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近现代史纲要手写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近现代史纲要手写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近现代史纲要手写笔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这些年的变化深刻而重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千疮百孔的时期。

这里大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笔记,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变化。

1. 鸦片战争(1839-1842)鸦片战争是清朝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次军事冲突。

英国侵犯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进口鸦片的问题,这是由于英国商人通过贸易渠道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导致的。

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禁止鸦片贸易,但结果是徒劳无功。

在战争中,由于清军的军队和武器都落后于英国,因此中国惨败并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为未来的中国历史和国际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运动,它是农民起义的一种形式。

该运动由洪秀全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并建立一个新的天国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近十五年,期间发生了很多论战和战争。

结果,中国政府取得了胜利,并结束了运动。

3. 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是一场改革运动,旨在加强清朝政府的实力和权威,并引入一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

这场运动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推动并受到光绪帝的支持。

然而,在短短数月内,新政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最终在1898年秋天停止。

4.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场革命由孙中山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并建立一个民主政府。

革命成果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当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中华民国在早期时期遭受了许多挑战。

抗日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由日本侵略中国而引起的,目标是占领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这场战争的胜负长期得不到决定,但中国和其他国家军队的团结和勇气终于赢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一些战斗和毁灭,但它也磨练了中国人的意志和能力。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读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封建帝国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人痛心疾首。

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不是积极抵抗,而是一味地妥协求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大量的领土,赔偿了巨额的赔款,还使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甘愿屈服的民族。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尽管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时代,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许多重大事件。

在这一段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挑战,但也在不断抗争中寻找到前行的方向。

1. 鸦片战争的爆发1.1 社会背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是复杂的。

19世纪中叶,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经济落后。

外国列强,尤其是英国,对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需求旺盛。

为了平衡贸易,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鸦片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吸食者日渐增多,国民健康严重受损。

1.2 战争的经过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

清朝军队与英国海军在广州展开激烈战斗。

由于技术和战术的落后,清军屡屡失利。

战争中的惨痛教训,让人感到无比心痛。

1842年,清相关部门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

这个条约不仅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也让中国人心中种下了对外侵略者的深深仇恨。

2. 自强运动与维新变法2.1 自强运动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强运动应运而生,目的是增强国力,抵御外侮。

清朝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设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工厂和学堂。

尽管这一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官僚体制的阻碍,进展缓慢。

2.2 维新变法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维新派逐渐崛起,尤其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变法建议,试图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改革。

光绪皇帝也对变法持支持态度,但由于保守派的抵制,变法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给中国的改革之路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2.3 失败的教训维新失败后,国家更加动荡,民众对统治者的失望与日俱增。

这一阶段,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光靠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政治改革。

这种思想的觉醒,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3. 辛亥革命的爆发3.1 革命的酝酿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革命的火种在各地悄然滋长。

许多年轻人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开始思考国家的未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清末至今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和事件。

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清朝末期到当代的几个重要时期进行简要回顾。

清朝末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内忧外患,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清政府的腐败和弱势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历经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但在国共内战的影响下,中国逐渐陷入内战和分裂的状态。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最终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赢得了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

新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曲折和磨难,但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愿中国近代史的纲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一、打开近代史的大门读就像走进了一座装满宝藏和秘密的大房子。

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房间,藏着不同的故事。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想,哇塞,这里面得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儿啊!就像我以前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很厉害,可当我在书里深入了解的时候,才发现背后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矛盾。

这就好比我们看冰山,只看到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可水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庞大和复杂呢。

二、那些在风雨中的人物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中国近代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

比如说洪秀全,他一开始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这多让人热血沸腾啊!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给黑暗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可后来呢,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内部矛盾、外部压力,太平天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船,最后还是沉没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那些黑暗的势力吗?三、列强的压迫与挣扎近代的中国啊,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列强们虎视眈眈地盯着。

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像一个小偷用一把坏钥匙,硬是撬开了我们家的门。

然后其他列强也跟着来抢东西。

中国人民能怎么办呢?只能挣扎、反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普通百姓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欺负!”就像一只小羊面对一群狼,虽然力量悬殊,但小羊也会用它的角去顶,去反抗。

这就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不屈。

四、洋务运动的努力与无奈洋务运动像是一群有远见的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让中国强大起来。

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他们费心费力地建工厂、造轮船。

可是呢,这就好比在一个破房子上修修补补,房子的根基已经烂了,光修表面是不够的。

那些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这些改革者的手脚。

我就在想啊,要是当时能把那些束缚都打破,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走向富强了呢?五、戊戌变法的悲壮戊戌变法那真是一场悲壮的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自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外国侵略。

2. 经过: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1856 年,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时期;1856 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4.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2.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篇章,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动荡。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这一段历史,试图揭示其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1.1 鸦片的引入与危害19世纪初,鸦片作为英国商人的“致富工具”,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中国。

这种毒品不仅腐蚀了无数人的身体,更是撕裂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无数家庭因鸦片而破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逐渐崩塌。

面对这样可怕的现象,清相关部门虽有意识地试图制止,但由于无能,始终难以奏效。

1.2 战争的爆发与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面对强大的英国舰队,清朝的抵抗显得无力。

战争结束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仅割地赔款,还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这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许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盛世的国家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也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自强运动与思想启蒙2.1 自强运动的探索鸦片战争后,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的落后与自身的弱小密切相关。

自强运动的提出,试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

虽说这股力量在当时并未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它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2.2 维新运动的兴起随后,维新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倡导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主张“变法图强”。

然而,守旧派的抵制与清相关部门的妥协,使得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思想的启蒙已在悄然发生。

2.3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不仅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探索。

尽管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未完全稳定,但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催生了无数新的思想与运动。

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团结起来,追求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炮火下的觉醒”——荣维木[键入作者姓名]学号:读史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

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品史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四、暴风雨的前夜五、卢沟桥事变爆发六、日本的阴谋与宋哲元的抉择七、平津血战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近现代史读书笔记篇1近现代史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近现代史》是一本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包括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化进程等历史事件,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最后,这本书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和文化。

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等历史制度,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变革和文化发展。

这些制度和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之,《近现代史》是一本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它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和重要人物,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篇2近现代史读书笔记近现代史,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分的时期。

历史的巨变,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民主与自由的追求,以及无数英勇无畏的奋斗,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引言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多年。

这段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屈辱到奋起的艰难历程,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中国近现代历史,交错于光明与黑暗的流年之中,绵延,永恒。

一切需要我们去记忆,去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屹立在亚洲东部的土地上,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几大古代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文明并称,久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中国文明自远古以来绵续传流,一直没有中断,更是举世无两。

中国人所创造的文明对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依旧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为当下的中华儿女,我深深地为自己有如此伟大的祖先而倍感骄傲。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应该进行思考。

我首先以这样1个话题引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长城。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叫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在我们为此骄傲的同时,是否想起孟姜女的故事,是否想起那千千万万为长城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劳苦百姓?为了中国的象征,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用自己的躯体筑造了我们宏伟的长城。

自由女神像,妇孺皆知,美国的象征,同样的象征,我们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各自所付出的代价?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思考的。

为何我们泱泱大国,可以这样对生命不负责任?自豪的呼声下,我们不禁为失去的百姓而深表愧疚。

那么,我们是否要以同样的反省而深刻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近现代史呢?一.忆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汇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4)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4)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5)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5)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5)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6)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6)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8)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8)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8)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9)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9)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9)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0)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0)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0)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1)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一、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介石的抵抗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争。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逐步壮大,与国民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的措施。

六、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时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向前发展。

然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对于塑造中国的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篇一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读了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真可谓是五味杂陈啊!这近现代史,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剧,充满了曲折和波澜。

你看,从鸦片战争开始,咱中国就被列强打得那叫一个惨,各种不平等条约签得手软,国土被割让,银子被抢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候我就在想,咱中国当时咋就这么弱呢?也许是因为闭关锁国太久,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了。

但咱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呀!后来有了洋务运动,想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强大自己,可结果呢?还是不行。

这到底是为啥?可能是只学了表面,没学到精髓吧。

再后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波接着一波,都是为了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事!但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给窃取了,这多气人啊!近现代史中,也有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

像抗日战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我觉得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咱们还能坚持下来,最终取得胜利,这充分说明了咱们中华民族的顽强和不屈。

不过,想想那段历史,也会让人感到疑惑。

为啥咱们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太多?也许都有吧。

读了这近现代史纲要,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和不确定性。

但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前进。

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能做些什么呢?篇二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哇塞,读完近现代史纲要,我这心里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你说咱中国近现代这一路走来,容易吗?那简直是太难了!一开始被列强欺负得惨不忍睹,我就纳了闷了,咱们堂堂大中华,怎么就落到这步田地了?就拿那鸦片战争来说,英国人靠着坚船利炮,轰开了咱们的国门,逼着咱签那些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不是欺负人吗?当时咱们的国家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想反抗却力不从心。

也许是长期的封建统治让咱们的思想僵化了,技术落后了,所以才被人家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一、介绍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教材,对于我国历史的起伏沉浮、发展变迁有着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2023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最新版本,必将在内容上有所更新和完善,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总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上,包括对于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它将更加全面地反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更加深入地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素养和时代价值。

三、重点内容在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新我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决策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变革3. 文化领域的历史演变和重要成就4. 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解读四、个人观点在笔记撰写过程中,笔者对于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更新和改进持有积极的态度。

这一版的内容必将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加全面地呈现我国近现代史的画卷,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历史脉络。

也期待这一版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记录和总结历史,使读者能够获取更为客观和全面的历史知识。

五、总结与回顾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将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历史教科书,在记录和总结我国近现代史的也必将对于读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它将以更为客观、全面的历史观去呈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近现代史脉络。

期待这一版笔记能够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我国历史、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工具书。

六、结语在撰写本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相信随着新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笔记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成为更好地宣扬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期待这一版笔记的问世,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历史启迪和文化感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笔记嘿呀,咱这就来整理一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的笔记哈。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历史任务。

咱得知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那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哟。

为啥这么说呢?就是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好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上,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成分。

那这时候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啥呢?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俩任务可是紧密相连的哟,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条件。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太平天国运动。

2. 洋务运动。

洋务派搞的这个洋务运动,就是想着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增强中国的实力。

他们创办了好多近代企业,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还建立了新式海军呢。

但是呀,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这就好比是在一个破旧的房子上贴新瓷砖,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后还是失败啦。

3.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可惜呀,这场变法只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主要是因为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啦,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不过呢,辛亥革命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为啥呢?一方面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另一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可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大革命哟。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通过办杂志、写文章等方式,向封建礼教和旧传统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2.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那可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哟。

青年学生们走在最前列,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条是否能代替晚清政府
《太平天国与启示录》读书论文
经济学院许永志20XX11120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转型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它将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杂糅的民间状况极端地展现了出来。

周伟驰的这本书对这种杂糅的形式、以及这种杂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分析。

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基督教思想如何转变成太平天国的基本理念的。

一反过去认为“洪秀全是借用、歪曲基督教理念来达到自己造反目的”的说法,这本书认为,洪秀全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洪秀全并非刻意改造基督教教义,而是自然而然的对基督教文本产生了巨大的误读。

并且他深信
他误读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真理。

而这种误读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的。

这本书通过将洪秀全的想法与当时中国信徒中流行的《启示录》以及《圣经》做了细致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

譬如洪秀全会认为上帝是有一整个大家族的,上帝有父、子、兄弟、妻妾,(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弟弟,而他
的亲信则对应上帝的其他亲戚和上帝分封的王——这一结
构其实非常符合的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系而非基督教的体系)。

这种说法在《启示录》中就已现端倪。

在这基础上,这本书将太平天国定为正统宗教的分支是有道理的。

另外,这本书试图将洪秀全与洪仁玕融合起来看。

这两人一向被分开评论,而且评论成极坏和极好两个极端。

这本书将洪秀全的末日幻景与洪仁玕的理想世界结合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洪仁玕的理想世界并非如过往描述的那么美好——这是一个纯粹的
只有太平天国教(或者洪氏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

在这一点上,洪仁玕和洪秀全是完全一致的。

而洪仁玕著作中的种种现代化构想,则来自于洪游历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等地的经历,而非来自中国这个大帝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本书并没有处理好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判问题。

作者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太平天国有着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

作者甚至设想太平天国如果成功,它会比清政府具有更大的现代化潜力。

但这一设想未免过于草率。

作者似乎没有
给予“现代化”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

作者着墨于太平天国对于中国旧思想中“偶像崇拜”的打破,很难说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标志。

而且太平天国树立起了新的偶像——他们自己。

作者想从马克思?韦伯的论断——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崛起,是因为基督教所带来的优势——中推导出:因为太平天国思想是基督教的,所以有更大的现代化优势。

但是韦伯的这一论断在今天就已经备受质疑(其实连作者自己都对这一论断不是那么肯定,但作者在全书都展示出了对基督教的偏袒)。

在作者的笔下,比对晚清现代化痕迹也没有脱离以科技、工业来评判的现代化程度的思维。

作者并没有把西方现代化思想核心的“个体自由”、“民主政体”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来考虑。

在做出评判的时候,这本书其实缺乏对太平天国实践与具体措施的考察。

作者做了很多基督教进入中国影响的大背景的考察,这本是好事,但是因为缺乏对太平天国具体实践的深入探讨,使得作者有仅凭一些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传教的相似点而妄加论断的嫌疑。

作者对一些过往的太平天国研究的批判上体现了这一问题:譬如作者反驳太平天国“邪教”说,首先中文的“邪教”一词有多重意思,在官方或者一些宗教信徒的使用中,“邪教”近似于“伪宗教”,但是在学界,特别是持无神论客观研究立场的学者那里,“邪教”并没有
否定太平天国的宗教性,而是突出“邪”字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太平天国的问题上,学者们将之定位为邪教是为了突
出它给民生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对抗在“农民起义都是伟大的”的时代里官方将之定义为农民起义的严重美化。

当作者反驳这些学者的观点时,仅仅停留在通过教义来定性太平天国是不是异端,而不能理解这些学者的人道主义角度,而这种角度是作为社会学、人类学乃至政治学的宗教研究所需要的。

因此,这种错位导致了作者大量忽视太平天国极为残忍、血腥的一面,鲜有谈及太平
天国满是压迫与杀戮的内在结构,以及所到之处白骨遍野的史实。

作者提到洪仁玕理想中想废除满清各种刑法而只使用绞刑,并对之加以赞赏,但太平天国实际上大量使用了明清已废的种种极为可怕的酷刑。

作者仅仅把屠杀轻描淡写的当作宗教战争的特征,虽然这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太平天国要进行那么大面积的屠杀,但是没能把这种原因的深刻意义展现出来。

另外,作者对太平天国是宗教战争的论断,只能让人同意到作者通过教义(或者太平天国的理想主义色彩)定性的层面,却很难解释李秀成所叙述的“民实因食而随”,以及太平天国壮大后已不能依靠宗教影响而必须用武力威胁来强迫民众成为其军事力量的现象。

对比太平天国的所缺乏的政治、科学、人文训练,以及执政者实际上对知识分子的藐视态度,清政府反而拥有一批理性的实干者,并且能够得到执政者一定的支持——受过较好训练的中国人大多数是儒家的知识分子,而他们是很难为
作者所说的太平天国所容纳的。

清政府在崩溃前几次大变动反而让人觉得清政府是有可能现代化的,只是很不幸的遇上了一个需要以翻天覆地来满足迫切需求的时代。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
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
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
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
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
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
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

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

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

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
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

”)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

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
哪会真正帮他们。

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

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

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

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革命就意味着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