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中三态污染物的危害(威海戥同)

润滑油中三态污染物的危害(威海戥同)
润滑油中三态污染物的危害(威海戥同)

润滑油中三态污染物的危害

——威海戥同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在现代工业领域,润滑油大量使用于各个生产企业诸多生产环节当中。对于机械设备而言,润滑油(剂)就好比血之对于人体,现代设计观点是把润滑剂作为一个重要机械元件来对待,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如果我们认为新生产出的润滑油是一个合格的“元件”,其在灌装、运输、贮存、灌注过程中会不断与外界空气、各种管路容器接触而侵入环境中的空气、水汽和尘埃等污染物,它们分别以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存在于润滑油中,影响了这个“机械元件”的质量,亦即这个“重要机械元件”开始使用前通常就已变成不合格元件。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因油箱的呼吸作用、暴露在空气中的摩擦副等原因而侵入环境中的空气、水汽和尘埃,机器磨损下来的各种粉末及因锈蚀产生的金属锈,都会进入润滑油中。

润滑油中这三种形态污染物如不及时清除,会加大机器的摩擦、磨损,进而进一步加重润滑油污染度,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降低设备及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一、气态污染物

最常见的是空气污染,及H2、N2、O2、CH4、CO、CO2等,其在油液中存在的形式有游离态和溶解态。

油液中溶解空气是难免的,因无论是在生产过程和应用过程中都无法做到与空气绝对隔绝。油液中空气溶解量是依压力和温度的不同

而不同,在液压及润滑系统中,不同位置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空气在系统中呈现出有时溶解有时逸出的特征,空气逸出的速度远远大于溶解的速度,这就是气蚀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气蚀在摩擦副表面爆炸性的反应,除了会损坏摩擦副表面外,还会产生大量的热,加速了油中氧气与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反应,而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更多的热量。氧化反应生成的热量足以导致碳氢化合物发生无氧参加的聚合和缩聚反应,从而导致大量胶质和沥青质及纤维物的生成。二氧化碳自身聚结后成为气体向外挥发,这是油液损耗的原因之一。

气态污染物还会降低油液弹性模量、引起电液伺服阀工作失灵、引起密封失效等等,所以应将润滑油中的空气含量降低到系统最低压力处的饱和溶解度以下才是理想的。

二、液态污染物

主要是水,如环境中侵入的水、汽、冷却剂、清洗剂和氧化反应产生的水,它们以游离态、乳化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润滑油中,主要产生以下危害:

1、降低润滑油性能,加剧温升,造成摩擦副表面烧蚀。

2、可生成微生物,阻塞滤网油路。

3、油中金属微粒和水共同作用,对润滑油的氧化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如铁和铜的催化作用使油液氧化速度分别增加10和30倍以上,大幅缩短润滑油使用寿命。

4、为降低水对润滑油及设备产生的危害,应控制润滑油含水量在饱

和溶解度以下。同时,如继续对油液中溶解水进行深度净化,仍将产生巨大效益:将油中含水量由200PPM下降到100PPM,润滑油寿命将延长一倍,轴承寿命也将提高至2倍(美国Timken Bearing 公司试验结果)。

所以,应尽可能减少油液中游离水和溶解水的含量。

三、固态污染物

有金属和非金属屑、粉尘、胶质物、各种氧化物以及各种微生物,固体颗粒是引起机械磨损的主要因素,存在于油中的大小固体颗粒都能对系统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大颗粒可以造成工作元件卡死,小颗粒导致摩擦副间隙扩大,引起材料疲劳从而造成表面剥蚀。在美国,每年由于磨损造成的材料消耗约占材料产量的7%。在英国机械工业领域,每年由于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达机械工业总产值的19%。

目前国际上润滑油污染度标准等级就是按照润滑油单位体积内不同大小固体颗粒物含量来划分的。

根据英国液压研究协会(BHRA)关于“系统元件寿命的延长与油液清洁度的关系”的研究,设备的使用寿命与油液的污染度密切相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油液污染度降低2~3级,可以延长液压系统使用寿命一倍;将润滑油污染度从ISO4406等级“22/20/17”降至“17/15/12”,液压系统寿命延长至4倍,轴承延长至3倍,齿轮箱延长至2倍,效果非常显著。

润滑油中污染物除了有以上常见的三态物质形式存在的外,还有以能量形式存在的污染,如声波、静电、热、磁和辐射等。

综上,润滑油的三态污染是润滑油的常见污染形式,危害巨大,应对其进行严格管控。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润滑油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从产品技术设计开始充分重视,合理润滑结构,油路密封可靠,在润滑油贮存与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密切监测和控制外来污染物的侵入与系统内污染物的生成,发现润滑油污染度等级升高及时进行净化处理,保证设备中润滑油污染度维持在较低的等级上。

这些措施将对企业的节能、环保、降耗、延寿、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润滑油污染控制及净化同润滑管理一样,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备正常润滑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2014-9-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5

?综 述? 收稿日期:2002211201 基金项目:广东省环保基金资助项目(粤环1999216) 作者简介:徐科峰(1977-),男,浙江仙居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化学与 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及其治理技术进展 徐科峰1,李 忠1,何 莼1,奚红霞1,赵月春2 (1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本文阐述了POPs 的各种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的污染来源、国内外面临的污染现状及其处理和销毁技术进展,着重阐述了对被POPs 污染的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的技术,以及关于废气、污染土壤和水中二恶英类物质的治理技术。 关 键 词:持久有机污染物;性质;二恶英;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50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3)0420029206 H ealth H azard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and Its Progress in T reatment T echnologies XU Ke 2feng 1,L I Zhong 1,HE Chun 1,XI Hong 2xia 1,Zhao Yue 2chun 2 (11Institute of Chem.Eng.,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 hou 510640,China ; 21Depart ment of A pplied Chemist ry ,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A griculture ,Guangz hou 510640,China ) Abstract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re one of hots po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now POPs have became one of world 2 wide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and the hazard to human πs health of 12POPs on UN EP control list are described.POPs are semi 2volatile ,toxic ,bioaccumulative and persistent in the environment.At the same time ,main sources of POPs are described .Treat 2ment technologies of POPs are reviewed.Es pecially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mediations of soils contaminated by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n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dioxins contamination of waste gases ,soils and water are em phasized. K ey w ord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properties ;dioxins ;treatment technology 1 前 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简称POPs ,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目前世界上POPs 物质大概有几千种,大都为某一系列物或者是某一族化学物[1]。一般将POPs 分成三类[2]: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及工业过程和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瑞典政府于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联合主持召开全权代表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 的代表签署了旨在禁止和/或限制使用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批公布的目前迫切需要进行控制和治理的POPs 物质。本文将介绍这12种物质的有关性质、毒性及其危害,并阐述了国内外POPs 的污染起因、现状和治理技术进展。 2 POPs 的性质 一般可以将POPs 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3,4]:211 高毒性 POPs 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 ,二恶英中的2,3,7,8-TCDD 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连续数天施以每公斤体重若干皮克的喂量能使孕猴流产。POPs 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即使是

污染物定义及危害

污染物定义及危害 利用天然矿物处理重金属废水 当前国内外对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主要依靠化学处理法。对含 Cr(VI)废水的现行处理方法是化学还原与化学沉淀二步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化学还原剂如亚硫酸纳等将Cr(VI)还原成 Cr(III),然后再利用氢氧化纳或石灰石等将Cr(III)转化为沉淀物Cr(0H)3而将其除去。 土壤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象现在已比较普遍。重金属污染对于作物的生长、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危害,尤其是它还有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畜健康的潜在危险。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图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在立体布局和生产季节上进行搭配,构建稳定的土壤净化生态系统,收获后的植物经干燥、灰化,回收重金属,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回顶端 室内化学品污染 除了室外的大气污染物能经空气流通进入室内之外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炊事,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和化学制品,复印机,放射性污染物等都是重要的室内化学污染物.人们已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医学研究表明,上述污染可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可分为: Hg,卤素等元素类物质. CO,氮氧化合物(NOx),卤化氢,HS,SO等无几化合物.四乙基铅,二丁基锡等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环氧乙烷,醚,酮,醛,有机酸,酯,酐,酚类等含氧有机物.

胺,晴,硝基甲烷,硝基苯,三硝基苯,亚硝胺等有机氮化物. CCl4脂肪烃和烯烃的卤化物,芳香族卤化物,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化物. 烷基硫化物,硫醇,硫基甲烷,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有机硫化物. 磷酸酯类(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有机磷农药等. 化妆品污染 临床发现,使用化妆品引起皮炎患者增多.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漂白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例如:胭脂,眉笔的笔芯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洗发香波中含的苯酚有毒性.口服致死量为2~15g.溅入眼内,2天内眼球表面出现广泛损伤,并能渗入晶体引起白内障.因此,女性要慎用化妆品. 日用化学品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危害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臭氧层破坏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 (一)大气污染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 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 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 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 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 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 癌作用三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 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危害 环境监测与评价1001汪文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本文介绍了POPs的定义、性质、特点,分析了POPs的来源及其危害。还举出了持久性污染的例子。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特性,危害 POPs的定义 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1】POPs的性质 POPs物质具有抗光解性、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例如,二恶英系列物质其在气相中的半衰期为8~400天, 水相中为166天到2119年,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17年到273 年。这是最主要的性质之一。其次就是,POPs 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 ,二恶英中的2,3,7,8-TCDD 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连续数天施以每公斤体重若干皮克的喂量能使孕猴流产。【2】POPs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POPs也可以通过生物链逐渐积聚成高浓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POPs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POPs可以通过风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POPs物质一般是半挥发性物质,在室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因此,它们能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附在大气中的颗粒物上,由于其具持久性,所以能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然后又在某些条件下挥发。 POPs的特点 POPs的特点之一——收放性:它的特点是通过食物链可以逐级的放大,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是大气科学的一个新分支,它是研究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入大气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稀释、转化和移除的规律及应用的科学。本学科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 1921年英国人便进行大气扩散试验,但只是到了50年代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或工业区污染事件,以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为例,夺去了四千多人的生命,这些促使人们对大气污染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到60 年代便逐渐形成这门独立的新学科。 空气污染气象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①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 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风输送、湍流扩散过程与规律。 ③污染物浓度观测与计算技术方法。 ④空气污染防治方法。 ⑤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空气污染气象学对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能源、化工、冶金、卫生、国防等部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研究方法有: 野外测量、实验室(如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 1) 空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量够多(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组成空气污染有三个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浓度、对人和生物有危害。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立方米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现代大工业发展以前,因自然过程等排进大气的污染物,与由大气自净过程而从大气移除的量基本平衡。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进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已把保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污染源与污染物 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

目前废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已不仅仅是在几个工业化国家中,他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日趋严重。所以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预防治,已处于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搞好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与防治,首先必须做好防治工作。用废气分析仪和烟度计测定排气污染物的浓度,目的是控制排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其限定在被允许的范围内,已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目的。 一、废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 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硫化物和微粒物(又碳烟、铅氧化物等重金属氧化物和烟灰等组成)。 就CO来说,如果把汽油发动机CO排放量当作1的话,则液化气发动机的CO排放量为1/2,而柴油发动机的CO排放量为1/1 00。可以看出,柴油发动机与其有发动机相

比,其CO排出量要小得多。而且,柴油发动机的HC排出量也较少,但NOx排出量则和汽油机差不多,且会排出令人讨厌的黑烟。 汽车有害气体主要从下述途径排入大气: 以HC为主要成分(约占HC总排量的25%),并含有CO等其他成分的窜气,从曲轴箱排出; 在不同运行工况,从发动机废气排出不同成分的CO、HC(约占HC总排量的55%)及NO x等有害气体; 汽油从油箱、化油器浮子室及油泵接头处蒸发,散发出HC(约占HC总排量的20%)。 二、废气污染物的危害 一氧化碳(CO) 在内然发动机中,CO是空气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O吸入人体后,非常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它的亲和力是氧的300倍。因此,肺里的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而与

常见十二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十二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1. 二氧化硫() 主要危害: (1)形成工业烟雾,高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 (2)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 (3)形成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对肺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2. 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 主要危害: (1)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2)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 (3)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 (4)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5)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 氮氧化物() 主要危害: (1)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 (2)形成城市的烟雾,影响能见度; (3)破坏树叶的组织,抑制植物生长; (4)在空中形成硝酸小滴,产生酸雨。 4. 一氧化碳(CO) 主要危害: (1)极易与血液中运载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结合速度比氧气快250倍。因此,在极低浓度时就能使人或动物遭到缺氧性伤害。轻者眩晕、头疼,重者脑细胞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窒息死亡。 (2)对心脏病、贫血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伤害性大。 (3)引起胎儿生长受损和智力低下。 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碳氢化合物)

主要危害: (1)容易在太阳光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2)在一定的浓度下对植物和动物有直接毒性; (3)对人体有致癌、引发白血病的危险。 6. 光化学氧化物(如:臭氧) 主要危害: (1)低空臭氧是一种最强的氧化剂,能够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质产生反应,浓度很低时就能损坏橡胶、油漆、织物等材料。 (2)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很大。浓度很低时就能减缓植物生长,高浓度时就会杀死叶片组织,致使整个叶片枯死,最终引起植物死亡,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树木死亡就被分析与臭氧有关。 (3)臭氧对于动物和人类有多种伤害作用,特别是伤害眼睛和呼吸系统,加重哮喘类过敏症。 7. 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英、甲醛)主要危害: (1)有致癌作用; (2)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_POPs_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2-03-25 作者简介:苏丽敏(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 ?综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 )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苏丽敏,袁 星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 s )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 P s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 P s 生态毒性的研究。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生物测试;Q SA R 模型 中图分类号:X 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09-0062-03 在过去的40年中,由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越来越多,人们对这些化学品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一类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因为这类物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对于这类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 PO P s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 N ECE )[1] 将它们定义为是一类具有毒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运动在环境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PO P s ,即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 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酚、七氯、PCB s 、PCDD s 和PCD F s ,前9种是农药,PCB s 是工业化学品,PCDD s 和PCD F s 是化学产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的产物。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2.l 持久性 PO P s 在环境中难于发生化学分解和光解,也难 于被生物降解,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水 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这是PO P s 的一个重要特征。 2.2 具有远距离传输的特性 PO P s 具有半挥发性,这一特性使得它们易于从土壤、生物体和水体中挥发到大气中并以蒸气形式存在或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又由于它们在气相中很难发生降解反应,所以在沉降前,会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这一特性使PO P s 的影响不仅局限在使用地,而且影响到全球范围,尤其是极地地区。2.3 具有生物蓄积性 PO P s 是亲脂疏水性物质,又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和代谢降解,这就意味着它们易于进入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并且积累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升高,即生物放大作用,这种作用可使最高级哺食者体内的PO P s 浓度比环境中的浓度高很多个数量级。 影响PO P s 在生物体内蓄积量的因素主要有:(1)化合物氯取代的位置和氯取代的多少[1]。总的说来,随着氯的增加,代谢速率减慢,容易蓄积。氯取代的位置也很重要,邻、对位有氯取代的PO P s 的代谢速度较慢,毒性较大。(2)与生物体本身有关。①与生物体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有关。营养级别越高,所受的毒害就越大。②与摄食方式有关。即使同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由于摄食方式的不同,受污染的程度也会不同。研究发现:在PCB 、DD T 、毒杀酚和氯丹污染的地区,以高级哺食者海豹为食的加拿大海象要比以软体动物为食的海象受到的污染严重[2]。③与生物的代谢特征有关。生物体代谢特征的差异会导致PO P s 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有较大的差异。如二恶英在鼠体内的半衰期只有几周,而在人体内却长达7-9 第25卷 第9期 重 庆 环 境 科 学 2003年9月

大气污染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的展望

谈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的展望 摘要: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面对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较为严峻的形势,综合分析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及治理工作。 关键词:大气污染; 成因分析; 治理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并成为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而由于人们日常生活无时无刻离不开空气,而近年来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阴霾天气的增多,社会大众也越来越关注大气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 1.1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2大气中污染是由某些有害物质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 1.2.1天然污染物 天然污染物是由于自然原因而形成。如火山爆发、森林大火产生的烟尘等。 1.2.2人为污染物 人为污染物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的。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1.2.3颗粒物及化学成分污染物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有机废气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有机废气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在环保工作中,还常使用降尘、飘尘和总悬浮微粒(T.S.P)的概念。降尘是指空气中粒径大于lOym的固体粒子,靠重力作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由于粒径小于10mm 的固体粒子不易沉降而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故称飘尘。总悬浮物(T.S.P)系指空气中粒径小于100pm的固体粒子。 在实际工作中,以及国内外一些文献资料中,常常未对“粉尘”、“飞灰”、“烟”、“雾”等名词作严格区分,多统称为“粉尘”或“烟尘”。本书中,对工业过程产生的气溶胶顆粒,常以“粉尘”称之,对燃烧过程所产生的固体粒子常称为“烟尘”。 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气态污染物有硫化物(S02、S03、H2S等)、含氮化合物(N0、N02、NH3等)、卤化物(Cl2、HCl、HF、SiF4等)、碳的氧化物(C0、C02)及臭氧、过氧化物等。 有机气态污染物则有碳氢化合物(烃、芳烃、稠环芳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酚等)、含氮有机物(芳香胺类化合物、腈等)、含硫有机物(硫醇、噻吩、二硫化碳等)、含氣有机物(氣代烃、氯醇、有机氯农药等)等。 直接从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与空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有硫酸烟雾(sulfurous smog)、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和酸雨(pH〈5. 6的大气降水)。 硫酸烟雾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含硫化合物在有雾、重金属飘尘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和硫酸盐气溶胶。光化学烟雾则是在太阳光照射下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淡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醛类及酮类等。大量SO2和NO..排人大气后进一步氧化,被大气降水吸收成为酸性降雨返回地面,称为酸雨。酸雨目前已经酿成国际公害。有一些气体,例如CO2、氟氯烃类等,过去并不视为大气污染物加以控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产生重大影响,氟氯烃类气体破坏臭氧层,过多的CO2则使大气温度升高,因此现在也作为大气污染物限制排放。 https://www.360docs.net/doc/ca5665900.html,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令狐采学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

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识 一、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英文缩写为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可生物积累,能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对当地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2、性质 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4个重要的特性:(1)环境持久性:由于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它们难于被分解。(2)生物累积性:由于其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它能在生物体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在动物和人体内达到中毒的浓度。(3)远距离迁移能力:能通过蒸发作用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4)高毒性: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3、种类 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

POPs分为3类: 一类是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芬;二类是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三类是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危害? 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生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典型地包括: 1、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POPs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生物体的病毒抵抗能力。研究表明,海豚的T细胞淋巴球增殖能力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滴滴涕等杀虫剂类POPs显著相关,海豹食用了被PCBs 污染的鱼会导致维生素A和甲状腺激素的缺乏而易感染细菌。一项对因纽特人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婴儿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细胞的比率与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杀虫剂类POPs的含量相关。 2、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 多种POPs被证实为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质,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尸■、亠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 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 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 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 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 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 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 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

机成分, 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难以反映我国复合 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 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 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 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 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 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 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 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 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 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 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 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 以控制PM10 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

常见8类水体污染物的危害环保知识:悬浮固体 固体物会淤塞排水道,窒息水底栖生物,破坏鱼类的产卵地。 悬浮小颗粒物会堵塞鱼类的腮,使之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颗粒物含量高时会使水中植物因见不到阳光而难以生长或死亡。 悬浮固体物会降低水质,增加净化水的难度和成本。 现代生活垃圾中的难降解固体成分(如塑料包装)进入水体之后,会使水生动物误食后死亡。 有机质和病原体(存在于食物、植物、粪便、动物尸体中的有机成分)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及鱼类的生存。 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需氧微生物死亡。这类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自净功能。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水体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 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用含有重金属的水来灌溉庄稼,会使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致使农产品有毒性。 沉积到水体底部,通过水生植物或微生物进入食物链,经鱼类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合成化学品(如:苯酚、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 这类合成化学品多数是难降解、对水生动物和人有毒性的物质(致癌、干扰内分泌系统、扰乱生殖行为、影响免疫系统等)。它们进入水体会危害水中生物,尤其是引起生物的繁殖行为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 它们的毒性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体,最终进入人体。 它们污染过的水体难以被净化,使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酸性废水 降低水体的pH值,杀死幼鱼和其它水生动物种群,并使成年鱼类无法繁殖。

酸化的水体使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更易溶解于水中,这会进一步损害水体的生态系统。 酸化作用会杀死一些大型的鱼类。 酸化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灭绝会使依赖它们为食物的其它物种(比如一些鸟类)的灭绝。 磷酸盐 增加水体中藻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磷,因而引起藻类疯长。 导致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疯长的藻类死亡之后成为水体中细菌的营养,于是细菌迅速增殖。 致使鱼类死亡。大量增殖的细菌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水体缺氧会引起鱼类死亡。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 %,氧气占20.94 %,氩气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 %,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 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 般来说, 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 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 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 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受到人们注意的污染物有数十种。大气中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①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②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③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进入到人体,尤其是脂溶性的物质更易从完整的皮肤渗入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这是因为,第一,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吸入12立方米的空气,数量很大;第二,在55~70平方米的肺泡面积上进行气体交换,其浓缩作用很强;第三,整个呼吸道富有水分,对有害物质粘附、溶解、吸收能力大、感受性强。目前对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有粉尘、硫氧化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 1.粉尘 粉尘分落尘和漂尘两种。能很快在中立作用下降落到地面的为落尘,长时间漂浮的则为漂尘。粉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用煤、水泥厂、石棉厂、冶金厂和碳墨厂。落尘因空中停留时间短,不易被人吸入,故危害不大。而漂尘能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沉积于肺泡内或被吸收到血液及淋巴液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更严重的是漂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物质包括一些致病菌等都能吸附在微粒上,吸入人体后,会导致急性或慢性病症的发生。 2.硫氧化物 硫氧化物主要指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大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是有燃烧含有硫的煤和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此外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等也排放相当数量的硫氧化物气体。一般1吨煤中含硫5-50Kg,1吨石油中含硫5-30Kg,这些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硫氧化物排入大气。 二氧化硫、硫酸雾(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遇水蒸汽时形成硫酸雾)等能消除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同时,在二氧化硫长期作用下,粘膜表面粘液层增厚变稠,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有利于烟尘等的阻留、溶解吸收和细菌生长繁殖,引起上呼吸道发生感染产疾患。 受二氧化硫污染的地区常出现酸性雨雾,其腐蚀性很强。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并能腐蚀金属器材和建筑物表面。 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的总称,但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前二者。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重油、汽油、煤炭、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燃烧。此外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工厂也排放一定数量的氮氧化物。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呈棕黄色,当含大量氮氧化物的气体排出时,看上去象一条黄龙腾空,故也有人称之为“黄龙”。 一氧化氮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受损,引起痉挛和麻痹。二氧化氮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其毒性是一氧化氮的4-5倍,可直接进入肺部,削弱肺功能,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和持续性、阻塞性支气管炎,降低机体对传染性细菌的抵抗能力。二氧化氮被吸收后变为硝酸与血红蛋白结合变性血红蛋白,可降低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同时对心、肝、肾和造血器官也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