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中医治疗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咳喘的中医治疗经验

【摘要】通过观察小儿咳喘痰症患者辨证口服中药的临床疗效,按中医儿科学诊断治疗评价标准对几型常见咳喘证行做一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口服中药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及抗病力,并能更有效的改善咳嗽、喘、痰患者的核心症状.

【关键词】小儿咳喘痰症;热喘,高热不退;麻杏石甘汤;二根汤;麻杏石甘汤合凉膈散

小儿咳喘痰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常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主要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对体弱咳喘反复发作的小儿,往往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形成耐药,使小儿免疫力低下,抗菌力降低造成小儿慢性咳嗽,久而久之绵绵不愈,按照中医儿科学诊断治疗评价标准掌握不同类型的辩证,使用中西药治疗,将小儿咳喘痰的治疗个体化会大大提高疗效。比单一使用疗效好,复发率降低,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降低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宝莲寺镇卫生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收集的以喘症;发热,咳嗽为主诉就诊,并被确诊为喘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

1.2诊断标准:中医证候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痰等为主要症状。

1.3 纳入标准:(1)1--3岁儿童,男女不限(2)参照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以发热、咳嗽、喘、痰为主诉的就诊患者;(4)各种相关检查如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已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5)取得家属自愿入组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患者;(2)严重感染性疾病;(3)其他发热、咳嗽、喘、痰症状,伴有多脏器衰竭;

2研究方法

2.1.热喘:(1)主要表现发热、咳嗽、喘、痰鸣;口渴、面红、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指纹紫,辩证以喘息,舌质红苔黄为主。(2)治则: 辛凉解热,宣肺定喘(3)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2-3克、杏仁6克、生石膏10-30克、甘草3克。另加清热解毒抗菌及抗病用可加用银花10克、连翘10克、鱼腥草10克、大青叶10克;喘重加苏子6克、浙贝6克;

发绀加赤芍6克、丹参15克;便秘加大黄4克;热重加黄芪6克。(4)方意:炙麻黄平喘力大,杏仁润肺止咳,可助麻黄平喘,生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生石膏清泻肺热,生津止渴,与麻黄合用,既能宣肺平喘,又能解热止渴,本方疗效高低,全在于生石膏及炙麻黄用量之比,使生石膏:麻黄=4-10: 1必须辛寒大于辛温,治疗肺炎时,

不宜过汗伤津,麻黄应取小量。(5)案例: 曾xx,女, 1岁6个月,发热咳喘痰多6日,加重伴憋气2日,病后体温36. 5-37. 5℃之间,始干咳,后有痰,伴喘,两日来夜间烦躁不安,不易入睡,食少,大便

干。体检呼吸急促,口周发干,鼻扇咽红,心率146次/分,心音尚有力,两肺密集中小湿罗音及哮鸣音,腹胀,肝肋下1公分,质中,舌红苔黄,指纹紫。

处方 :炙麻黄2克、杏仁3克、生石膏10克、甘草2克、银花6克、鱼腥草10克、苏子3克、赤芍3克、大黄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同时应用青霉素静点,两日后缺氧症状好转,食欲及精神也好转,但仍痰多,咳嗽,双肺罗音仍密,改服二根汤(见后面),又一周后,仍咳嗽,痰不多,舌尖红,少苔,此系久病伤阴所致,方用沙参6克、麦冬3克、花粉3克、玉竹3克、桔梗3克、甘草2克、善后。2.2 咳喘以痰为主:(1)主要表现:咳喘、痰声滚滚、舌红、苔薄黄或黄、大便干,脉紧数,指纹紫,辨证以痰多,苔黄及便干为重点。(2)法则:清肺定喘,清热祛痰。(3)方药:二根汤(经验方)。芦根10克、茅根10克、苏子6克、菜菔子6克、桑白皮6克、杏仁6克、前胡6克、桔梗6克、甘草3克。(4)方意:芦根清肺热,

祛痰生津,茅根凉血清热,桑、地清热,止咳,祛痰平喘,苏、菜降气,祛痰平喘,杏、前平喘,止咳化痰,桔、甘利咽止咳。现代医学研究:芦根、茅根有广谱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本方以祛痰为主,养能止咳定喘。如喘、痰均重可加炙麻黄2-3克、生石膏6-30克,即为麻杏石甘汤与二根汤的合方。发热重者可重用生石膏,或选加黄芩6克、大青叶10克、蚤休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痰多加白芥子6克、竹茹6克;便秘加大黄2-5克。(5)案例:连xx,男3岁,咳嗽,有痰4-5日来诊。患儿4-5日前开始一声声咳嗽,有白色粘痰液,不

发热,食鱼及精神均好,大便正常。体检:咽红、心(一)、两肺有表浅易变湿罗音,舌尖红、薄黄苔、脉略数。处方: 二根汤,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二日大便2-3次/天,为稍稀粘便,随粘便的排除,痰量明显减少。又服三剂,痰消失,偶有咳嗽,再服养阴清肺丸善后。

2.3咳喘伴高热不退:(1)主要表现:高热不退、口干、口渴、烦躁不安、咳喘气粗、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沉数有力,指纹紫,辨证以高热不退,咳嗽痰重,便干及舌红苔黄为重点。(2)法则:清热解毒,化痰平喘。(3)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凉膈散(《和剂局方》)。炙麻黄1. 5-

3. 0克、杏仁6克、生石膏15-30克、甘草3克、大黄3-6克、连翘10栀子10克、黄芩6克、薄荷6克、竹叶6克、银花10克、元参6克、芦根10克、赤芍6克。(4)方意: 麻黄石甘汤作用见前述,栀、芩清热泻大;重用银、翘以清热解毒;薄、竹膏、芦清泻肺热;大黄泻下燥热;元、甘利咽与赤芍合用能活血消肿。现代医学研究:栀、芩、银、翘均有广谱抗菌及抗病毒作用。(5)案例:黎xx,女, 1岁,因发热、痰喘二日来诊。患儿于2日前突发高烧(温度不详),流涕、咳嗽之后出现痰、喘。食欲不好,大便干。体检:体温39. 4℃精神稍弱,轻发绀、鼻扇、呼吸促,心率168 /次分,尚有力,两肺密集中小水泡音,腹部平软,肝于肋下刚及,舌红苔黄,指纹紫,手稍凉。处方 :给予头孢曲松钠静滴,并服麻杏石甘汤合凉膈散。由于发热高、舌红苔黄、大便干等一派实热表现,生石膏用量30克,以清泻肺热;又加党参6克以护卫正气, (精神弱、手凉)。用药次日,体温37. 5℃,精神及一般状态明显好转,大便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