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5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是讲解网络体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原理和概念,在网络应用方面也只是简单的讲解网络的工作原理等抽象、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关于具体应用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非常乏味、枯燥,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入了解、学习网络新设备、新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自然也无法体现出这些新技术,导致教学和社会发展相互脱节。
其次,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知识与技术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很少和学生之间互动,教学氛围紧张,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也会使学生养成依赖、懒惰的学习思想,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低下。
另外,最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网络技术实践课程很少安排,而且实验教学的内容都是网页制作、网线制作、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安装、网络应用等方面简单的知识,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1.2 课题界定
课程建设是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系统建设。
它既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载体和条件的建设(课程标准、三基方案、教材、教学设备手段等),也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和传授知识的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
因此,课程建设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现状,按课程发展目标逐步完善课程的各相关要素,强化教书育人,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系统,形成推动课程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开设此专业的各高职院校,由于受师资、设备、实践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办学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系统、完整的和权威的教学文件和公认的培养标准。
近几年,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有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总结了一些教改经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的论文,其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摸索等方面,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较少。
总之,都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还没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内容翔实、设置科学、论证充分、资料系统完整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报道。
1.4选题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全球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校园网、企业内部网、小型局域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Internet服务等逐步普及,以及在网络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与维护等方面需要大量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该课程已作为跨学科的技术基础课,很多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目前在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筑电气专业、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都已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足以证明该门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些理论性课程教学内容较
难,学生难以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只有进行课程改革,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潮流同步,才能保持该课程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本课题的研究,将使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讲授内容不断更新、合理,同时,对于优化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5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国家政策导向,本行业发展的趋势,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本研究将进行课程开发,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先进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资质的要求、实习实训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教学考核及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它将有利于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此项研究成果将弥补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此内容研究的不足,具有示范作用,对同类高职院校具有较大的指导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2.1课题理论依据
(1)现代素质教育理论
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激励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自能学习,自能发展,自能创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发现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2.2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实施范例,将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以“建网”、“管网”、“用网”为目标,增加新的知识与技术内容,融入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制定新的教学文件,使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3研究内容
(1)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和MES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
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
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局域网综合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划分 VLAN、规划 IP,然后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
因为学生用现有设备规划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和探索的学习状态,目的明确,独立思考,能激发创造型思维,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设计网络、调试网络、排除故障的综合能力。
(3)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教学内容都已模块化,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
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模拟项目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较先进的,但任何一种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同时,要特别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具有协作功能的多媒体CAI 网络等。
本研究就是要对每个模块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制作出相应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学课件。
(4)课程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标准的制定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 制定科学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使评价成绩能真实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大小,这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探讨,尤其是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
(5)本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对于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市场的信息的及时了解以及获取先进知识的能力等基本素质;但如何培养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以及对主讲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人员配置等都需要认真的探讨。
2.4研究假设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会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更新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就业为导向,选择与今后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岗位的角度开展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5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点:
(1)以“建网”、“管网”、“用网”三个层面重新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按照计划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对高职学院学生考核方式进行研究;
(4)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新的授课讲义,制作新的教学课件等。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文献查阅是本研究的基础。
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直接相关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也包括间接相关文献的收集与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对资料反映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总结和借鉴。
(2)调查分析法
为了深刻分析和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模式改革背景及存在问题,采用了调查分析法,调查内容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习条件,教材开发及使用,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等。
(3)比较归纳法
对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使用教学方法的不同,分析总结适合高职学生众多教学法中最受欢迎的方法。
3.3技术路线
3.4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对课题进行实质性指导;拟定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研究项目;收集、编辑相关资料;组织专题培训,进行理论探讨等。
(2)方案实施阶段: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写出总结报告,对调研资料进行汇编。
(3)深入研究、形成成果阶段:整理研究报告集,完成终期总结,并转入深化研究,将前期成果用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
(4)结题验收,专家论证阶段:修改终期总结,形成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发表后,编制成论文集;最后,请专家进行结题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