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教学目的和要求

合集下载

解表药 电子 教案

解表药 电子 教案

本项目第一次课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表证的外在表现是感冒症状。

(提问互动,常用的感冒药有哪些?)学生回答:银翘解毒冲剂桑菊感冒片感冒通维C银翘片白加黑银翘解毒丸复方大青叶等教师总结:很好,这都是感冒常用药,那你知道这些药中都含有什么成分,治疗感冒的途径各是怎样的?二、给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位顾客进入药店。

药师上前询问:“您好!请问需要些什么?”顾客说:“我感冒了,想买点感冒药。

”药师关切地问:“请问您有哪些主要症状,有鼻涕吗?有没有发热?”顾客边醒鼻涕边说:“我鼻塞很严重,流鼻涕,感觉整个人怕冷。

”药师说:“鼻涕是清水样的?还是黄稠状的?顾客说:“是水样的。

”药师问:“哦,那么您的喉咙痛吗?有咳嗽吗?”顾客说:“我喉咙一直觉得干、痒,但不痛,也没有咳嗽。

”药师说:“这些症状都是刚起来的吗?”顾客说:“是的,好象昨晚上着凉了。

”药师说:“哦,依你目前的症状应该属于风寒感冒。

”顾客说:“风寒感冒啊!那我该吃些什么药呢?”药师说:“吃药后如有疲乏、瞌睡现象会对你的工作造成影响吗?”顾客说:“会的,我是驾驶员,要开车的。

”药师说:“哦,那么你最近是否还有在服用其它药物?还有你平时血压正常吗?”顾客说:“没有服其它药物,我的血压一直都是正常的。

”药师说:“好的。

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你可以选择布洛伪麻片和风寒感冒颗粒同时服用,布洛伪麻片早、中、晚各一片,风寒感冒颗粒早、中、晚各一袋,热开水冲服。

” 药师带领顾客取药。

顾客拿着药仔细看了看,说:“我想好得快些,还有其它需要注意的吗?”药师说:“当然,你需要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家里要注意保持通风。

”顾客:“好的,我会注意的,谢谢药师。

在中成药销售过程中,经常遇到顾客这样问:“有什么治感冒的药?”当你告诉他几个药名后,他又问:“哪一种好?”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回答的,因为感冒不止一种。

此时,调剂员应向顾客询问病情,如他有哪些症状,根据顾客的回答判断他患的是那种感冒,然后向顾客推荐对症的药,这就是中药零售业传统的职业技能——问病售药。

最新中药学公开课课程:第五章解表药

最新中药学公开课课程:第五章解表药

第五章解表药【学习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分类及其性能特点,熟悉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的主要性能和功效与应用,熟悉配伍和使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情况。

3.了解其他解表药的分类位置和功效特点。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表证是由六淫之邪或疫疠邪气从人体皮毛或口鼻侵入,病位在表,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舌苔薄、脉浮等症状表现。

以感受风邪为主,兼夹寒邪侵犯人体所致者,称为风寒表证;若兼夹热邪侵犯人体所致者,称风热表证。

解表药能发散表邪,多具辛味。

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表邪多从皮毛口鼻而入,表证多见肺经症状,又膀胱亦主一身之表,故解表药主归肺、膀胱经。

主治风寒表证的药物,多为温性;主治风热表证的药物,药性多偏寒凉。

根据其性能特点和功效主治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表证夹湿者,宜选用兼有祛风胜湿作用的解表药,并可与化湿药配伍;体虚外感者,应根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分别与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同用,以扶正解表。

另外,根据表证兼有症状,如咳喘痰多、呕吐、咽喉肿痛、目赤头痛等,可分别与化痰止咳、和胃止呕、清热利咽、清肝明目药配伍。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微汗出为宜;自汗、盗汗、淋证、失血、久患疮疡等正气不固、津血亏虚者,虽有表证也应当慎用或忌用。

解表药多为芳香辛散之品,易于挥发散失,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表邪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风寒表证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其性温味辛,又称辛温解表药。

风寒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为主要表现。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止呕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呕吐等,尤其兼有风寒表证者,更为适宜。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五章解表药授课教案第五章解表药第一节概述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性温或凉,味辛。

性能发散,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解,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兼有止咳平喘、透发疹毒、利水消肿、祛风湿、排脓等作用。

主治各种外感表证。

表证主要是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

表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解表药相应地分为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和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两类。

风寒证主要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基本症状;风热证主要有发热、微恶风、咽干、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基本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状。

现代研究证明,解表药药理作用广泛,包括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及升压、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功能、平喘、祛痰、利尿等。

一、主要药理作用1.发汗作用《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而,直至今日,解表法又称汗法。

解表药多具有发汗作用,尤以辛温解表药的发汗作用强。

现代医学将出汗分为温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

研究认为解表药所引起的发汗多属于温热性发汗。

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出汗快而多。

麻黄汤、桂枝汤“温服”、“温覆”。

发汗是蒸发散热的方式之一,除维持正常体温外,还有利于机体排泄部分代谢产物。

机制可能有:直接影响汗腺功能,增加汗腺分泌;通过促进或改善血液循环而促进发汗;另外,解表药也可通过兴奋外周α受体而促进汗液分泌。

2.解热作用本类药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使实验性发热动物升高的体温降低,如柴胡、防风、葛根、桂枝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退热效果,其中以辛凉解表药的解热作用更加显著。

有些药物还能使正常动物体温下降,如柴胡皂苷、麻黄挥发油、葛根素、细辛挥发油等。

解表药解热或降温的作用方式为:(1)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如麻黄、薄荷、桂枝等;(2)通过扩张皮肤黏膜血管增加散热,如生姜、薄荷、桂枝等;(3)通过影响脑内活性物质(cAMP、PGE)进而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4)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而使体温下降。

第1章-解表药PPT教案

第1章-解表药PPT教案
第14页/共49页
防风
【功效】 1. 祛风解表——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 夹湿, “风药之润剂”,是治风通用药。 2. 胜湿止痛——风湿痹痛,风湿疹痒。 3. 解痉——破伤风,小儿惊风。 【功效比较】 荆芥与防风 二药均有祛风解表(及止痒)的功效。荆芥还 能透疹、止血;防风还能胜湿止痛、解痉。
第15页/共49页
第1章-解表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计学
第1页/共49页
1
五、使用注意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 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 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 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 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 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 效。
第2页/共49页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第7页/共49页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助阳
第8页/共49页
紫苏
【功效】 1.解表散寒:感冒风寒,咳嗽胸闷。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证。 3.安胎:气滞胎动证。 4.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泄泻、腹痛
等症。 【用法用量】 叶长于发散风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第9页/共49页
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2. 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
【 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
同: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异: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 风寒湿痹;
藁本——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又归肝经善治颠顶头痛。
足厥阴肝经
第24页/共49页
苍耳子
【功效】
1. 散风寒:风寒感冒。
2. 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E清肺
4.葛根的功效有 (多选题)

2.辛温解表药学习教案

2.辛温解表药学习教案
2.桂枝
3.防风 4.荆芥
5.紫苏
6.细辛 7.白芷
8.辛夷
9.苍耳子 10.生姜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一) 麻黄
1.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中麻黄、木贼麻黄 的草质茎入药。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一) 麻黄
个子
饮片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一) 麻黄
(2) 破伤风:可与天南星,僵蚕、
全蝎等同用。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
(三) 防风
(3)痹症: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筋 骨所致全身或局部肢体风湿痹症, 常与羌活,姜黄、当归等同用, eg蠲痹汤。再如防风散(与羌活, 独活,附子等配伍)。
此外,炒炭可止泻、止血,如配伍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
(3)水肿: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 水肿,常与茯芩,白术等配伍, eg.五芩散。
此外,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治疗心血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三)防风
1.药用部位
用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入药。
个子
原植物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三) 防风
饮片
防 风 个 子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
(六) 细 辛
4.主治与配伍:
(1)感冒:适用于治疗兼有阳虚 的风寒感冒。常与麻黄、附子 同用,eg.麻黄附子细辛汤。
(2)咳喘:适用于肺寒所致的咳 嗽气喘痰多,与干姜、五味子、 麻黄、桂枝等配伍,eg小青 龙汤。
(3)风湿痹痛:适用于风湿所致 的筋骨疼痛,常配伍羌活、独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三分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学习课件

中药学之解表药123学习课件

⑴白带(配二术)
⑵黄带(配黄柏、牛膝)
3、疮痈
未溃能消,已溃能排。
⑴外痈
(配金银花、当归:仙方活命 饮)
⑵内痈,如乳痈
38
荆芥
39
40
防风
41
42
荆芥 防风 共性:
性味归经:辛散微温归肝经 功用:散风发表 主治:风寒、风热、风疹 相须为用
43
荆芥 微温不烈,轻扬发散,性质平和。以透疹止痒消疮为长。 1、疏风解表 不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 者,均可使用。 2、透疹 麻疹初起,疹出不畅 (配薄荷、 蝉蜕)
23
3、外走卫表,内通经脉,主入气 (卫)分,兼入(营)血分,其辛 行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滞“不通 诸证”。也可温通脏腑,疗多种内 伤杂病和妇科疾患
风寒湿痹,关节痛甚(桂枝附子 汤)及冻伤、冻疮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如小建中
汤)
24
三、注意事项: 助热、伤阴、动血
1、“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外感、 内
外感风寒表实证 与桂枝相须使用,以加强发汗散 寒之力。
12
2、宣肺平喘 无论无汗之寒喘(配杏仁:三拗汤)、还是有汗之热喘(麻杏石甘汤)
均可使用。 尤宜风寒束肺,肺气不宣之咳喘。 常与配杏仁,古人云:“麻黄以杏仁为臂助。”
13
怎样理解 “有汗不得用麻黄”
14
“有汗不得用麻黄”是指麻黄不 可 用于风寒表虚证之有汗或诸虚不足 之 盗汗、自汗。
药性大多辛凉,发汗解表作用 较缓和。辛以发散,凉可祛热,以 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以及风热 所致的目赤多泪、咽喉肿痛、咳嗽 和麻疹不透。
热邪传变最速,故常配伍清热
解毒药同用。
75
薄荷

教案5解表药

教案5解表药
《本草正义》
三、利咽散结--咽喉肿痛 四、解毒消肿--热毒疮疡、痄腮 恶实:“其实状恶而多刺”
鼠粘子、大力子
蝉 蜕
一、发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特点: 散风热、利咽喉 宣肺开音
二、透疹止痒--麻疹、风疹 三、明目退翳--目赤、目翳 四、息风止痉--惊痫、夜啼, 破伤风
薄荷、牛蒡子、蝉蜕 相同点: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肺合皮毛,开阖腠理
表实无汗----发汗解表
肺气以通降为顺
咳嗽气喘----宣肺平喘
肺通调水道
水肿----利水消肿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病多 用之。” 《本草纲目》
桂枝
一、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证 二、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证 三、通阳化气--胸痹、痰饮、水肿
温经通脉 温暖经脉,祛散寒邪,通行经络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
气虚下陷证:升麻、柴胡
2、功效 透疹:薄荷、蝉蜕、牛蒡子、升麻、
葛根、荆芥
开音:蝉蜕
3、用量用法
后下:薄荷
4、品种与功效 黄菊花--疏散风热
白菊花--平肝明目
5、使用注意
牛蒡子: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
6、分类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薄荷、蔓荆 子
发散风热、利咽:牛蒡子、蝉蜕
发散风热、平肝明目:桑叶、菊花
不同点:
薄 荷:发散力强,善清利头目,且疏肝
解郁
牛蒡子:发散力弱,兼宣肺祛痰,又解
毒消肿
蝉 蜕:发散力弱,长于开音,又息风止
痉,明目退翳
桑 叶
一、发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二、清肺润肺止咳--肺热、肺燥咳嗽 “凉而宣通,最解肺中风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平肝明目--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解表药PPT优秀课件

解表药PPT优秀课件
镇静、抗惊厥:桂皮醛,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增加巴比妥 类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 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抗炎、抗过敏 :挥发油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颗粒反应。
抗菌、抗病毒:抗金葡菌、伤寒杆菌、致病性真 菌;桂皮油、桂皮醛有抗结核杆菌。抗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
其他作用: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桂皮醛有抗肿 瘤作用、促进胃肠蠕动、芳香健胃、利胆。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
麻黄、桂枝、细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 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了解桂枝汤、银翘 散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第五章 解表药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解表药的功效、主治和分类;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麻黄、桂枝、细 辛、柴胡、葛根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 主要的现代临床应用;桂枝汤、银翘散的 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重点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麻黄、桂 枝、细辛、柴胡、葛根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口服。
麻黄—3.药理作用
抗炎、抗过敏: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溶血素减少、呈补抗体作用。
镇咳祛痰: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作用强度为 可待因的1/20。
解热、抗菌、抗病毒:挥发油有抗金葡菌、甲、 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炭 疽杆茵、肺炎双球菌、耐瑟双球菌、白喉杆菌。 抗流感病毒作用。
桂枝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闭经、 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等。 现代临床应用 ① 预防流行性感冒。 ② 低血压症。
细辛
1.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 化饮。
2.化学成分 挥发油、甲基丁香酚、 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 细辛醚、柠檬烯等。

中医药大学《解表剂》教案

中医药大学《解表剂》教案

第六章解表剂【教学目的】1.解表剂的概念、立法依据、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再造散(8)3.熟悉桑菊饮、止嗽散(2)【教学内容】概述1.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解表剂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组成该类方剂的药物(解表药为主)、功效(发汗、解肌、透疹)及其治疗的适应证(治疗表证)。

2.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伤人,一般都会出现表证(症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苔白脉浮)。

此时邪气较轻,可以用解表剂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3.适应证:表证这是本类方剂主要治疗之证。

所谓表证,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肌表而出现的症候。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

病邪初犯,病位在表,如治疗及时,疗效显著,疾病易于恢复;若因失治或误治,病邪不从外解,而反深入于里,致使病情加重,或转为他患。

清代程钟龄将“汗法”列入“八法”之首,可见本类方剂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治疗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有表证,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为什么呢?麻疹初期,麻疹以外透为顺,使用解表剂可以助麻疹病毒外透肌表而愈。

疮疡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解表剂的辛散发表作用,能促使疮疡的消散。

水肿初期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郁于肌表,用解表发汗的方法,可促使水肿迅速消退。

肺主皮毛,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腰以上水肿多为风水相搏,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类方剂功能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水随汗而解。

疟疾、痢疾初期,通过使用解表剂,能够缩短病程。

4.分类表邪有寒热性质的不同,患者体质有强弱的区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

1.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1.中药学课件(解表药)

生姜
临 床 研 究
★★
1.呕吐 : 10~50%的姜汁30ml有镇吐效果,镇吐的有效 呕吐: 呕吐 成分是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生姜可用于手术后、妊 娠恶心呕吐等。 2.溃疡病:生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能减轻疼痛、 溃疡病: 溃疡病 、 及 。 3. : 、 。 等 ,可用生姜 ,可 。 ,
麻黄 , 咳
麻 黄
应 用

★★★
2-9g
麻 黄
实 验 研 究
2. 3. 4. 5. 麻黄 1.
★★★
麻黄

麻 黄
1. 麻黄
★★★
麻黄
临 床 研 究
3. 2.
麻黄 麻黄 麻黄 麻黄 麻黄 1 杂 62 麻黄 麻黄 麻黄 果 1994 麻黄 麻黄 14 11 杏 494 杂 1994 35
麻 黄
解表 药
概 述
适应范围 ①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 痛、 解表药 、 表 、 痛、 、 用 表 、咳 、
解表 药
概 述
分类
1.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作用发散 风寒。主治风寒表证,以及风寒表证之 咳 , ,风 。 2.发散风 药:性味多 辛 ,作用 散 风 。主治风 表证,以及风 风 。
药 物 基 源
★★★
桂枝
药 性 功 效
★★★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药性说明】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 药性说明】 发散 , 温 , 、 、阳 药。 发 , 味甘力 阳 , 。 【 发 】 ,温 经 ,助阳 。
桂枝
1.风寒感冒
★★★
应 用
本品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对于外 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 ,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 麻黄 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阳虚,外感风寒, 黄 、 、

中药学 8 解表药

中药学   8 解表药

[内容] 内容]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附紫苏梗)、防风、 荆芥、羌活、白芷 熟悉:香薷、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 (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 参考: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注:各章节中的附药一般为参考药)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 (附葛花)、柴胡 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 了解: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参考:浮萍、木贼
四. 判断说明题
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应注意中病即止, 1.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应注意中病即止, 不可使之汗出过多。( ) 2.解表药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 2.解表药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 低药效。( ) 3.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故有“夏 3.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故有“ 月解表药” 月解表药”之称。( ) 4.细辛既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又能温肺化饮, 4.细辛既能祛风解表,散寒止痛,又能温肺化饮, 消肿排脓。( ) 5.葛根生津止渴宜煨用,升阳止泻宜生用。 5.葛根生津止渴宜煨用,升阳止泻宜生用。 ( )
麻黄
桂 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实韮白桂枝汤、炙甘草汤、五苓散、 温经汤、桂枝附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汗均可
6.白芷善冶( 6.白芷善冶( ) A.阳明头痛 A.阳明头痛 B.太阳头痛 B.太阳头痛 C.厥阴头痛 C.厥阴头痛 D.少阳头痛 D.少阳头痛 7.既能外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咳喘的 7.既能外散表寒、又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咳喘的 药是( ) A.生姜 A.生姜 B.白芷 B.白芷 C.细辛 C.细辛 D.麻黄 D.麻黄 8.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惊痫夜 8.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定惊止痉,治疗小儿惊痫夜 啼的药是( ) A.薄荷 B.蝉蜕 C.防风 D.菊花 9.功善解肌退热,治疗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9.功善解肌退热,治疗外感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的药是( 的药是( ) A.柴胡 B.葛根 C.牛蒡子 D. 升 麻 10.升阳举陷,宜用柴胡配伍的药是( 10.升阳举陷,宜用柴胡配伍的药是( ) A.黄芩 B.细辛 C.升麻 D.葛根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 —— 配伍金银花、连翘、 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
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 药。 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 姜等温肺化饮药。
歌诀:
诸药性能,解表优良。
疏解肌表,发汗力强。
恶寒、发热可解,头痛、身痛可康。
风寒宜用辛温,风热宜用辛凉。
第八章解表药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注意 事项、配伍应用
2.掌握解表药的分类,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 的性能特点。 3.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功效相似药物的 异同点。 4.明确散风寒、散风热、透疹、通鼻窍、宣肺等 概念。
第八章 解表药
概述 一、何谓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
汗多者慎用,体弱者减量。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用于 风寒表证的药物。 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 脉浮紧。 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 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 辛夷等
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 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 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 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 炎)。 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 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 痛)、阴疽、痰核等。
2、咳嗽气喘(属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 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 (实喘)。 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 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 平喘作用,如三拗汤。 寒饮内停——常与干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 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 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4、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 久患疮疡、淋证慎用;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者,禁 用解表药。 5、解表药具辛散之性(味辛、芳香),不宜久煎, 以免损失药效。
6、汤药宜热服,盖被以助发汗。
7、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的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 解表药,根据兼证和体质选用适宜药配伍。
六、解表药的分类
用法: 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 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 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 喘。 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 用此)。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解表
肺(主皮毛) 解表药味辛主散 入 偏行肌表 膀胱(太阳经主表) 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 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
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 消疮等作用。
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
五、注意事项
1、因时治宜 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 肌腠松弛,易出汗) 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 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 2、因人治宜 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 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 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 液。
麻黄《本经》
草麻黄
药材麻黄 (草麻黄)
药材麻黄 (中麻黄)
药材麻黄 (木贼麻黄)
麻黄《本经》 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 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 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 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 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 地。 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 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
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 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 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 等。 药理实验: 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 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 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分析: 味辛发散 发散风寒 入
肺(肺主皮毛)
性温胜寒 膀胱(太阳经主表) 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 辛散苦泄 散肺寒 入肺经 肺寒去,肺气宣 温通宣畅 降肺气 喘自平—宣肺平喘 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 辛温 利水消肿 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
应用: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 麻黄开腠理,散风寒,发汗而解表,为辛温 解表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3g 水煎服,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 咳喘等。
1、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 辛温——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 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多 用)
2、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
辛凉——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春夏季多用)
七.配伍应用
1.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 阴养血药。 2.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 气解表。 3.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
四、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 如: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 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 发汗者。 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
5、外感兼有咳喘者。如:急性肺炎、支气管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