不守规则而被卡死的旅客?的确,他的死主要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毕竟他已经为自己的不守规则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当下的人们,规则意识的缺乏是一个短板,但同时缺乏的还有另一种素养,叫恻隐之心。放过这个可怜的人吧,别忘了,他家里还有伤心欲绝的亲人。
第二,还应追问,是否也因事故主因在死者就可忽略铁路方面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反思。我在坐高铁候车时,面对毫无隔断的站台,常常“杞人忧天”地担心,会不会有小孩子因为在高高的站台上跳跃不小心掉下去,会不会有站在前排等候的人会因为后面的人不小心碰撞失足而被高铁撞死?事实上,每年总有人因类似的原因丧命。我常常纳闷,为什么地铁都安装玻璃门以实现隔断了,而高铁却仍是敞开式?高铁时代,进站出站都可做到以秒计算,做个物理隔断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虽然花点钱,但是却能挽救一些人的性命。毕竟,总有粗枝大叶或不守规则的人在有意无意地触犯规则并因此受伤或丧命,比如,每年都有儿童因为粗心的父母照顾不到位,卡进高铁车厢与站台的缝隙中。假如,装了类似地铁这样的玻璃门,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吗?
我觉得,相比先进国家,如今我们已经在很多技术上大踏步赶上来了,但是在公共管理上还是落后很多,差距在于我们缺的是细心。比如,近几个月来,上海等地已发生幼童从悬空的电梯侧翻摔到楼下丧命的事例。如今一些商场为了追求设计上的高大上,自动扶梯往往从中庭悬空而上,这就增加了侧翻坠落的可能性,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心细点想到在电梯旁加一道防护绳网?为什么一定要先追问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先例?实际上这不需要花费多少钱并且方便可行。
我以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国民多少还有点粗枝大叶、规则意识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多关注些细节更有必要。一来,细心是实现管理人性化的基本功,二来,只有管理细节化,才可以更好更快地促成人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