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29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VIP专享】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第29课时
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原创题)右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 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
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
答案 B2.(2013·潍坊模拟)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 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
答案 C3.(改编题)下图是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
这主要是由于朱熹( )。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解析 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
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朱熹的成就。
答案 B4.(2013·吉林期末)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0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30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2022·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唐朝的韩愈(768—824)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社会流行的骈文,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
他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掀起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古文运动。
韩愈的主张意在( )A.抵制庸俗的流行辞藻B.弘扬华夏孔孟道统思想C.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社会乱象丛生,儒学受冲击,韩愈主张“文以载道”,提出道统论,弘扬先秦儒学思B项。
A项是其手段;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2022·四川凉山二模)唐代女子可以驰骋田猎、女着男装、竞学胡舞、服饰华丽;宋代女性重修养,审美以纤细、瘦弱为美,追求保守的理性之美,整体风格呈现出拘谨与质朴的趋向。
宋代的变化反映了( )A.传统文化礼制的逐渐湮灭B.理学思想影响了社会生活C.重文轻武的社会政治局面,故选B项;两宋时期理学的兴起使传统文化礼制重新恢复官方秩序,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文人士大夫,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2022·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
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促进了儒学观念,故选D项;“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说明当时儒家五经依然是指定的学习教材,排除A项;“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符合宋代统治者强化统治秩序的需要,排除B项;“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依然重视学生儒家伦理纲常理念的培养,排除C项。
4.(2022·湖南湘西三模)朱熹在编撰史书《资治通鉴纲目》时处处效法《春秋》,《纲目》记载历史人物或去其官,或削其爵,或夺其谥,以此表达褒贬之意。
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第3部分 专题1 第2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它是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两教思想发展 而来的 B.北宋的朱熹是其集大成者 C.它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D.本质是维护奴隶制度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朱熹是南宋人,故 B 项错;理 学是一种唯心主义体系,故 C 项错;其本质是维护封建制度, 故 D 项错;东汉后传统儒学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因此复 兴儒学者便吸收了某些佛教和道教的观点用来改造传统儒学, 使之发展成新儒学,即理学,故选 A 项。
即时练 1. 《吕氏春秋》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 张“工商皆本”。形成两种不同思想的根源是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国、秦汉时期
是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农业是其经济基础;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发展,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工商皆本”思想产生。这两种 观点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都是正确的。
(2)材料二和材料三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 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 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 心中。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 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已经完成。
2.表现 (1)陆九渊 ①提出的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②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发明本心 ”, “ 作为 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③认为“ 物欲 ”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 落、扫除。
(3)①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 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②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 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 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我们对待古代文化一定要采取一分 为二的观点不可“一刀切”。
2014届人民版历史一轮必修复习课件: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局面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热点材料:2012年11月10日,俄罗斯官方国际广播机构“俄罗
斯之声”刊文称,中共十八大上,中国表现出了其特有的数千 年的儒家传统文化。报道写道:当主持人宣布请胡锦涛总书记 作报告后,胡锦涛走向台前,向大厅和主席团分别深深地鞠了 两次躬。报道称,中国社会在结合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同时,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史料印证】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重难点二
宋明理学发展到心学的表现、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
同及影响 1.陆王心学的表现 (1)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重 要命题,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代的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 无事,心外无理”的命题,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
(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 善。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可归纳为“三、三、五、一”
三大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程朱理学的禁锢。 三大思想: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五大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 一个实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源头:都是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核心:都承认理的存在。 两个世界观: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观唯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A. 〝有治法然后有治人〞B. 〝天下为主,君为客〞C.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严重开展有〔〕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实际化.思辨化的进程③封建的伦理品德行为规范构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肉体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巨匠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团体,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功用以及防空方法;第二团体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第一团体〞是〔〕A. 朱熹 B. 陆九渊C. 王阳明D. 黄宗羲4、〝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越〕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资料说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如今〔〕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制了人的特性开展D. 促进了文明教育普及5、〝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怜悯,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这资料以为增强品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A. 慎思明辨 B. 知行合一C. 格物致知D. 穷理格物6、有学者以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状还十分微弱、脆嫩。
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后天缺乏,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以下对此观念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新的经济形状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意味时代开展趋向的思想学说C.〝后天缺乏〞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D.〝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有启蒙作用7、以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招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剧增的主要缘由是〔〕A.民主统治的增强B.商品经济的兴盛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8、柳宗元的«封建论»指出:秦始皇树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电子教案专题一 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必修3)
(3) 影响: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了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明德之善的目的。
返回目录
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 正君心 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 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 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 专
第28课时 第29课时 第 30课时
题
一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基础落实 末第 清 初课 的时 思宋 想明 活理 跃学 局和 面明
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1
程朱理学的观点特点
【读史明理】读材料,概括理学观点。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 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 灭而不知反。 存天理,灭人欲——《二程集》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文公文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 《朱子语类》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特点概括】(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 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 学说(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快乐考生】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9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人民版
4.王夫之 (1)思想 自然史观 ①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______________ 和社会 史观。 天地文化日新 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学思辨 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 (2)评价:其 ___________
顶峰。
5.唐甄 (1)思想 ①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民。
析考点· 重点化
对应学生用书P140 抓重点 重技法
考点一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及评价
1.新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 的内容,将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融进天理 之中,将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天人一 理”,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们的 自然需求,使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是 中国儒学的大发展,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一、宋明理学 1.儒家复兴运动 (1)背景 ①东汉末年,儒学权威性严重削弱。 道教 和 ______ 佛教 冲击着儒家的地位, ②魏晋时期: _______ 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
①______ 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李翱 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②______
(3)内容 ①推崇《______ 春秋 》中的“尊王攘夷”之旨。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 (4)影响 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 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 ② __________ 成。
2.理学创立——北宋“五子” (1) 地位: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 新儒学 。 形成理学,又称________ (2)思想 理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①周敦颐:为“___ 宇宙 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②邵雍:试图揭示______ ③张载:开创“_____ 气学 ”一派,贡献巨大。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五 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含解析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
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
虽曰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解析)选A。
“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意思是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因此程颐主张德刑兼顾,A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主张的一方面,B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主张的一方面,C错误;D虽然涉及道德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D错误。
2.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解析)选C。
程朱理学中的“人欲”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违背礼仪规范。
进而可以理解“人欲”是在维持生命欲求的前提下,为了一己之私利,危害他人或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人欲”并不包括人们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富和享受生活。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要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具有理性色彩。
3.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
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
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
”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缺失C.社会风气的影响D.人性的复杂微妙(解析)选D。
题干中并未提到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故A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风气无关,故C错误;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
说明了其根源所在:“人之性易得偏”。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
①历史地位: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目 录 ②核心命题:“心即理热也点”,意聚思是焦本心归即纳天拓理。展 ③立命准则:主张“发明本心”。
CON④T名EN言T:S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①明代思想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目 录 (2)内容:
热 点 聚 焦 归纳拓展
CON①T周EN敦T颐S :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
本②原邵合雍而:为试一图。揭示宇典宙规题律,试解释做人类评命析运指。 正
③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贡献巨大。
④二程:确立理学最创高范新畴“模天理拟”,核预心测是演“仁练”。
真题剖析
史学要论
随堂练习
第26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 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真题剖析
史学要论
随堂练习
一二
-2-
命 题 调 研 明析考向
一、宋明理学
目 录 1(1.背)东景汉末年,儒学的热权威点性聚被严焦重削归弱纳。拓展
CON(T2)E魏N晋TS时期,道教和佛教广为传播,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被
CON(T4)E在N诗TS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黄宗羲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1)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废除君主专制下创的“新一家模之法拟”,建预立测“天演下练之法”。
③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6-
基础梳理
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人民版
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太原模拟)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律学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案例外还有儒家经典。
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选B。
题干只体现了法律与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儒家经典”“宋代律学的学习内容……还有儒家经典”体现了唐宋律学以礼入法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中C项所述在材料中未涉及,错误;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统治,题干未提及,故D项错误。
2.(2018·广西钦州一模)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选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根据“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内心自省以实现心灵的净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材料不能体现。
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沙联考)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这表明理学 ( )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解析:选C。
理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未强调个性解放,故A项错误。
根据“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可知,理学不是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故B项错误。
根据“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可知,理学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故C项正确。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课时作业: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八)[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基础演练1.李申在《简明儒学史》中指出,古代儒学的演进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重视礼乐教化阶段和重视心性理论阶段,其中“重视心性理论阶段”是指()A.汉代经学B.隋唐儒学C.宋明理学D.清代考据学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3.“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相符()A.李贽B.黄宗羲C.徐光启D.顾炎武4.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6.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7.雍正帝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吗?”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能力提升8.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9.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课时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
第28课时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宋明理学;6~8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014·北京西城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宋朝,并理解“尚气节而羞势利”之意。
宋代尚气节、重义轻利的历史现象,这是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影响,A项正确。
答案 A2.(2014·淄博一中月考)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须是开阔,方始拓展”。
这是( )。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式是格物致知,材料“……皆当理会。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正是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答案 B3.(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的理论观点。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
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A、B、D三项无从体现。
答案 C4.(2014·烟台模拟)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解析关键信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28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28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4·某某一模)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X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一团和气图》中的三人合一说明的是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历史信息,这是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之一,B项正确;A项“隋唐时期”的时间信息与“初露端倪”的阶段特征描述不一致,表述错误;C项“合归佛”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说明。
[答案] B2.(2014·某某一模)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某某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抓住材料关键句“理学原则进入人的生活世界相当注意”“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关键句的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道德化和某某化,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的哲学化,故D 项错误。
[答案] C3.(2014·潍坊一模)“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万物源于“天理”B.心即理也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21高考浙江(选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28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后限时训练(二十八)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局面(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陆九渊心学D[从题干材料“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可知反映的是心学,应选D项。
]2.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开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地开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D[从材料“三纲五常,礼之大体……皆因之而不能变〞可知朱熹强调“礼〞这种道德标准应该以传统的“三纲五常〞为根底,故D项正确。
] 3.“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那么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段话属于()A.“天人感应〞B.“心学〞C.程朱理学D.朴素辩证法B[由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B项正确。
]4.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C[材料中思想家认为,自己的心得很重要,不能用孔子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它,否认它,表达的是心学的思想。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不是心学代表,故A 项错误;朱熹是理学家,故B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故C项正确;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但不强调内心所得的重要,故D项错误。
] 5.“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材料描述的是()A.王守仁B.程颢C.朱熹D.董仲舒C[由对联判断,“穷理〞说明该思想家是理学家,“致知〞指在途径上主张格物致知,“传二程〞可以排除A、B、D三项。
]6.(2021·温州高二检测)陆九渊主张化繁为简,他认为掌握天地万物本原的根本方法是()A.小学和大学B.正君心C.创造本心D.致良知C[陆九渊主张“创造本心〞探求万物本原,应选C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作业 28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石家庄高三调研]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仙人方药,鬼魅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向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后实现了三教合归儒分析:资料反应了儒、道、佛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汲取,出现了合流的趋向,所以选A 是切合题意的,正确;佛、道并未挑战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仍旧是正统的,选项 B 不切合题意,清除;儒、道、佛的终极目标各不同样,是不一致的,选项C不切合题意,清除;三教并不是融为一体,即三教并不是合归儒,选项D 不切合题意,清除;故此题选A。
答案: A2.[2019 ·南宁高三统测]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作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以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看法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两者的评论主要鉴于朱熹()A.唯物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朱熹以为要掌握“理”,就需要经过“格物致知”的方法,经过接触人间万事万物,在领会到各样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天生存在的“理”的体验,最后贯穿明“理”。
这此中表现了必定的科学研究精神,这与资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作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看法极其一致”看法一致,故 B 项正确。
胡道静和李约瑟必定的主假如朱熹的方法论,AC两项与题干没关,清除。
D 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物主义,故 D 项清除。
答案: B3.[2019 ·吉林高三统测]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过去,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公理耶,人欲耶?果公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2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某某师大附中月考)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理学,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宋朝是理学的形成、发展时期,理学的核心主X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使得这一时期的儒学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和严密的系统性。
答案:C2.(2015·东城示X校综合考试)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 A.朱熹主X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程朱”;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陆王”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致良知”,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致良知”是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特点。
故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
答案:D3.《朱子语类》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仁卿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解析: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对二者关系的批判,B正确。
A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
C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D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朱熹强调“格物致知”,也就是要亲身实践,探究外物,才能获得真知,这最能体现西方“科学”的含义。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第29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29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唐宋时期中国人对待外来文明,一向可谓兼容并蓄。
当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时,当时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学B.创造一种新思潮C.平等对待儒、佛、道三教D.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解析结合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可知D项最佳。
答案 D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解析高考要求学生根据试题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渗透,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题以对联中双关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
朱熹是南宋儒学大师,正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理学”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极大发展。
答案 B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解析A、B、C、D四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孟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朱熹将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答案 D4.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
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解析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课时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右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
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
答案 B2.(2013·潍坊模拟)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原”,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
答案 C3.(改编题)下图是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
这主要是由于朱熹()。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解析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
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朱熹的成就。
答案 B4.(2013·吉林期末)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
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A.朱熹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解析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从这个角度看与斯宾诺莎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当然,两者的阶级属性有质的区别)答案 A5.(2013·南京模拟)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解析题干所示信息,该先贤在求理方法上不主张“格物致知”,而主张“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通过内心反省。
据此判断是心学代表王阳明。
答案 C6.(2013·江苏盐城)“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解析题干中“不知有之”、“自然”,体现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为D项,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D7.(改编题)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解析贞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而自元代以来,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到了明清格外严重。
牌坊是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宣扬程朱理学的见证,理学宣扬伦理禁欲,让封建礼教、贞节观念渗透到人的行为规范和心灵深处,导致节烈妇女人数的膨胀。
答案 D8.(2013·咸阳模拟)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家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A.程颢和程颐B.朱熹和陆九渊C.王守仁和李贽D.黄宗羲和王夫之解析王艮的观点即是百姓之事即为圣人之事,与王守仁的“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观点是相似的,选择C项。
答案 C9.(改编题)右图著作对梁启超的政治运动影响最早且最深,他从该著作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B.经世致用的学风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D.唯物主义的思维解析《明夷待访录》的主题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符合梁启超维新运动的政治需要,故选A项。
答案 A10.(2013·蚌埠模拟)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解析从材料看,顾炎武认为,凡是文章都要关涉到六经的宗旨,当世的事务,否则宁可不写。
可见,顾炎武主张文章应关注当世事务,即他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 D11.(2013·淮北模拟)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明代时期,使人们“天收”、“地管”、“不自由”、“不自在”的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不是君主专制思想。
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而不是追求民主平等。
孙悟空的思想与“自我节制”相对立,也看不出注重气节和奋发立志,与拜金主义也没有联系。
因此,本题该选A项。
答案 A12.(2013·烟台模拟)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主张“真心”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由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4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6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4分)解析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1)问,从材料主旨可得出结论。
第(2)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
第(3)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4)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思想解答。
第(5)问,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
答案(1)仁;克己复礼。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2013·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子、孟子、荀子。
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
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