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

一、引言

大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人们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构筑一个更加透明化、对称化的世界。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应积极适应,全面服务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大数据对传统审计带来的挑战,创新审计思维、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优化信息系统审计,提升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类型

1.真实性审计

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审核,为财务审计提供基础支持。面对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经捉襟见肘,难以实现有效地分析判断。因此,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首先必须核实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才能确保根据数据进行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审计人员核实信息系统中数据与实际业务流程符合程度,发现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固有弊病,能够避免对假账进行有效审核的现象,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2.安全性审计

安全性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为主要目标,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持久、可靠运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威胁。为确保财务审计的合理性,审计人员应从信息系统漏洞的防护人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重要数据免于因恶意篡改,或因未授权访导致的泄漏等问题,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核心内容,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是确保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小于1.绩效考核的对象不仅在于人,还在于对影响企业利润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

审计,使企业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利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使企业间接利润获取的主要途径,货币核算并不能作为企业审计的唯一内容。在企业绩效审核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的流程复杂,且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衡量信息系统审计与成

本投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审计效率,应从系统的开发成本支出人手,降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管理,以降低审计系统风险。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系统投资的绩效,给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与经营人员提供专业的市场信息,能够确保企业审计的积极作用,促进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

1.庞大的数据信息影响审计效率

大数据环境除了为审计带来方便之外,繁杂的信息同时也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审计。对于一些部门来说,审计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图像等信息,信息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一些被审计单位缺乏信息财务管理经验,在处理手段上缺乏先进性,尤其是在无关联信息处理上,更难发现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的系统分布特征加大了审计难度

目前,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节点。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延迟,网络传输延时、不同的节点空间坐标都将给企业网络信息造成威胁。目前,企业多采取动态审计码获取的方式增加其安全系数,但与同时,这一方式也增加了审计难度。

3.审计范围增大,审计内容增多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更新速度快,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另外,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处理大量信息的被审计单位不可或缺的设施,为其提供管理效率化及使用便捷化。因此,审计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审计内容,还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控制与硬件控制,网络安全性能控制、系统开发、维护和控制。

4.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审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云处理新技术、物联网业务大量出现,信息系统也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传统的审计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也就是说,新技术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扎实的财务信息基础、多元化的信息系统管理安全知识。但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审计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存在滞后性。如何培养专业性、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值得审计机构深人研究。

四、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1.基于网络基础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行为,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提供数据记录。捕捉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系统信息并进行调整,并生成管理日志。针

对目前情况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安全审计,需要着重探索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审计技术,确保安全审训顷利开展。

2.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证据生成技术

审计证据生成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整体保护措施。在确保大数据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有效的取证调查。其主要作用在于确保了审计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安全系数。总之,审计证据生成技术尝试使用除信息系统以外的第三方公证机构,通过原始数据签名的方式来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3.审计技术方案改革与完善

在传统审计基础上,实施网络审计方式,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进。其中包括:基于程序追踪、专家信息基础与管理控制测试矩阵相结合的审计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内部建立专业的审计信息系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庞大的信息处理方式,并随着被审计单位发展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洪菲。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3:45一47.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106-108.

信息系统审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2019年文档

信息系统审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监督的活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揭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实现组织目标;同时,通过检查和评价信息系统产生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本人就近几年参与信息化系统审计的经历,对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做一些探讨。 一、信息系统项目的选择 对信息系统项目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到几点: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开展审计还是把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子项目来审计;信息系统项目是被审计单位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审计与常规审计的目标一致或相关,两者关联密切,能够相互补充,如医院的收费业务系统、企业的ERP系统等;项目已完工结算正常运行,这样便于对项目进行整体的审计评价;项目涉及资金量较大,涉及部门和人员较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信息系统项目为本地区公益民生项目,例如“金保”工程、天网工程等。 二、做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 审前调查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审计方案如何制定、如何安排审计人员以及审计风险是否可控。审前调查的内

容一般应包含:(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经济业务活动所依赖信息系统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业务规模、资金流和信息流等;(2)调查了解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技术架构、业务实现流程、数据运行流程、系统功能结构、系统网络结构和应用部署模式等;(3)调查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投资管理、绩效评估情况和文档资料;(4)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基本管理制度和单位绩效目标。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被审计单位信息部门在该单位的职责地位以及部门人员的具体分工;项目中如何划定信息人员、管理人员和财务使用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与信息化的耦合度如何;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涉及的主要部门,权限分配如何;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机房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数据库等软件的国产化程度和程序数据接口标准;单位系统和数据安全评估等级;被审计单位在财务上如何与业务数据进行对接,是否数据上保持一致;数据恢复和备份情况等。通过以上分析,关注信息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容易忽略的地方,把握整体,抓住主要问题,避免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医院的业务系统,应该关注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整个的药品流程、医疗项目收费流程和处方流程等。 三、审计内容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一般有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和项目管理审计。审计当中要看具体情况,内容的侧重点由被审计单位信息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 来源:CIO时代网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为: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的内容就应该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 详细描述: (一)不改变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审计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二)改变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线索(轨迹)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 的具体处理过程到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以及处理程序等。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人员 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高度电算化的信息环境中,业务活动和 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 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 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 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例题: 1.关于信息技术给审计过程带来的影响,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有()。 A.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B.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影响审计线索 C.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对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工作职责安排 第一条安全审计员的职责是: 1.制定信息安全审计的范围和日程; 2.管理具体的审计过程; 3.分析审计结果并提出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 4.召开审计启动会议和审计总结会议; 5.向主管领导汇报审计的结果及建议; 6.为相关人员提供审计培训。 第二条评审员由审计负责人指派,协助主评审员进行评审,其职责是: 1.准备审计清单; 2.实施审计过程; 3.完成审计报告; 4.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审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三条受审员来自相关部门,其职责是: 1.配合评审员的审计工作; 2.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 3.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的制订

第四条审计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的目的; 2.审计的范围; 3.审计的准则; 4.审计的时间; 5.主要参与人员及分工情况。 第五条制定审计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1.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2.当进行重大变更后(如架构、业务方向等),需要进行一次涵盖所有部门的审计。 第三章安全审计实施 第六条审计的准备: 1.评审员需事先了解审计范围相关的安全策略、标准和程序; 2.准备审计清单,其内容主要包括: 1)需要访问的人员和调查的问题; 2)需要查看的文档和记录(包括日志); 3)需要现场查看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七条在进行实际审计前,召开启动会议,其内容主要包括:1.评审员与受审员一起确认审计计划和所采用的审计方式,如在审计的内容上有异议,受审员应提出声明(例如:限制可访问的人员、可调查的系统等);

2.向受审员说明审计通过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第八条审计方式包括面谈、现场检查、文档的审查、记录(包括日志)的审查。 第九条评审员应详细记录审计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在审计记录中应包含下列信息: 1.审计的时间; 2.被审计的部门和人员; 3.审计的主题; 4.观察到的违规现象; 5.相关的文档和记录,比如操作手册、备份记录、操作员日志、软件许可证、培训记录等; 6.审计参考的文档,比如策略、标准和程序等; 7.参考所涉及的标准条款; 8.审计结果的初步总结。 第十条如怀疑与相关安全标准有不符合项的情况, 审计员应记录所观察到的详细信息(如在何处、何时,所涉及的人员、事项,和具体的情况等)并描述其为什么不符合。关于不符合的情况应与受审员达成共识。 第十一条在每项审计结束时应准备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 1.审计的范围; 2.审计所覆盖的安全领域;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 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 附件2 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模板)

一、案例摘要 简要说明本案例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 (一)案例名称,所属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实施单位和主要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时间; (二)本案例所包括的各具体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名称及所属审计事项类别; (三)本案例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和方法简要描述; (四)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简要描述。 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一)描述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情况; (二)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对这些信息系统的业务依赖程度; (三)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运行、业务流程、电子数据等方面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情况。 四、信息系统审计总体目标 详细说明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总体审计目标。 五、审计重点内容及审计事项 描述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重点关注内容,按照附件1中关于审计事项的分类,划分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所实施的审计事项。 针对每一审计事项,详细说明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具体审计目标。 本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测试过程。 1.详细说明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调查了解的信息内容,调阅的资料名称,分析的管理或业务流程,编制的审计底稿等; 2.详细说明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关键控制点的分析,选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测试的实施过程以及测试得出的初步结论等; 3.在以上说明中,要着重介绍审计测试技术、方法以及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并要对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工具的适用性与效果进行分析。 (三)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 六、对案例的自我分析与评价 (一)描述本案例(或所属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二)对该案例中各具体审计事项内容和目标的理解; (三)信息系统审计中所使用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经验总结。

简述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出自第七单元)

第1页(共3页)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02(第5-8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____________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答: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严格内部控制 制度十分必要,它可以保证数据功能所产生的信息具有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和有效性。 应用程序审计:计算机应用程序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企业 处理经济业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之中,他们是否执行国家 的方针政策,是否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也往往在应用程序中体现出来。 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包括由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各种介 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本和会计报表,需要通过信息 技术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可靠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处理系统综合审计:对信息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输入数据、程序和文件4个因素 进行综合的审计,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系统开发审计: 指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包括两个目的:一是要检查开发的方法和程序 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受到恰当的控制;

第2页(共3页)二是要检查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规范。 题目2 [50 分] 答:(1) 模块 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为物理模块。 在模块结构图中,用长方形框表示一个模块,长方形中间标上能反映模块处理功 能的模块名字。 模块名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 (2) 调用 模块间用箭头线联接,箭尾表示调用模块,箭头表示被调用模块。箭尾菱形表示 有条件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调用关系有:直接调用、条件调用(判断调用)和循环调用(重复调用)。(3) 数据 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 上数据名。箭头方向表示数据传送方向。 (4) 控制信息 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 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 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在模 块结构图中,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章介绍了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审计,但仅仅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并未深入展开。建议复习中应当结合第7章和8章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本章涉及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课程内容对此进行了扩展补充,建议进行重点关注及学习。 目录 1.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2.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3.对企业利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知识点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PART 01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2.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 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质量影响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企业活动和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 3.有效的信息系统 ①识别和记录全部授权交易 ②及时、详细记录交易内容,并在财务报告中对全部交易进行适当分类 ③衡量交易价值,并在财务报告中适当体现相关价值 ④确定交易发生期间,并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⑤将相关交易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作适当披露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如果依赖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相关信息和报告的质量。 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质量是通过交易的录入到输出整个过程中适当的控制来实现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四个方面。 4.自动控制的好处 ●能够有效处理大流量交易及数据 ●自动控制比较不容易被绕过 ●相关安全控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职责分离 ●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信息变得更易获取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企业业务活动及相关政策的监督水平 5.信息技术的特定风险 ●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 ●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安全控制如果无效,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 ●数据丢失风险或数据无法访问风险 ●不适当的人工干预,或人为绕过自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控制虽然在形式及内涵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 PART 02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 三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控制: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控制;信息技术应用控制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关于对XX银行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doc

关于对XX银行 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专项审计的报告(模板) 为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促进XXX农村信用社安全、持续、稳健发展,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XXX联社审计部根据市审计中心审计工作的安排,对本联社的科技信息风险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略。 二、审计依据 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及省联社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和本联社信息科技相关管理文件。 三、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 1、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 (1)县联社董事会下设科技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划全社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和监督科技部门的各项工作,审议全社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案、软件项目招标、设备招标和统一采购及日常管理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辖应急处置的实施细则,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全辖应急处置的管理;负责全辖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 (2)成立了科技部,加强了科技运维信息治理。 (3)科技风险审计工作由联社稽核审计部完成。 2、信息科技管理制度 (1)安全管理 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依据省联社相关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审定周期为一年一次,并且及时发现缺漏或不足对制度进行修订,并有修订记录 (2)事件管理 制订了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并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程序,确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方法等,并对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有《异常情况上报规定》(3)应急处理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恢复策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方案》,对各业务信息

审计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影响

审计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影响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以内部网络(Intranet)为手段与Intranet网融为一体,使其会计信息的处理越来越数字化,与手工操作或单机运行下的会计信息的输入、传递、处理和输出有了很大差别,这就给传统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网络系统对审计的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网,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不同地点的多台电子计算机、大容量存贮器、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互相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可以共享。在这种网络系统中,各用户对所管理的不同方面负责,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各自的信息进行适当交换,并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利用对方的系统进行有关操作(需授权)。有的采用联机数据输入技术,输入数据时不产生和留下原始凭证,或者采用实时文件更新技术,各原始数据在输入计算机后,立即处理,数据文件随时都在更新,而且计算机也不会随时打印信息处理结果,也就是没有输出信息。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方式极大影响了传统审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一、审计范围 在非网络审计中,审计的范围具体说就是审计单位,而且是少部分有权力进行手工或单机运行处理会计信息的人员。审计涉及的范围较窄。网络系统之下审计范围仍然没在改变,但是其触角却延展开去,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在网络系统中能接触到会计信息处理

的人可能不仅仅是审计单位的少部分人员,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使得访问共享资源的人可能非法进入,那么能接触会计信息处理的人就有可能涉及整个网络用户,也就是说出现数据错误就可能不是审计单位造成的,这样就很难确定责任人,如果再把审计范围局限在审计单位似乎不太公平。但又为什么说审计范围不变呢?笔者认为审计范围触角延伸只是意味着审计人员考虑审计事项的思路应该拓宽,也就是要从网络角度考虑,只是审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审计网络所涉及的全部用户,更不可能去审计审计单位责任以外的其他责任人。但是应考虑到审计范围的延展是会影响审计效果的。 二、审计对象 传统审计对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他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在网络系统中其资源共享的优势使得系统中各工作站都可能同时使用一个信息来源,由各自封闭的系统向整个信息系统敞开,互相影响,互为前提,彼此依赖,也就意味着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大为提高,比如说对于联机贸易,除了最终报告,其信息处理和存贮都具有不可见性,使得所有访问者都只能依赖系统享用最终报告。那么当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过于放心网络系统,而网络系统不能政党发挥其职能,如黑客、病毒攻击、通信技术失灵等,手工或单机下的审计对象的真实、正确、合法等就无从谈起,因此审计对象在网络系统中扩大、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等内容也出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解决方案

数据库审计系统技术建议书

目次 1.综述 (1) 2.需求分析 (1) 2.1.内部人员面临的安全隐患 (2) 2.2.第三方维护人员的威胁 (2) 2.3.最高权限滥用风险 (2) 2.4.违规行为无法控制的风险 (2) 2.5.系统日志不能发现的安全隐患 (2) 2.6.系统崩溃带来审计结果的丢失 (3) 3.审计系统设计方案 (3) 3.1.设计思路和原则 (3) 3.2.系统设计原理 (4) 3.3.设计方案及系统配置 (14) 3.4.主要功能介绍 (5) 3.4.1.数据库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网络运维审计 (9) 3.4.3.OA审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4.数据库响应时间及返回码的审计 (9) 3.4.5.业务系统三层关联 (9) 3.4.6.合规性规则和响应 (10) 3.4.7.审计报告输出 (12) 3.4.8.自身管理 (13) 3.4.9.系统安全性设计 (14) 3.5.负面影响评价 (16) 3.6.交换机性能影响评价 (17) 4.资质证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综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做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系统,渐渐成为商业和公共安全中最具有战略性的资产,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也直接决定着业务系统能否正常使用。 围绕数据库的业务系统安全隐患如何得到有效解决,一直以来是IT治理人员和DBA们关注的焦点。做为资深信息安全厂商,结合多年的安全研究经验,提出如下解决思路: 管理层面:完善现有业务流程制度,明细人员职责和分工,规范内部员工的日常操作,严格监控第三方维护人员的操作。 技术层面:除了在业务网络部署相关的信息安全防护产品(如FW、IPS 等),还需要专门针对数据库部署独立安全审计产品,对关键的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做到违规行为发生时及时告警,事故发生后精确溯源。 不过,审计关键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不是一项简单工作。特别是数据库系统,服务于各有不同权限的大量用户,支持高并发的事务处理,还必须满足苛刻的服务水平要求。商业数据库软件内置的审计功能无法满足审计独立性的基本要求,还会降低数据库性能并增加管理费用。 2.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XXX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同时数据库中储存着诸如XXX等极其重要和敏感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篡改或者泄露,轻则造成企业或者社会的经济损失,重则影响企业形象甚至社会安全。 通过对XXX的深入调研,XXX面临的安全隐患归纳如下: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资料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第九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完整版)

第三编审计基本原理 ——财务报表审计 第九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讲解内容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的学习需要重点理解并掌握以下五个问题:

1.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材P182/9.1);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自动化控制的依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教材P185/9.3); 3.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环节(教材P186/9.3); 4.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的环节(教材P187/9.3); 5.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审计的影响(教材P188/9.4)。 考纲要求与教材变化 1.测试目标:掌握基本原理。 2.能力等级:“2”。 3.教材变化:本章内容除了对个别文字和数字进行了修正外,其余内容基于2012年《审计》教材基本未变。 本章重难点精讲 第一节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审计不改变审计目标 二、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审计不改变审计目标(教材P182)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相关链接】 “审计目标”请见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风险评估”请见教材第十一章; “了解内部控制”请见教材第十一章第四节。 二、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材P182-183)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业务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到财务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按照程序指令完成,数据均保存在磁性介质上,从而会影响到审计线索。 2.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注册会计师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完善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环境中,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相关业务流程引发了新的风险,从而使具体控制活动的性质有所改变。 4.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中,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自动处理的,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和相关控制功能的审查,信息技术对审计内容的影响越来越大。 5.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广泛应用要求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具备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系统内的风险和控制都非常熟悉,然后对审计的策略、范围、方法和手段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发表的审计意见。

简述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出自第七单元)Word版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02(第5-8单元)答题纸 学籍号:姓名:分数: 学习中心:专业:____________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题目1 [50 分] 答: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了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十分必要,它可以保证数据功能所产生的信息具有正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应用程序审计:计算机应用程序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企业处理经济业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之中,他们是否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也往往在应用程序中体现出来。 数据文件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包括由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数据文件和存储在各种介质之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本和会计报表,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可靠性; 测试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安全控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处理系统综合审计:对信息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输入数据、程序和文件4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审计,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系统开发审计: 指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审计。包括两个目的:一是要检查开发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受到恰当的控制;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答:(1) 模块 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为物理模块。 在模块结构图中,用长方形框表示一个模块,长方形中间标上能反映模块处理功能的模块名字。 模块名通常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组成。 (2) 调用 模块间用箭头线联接,箭尾表示调用模块,箭头表示被调用模块。箭尾菱形表示有条件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调用关系有:直接调用、条件调用(判断调用)和循环调用(重复调用)。(3) 数据 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数据名。箭头方向表示数据传送方向。 (4) 控制信息 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例如,数据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 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在模块结构图中,用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论新审计准则对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影响(doc 7页)

论新审计准则对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影响(doc 7页)

新审计准则对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影响 黄晓芬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已取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这对现代化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我国审计准则没有关于计算机审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今年2月15日出台的新审计准则,无疑成了指导会计信息化今后发展的焦点。因此,本文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新审计准则在推动完善会计电算

化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希望为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一点借鉴作用。 [关键字]: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功能驱动信息系统事件驱动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 New Auditing Standards’ Influence to Internal Control Under the Information System HUANG Xiao-fen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ccounting school,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h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otten extensive employment in all of the areas, which puts forward to new requirement to the auditing. Before the new auditing standards issued, there is no contents about the computing auditing in the audit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On the 15th, February, 2006, the new auditing standards was issued, which is the focus to guide the accounting’s development in

信息安全审计报告

涉密计算机安全审计报告 审计对象:xx 计算机审计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审计小组人员组成::xx 门:xxx : xxx 部门:xxx 审计主要容清单: 1. 安全策略检查2. 外部环境检查 3. 管理人员检查审计记篇二: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格式 一、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 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防止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 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 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 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国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息的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 。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 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 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 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 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 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 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 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 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容《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 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 涉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