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先秦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先秦文学全
文字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简单介绍一点符号学的知识
维科(Giambattista Vica,l668—1744,《新科学》)
“最初的语言是一种幻想的语言……在一切语言里,大 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从人体及其各部分 以及人的感觉和情欲那方面借来的隐喻。例如……天和 海‘笑’,风‘吹’,波浪‘轻声细语’,在重压下的 物体‘呻吟’……在这些例子里,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 界了。……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 里去,就变成那些事物。”
——鲁迅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最早的文学样式 原始歌谣:诗歌艺术的摇篮
原始神话
神话学视野中的原始神话 关于中国原始神话的四个要点
原始歌谣
《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 肉。”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涂山氏之女歌曰:“候人兮 猗!”
中国古代文学
(上) 先秦—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上)
先秦文学(上古—前221年) 秦汉文学(前221年—220年) 魏晋文学(220年—420年) 南北朝文学(420年—589年)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论
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 从四个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体把握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 原始神话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 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 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 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 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 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 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中国原始神话的“母题”
宇宙的起源(即“创世神话”) 人类的起源(即“泥土造人”神话) 洪水神话 贞洁受孕神话 战争神话 表现坚定信念和抗争精神的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先秦文学1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
◆早期的歌谣是与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 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完整版课件
“颂”即“容”字,颂诗即配合表演、舞蹈的音乐。
完整版课件
15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内容分类
一、劳动生产的诗歌 二、战争徭役的诗歌 三、婚姻恋爱的诗歌 四、周族历史的诗歌 五、祭祀、颂赞、宴飨诗歌 六、揭露丑恶残暴的诗歌 七、怨刺时政的诗歌
完整版课件
16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13
◆ 《诗经》的编集
1、采诗说 2、献诗说 3、删诗说
完整版课件
14
◆ 《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 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 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十五国风)。
“雅”又称“夏”,西周京畿的乐调(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篇。
1、叠字(重言)
2、叠句
3、叠章
完整版课件
20
★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对偶、夸张、对比 排比、设问、顶真 呼告、拟人、借代 ……
完整版课件
21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风雅”、“美刺”、“兴寄”等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 响后代文人的创作。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代文人继承并广泛运用于诗 文创作中。。
◆对我国文学的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更 是不可估量。
先秦文学
先 秦 文 学
(1)《尚书》 ) 尚书》 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即上古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也是我国第 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 一部记言体史书。先秦称《 汉始称《尚书》 书经》 一部记言体史书。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 主要记录帝王的言行,成书于春秋中叶。分为: 虞书》 主要记录帝王的言行,成书于春秋中叶。分为:《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夏书》、《商书》、《周书》
国风•周南 诗经》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 周南》,是《诗经》 关雎》出自《诗经 国风 周南》 的首篇。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的首篇。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窈 窕 淑 女 , 钟 鼓 乐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 之 。
窈 窕 淑 女 , 琴 瑟 友 之 。
参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沚 。 中
溯 洄 从 , 道 阻 且 右 。 之
所 谓 伊 , 在 水 之 涘 。 人
蒹 葭 采 , 白 露 未 已 。 采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坻 。 中
溯 洄 从 , 道 阻 且 跻 。 之
所 谓 伊 , 在 水 之 湄 。 人
蒹 葭 萋 , 白 露 未 晞 。 萋
先 秦 文 学
(4)《国语》 ) 国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 篇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篇242则,以记言为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则 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76),下止韩、 ),下止韩 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 ),下止韩、 魏灭智伯( ),由多人汇编 赵、魏灭智伯(前453),由多人汇编,成书于战国初年。 ),由多人汇编,成书于战国初年。 (5)《战国策》 ) 战国策》 是秦汉间人收集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 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编为33卷 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编为 卷。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次,善于运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次, 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 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
先秦文学
(3)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先秦的历史散文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的 写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叙事文的影 响。叙事散文在我国过去的历史著作中占有 极高的地位,但它的渊源则远在先秦。司马 迁作《史记》、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之文、 唐宋以来著名的古文家和历史家都受到先秦 历史散文的影响。
2、诸子散文:
(1)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诸子 散文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 子·告子下》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 贵在知心。
《庄子》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 子(前360?-前280?)369-286,名周,宋之 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尝为蒙漆园吏。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平事迹不详。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 篇。现存三十三篇。后人以《逍遥游》 《应帝王》七篇为内篇,《骈拇》至《知 北游》十五篇为外篇,《庚桑楚》至《天 下》十一篇为杂篇。从来讲《庄子》的人, 多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和杂篇 则是庄子的门徒或后学作的,故文章风格 亦有所不同。
《荀子》
荀子(前330?-前230?),名 况,又称荀卿,赵人,为战国后 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 齐威、宣时,游学稷下。齐襄王 时,荀卿最为老师,前后三居列 大夫之位。后至楚,春申君以为 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遂 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今 《荀子》有三十二篇。
《劝学篇》(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 知地之厚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 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
著名历史散文作品赏析
01 02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不详,主要记 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的史书,以“春秋经”的内容为基础记述春秋时期 具体史实的史书。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 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03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
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历史散文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意义
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进程,是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同时 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 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后世的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历史散文的 影响。
《诗经》的艺术特点
总结词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详细描述
《诗经》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三种,这些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 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
《诗经》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文化意义与影响深 远。
《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 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诗经》中的许多诗歌成为了经典 名篇,被广泛传颂和引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同时,《诗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 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先秦文学讲义(完整版)
先秦文学讲义(完整版)先秦指的是秦朝之前的几个朝代。
讲义先从纵项解说各朝代,再从横项总结先秦时期。
一、纵项解说(一)远古时期:远古时期是距今170万年前至1.8万年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石器捕捉野兽,根据现在考古的情况,在化石层出土的碳屑和烧骨,有可能元谋人就已学会使用火。
从此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在氏族社会后期,祖先逐渐形成了三大部落,即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黄帝部落定居现在的河北涿鹿附近,黄帝很有本领,他发明了车、船和弩。
炎帝部落最后到了山东地区。
蚩尤部落一部分与炎、黄合并,一部分迁移到湖北、湖南一带。
三大部落互相征战,互相融合,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黄帝之后,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非常出色。
尧在担任首领时,为人和善,总是努力为百姓服务。
最后把首领之位让给了诚恳、朴实、善良的舜。
这就是所谓的“禅让制”。
指在位君主自愿将首领之位让给更贤能的人能管理。
尧经过不断考察,反复考验,决定让舜代行政事。
舜代行政事期间,政绩亲力亲为,制定刑法,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实施礼制,还希望百姓提意见和建议,让人民安居乐业。
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将君主之位让给了舜。
远古时期的传说有几个非常有名:1、女娲补天: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人首蛇身,传说她神通广大,创造万物。
有天,不周山崩塌,天上出现了大窟窿,地上也有了一道道裂纹,山林起火,洪水喷涌,猛兽吞食人类。
女娲看到人类遭遇大难,决心补天以终止灾难。
她擒杀猛兽,堵住洪水等等,终于让人们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2、后羿射日:古时侯,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百姓痛苦不堪。
后羿得知此事,利用自己的神力,拉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
3、嫦娥奔月:羿偶然求得一包不死药,即刻可以升天成仙。
但因他不舍妻子,没有服下此药。
这事被心怀鬼胎的逢蒙得知,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逞,吞下此药,向最近的月亮飞去,成了仙。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山海经〃海外南经》)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 (《同上》) 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 火出其口中。(《同上》)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 识。 (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 意识。 (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 神。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
海。
4、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 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
(六)传奇神话 欧(呕,吐)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 树欧丝。(《山海经〃海外北经》)
(三)神话的保存 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 《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中其中 保存神话较多的是《山海经》和《淮南 子》 。
《山海经》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第一,创世神话。
第二,始祖神话。 第三,洪水神话。
第四,战争神话。
第五,英雄神话。
第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二)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公卿列
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召公谏弭谤》)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三)删诗说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后羿射日
先秦文学(带注释)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
后者《春秋》与《左传》。
注释: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文学的起源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
那时候的文学以口头文学形式为主。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部分也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的先秦文学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先秦文学》课件
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发展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演变
汉赋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逐渐从抒发个人情感转向歌功颂德、讽谏时 政等主题。同时,汉赋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
05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 具有思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等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诸子散文举例
总结词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作品。
VS
详细描述
例如,《论语》、《孟子》、《墨子》、 《庄子》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思想价值。
诸子散文的文化影响
总结词
分析诸子散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 不仅代表了当时各个学派的思想成果,而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例如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诸子
化,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
楚辞与汉赋的艺术成就
要点一
楚辞的艺术成就
楚辞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表 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楚辞 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要点二
汉赋的艺术成就
(完整版)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一、填空: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先秦文学(全)PPT课件
《汉书·艺文志》载:“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 事,传者不绝。”
《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惟 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易传》是对《易经》进行解释和发挥的,一共有十篇: 《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 (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 卦传》,所以《易传》又称“十翼”。
“最初的语言是一种幻想的语言……在一切语言里,大 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从人体及其各部分 以及人的感觉和情欲那方面借来的隐喻。例如……天和 海‘笑’,风‘吹’,波浪‘轻声细语’,在重压下的 物体‘呻吟’……在这些例子里,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 界了。……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 里去,就变成那些事物。”
3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论
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 从四个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体把握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 原始神话
先秦诗歌
《诗经》 《楚辞》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4
第一章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时期的文学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战国时期的文学
从四个角度来考察先秦的思想文化与文学
从社会状况的视角来探讨先秦思想繁荣的原因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先秦文化的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特质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地位
5
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以前及夏商时期的文学
夏商以前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夏商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17
《周易·系辞》这样解释汉字的产生:“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先秦文学课件
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诗词影 响深远,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及不同的 艺术效果。
《诗经》的编定
•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 蜍。"
•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 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实质及其 文学意义
• 从严格意义上说,神话并不直接等同于"文 学"。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 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和解释,是他们的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 的表达。在现代人看来十分荒诞的描述中, 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 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宗教观念以及各类 日常生活知识。
• 《吕氏春秋 淫辞》引翟翦:今举大木者, 前呼“舆謼”,后亦应之。
•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 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 也。
• 《吕氏春秋 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 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 《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 美容貌,神仙人也。"
月亮神话的演变: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 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 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 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 《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 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 面目。
(完整版)先秦文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
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
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
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3、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表现出着眼现实,少及“天命”,自觉创新的共有文化气质,产生了不同于前代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上古神话第一节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二、神话产生的原因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
三、上古神话的记录和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
现存先秦及汉代古籍中,除《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书各有少量片断记载以外,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较多,但它们都不是神话的专书。
《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山海经》内容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上古神话的内容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2、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3、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第三节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1、在思想内容方面,我国神话传说首先是缘故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我国上古神话作为初民的口头创作,塑造了一系列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愿望的艺术形象。
他们身上有着珍贵的精神品质,体现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1)深重的忧患意识(2)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3)反抗精神3、艺术形式:我国上古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成功的运用了幻想、想象和夸张等浪漫注意手法。
4、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的美学特征。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上古神话在周代以后迅速消亡,其根本原因乃在于:神话与周代以来理性文化的主流相抵牾。
有的神话被认为“其言不雅驯”而被摒弃,有的被改造为信史,使神话历史化了。
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第五节上古神话的影响1、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2、创作素材3、创作方法:积极的浪漫主义4、形象塑造:肖像描写的重视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说一、《诗经》的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
三、《诗经》的时代和地域: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
四、《诗经》的作者: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一、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二、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三、删诗:《诗经》由孔子删选而成,是不可信的。
但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第三节《诗经》的分类《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雅:正,指王畿的音乐,也就是朝廷的正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第四节《诗经》的功用和流传一、诗乐功用《诗经》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教化的重要工具。
它在周代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广泛应用在祭祀、朝聘、外交、宴会等场合,同时也是贵族教育通行的教本。
汉代诗学经学化之后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形成影响至深。
春秋战国时期赋诗言志,或以讽谏劝戒,或以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十分普遍。
二、四家诗西汉时期,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传授,自郑玄作笺兼容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第五节《诗经》的内容一、婚姻爱情二、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
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
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
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三、农事:《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与之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四、燕飨:《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
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
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五、怨刺:变风、变雅是和风、雅相对而言的。
风、雅,是太平盛世的产物,《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温柔敦厚是后世经学家纳入伦理轨道后对《诗经》作品的主观解说,即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确有不少含蓄蕴藉的作品。
而当国政变乱之世,便也有一些直吐怒骂之作产生,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其特点是“多具忧世之怀”,“有忧生之意”。
(刘熙载《艺概》)“变”,指时世由盛变衰,即“王道衰、礼义废”等。
六、战争徭役: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周人重农尊亲,战争诗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
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第六节《诗经》的艺术特点一、《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二、赋、比、兴的手法《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朱熹《诗集传》: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在诗歌创作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它们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三、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六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
此后,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三、比兴的垂范《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同时,《诗经》中不一定有寄托的比兴,在《诗经》被经学化后,往往被加以穿凿附会,作为政治说教的工具。
因此,有时“比兴”和“风雅”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的。
而许多诗人,也紧承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了许多寓有兴寄的作品。
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散文的萌芽和发展一、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阶段叙事(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叙事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