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两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深化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两份
教育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立德树人的有关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以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准确把握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是深刻领会新精神。
《决定》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地阐明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灵魂,要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要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要特别强化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体育和美育是着力点,要下大力气加强这两个薄弱环节,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是认真理清深化改革的思路。
深化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要以统筹改革为主线,立足长远,着眼全局,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各项改革。
三是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改革的主要目标要重在体系、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课程教材体系要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
人才培养体制要使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
育人工作格局要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
相配合。
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在强化统筹。
要统筹好学段、学科、教学环节、各方力量以及各种育人阵地,搭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
二、着力抓好改革的主要环节
一是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化、细化,系统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要将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
二是研制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
要明确学生完成基础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
现行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讲得比较详细、清楚,下一步还要对学到什么程度做出更明确的要求,进而量化、分级,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出现偏难、偏深等教学问题,同时也为评价提供统一、具体、可操作的能力表现标准,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三是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坚持高中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
高中课程要以共同必修内容为主体,同时满足学生多样选择的要求,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合理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做好统筹协调,强化课程的衔接性和协调性。
增强课程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等育人环节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四是改进学科教学育人功能。
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的目标上来。
切实改进教学方式,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积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型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五是完善与课程改革相衔接的配套政策。
要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中小学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要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营造学校与社会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育深化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一、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精神。
当前很多貌似素质教育,实际是为了搞素质教育而搞的形式主义的素质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育工作者存在搞课程改革会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考试成绩)的错误认识,使学校在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时候,不重视改革,对课程改革关心不够,甚至有的领导表面上支持,实际工作中反对。
这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第一、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我们考试(考知识和某些能力)是不相矛盾的,应该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使我们的培养目标和现行的考试相吻合,何况从高考、中考来看,题型、内容也正在向新的培养目标改进。
第二、还应该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打基础,而新世纪的人才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因为知识在爆炸,学校永远不可能把需要的知识全部教
给学生,只能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这种学习的能力是很难用考试来评价的,所以我们要用评价考试制度改革以后才能搞改革或者考试制度改到什么地方,教学改革就改到什么地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改革是要为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按照目前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将成为生产大国,至多会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由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尖端人才用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来,我们只能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永远落后于人家,永远要向人家交知识产权费。
我们只有在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抓住机会,在这一领域走在前面才能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腾飞,才能实现强国的目标。
目前在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领域里我们还不如印度,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所以从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角度看,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真正落实课程改革,以实现科技强国,这不是口号,而是要行动。
学校领导要真正地制定适应课程改革的对本校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使课程改革不再是表面文章,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提供服务。
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以求社会支持。
一些学校领导人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畏首畏尾的原因是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他们(社会、家长、学生)没有认识到现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趋势,没有认识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用舆论宣传工具使他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同时也要他们认识到我们的改革是不会影响教育质量的,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宣传计划,组织教育界利用报纸发表系列文章介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
教育的特点及教育培养目标改变原因,也可以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展示课程改革的教育过程,让社会参与教育,让家长理解教育改革,让学生配合课程改革,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证。
三、以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与国际教育接轨来实现课程改革的突破。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力”的,这样才能“终身学习”,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上海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学习的要求。
我们要以加强英语、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同时要把社会引人到学校。
第一、在几年内有条件的学校要实现现代化、网络化的教学与办公,实现计算机与学科教育的整合,这绝对不是赶潮流,摆样子,而是真正的让课堂开放起来,和世界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有几个实验班,以引领改革的潮流。
第二、学校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客座教授(可与大学联合)和业余教师来上选修课,介绍科学最前沿的发展动向和知识,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科学热情,激励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来搞科学研究,给他们提供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条件,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第三、鼓励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开始可以要求低一些(要求教师掌握学科术语、名词的英语单词),在几年之内进行普及(真正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将来在获取信息时信息渠道畅通。
教育只有面向未来,实现现代化并且和国际接轨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落后于时代,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腾飞。
四、利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为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舞台。
关于课程的设置,国家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由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共建,从固定制到比例制,从指定到选用,其中学校课程占lO-15%,在这三级课程中需要我们学校做的是把学校课程开发好,虽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的比例不大,但是它却是体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使它具有学校特色,符合课改精神,促进学生发展,顺应社会需要,就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我们可以用校与校联合开发的手段来解决开发的质量问题,我们可以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共同开发来解决内容问题。
重视网络教学领域的研究性课程建设,要开设利用网络与国际学校学生交流课程,要为学生利用网络了解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状况的亲身经历提供条件。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校本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
课程的开发不能只靠教师的自觉开发,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关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规定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课程开发,使校本课程系列化和规范化,使其在内容上适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五、借课程改革东风,大力加强教师职业化建设。
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内容的转变,使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表面看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地位不重要了,但是要想达到教育目的比以前更难,教师的职业化要求更高。
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情况看,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是教师队伍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我们瑰在没有时间等到教师队伍能够适应课程改革以后再进行改革,所以我们就要有超常的措施来进行教师队伍的培训,以期在几年内适应课程改革。
教师培训的方式
多种多样,但是主要还是要走自主培训之路,有条件的学校校本培训应该是最重要的培训形式,没有条件的学校要依靠教育培训部门或者与强校联合进行教育培训。
从培训内容上看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那么英语和计算机应该是首当其冲,在初步培训的时候可以利用学校的现有教师资源进行培训,中期培训可以找大学的教师来完成,对一些优秀的学习骨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送人大学或国外进一步深造,经过一轮培训以后就可以要求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培训要有一系列的组织、操作和奖惩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只有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使教师成长,才能保证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才能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