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作业

1.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新闻是我们每个人了解天下事、接触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它将每一天、每一时刻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着的事情以文字、图象或是动态画面的形式展现给我们。所以它首先必须是真实的,同时它也应该及时、新鲜,此外还能给予我们正确的价值导向。真实性、新鲜性、导向性,这便是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先来说说真实性原则,这被称为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本质属性中的第一属性,是规范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原则。①那么什么是真实性呢?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意即为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性与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性。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即“五W一H”的真实准确——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故(Why)及如何(How)六要素的真实准确。②

除了新闻五要素必须真实之外,对新闻报道现场的描写也要务求真实。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记者斯诺的一条写作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亲自到现场采访,设法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是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基础;稿子写成后送给被采访者或知情者核对事实,这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有效措施。③此外细节描写也应该追求真实。以微见著,整个新闻报道中,对人物、场景的描写,都能做到真实符合实际,同时配以适当的生动描写,整篇报道的可读性增强的同时,也准确地传递给了我们真实的信息。新闻报道同时也应该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以增强报道的可信度。此外,还应该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这里再举斯诺的例子。在他的《西行漫记》一书中,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他在西行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他与毛泽东的谈话。④人们评价斯诺的做法是“对真实的过分的爱”,不过对于新闻采访者来说,对真实再怎么爱都是不过分的。

如何做到新闻真实呢?一是实录精神,二是辨伪作风。实录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事实说话。⑤

新闻的新鲜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新”。在内容上,时间上,都要做到“新”。时间上要做到及时报道,以便让读者及时获取信息。内容上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脚步,反映时下最新发生的、最为人所关注的事情。比如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就必须做到“新鲜”,如果延误了报到时间,甚至会影响到坑震救灾的工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新闻的导向性原则,即是“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指运用舆论支配人的意识,引导人的意向,控制人的行为。台湾问题一直是海峡两岸人民所关注的,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是不胜枚举,但是报道首先应该本着“祖国统一”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舆论,从而正确地引导那些自我意识还不那么完善的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台湾问题。

2.新闻线索的获取方法举例

《新闻学大辞典》中这样给新闻线索定义:“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⑥如此看来,记者们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也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新闻线索的获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㈠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

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历来是重要的消息来源。党政机关从来就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通常,媒体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决策,尤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这方面,像是房价问题,关系人民的住房问题,党和政府历来给予高度重视,每有决策,各家新闻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争相报道;立法机构颁行的各种法律,前不久修改过的《婚姻法》也是被媒体炒得火热,毕竟婚姻问题也是人们所极为重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这方面的报道也有很多,胡惊涛主

席、温家宝总理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外国、在国内的全国人大、其它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发生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时安定人心的讲话等等,新闻媒体也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报道;各级党政部门举行的会议,尤其是记者招待会;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总结和调研材料等等。随着政治民主化的逐渐推进,目前我国正在各地加紧推行新闻发布会制度。各地的新闻发布会通常都是当地新闻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⑦

㈡企事业单位

企事业单位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其实践中常常包含着许多新生事物和鲜活因素。因此,企事业单位也是新闻线索的汇集之地。⑧这几年“苹果”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其旗下的电子产品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自然而然“苹果”也成为了媒体的宠儿。每季推出新产品,媒体总在第一时间给予报道,好让消费者们及时掌握信息,制定下一步的购买计划。不光是产品,媒体对于其创始人和公司给以了高度关注。如此,乔布斯以及其创业生涯、苹果公司成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些都通过媒体传递到我们每一位消费者的眼耳口鼻。苹果公司从创立发展至今的整个企业成长史,其给予新闻媒体的信息和线索资料又是何其多呢!

㈢重大文体活动

各种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往往是备受瞩目的,它们理当是新闻线索较为集中的领域。

⑨如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从举办城市的选定、场地筹划布置到举办,这一整个漫长的过程都备受媒体瞩目,给予了全方位的报导。通过报导,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了解到不能说是全面,但也可以从中获取到有关于世博会的很多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博会。

㈣社会网络

新闻线索通常还会来自于记者的社会网络,这是记者的重要社会资源。一个记者如果失去旁人的帮助,即使既有新闻敏感又有敬业精神,也未必能经常、及时地捕捉到好的新闻线索。这就要求记者广交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信息网络,把新闻触角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⑩

㈤其他媒体的报道

其他媒体已有的报道,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新闻线索。现在有很多报纸媒体喜欢从网络上寻找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料,然后对某一话题进行集中深入的报道,以突出报纸在深度报道上的优势。早在1960年,《中国青年报》记者王石等人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平陆县民工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后,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采访活动,写出了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

㈥日常的平凡生活

最难发掘但显然蕴涵着最多新闻线索的是身处基层的平常人的生活。一个出色的记者往往善于在平常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隐含的新闻线索。到基层去体验生活,是接触和了解平常人生活的最好方法。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线索比较分散,记者应当能够深入体验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2]

3.举例说明采访的主要方式

采访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当面采访

当面采访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个别访问或一对一访问。[3]专访就属于这一范围,这种访问是只针对一个人,对他(她)进行较为全面而详细的采访。二是座谈会或一对多访问。[4]这种访问方式参与的人比较多,通常现场有多家媒体进行集体采访,或是多家媒体

同时采访一个被妨对象。

?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记者以书信形式写下问题寄给或面交采访对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回信或面谈进行报道的采访方式。

书面采访应注意以下问题:说明采访意图;问题要言简意赅;给对方一个答复日期,但不能硬性规定,而要以商量的口气定一个期限;写清对方和自己的地址以免误投,随信附上一个贴有邮票和自己地址的信封,供对方回信使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对方询问。[5]?体验采访

这是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6]?电话采访

在收看新闻时,我们总是能看到在直播间的新闻主持人电话连线被访对象,通过电话在现场进行采访,让每一位观众目睹整个采访过程。

这种采访方式跨越时空,现场同步。但是耳听为虚,场感较弱。[7]

?网络采访

通过互联网实行采访,通常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QQ聊天、博客等方法对远距离、全球性的对象进行采访。[8]

?隐性采访

这是采访的非常规方式,是指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

隐性采访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隐性采访使记者为获取新闻而进行采访的方式或手段之一,不应成为个人刺探秘闻的手段。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记者和他所在媒体代表的应是社会公众的利益,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如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带着需要维修的彩电去彩电专卖店维修,就可以真实地获取有关彩电维修方面的信息,知晓销售商在这方面是否有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二是隐性采访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法,它区别于其他采访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三个隐瞒”:隐瞒身份、隐瞒手段、隐瞒目的。

有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国家安全法》第21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9]

注释:①②⑤[3][4][5][6][7][8][9]出自课堂笔记

③书本173页④书本175页⑥书本47页⑦书本50页⑧书本50页⑨书本51页⑩书本51页[1]书本52页[2]书本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