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先秦文化

[大纲要求]

了解先秦文化的基本情况,世界文明发展的轴心时期的中国文化-诸子百家。

了解"士"的起源及士文化发展的简况。

了解早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家思想。

了解"和而不同"的时代精神。

[重要知识点]

一、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说明了什么?(第2页)

龙的形象可以说明我们的文化构成的多元性,那便是作为今天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而最初龙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

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当初形象各异的龙,最终汇成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完整形象,而且还被神化成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神龙,赋予其超人的神力。这一形象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多元文化趋于融合的过程。虽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很仔细地弄清楚这一融合的具体过程,但上古神话传说却为我们提供了寻找答案的线索。黄帝跟炎帝作战时,率领的熊、罴、狼、豹、虎、雕、鹰等,蚩尤跟黄帝作战时所率的铜头铁额弟兄等,其神话原型,都只不过是先民各部落图腾而已。部落相互融合,形成部落联盟,不同的部落联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形成更大的部落联盟,这既是多元文化得以融汇的原因,也是其动力,彼此互为因果,使文化向心力不断加大,融铸成以华夏为代表的多元向心的文化形态,而龙——这个不同部落图腾的混合物,也就升格为华夏族共同的图腾了。

二、早期的巫史文化(巫史文化)有何特征?(第3页)

首先是学术与政治的密切相联。巫史的任何活动,虽然表形都是学术性的,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为政治服务。其次,神学与科学的交织。巫史的活动虽然带有科学性,但这一切又都笼罩在神学的阴影之下。最后,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混杂。由于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政治和宗教,因此,巫史们从事的活动如星历的测算等,虽然表现出自然科学的形态特征,但终竟是被纳入到人文的范畴之内进行解剖并从人文的角度去寻找合理的答案的。所有这些已经隐然传达出,早期的中华文化已表现出深度的人文关怀的特色。这时的巫史文化还带有很浓的神本色彩,在神鬼震慑下的殷人,宗天、尚鬼、嗜酒,谋求着在某种迷狂状态下的与神共舞。西周时期,这一脆弱的神本文化迅速地转向人本文化的文明之途。

三、西周的宗法制有什么积极性和消极性?(第4页)

跟殷统治者的以天神之子自居不同,周人虽然在最初也曾想跟神结亲,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努力,将人与神划分到不同的血统之中,构成一个以人类、氏族的自然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下,每一个体都被宗族血缘关系串连起来,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分子融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整体之中,可以帮助个体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承受个体难以承受的压力,容易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消极的方面看,宗族又极大地限制了个体活动的空间,使单个社会分子的个性难以发挥,容易形成求同、保守的心态。

四、春秋战国时代,士的兴起具备了哪些条件?(第6页)

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然是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大批的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上古原始的宗法制度受到严峻挑战,而摆脱了神力威慑恐怖感的奴隶暴动,又极大地影响士原本平静的生活,使他们失去生活保障的同时,看到了巨大社会变革的原动力,于是他们便凭借心智和口舌重新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割据,天下大乱之时,要想稳固统治地位,西周时提出的“德”已经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霸力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就使得那些有宏图大略的国君侯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招揽人才,给士的崛起开辟了市场。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

五、士文化发展的简况?(第7页)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兴起,从根本主进,正是人本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士又极大的推动了人本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的时代环境以及士在宗法社会里处于统治阶级底层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群体品格定位既不同于统治者,也不同与被统治者。针对前者,他们表现出博大的胸怀与开放的心态,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淑世情节;针对后者,他们表现出先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上的自觉意识。这样,他们摆脱了前者的依赖心理和优越感,又不为后者的愚昧和狭隘所限,因而成为当时整个社会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在严格的律己自省之中,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才干,干预社会政治,同时张扬他们的个性。士

的崛起,在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对旧有的宗法制社会模式形成强烈的冲击波。他们从巫史手中接过了教育的特权,大量兴办私学,传播各自的学说。在教学内容方面,他们纷纷宣扬自己的学说,对学生进行思想修养、政治学说、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的教育,但剔除了巫史们夹持的原始神秘文化的内容,内容丰富而实用。与巫史宣扬神本不同,各家虽学派各异,意见分歧,但他们总体趋势却是朝着人本、民本的方向发展,提出了“天道远,人道迩”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命题。这些宝贵的热爱人生、以民为本的思想,虽然在后来的封建社会里屡受压制,却构成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因子,代代相传。

六、诸子百家中显学具有哪几方面的特征?(第8页)

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二家,其次就是道家、法家、阴阳家。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支柱,其对后世的影响自不待言,墨家学说虽然后世不显,但在当时,由于他们严明的组织,任侠的作风,解急救难的精神和实证的知识论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显学之一。至于法家,虽然在战国时期的声势不如儒墨二家,但在随后的秦朝,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并以“外儒内法”的形式,成为我国古代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对后世的隐逸文化以及道教文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阴阳家经汉代的改造,跟《易》学中的八卦学说结合,几乎延及我国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可谓深入骨髓。

七、为什么诸子百家会形成“和而不同”的时代精神?(了解早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家思想)(第12页)

对后世影响甚巨的主要有儒、墨、道、法四家。总体上讲,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指归的,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的特性。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以现实的社会结构为主要关怀对象,在对社会现象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等一系列规范社会生活及行为准则为观念。墨家身体力行,在对原始天道观改造过程中,形成独具个性的“天志”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墨家学派的任侠风气,更为后来侠文化开启先导。与以上三家学派相比,道家显得最为轻灵超逸。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力图逃离现实的混浊,求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道家这种远世葆真的思想,为后来的隐逸文化打下了基础。必须注意的是,学术形态的各异,只不过是学派区别的标准,而“百家争鸣”所形成的特有的“和而不同”的共同的文化特征,才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所在。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