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合集下载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0.20•【文号】国函〔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5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杭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钱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一、规划的背景与内容1.项目的由来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建设用地跨江南下,疏解老城;沿江东进,建设新城;西进北上,发展旅游,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的发展格局。

1996年和2001年的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使杭州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由酝酿阶段进入了分期实施的阶段。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成形、八年全面竣工”的目标,杭州市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围绕江滨城市新中心的各类规划设计,与此同时,位于江滨城市新中心核心地段的杭州大剧院和区域性基础设施于2001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

江滨城市新中心的规划设计有着较好的基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江干分区规划》、《杭州市上城分区规划》、《杭州市近江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望江热电厂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江干区运河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新塘路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招投标汇总方案》等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的规划设计手段对江滨城市新中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分析、研究与规划。

江滨城市新中心的启动建设,将对杭州城市总体布局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由秋涛路、艮山路两条城市快速路和铁路东线及钱塘江所围合的区域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将上述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块,统一编制整体协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既是加速江滨城市新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加速以江滨城市新中心为核心的钱江新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由鉴于此,杭州市规划局将钱江新城的规划范围扩大为由姚江路、钱江二桥、之江路、秋涛路、艮山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2.本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规划方案招标文件对本规划设计提出的要求是:(1)符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所涉及的相关规划、国家法规和规定;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提出的原则要求。

(2)对规划范围内的各项用地通盘考虑,特别处理好城市新中心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合理组织规划区域内路网,理顺与外围道路的关系;对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6•【字号】杭政办函[2008]196号•【施行日期】2008.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19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杭州市行业协会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市行业协会健康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6〕57号)、《杭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8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06〕23号)精神,结合我市行业协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行业协会发展现状本规划涉及的行业协会是指经依法批准设立,由同行业、相关行业的经济活动主体为维护共同的合法利益而自愿组成,实行行业服务与自律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商会和同业公会。

其主要职能是:为会员提供服务,代表行业开展活动,协调会员关系,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打造行业、企业品牌,促进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市大多数行业协会组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市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规模不断扩大,作用日益突出。

全市行业协会由 2000 年底的136家发展到2007年底的383家,其中市本级101家,各区、县(市)282家,7年内行业协会总量净增了1.82倍,年均增幅达到15.94%。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等领域的行业协会发展尤为迅速,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民间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带动力和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最新《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

精品资料《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一、总规修改的背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

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规修改的原则是:(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探究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探究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探究杭州是江南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经济发达城市之一,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成就卓著。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规划的定义出发,阐述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

1. 城市设计规划的定义与要素城市设计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设计、调整和优化,以达到城市整体提升的目的。

城市设计规划的要素包括城市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保护等。

2.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的特点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创新。

在城市更新和扩张的过程中,杭州市注重保持历史文化传承,将历史建筑和景观融入城市设计中,同时也注重创新性的城市空间设计,以符合现代城市化的要求。

(2) 基于大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杭州市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注重城市环境和谐、生态均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亦注重城市交通、公共设施等的协调和平衡。

(3) 基于城市品质的提升与创新。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注重提高城市品质,以城市形象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人文和谐为目标,同时也从城市的微观层面出发,注重细致化的设计方面,以提高城市品质。

3. 杭州市城市设计规划的现状杭州市近年来的城市设计规划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大背景下,杭州市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成就突出,市区的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极高,市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根据杭州市的城市设计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文教和体育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道路交通管控能力不断提高,较好地解决了出行难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

在城市形象方面,杭州市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运河文化、西湖文化、茶文化等得到了高度关注和宣传,使得杭州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

钱江新城御四路、七华路道路及五号港、白石港、三号港河道整治工程及钱江路延伸线、昙花庵路、观潮路、月杨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未来杭州市用地发展以主城为基础,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代”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杭州主城规划将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中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钱江新城作为杭州未来的 CBD ,是新兴的政治、文化、商业、商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也是杭州主城区主要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增长点。

其区域性市政道路网络构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钱江新城的整体发展和面貌。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步伐,实现沿江开发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区域内主干骨架,完善路网及水网。

本期工程主要有:钱江路延伸线(三新路~车站南路)、昙花庵路(车站南路~同协路)、观潮路(昙花庵路~钱江东路)、御四路(昙花庵路~钱江东路)、七华路(三官塘横路~钱江东路)、月杨路(艮山东路~钱江东路)道路及五号港(艮山东路~钱江东路)、白石港(艮山东路~钱江东路)、三号港(艮山东路~钱江东路)河道整治工程。

1.2 项目地理位置本工程实施地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四堡单元、七堡单元)、三堡区块及景芳区块。

工程沿线现状以农居为主,同时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工业企业。

工程沿线用地规划以住宅、学校、商业金融为主。

第2章工程内容2.1 项目名称、性质与建设单位项目名称:钱江新城御四路(钱江东路~昙花庵路)、七华路(钱江东路~三官塘横路)道路及五号港(钱江东路~艮山东路)、白石港(钱江东路~艮山东路)、三号港(钱江东路~艮山东路)河道整治工程及钱江路延伸线(三新路~车站南路)、昙花庵路(车站南路~同协路)、观潮路(钱江东路~昙花庵路)、月杨路(艮山东路~钱江东路)道路工程。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2.57 4.59 17.98
16.96 32.36 16.67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全省% 23.53
8.82
21.57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 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 的转变 ,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 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 发展的成败。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家住西湖山水间”。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 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
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
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
大的优势。
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Hard to Maintain the Easy & comfortable Dream—the Potential Crisis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9•【字号】杭政函[2006]139号•【施行日期】2006.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的通知(杭政函〔2006〕1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杭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6-2007.12)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和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等文件精神,加强对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一、总则(一)本规划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和《杭州市居住区发展规划》等为主要依据,按照国家和本市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进行编制。

(二)本规划是落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对城市近期住房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与《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共同承担对全市住房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

(三)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杭州市六城区(含杭州经济开发区),规划期限为2006年6月-2007年12月。

(四)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

(五)本规划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住房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配套设施的重要作用。

杭州城北勾庄新区概念性规划

杭州城北勾庄新区概念性规划

《杭州城北勾庄新区概念性规划》概要一、规划范围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组团内,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城市主干道莫干山路,北至杭州绕城高速,南至余杭区行政边界。

涵盖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大松树区块等,规划总用地21.2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规划建成集“现代物流、大型购物、商务办公、都市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1)现代物流:有效利用高速公路网络形成的大交通优势,依托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在规模和科技领域均营造国内首屈一指之地位。

(2)大型购物: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设,满足杭城都市人多元化购物需求,与南部武林商圈呼应,错位发展,构筑“品味、多元化”大型购物中心。

目前已出现主城区周末拼车至本区农副产品市场集中购物的现象,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家庭日常集中购物区在城郊、城中主要为精品购物的商业布局形态,本区在现有农副产品市场先行的优势下,可发展成为城郊家庭日常生活集中购物区。

(3)商务办公:强化楼宇经济,打造生态商务办公区,利用“秀”的风景与文化,营造城北运河之畔的CBD;(4)都市工业:深化落实杭州市“3+1”现代产业体系和“衔接上海,打造第二总部经济”的战略理念,营造杭城北部创意产业基地。

(5)文化旅游:挖掘运河文化精髓,衔接良渚文化、西湖文化,古今融合,彰显城北神韵,打造秀美城区;(6)休闲居住:伴随轨道交通的开通和楼宇经济的开发,人流集聚效应明显。

同时借助生态水域景观,打造杭州城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的宜居型现代化社区。

三、发展目标使勾庄区块成为经济增长点、城市开发热点、景观特色亮点和政府财政收益点。

四、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一主、四副、两脉、四带”的功能结构。

一主:依托未来轨道交通站点在中部形成新区主中心区。

四副: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区,西北、南部两处居住片区,依托运河大松树码头形成的港口物流区。

两脉:运河文化景观脉,由运河向新区内部延伸的城市发展脉。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未来的杭州在作为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全国风景旅游城市的基础上,构筑一个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建设与发展和谐统一的城市,并具备以下城市特色:成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文化名城;从全国风景旅游城市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国内少数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成为求知创业的学习型城市;成为开放大气的现代化城市。

第一节文化名城至2050年,杭州将初步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文化名城。

一、清晰的历史文化序列杭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山水文化的杰作,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以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近代文化为代表、清晰的历史文化序列。

通过不断保护、挖掘和建设,一方面,历史文化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另一方面会有许多被掩蔽着的文明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展示出杭州历史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特别是随着良渚、西湖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杭州将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一席之地。

跨湖桥和良渚将成为中华文明的圣地。

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杭州境内经考古确认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距今已分别有8000年和5000年的历史。

跨湖桥文化早于河姆渡文化,是浙江省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这两支古老文化的发现,标志着杭州是中国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是实证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随着挖掘和考古研究的深入,对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这两个文化遗址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其文化价值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并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成为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吴越文化地位凸现。

五代吴越王钱镠定都杭州,使得今日杭州跻身于古都行列。

吴越文化是杭州实物遗存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之一。

吴越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对杭州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深蒂固。

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市委办发〔2009〕79号

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市委办发〔2009〕79号

(通知)市委办发〔2009〕79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的通知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5月13日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根据有关法规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6号),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杭州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

第三条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产业互动,集约高效、彰显特色,有序推进、注重品质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规划编制与审批第四条城市综合体应当编制概念性规划。

概念性规划由相关区政府或做地主体组织编制。

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中,应当有环境影响评价篇章。

第五条城市综合体规划应面向国内外招标,引进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机构参与规划前期研究和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相关设计。

第六条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地域的测绘成果、规划成果、地下管网、国防信息等项目信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密管理。

第七条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应当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后报市政府批复;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由市规划局会同所在区政府组织审查、区规划分局审批。

第三章规划指标管理第八条城市综合体建筑容量和规划指标等管理,按照《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管理技术规范》执行。

《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管理技术规范》中没有规定的,按《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等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城市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应体现区域协调、功能复合、混合使用、集约高效的原则,各类性质用地的范围可不单独划分,但应明确各类性质建筑的面积比例。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4)(一)发展背景。

(4)(二)现实基础。

(7)(三)制约因素。

(9)二、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战略定位。

(11)(三)发展目标。

(13)三、总体布局与空间引导 (16)(一)优化总体布局。

(16)(二)优化五县(市)功能定位。

(18)(三)优化县(市)域空间布局。

(19)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24)(一)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24)(二)加强新农村建设。

(3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43)(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43)(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45)(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51)六、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56)(一)构筑综合交通网络。

(56)(二)提升能源电力网络。

(58)(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59)(四)构筑城乡一体的高速信息网。

(60)(五)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61)七、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64)(一)推进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64)(二)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65)(三)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67)(四)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69)(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71)(六)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72)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74)(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74)(二)加强环境保护。

(76)(三)加强生态建设。

(78)九、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82)(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2)(二)深化农村改革。

(83)(三)深化中心镇改革。

(85)(四)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86)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9)(一)落实相关政策。

(89)(二)明确职责分工。

(89)(三)突出规划引领。

(90)(四)实施大项目带动。

(91)(五)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91)(六)加强财力投入。

(92)附件:五县(市)建设项目一览表 (93)前言杭州市五县(市)指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11•【字号】杭政办〔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3〕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推进我市城市更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在杭州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改善民生作为实施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助力发展,共富示范。

坚持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提升城市机能活力,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更新促进共同富裕。

3.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全面评估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精准、高效、系统补齐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方面的短板。

4.传承历史,活化利用。

坚持审慎更新的理念,强化城市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建筑活化利用路径,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

5.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充分调动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更新模式。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11•【文号】国函〔2016〕16号•【施行日期】2016.01.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

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补充划定富阳区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杭州未来规划方案

杭州未来规划方案

杭州未来规划方案第1篇杭州未来规划方案一、前言本规划方案旨在结合杭州城市特色和发展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施性的规划策略,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人文、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力求为杭州市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 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5. 提高民生福祉,实现全体市民共同富裕。

三、规划策略1. 城市空间布局(1)构建“一心、两带、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以西湖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两带:钱塘江发展带、运河文化带。

多点:东部湾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南部卧城等城市副中心。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衔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

2. 产业发展(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丝绸、茶叶、工艺品等。

(2)打造产业集聚区。

加强东部湾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与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

3. 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格保护西湖、西溪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

推进钱塘江、运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

(2)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推广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4. 民生福祉(1)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市民福祉。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2023年度: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维护城市建设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城市规划管理行为。

本规定所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综合配置、布局和设计的行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等。

第三条城市规划工作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

各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市规划工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是指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总体设计和布局的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自然资源利用规划等相协调,与城乡结合部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一)城市总体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二)城市用地总体布局和空间组织形态;(三)主要功能分区及其范围;(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概念性布局及规模;(五)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措施;(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措施;(七)其他有关内容。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长期、中期、短期三个阶段的实施规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经过必要的专家论证和公众意见征求程序后,报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详细规划第八条城市详细规划是指对城市某一片区或某一区域进行具体设计和规划的工作。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遵循“合理布局、安全环保、经济适用、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九条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一)用地性质及其分区;(二)道路交通布局和交通组织形式;(三)建筑物控制高度和容积率;(四)绿地系统和公共空间布局;(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详细布局和规模;(六)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八)其他有关内容。

杭州市2001-2020总体规划

杭州市2001-2020总体规划

2001-20年xxxx总体规划简介杭州市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是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建规函[2001]349号)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在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纲要》的基础上,于2002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成果,2002年10月11日经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成果经修改完善后,按法定程序报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批,现已上报国务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主要内容如下:一、规划期限与xx规划区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xx规划区范围(1)xx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