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

柏拉图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

摘要摘要《理想国》中柏拉图为了回答“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引入了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试图以大见小,通过对城邦正义的分析来引导人们理解灵魂或个人正义,并最终达到对正义的把握。

因此,城邦正义和灵魂正义之间的类比,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论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于柏拉图的这个正义类比提出了质疑,并进而批判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代表性的有戴维·萨克斯(David Sachs)和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

萨克斯和威廉姆斯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批判了柏拉图的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存在的问题。

作为对他们的回应,一些学者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为柏拉图展开了辩护。

本文在聚焦这一学术热点并结合对《理想国》文本的研究后可以发现,柏拉图并不是不假思索的建立起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关系的。

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在内涵上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但在结构上只具有相似性。

因为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分有的是同一个“正义”的理念,所以在内涵上它们是一致的。

在结构上它们都包含有三部分,但内在秩序可以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结构上只具有相似性,不具有一致性。

对于威廉姆斯所说的“城邦是正义的当且仅当他的人是正义的”。

笔者认为,在正义的城邦中是可以实现个人正义的,只是城邦中三个阶层的正义状态有所不同。

由于文化对灵魂结构的影响,欲望与理性并不是最初被识别出的样子,为了满足灵魂内部的需求,在正义的城邦中生产者,保卫者是会服从理性的统治的,这样在实现个人正义的同时城邦的正义也得到实现。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城邦正义;灵魂正义;类比原则AbstractABSTRACT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what is justice?",Plato’s Republic introduces City-State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the soul or individual justice by analyzing the City-State justice.Therefore,the comparison of City-State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is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justice in Plato’s Republic to a certain degree.However,some people questioned Plato’s justice analogy and criticized his theory of justice.The representatives are David Sachs and Bernard Williams.Sachs and Williams respectively criticized Plato's 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nalogy problems in varying degrees.As a response to them,some scholars stood in Plato's position to defend Plato.In this paper,the author focuses on this academic question and combines the study of the text of the Republic and finds that Plato had though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 lot.Urban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re same in the content and similar in the construction.City-state justice and soul justice are divided by the same"justice" concept,so they are same in the content.In the structure they contain three parts and the inner order can be different,so the structure is only similar but not same.For Williams’opinion,"the city is right and only when his people are all right".I think that people can achieved individual justice in the justice city,but the justice in state of the three classes is different.Desire and reason are not indifferently recogniz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ul,in the justice city producers and defenders will be subject to rational rule.So the personal justice and the city-state justice will achieve in the same time.Key Words:Republic;Plato;city-state justice;soul justice;analogy principle目录目录第1章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综述 (2)1.3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5)第2章对柏拉图类比问题的不同争论 (7)2.1戴维.萨克斯和伯纳德.威廉姆斯对类比问题的批判 (7)2.1.1戴维.萨克斯提出的一个谬误 (7)2.1.2伯纳德.威廉姆斯提出的两种类比原则 (9)2.2对类比问题的辩护 (11)2.2.1聂敏里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1)2.2.2吴天岳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2)2.2.3李尔对类比问题的分析 (13)第3章《理想国》中对类比问题的讨论 (15)3.1柏拉图对类比问题的引入 (15)3.2城邦正义 (18)3.3灵魂正义 (21)第4章对柏拉图类比问题的重新思考 (25)4.1对“正义”理念的分有 (25)4.2基于内涵的一致性 (28)4.3文化对灵魂结构的内化 (31)4.4三种不同的正义状态 (34)第5章结语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1)引言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理想国》是其经典著作,更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围绕“正义”进行讨论,首先通过质疑关于正义的意见从而逐步寻求正义的普遍定义,否认正义是具体的行为或现象;其次通过城邦正义和灵魂和谐之间的类比,指出正义的内在性原理。

由此可知,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原则,研究的是作为真理的正义,即“正义”的理念。

而作为理念的“正义”只能思辨中被理解和把握。

标签:理想国;正义;真理性柏拉图一直努力寻求关于真理的永恒知识,而不是纷繁的、模糊的意见。

柏拉图眼中,只有理念(idea)是永恒的、至高的、真正的存在,具体的事物不过是对理念的模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正义”这一主题时遵循了这一原则。

一、正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三种不同理解,以此考察正义的具体事例。

然而,柏拉图此举并不是要从正义的现象中去归纳正义的定义,也不是要将正义概念放到情境中去理解,反而是将各种正义的事例当做靶子,逐个反驳它们的局限性。

首先,克伐罗斯认为正义是“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1],而苏格拉底说这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不正义的。

在作者柏拉图看来,诚实守信看起来是履行了正义,可这只是正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正义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具体事例,然而作为表象的个例是无法涵盖事物的整体和本质的。

其次,玻勒马霍斯提出正义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1]8,对此苏格拉底反驳道,坏人之间实行这种助友害敌的行为反而会对好人不利。

可见,助友害敌要在具体情境之下分析和实践,并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此外,事物的有利或有用也总是随着条件转移的,因此正义的有用性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正义应当是超越于有用性的。

最后,色拉叙马霍斯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1]18,试图从人的行动层面深入到人的内在属性层面,由此提出一种看似更稳定的认知。

在遭苏格拉底以“统治者服务于被统治者的利益”反驳之后,不甘心的色拉叙马霍斯于是坚称“不正义的人生活得比正义的人更好” [1]26,从而引起苏格拉底结束了对正义事例的讨论,转向讨论正义和品质之间的关系。

《理想国》中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

《理想国》中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

100《名家名作》·研究一、 城邦正义(一)建构理想城邦《理想国》从第二卷到第四卷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想城邦。

柏拉图在找寻正义前认为要先构建一个理想城邦。

城邦源于人们的不自足,人们有很多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而人们不能靠自己去满足所有的需求。

于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不同分工的人开始居住在一起,这个公共住宅区就是城邦。

由于城邦中的每个人天赋不同,所以适合每个人做的工作也不同。

“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

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这一行,这样就会使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 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劳动分工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城邦里我们最先需要的就是生产者。

最重要的是粮食,所以首先需要的是农夫,其次是瓦匠、纺织工人,再接着是给这些人提供劳动工具的匠人,加上养牲口的人、技工、商人等,这样就构建出一个健全的城邦。

不过这个城邦还是不够健全,要再扩大点,加入许多必要的人和物。

由于居民的增多,之前供应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互相争夺物资和财富的下一步就是战争。

为了避免城邦遭到灾难,保卫人民的生命和所有的财产,又基于分工原则,需要专门的人去从事这一项工作,所以出现了护卫者。

柏拉图认为护卫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所以要挑选有这种天赋的人来守卫城邦。

为了使护卫者产生心灵上的节制和身体的健康,要对护卫者进行体操和音乐的教育。

而且这种教育要从小培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凡事开头最重要。

特别是生物。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 除了给予护卫者好的教育外,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有所规定。

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外,他们中的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而且他们也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或仓库。

他们的粮食要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定量分给,既不多余又不短缺。

他们必须同住同吃,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

也不能给予他们金银,护卫者是不能与金银发生关系的。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探讨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探讨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思想探讨长期以来,《理想国》被许多人单纯地看成一本哲学著作,其实从教育的维度看,它还是一本教育学著作。

《理想国》不仅是西方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在教育的发展史上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理想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认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视灵魂的塑造,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还要重视义务和责任感的培养。

一、城邦实际上是一个大写的灵魂,而教育则是为灵魂塑形的工程柏拉图认为,城邦实际上是一个大写的灵魂,而教育则是为灵魂塑形的工程。

按此观点来看,好的教育培育出优质的灵魂,而优质的灵魂催生正义的城邦。

在当下这个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教育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研究柏拉图《理想国》中由人到哲人再到哲学王的跨越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柏拉图特别重视灵魂的塑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灵魂的塑形也是如此,“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1]如何用大大小小的画笔在儿童的心灵上绘出美丽的图案,使他们能洞悉世界的真理,成为一名哲人,柏拉图给出了一种特别的方案。

其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论审查为了不放任儿童听不相干的故事,柏拉图认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编得好的故事,而拒绝那些编得坏的故事。

”[2]柏拉图生活的时期正是希腊没落的时期,当时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衰退,整个城邦危机四伏。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典范的秩序来平息这个时代的骚乱。

因此,城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人”。

为了塑造最健全的灵魂,在其幼小的阶段必须小心谨慎。

若是把最伟大的神以丑恶不堪的模样展示给幼小的心灵,会在那纯洁的白板上抹下多么漆黑的颜色?白抹上漆黑的色彩便成为漆黑,绘上高贵的色彩则显得高贵,所以教育提供给学生的理应是高贵。

甚至那位爱谈论自由民主的卢梭也赞同要对儿童的教育加以审视:“大自然把这个世界造成了人类的第一天堂,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当心,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读《理想国》之所感

读《理想国》之所感

读《理想国》之所感作者:李倩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8期《理想国》是一部充满着各种复杂性机遇的著作,以至于不同的追捧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掘出各自的兴趣所在,并最终使灵魂得到较为舒适的安置。

城邦与灵魂的纠缠,诗与哲学的纠缠,自然与约定的纠缠,现实与理想的纠缠,欲望与想象的纠缠……可能都会以某种形式隐蔽在字里行间,不时地传递给你欣喜,抑或忧郁。

内容则以独特的对话方式展现,毫无刻板与生涩之感,而是音乐性与文学性兼具,甚至可以说它就是若干幕活灵活现的戏剧剪接而成,令人目不暇接,沉思不已。

它离我们如此遥远,因为它记述的是关乎两千多年前雅典政制的兴衰过往;它又离我们如此贴近,因为它的影响力直到现今依然存在。

有学者讲,“当今现代人应对危机的方式都可归结为‘希腊性’”,这种提法值得推敲。

对于阅读方法,因人而异,是没有固定的套路的。

它提供给我们数条通向耽美之境的途径,却无标准答案。

本人倾向于解读方式以戏剧式观之,文学性兼历史性观之。

应打破学科界限,不拘一格。

本篇可以看做是政治哲学、法哲学及文学理论的源头巨著。

希腊人崇尚的四个德性:节制、勇敢、正义、智慧。

在这些德性中,最具建构性的德性——“正义”被柏拉图上升至主题的显著位置,讨论“正义”如何可能成为经久不衰的论题。

大致上读《理想国》与读《红楼梦》的感受类似,笔者的步步设伏不得不使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多次阅读,而每遍阅读之后均有不同的体悟。

如,首篇开头的“我下到”就隐喻出后面篇幅中著名的“洞喻”,即哲学王下到洞穴之中解救受缚的囚徒,也有首尾呼应、连接意义之义;《法律篇》的第一个词“神”也有着同样的功用。

除苏格拉底外,共有十个人物竞相登场,且都对应着现实原型,柏拉图的父亲与哥哥也位列其中。

首篇的开头就充满政治意味,隐射出当时的希腊政制,“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一直困扰着我的思绪。

作为主题的“正义”应该能够成全事物,尽量保持事物的完满性,而“德性”恰恰体现在事物的完满性中;在“德性”与“技艺”的贯通处是为“至善”,那么“善”究竟为何。

《理想国》的三重世界

《理想国》的三重世界

《理想国》的三重世界作者:曹梦妮来源:《卷宗》2018年第11期摘要:《理想国》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对正义的定义不同,但每一种定义都存在其被驳倒的可能性。

柏拉图针对充斥着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创建了一个作为“一”的无时空限制的理念世界,以此为现实世界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板。

而现实世界的人是否依据理念世界提供的标准生活的结果,则存在于彼岸世界,即死后的世界中。

关键词:现实世界;理念世界;彼岸世界;1 可变、可见的现实世界在《理想国》第九卷中,苏格拉底总结了有五种人:王者型、贪图名誉者型、寡头型、民主型和僭主型;并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爱智者、爱胜者和爱利者。

“如果你想一个个地问这三种人,这三种生活哪一种最快乐,他们都一定会说自己的那种生活最快乐。

”不仅是各种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与不同,个人自身内部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

“所谓美好的和可敬的事物乃是那些能使我们天性中兽性部分受制于人性部分(或可更确切地说受制于神性部分)的事物,而丑恶和卑下的事物乃是那些使我们天性中的温驯部分受奴役于野性部分的事物?”在《理想国》中人的灵魂拥有三种品质:欲望、激情和理性,人的智慧恰恰就在于平衡这三者之间所谋求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

在“洞穴比喻”中,最初,是有一些囚徒身体和手脚被绑住看着洞穴的墙壁,看着墙上假人和假兽的影子。

那么是谁在背后举着这些假人假兽呢?是人。

当有一个人摆脱桎梏走出洞穴,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后,他再回去的时候,“人家不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不会说甚至连起一个往上去的念头都是不值得的吗?要是把那个打算释放他们并把他们带到上面去的人逮住杀掉是可以的话,他们不会杀掉他吗?”人们为什么没有对“向上去”这件事感到惊讶和好奇,而是仿佛明知道有可以“向上去”的可能性,但是自己不愿接受罢了。

在那一个自由的人回去之后,他才醒悟,是人们自己,选择生活在假象中,选择面对洞穴的墙壁看上面的影子,无论眼前的是真实或者影子。

而那些在背后举着假人假兽的人,明知道这一切只是一场傀儡戏,明知道只要自己想走随时可以走出洞穴,却甘愿在洞穴中导演这一场戏。

《理想国》读书有感

《理想国》读书有感

《理想国》读书有感灵魂-城邦类比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于灵魂-城邦类比形式的运用以及对堕落政体的分析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九卷紧承第八卷,讨论正义者与不正义者幸福的差别,这也是之前研究的目标之一。

真正快乐等级的下降正好对应政治形式的堕落以及从属于政治形式的人的类型的堕落。

《理想国》中对于灵魂-城邦的类比问题是建立在柏拉图所提出的“先读大字后读小字”[368d]的前提条件下的。

它为政体变化所定立的原则是一种人类学原则,即灵魂是各种社会力量的整体,社会同时也是各种灵魂力量的整体,并通过欲望的变化来揭示灵魂的腐化过程。

而后代的政体更迭往往建立在历史归纳上。

苏格拉底分析城邦堕落的过程绝非是出于历史参照的,正如建城开始也不是出于历史参考而是为了讨论正义一样。

虽然苏格拉底给出的“城邦谱系”中描绘的“不是历史的时间”[ [美]沃格林《<王制>议证》,张映伟译,《柏拉图注疏集 <王制>要义》,华夏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243页],但是现实政体的堕落并非完全符合苏格拉底所描绘的过程,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与苏格拉底描绘的过程相逆的政体发展过程。

这也是上述位置交换发生的原因所在,因为要讨论不正义的政治制度必须要从一个理想的制度出发,并且从不完美的政治制度中抽象出一个完美的政治制度是并不容易的[ [德]弗里德兰德,《<王制>章句》,张映伟译,《柏拉图注疏集 <王制>要义》,华夏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40页]。

因而这种政体模式虽不一定存在顺应模式,但是不可逆模式是存在的,这也是分析政体的人类学原则的优越性所在。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想城邦才算得上“一个”城邦[422e],其他形式的城邦都是各个部分拼凑成的集合,而每一个生病的城邦都是都应某种生病的灵魂的。

依据灵魂-城邦的类比原理,这一三段论的结果就是:生病的灵魂也不是完整的,也是由不同的部分拼凑而成的。

这一点也是本文的立足之地。

伯纳德·威廉姆斯丨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

伯纳德·威廉姆斯丨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

伯纳德·威廉姆斯丨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的类比伯纳德·威廉姆斯编者按:本文收入娄林主编:《<理想国>的内与外》,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

在开始第一次建构城邦时,存在着一个假定,即有关个人中的δικαιοσύνη[正义],城邦应该能够告诉我们某些东西:我们观看大字有助于我们阅读小字(368D)。

但是,正如柏拉图确实也在暗示的那样,只有当大字和小字呈现的是同一个信息时,大字才将有助于小字。

柏拉图期待那同一个信息的理由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那一理由便是δίκαιος[正义的]同时适用于城邦与人,也就是那一理由意味着这一特征:“因此,就正义这一品质而言,正义的人就不会与正义的城邦有任何不同,而是会与它类似”(καὶδίκαιοςἄραἀνὴρ δικαίαςπόλεωςκατ’αὐτὸτὸτῆςδικαιοσύνηςεἶδοςοὐδὲν διοίσει,ἀλλ’ὅμοιοςἔσται, 435B)。

因此,在询问“δικαιοσύνη是什么”以及在期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时,就似乎有着这么一个预设,即城邦与人之间,在有关它们都是δίκαιος的方面,应当存在着某种类比(analogy)。

的确,在434E处,柏拉图说,当我们从方才就城邦所言转回到人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发现那种类比并没有奏效;但是,道德意志在于,我们应当返回到城邦,再试一次,“或许通过两边对观,将它们相互摩擦,我们便有可能使得正义燃烧起来,犹如两根木棍会擦出火花……”。

很显然,柏拉图有着一个十足的信念,即认为这一方法将会生效:他的信心就在于我将称之为的“含意类比”(analogy ofmeaning)上。

虽然如此,但在435E处,他实际上采取了一种不同的做法。

在那里,他开始对灵魂进行划分,初看起来,他似乎在支持“含意类比”。

“我们不是完全有必要承认,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与城邦中一样,存在着那些相同的种类(kinds)和品质(characteristics)吗?因为除了个人身上而外,那些种类和品质何从出现在城邦呢?要是设想在那些拥有激情这种名声的人民中间……,在他们的国家中,激情这一品质不是来自公民个人,这将是荒谬的,如此等等的设想都是荒谬的。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学说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灵魂学说©哲次互鉴ZHEWENHUJIAN ----■-■蔡韬/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摘要:《理想国》是柏拉图在思想成熟 的中期写下的 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思想从早期,中期至晚期演进中 的承前启后之作。

在《理想国》中,柏拉一步发展了早期的 学说,并将对于灵魂的分析与理想城邦的构建勾连起来。

本文合《理想国》《斐德罗篇》的文本,从灵魂的构成、灵魂的 功能以及灵魂与政制的关系三个方面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学说进行。

关键词:柏拉图理念论灵魂学说 政制苏格拉底再起中首先赋予了灵魂认识论的含义。

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对于灵魂的关注,对灵魂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 和阐述。

图的灵魂、政治及认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 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理想 》文,中关于灵魂的述进行分析。

一、灵魂的结构在《理想》的第四章中, 图集中了灵魂的组成,即“欲望”,“”,“性”。

性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 ,在想城邦中相当于统治者的身份。

理性关于真实的存在( )的识,因,美德中的“智慧”应。

“”则是灵魂中怒等情感相关的情绪,在城邦中当于 (辅 h荣誉和 ,因 美德中的“”相应。

“ ” 性 是偏向于“性”的,但也可能被“欲望”所支。

“欲望”则是灵魂中最 的,它与人的欲望和联系,它是人们用以感受爱、饿、等等物欲之骚动。

“欲 望”对应于城邦中的劳动者阶级。

然 , 图确指出“欲望”哿“制”具有确的对应关系。

图指出,“和慧是由于存在于:的不同部分中得国家成的和智慧的”, 制则是“ 于全体公”,制是处于不同等级的人在谁应 当 治和 应当 治的问题184的 。

由此可见, 图指的“制”是仅限于劳动者的美德,而 是全体城邦成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问 题 成的。

,黑格尔认为,制是普遍性的美德,但是最适合于劳动阶级:首先,“劳动是在个别事物上的 活动,别事物是要到普遍的,是了普遍而在的。

”劳动的 虽然是个别事物,但是 的是城邦-普遍物,因最终将由个别到普遍;,劳动者阶级的灵魂中 的程度最低,因最需要节制促 到协调的。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第一篇: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

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柏拉图似的理想国。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

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找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

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

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

② 文中的希腊原文使用的是通用的 M r 字符模板所提供的希腊 字符 ,故一些特殊的上标符号未能完全打印。下 S d Wo
同— — 译 者 注 。

1 ・ 3
云南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第九卷 ・ 第一期
是 ,我 们 应 当 返 回去 再 做 尝 试 , “ 许 通 过 或 并列 观看这两 者并且 在 一起 ‘ 擦 ’它们 , 摩 我 们 也 许 可 以 使 正 义 发 出 火 光 ,就 像 出 自
① 本文选 自理查德 ・ 克劳特 ( ihr r t RcadKa )主编 :‘ 拉图 ( u 柏 理想 国> :批判文集》 ( lt eu l :CiclE- Pao R pbi ri s c ta sy) oma &LteedPbi e , n. 9 7年 ,第 4 6 as ,R w n ilfl u lhr Ie ,19 ti s s 9— 0页。本文最初发表于 < 评注和论证 :献给格里高利 ・ 弗
( 义 ] 告 诉 我 们 一 些 什 么 :我 们 观 看 大 字 正 以帮 助 我 们 阅 读 小 字 ( 6 D) 3 8 。但 是 ,如 柏 拉 图确 实 表 明 的 ,仅 当 它 们 呈 现 了 同 样 的 信 息 时 ,大 字 方 是 有 助 手 小 字 的 。 什 么 是
d ’ p tq g zt, 3 B) 在 城 邦 和 人 6 . o o c @4 5 。 o t
( .N e ) .P E .Le ,A .D.穆瑞勒陶斯 ( .P A .D.Morlo)和 R uea s t .M.罗蒂 ( .M.R r )主编 ,Asn, h ehr R ot y s e T eN te - l d :B .vlC ru ndC . 93年,第 16— 0 a s .V a ocma o ,17 n l 9 2 6页。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他着力论证 了柏 拉 图《 理 想 国》 中的 正义论 证 的一个 根 本 的逻辑悖谬 , 即在《 理想 国》 的最初 被提及 出来并希 望 得 到 论 证 的是 一 个 世 俗 的 正 义 概 念 ( t h e v u l g a r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j u s t i c e ) 。但是 , 随着这一论证 的发 展 , 取而代之的实际 上是 对 一 个 柏 拉 图式 的 正 义 概 念 ( t h e P l a t o n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j u s t i c e ) 的论证。前者是关 于城邦 的社 会生活 的 , 后 者 却 是 关 于个 人 的灵 魂 生 活 的 ; 前 者 同 人 和 人 之 间 的社 会 关 系有关 , 后 者却仅仅 同个人 内心各种力量 的平衡有关 。 S a c h s 在其 论 证 中 , 不 仅 具 体 指 出 了 这 两 种 正 义概 念 互 不 相 干, 而 且还 扩展 地 讨 论 了 是 否 有 可 能 从 后 一种 正 义 推 出前 一 种 正 义 作 为 其 必 然 的结 果 , 而 答 案 同样 是 否 定 的 。 “ 柏拉图《 理想 国》 中正义论证 的一 个 内在 的逻辑 困难就 被 一种 分析 哲 学 的 方 式 得 到 了 清 晰 地 揭 示 。 ” l 3 S a c h s 的 观点引起 了理论 界 的 极大 争 议 。1 9 7 3年 , B e na r r d Wi l — l i a m s 发表 了 “ 柏 拉 图《 理 想 国》 中城 邦 和灵 魂 的类 比”
第1 3卷 第 3期 2 0 1 3年 3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理想国》有读后感

《理想国》有读后感

读有《理想国》感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

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

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邦托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

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

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

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集权主义国家。

柏拉图《理想国》读解

柏拉图《理想国》读解

No. 11, 2019Serial No. 1612019年第11期(总第161期)理 论观 察Theoretic Observation柏拉图《理%国》读解陈磊I ,#(1.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117;2.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摘要:柏拉图《理想国》乃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生平纵观、著作内容概览和著作地位 评判三个方面对柏拉图《理想国》进行读解,以期为原著的理解和研究提供助益。

关键词:柏拉图;理gl ;正义;洞穴;哲学王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7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22 — 03柏拉图《理想国》对话,既是西方文明开端的 经典之作,又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可 谓品读、反观的尚佳选择。

这部永恒的经典著作充 满了理性的玄思,逻辑的迂曲和想象的驰骋,使得 《理想国》被解读了两千多年后,至今仍然散发着 难以抗拒的传奇魅力。

一、柏拉图生平纵观柏拉图(Plato '于公元前427年出生在雅典一 个显赫富足的家庭,其父母阿里斯通& Ariston )和 母亲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 )也都出自名门望族。

阿德曼托斯& Adeimantus '和格劳孔& Glaucon )是柏 拉图的两位兄长,也都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在柏 拉图对话中常有出现;柏拉图还有一位姐姐叫波 托尼(Potone ),她的儿子斯珀西波斯(Speusippus ) 后来成为了柏拉图学园的继承人,在柏拉图去世 后,领导学园八年。

柏拉图年幼丧父,母亲改嫁皮 里兰佩斯(Pyrilampes )后,他便一直在继父家生 活,安提丰(Antiphone )是柏拉图同母异父的弟弟。

继父更是出身雅典豪族十分富有,在政界有相当 地位,是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 Pericles )的挚友。

柏 拉图受他影响很大,也十分赞佩继父。

四德何以为“一”?——柏拉图《理想国》中德性关系辨析

四德何以为“一”?——柏拉图《理想国》中德性关系辨析

四德何以为“一”?———柏拉图《理想国》中德性关系辨析邓向玲【摘要】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四主德下了不同的定义,它们分属于城邦或者灵魂的不同部分,因而可以彼此分离。

这种看法不仅与柏拉图在早期对话录(尤其是《普罗泰戈拉》)所主张的德性是“一”的观点相违背,而且在文本解释上存在困难。

事实上,在柏拉图那里,德性“是什么”的问题不仅可以在定义,也可以在灵魂状态的意义上被理解。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并没有在严格的意义上对四主德进行定义,而是在描述它们所指向的灵魂状态。

这一状态是同一的,即理智拥有知识、意气坚定执行理性命令、欲望温和平静,整个灵魂和谐一致。

尽管智慧本身不需要非理性部分的配合,但从生成角度来看,当人获得智慧时,他的灵魂状态与上述状态无异。

【关键词】《理想国》;四主德;德性关系;一中图分类号:B502 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3)05-0086-07作者简介:邓向玲,湖南娄底人,哲学博士,(天津300350)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新柏拉图主义第一本原‘悖论’研究”(TJZXQN22-002)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柏拉图主张“德性即知识”,即所有的德性最终可以归结为关于善/好的知识。

由之而来的一个推论是:一旦人拥有了真正的知识,那么他不可能只有一种德性而没有其它德性,而是同时拥有所有德性,因而诸如勇敢而不义、节制而怯懦是不可能的。

这种德性统一论①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降成为古希腊主要哲学家的共识②。

柏拉图在多部早期对话录,尤其是《普罗泰戈拉》中为之辩护。

学界关于柏拉图德性统一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对话录。

然而,相比以单一德性为主题的早期对话录,《理想国》第4卷探讨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这四种主要德性(“四主德”),因而是我们研究柏拉图德性统一问题不可忽视的文本。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四主德下了不同定义,它们分属于城邦或者灵魂的不同部分,因而可以彼此分离,比如辅助者/意气是勇敢的、生产者/欲望是节制的(尽管都没有智慧)。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

对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与灵魂类比”的反思刘鹏鹏【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In Republic , Plato describes his theory of justice by the analogy between city and soul .In some case, we cansay that his demonstration of Justice depends on the analogy .But in recent years, some scholars question Plato’s idea from ananalytic philosophy perspective.The paper defended against the rationality of Plato’ s ideas in order to helping people under -stand Plato much more better.% 柏拉图在《理想国》通过城邦与灵魂的类比的方式阐述他关于正义的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的正义论证的成立与否完全取决于其城邦和灵魂的类比关系能否成立。

针对近年来学界有些学者对于柏拉图这一类比的合理性提出的诘难,笔者正本清源,为柏拉图这一类比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以期对于理解其正义理论有所裨益。

【总页数】2页(P34-35)【作者】刘鹏鹏【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02.232【相关文献】1.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 [J], 伯纳德·威廉姆斯;聂敏里2.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J], 翟志勇;3.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J], 翟志勇4.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 [J], 张姚5.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 [J], 翟志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

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

论《理想国》中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

柏拉图试图根据正义在个人灵魂与城邦中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城邦的正义来探寻个人的正义,简称城邦—灵魂类比。

对于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有学者对类比提出的合法性、类比结构能否一一对应等问题提出质疑,其中最主要的是正义观念能否作为这一类比的支撑。

通过对“观念”(“■”)一词的内涵分析,揭示了在这一类比关系的论证中暗含着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论证的合法性辩护。

标签:《理想国》;城邦—灵魂类比;正义观念;理念论城邦和灵魂的类比是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探寻正义是什么的基石。

关于这一类比关系的合法性论证,威廉姆斯等人认为柏拉图存在基本的逻辑混乱。

本文通过对“正义观念”的考察,揭示出这一类比关系中暗含的“理念论”思想,即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因分有正义本身而是相似的,以此为柏拉图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辩护。

一、城邦—灵魂类比的论证“正义是什么”这一问题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

在第一卷,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便向克法洛斯提出“究竟正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1]6,其后直到第二卷提出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类比关系为止,苏格拉底都在否定他人关于正义是什么的定义。

在第二卷368b处,苏格拉底想让他的对话伙伴们相信,正义优于不正义,为此他必须首先弄清楚正义是什么,但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探寻个人正义,因此他借助类比的方式来简化这个问题(368c)。

城邦—灵魂类比就是指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的相似性关系:正如写得较小的字和写得较大的字是相同的字而是相似的,人们可以首先读大字然后读小字,这就比直接去读小字要简单得多(368d-369b)。

同样,城邦比个人大,也存在更多的正义,为了方便,探讨个人正义前先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更简单,这就是所谓的“城邦—灵魂类比”,它贯穿于《理想国》第二卷到第九卷的讨论,确定了其后的论证方向,即通过分析城邦这一较大对象的阶级构成和内部正义来探寻灵魂这一较小对象的内在结构及其正义。

重思_理想国_中的城邦_灵魂类比_吴天岳

重思_理想国_中的城邦_灵魂类比_吴天岳

这一对城邦的统治秩序的顺从,在于“理性”这一
Williams 由此断定:柏拉图通过引入城邦-灵
灵魂的最高能力的运用,否则他们都无法认清何 魂类比,在灵魂层面难以解释时就转向城邦(意
谓本己的工作。如果我们就此回到个体灵魂的层 气),或者反之(理性),或者二者并用(欲望),这
面,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正义的灵魂内 并未能成功地解决用三分说来定义正义可能出
想国》435e 我们知道,一个城邦被称为意气昂扬
的在于其公民高昂的意气。同理,城邦中的一部
分或阶级受欲望支配,这意味着构成这一阶级的
人受欲望支配。这些人显然很难算作正义的人,说
一个正义的城邦里充斥着不义的人,这显得荒谬。
其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灵魂层面。我们
可以从命题(5)出发,那么在正义的城邦中,那欲
85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32期
望阶级(the epithymetic class)也应该是正义的,根 这一困难仍然没有消除[16]。而就意气的部分来说,
据(3)和(4),在这一阶级的个体灵魂内部,理性 意气作为灵魂的一个部分自身就是含混的:一方
部分也应该居于统治地位 (其作用当然受到限 面它接近我们所说的愤怒,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
的性格。(557c) 而民主制的原则在于多数人统 似,这又称为“比例类比”[18]。例如, “和谐”既可以 ~
治,也就是说其主导部分必然是大多数。根据(6), 指音阶所包含的比例,也可以指天体运动中所反
大多数人具有民主的个性,或者说易变的个性 映的秩序,二者在古希腊人看来是相类的。《理想
(欲望总在不断变化),亦即所谓的“闲人” (564d- 国》中关于正义的分工定义(前文命题 3)显然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划 分 和城 邦 的 习性 都 可 以还 原到 其 构成 部 分 ,
比 》 后 文 简 称 《 比 》 一 文 “ 宰 了 其 后 这 一 主 ( 类 ) 主
题 的有 关 讨 论 。 ”1 论 赞 同 或 反 对 , 世 学 者 鲜 1 3 无 后 有 不 以此 文 为 其 论 证 的 出 发 点 l 有 鉴 于 此 , 文 4 I 。 本
比似 乎 不 仅 仅 是 话 题 的 引 子 , 是 柏 拉 图 正 义 理 而
对 话 中 ,此 处 的 个 人 被 等 同 于 他 / 所 拥 有 的 灵 她 魂 。 ( 3 c) 只 要 “ 义 ” 词 在 城 邦 和 灵 魂 中 所 45 而 正 一 传 达 的 信 息 一 致 或 相 似 , 城 邦 正 义 的 梳 理 将 为 对 我 们 对 灵 魂 正 义 的 探 询 指 明 路 向 。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亦 即个体 公 民的层 面 。因为 , 我 们说 一 个 城邦 当
意 气 风 发 、 爱 学 习 、 财 好 货 时 , 们 说 的 实 际 热 贪 我
上 是 其 公 民 具 有 这 些 特 性 。 ( 3 e 4 6 ) i ims 4 5 - 3 a W la l
将 首 先 重 构 W iims的 基 本 论 证 , 此 澄 清 《 la l 以 理
江苏社会科学
:r : 、 、j 5
2 0  ̄ 期 09
重思《 理想国》 中的城邦一 灵魂类比
吴 天 岳
内 容 提 要 本 文 『批 判 性 地 考 察 Be n r i i ms对 《 想 国 》中 的 城 邦 一灵 魂 类 比 的 犀 利 ’ rad W la l 理 批 评 , 思 当 代 学 者 对 其 批 评 的 回 应 , 过 剖 析 其 文 中 学 者 们 所 忽 略 的 一 个 关 键 环 节 , 正 义 的 反 通 即 分 工 定 义 ,以 此 重 构 理 性 和 正 义 在 柏 拉 图 道 德 心 理 学 和 政 治 理 论 两 个 层 面 上 的 紧 密 关 联 , 而 进 重 新 确 定 城 邦 一灵 魂 类 比 的 合 法 性 及 其 局 限 性 , 《 想 国 》整 体 论 证 框 架 作 一 种 全 新 解 读 。 对 理
思 考 , 且 引 出 了 他 对 于 正 义 和 不 义 各 是 什 么 的 而
城 邦 或 者 说关 于城 邦 的叙 事 迟 至第 二 卷 中段 才
引 入 。苏格 拉 底首 先 明确全 书 需要 面 对 的挑 战 : 说 明正 义 和不 义各 是 什么 , 此 证 明正 义 因其 自 以 身 就 可 以 被 认 为 是 好 的 或 善 的 , 且 能 够 带 来 远 并 胜 过 不 义 的 好 处 。 (5 b 3 8 他 由 此 引 入 关 于 3 7 - 6 d) 城 邦 正 义 的 讨 论 , 望 它 能 如 同 较 大 的 字 母 铭 文 希
论 的 构 建 要 素 , 们 因 此 不 可 能 逾 越 这 一 类 比直 我
接 谈 论 柏 拉 图 的 正 义 理 论 , 论 是 在 灵 魂 的 层 面 无
还 是 政 治 的层 a ao y o i n o 1 , 城 灵 (h n lg fct a d su ) y 它 贯 穿 《 想 国 》 二 卷 到 第 九 卷 的 讨 论 , 定 了 理 第 界 其 后 的 论 证 方 向 : 过 分 析 城 邦 这 一 较 大 对 象 的 通
关 键 词 《 想 国 》 理 城 邦 灵 魂 正 义
吴 天 岳 , 京 大 学 外 国 哲 学 研 究 所 讲 师 北
1 08 0 71
多 少 让 人 意 #- 是 , 《 想 国 》 部 广 泛 地 1 的 在 理 这 被 视为 柏拉 图政治 哲 学 的著作 中 , 关这 一 美好 有

样 , 助 于 我 们 认 清 内容 相 同 但 位 于 远 处 的 小 有
的 铭 文 , 即 个 人 正 义 。 ( 6 d 3 9 ) 在 后 来 的 亦 3 8一6 a而
回答 。如 后 文 所 见 , 拉 图 多 次 借 助 这 一 类 比 , 柏 既
用 城 邦 的 和 谐 来 说 明 灵 魂 的 健 康 , 用 灵 魂 的 内 也 斗 来解 释 城邦 中的不 义 。这 意味着 城 邦一 魂类 灵
而 完 全 不 可 见 的 对 象 的 内在 结 构 及 其 正 义 。字 母
的 比喻 同 时 也 强 化 了灵 魂 之 于 城 邦 的 优 先 性 : 只
有 认 识 了 灵 魂 的 正 义 , 们 才 知 道 什 么 是 正 义 。 我 1 因 此 , 理 解 《 想 国》 整 个 论证 结 构 , 要 理 的 厘 清 其 中政 体剖 析 与灵 魂探 究之 间 的勾 连 , 们必 我 须 从 反 思 城 邦 一 魂 类 比 开 始 。更 重 要 的 是 , 一 灵 这 类 比 的引 入 不 仅将 苏 格 拉 底 指 向 x 正 义 的政 治 t ,
・---—

8 -— 4 - - - —
文 学 研 究
著 名 学 者 Mye B ry a ls un e t所 言 , i ims 写 于 W la l 1 7 - 《 拉 图 < 想 国 > 的 城 邦 和 灵 魂 类 9 3i 的 柏 f 理 中
彻这 一 “ 义类 比” 而是 转 而指 出城邦 内部 的类 意 ,
阶 级 构成 和 内部 正 义 来 探 寻灵 魂这 一 较 小 的甚
然 而 ,柏 拉 图 的 城 邦 一 魂 类 比 及 其 在 柏 拉 灵
图正 义 理 论 中 的论 证 作 用 ,在 当 代 著 名哲 学 家 B r ad W iims那 里 遭 遇 了 极 为 犀 利 的 批 评 。 e n r la l 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