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三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
自己的话概述。
答:从文今章采年用仲倒夏叙来开描始述—树叶—。去年初冬——今年春天
(二) 把握整体思路
由自然万象——人类社会生活——生命真理 由具体生动的形象到抽象概括的人生感悟 由表象到本质 由物质到精神
(三)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 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哲理散文中wenku.baidu.com象征思维
从自然万象入手去证悟生命体验,从自然之镜中看到生命的 旋律。从事物的自然属性的主观联想,引申到人生的价值取向。 用这种眼光看世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自然界的一山一 水一草一木变都变成了象征意象,变成了人生的象征。
哲理散文因其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 积淀,成为当下高考现代文检测中最受青睐的文体。 那么,如何阅读哲理散文呢?针对这种情况,考生 如何去解答此类阅读题呢?
(一) 了解文体特征
作为一篇哲理散文,写作的重心和目的不在写景 抒情,重在表露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体悟。它或是 通过生动具体地描述读者非常熟悉的形象,或是叙述 普普通通的生活故事来托物明理、即事见理。
问题2
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 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 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 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 请试作分析。
答: ①

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强调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照应了 文章开头的“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 的观点。
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
全文内容总是围绕着具体的物象展开联想和不断深化。 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 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从而使抽象 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
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
散文的作者,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揭示哲理,都没有 离开具体的形象,更是交织着强烈的感情。抒情描写叙 述的目的是引出令人深思的哲理 。哲理散文中的思想, 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
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生动地凸显文章的 主旨。
(四) 发掘包蕴其中的哲理
整体阅读、理清文脉。显示文脉的往往是中心句、过渡句、 起句、结句等,将这些句子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 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哲理性散文,叙述描写的内容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的句子 是筋骨,所以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抒情议论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哲 理性散文还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所以又要特别注 意结尾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这往往是全文主旨所在。不少散文 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 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 旨。
象征是手段,哲理是目的,通过哲理之思去探究存在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本义。
在孔子看来,整个世界,一切都是哲理的象征。他站在河边, 看到的是哲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站在松树下,看 到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看到 禾苗,就想到人生的价值和结局:“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 者有矣夫!”
词语、句子的理解类试题
问题1 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 行为 ”指的是什么?
答: 指的是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
思路点拨:审清提干,明确试题考查要点 找准对应区域 扣住题目要求,结合原文,选用恰当的句式,
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 “问”相互适应。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花与树的完美
林清玄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 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
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 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
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 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
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 是非、善恶、高低、美丑。 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 的人,是多么少见呀。
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 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与 完美之路。
纵览2005、2006两年的高考试卷散文阅读试题, 不难发现选文多为散文,哲理散文尤多,阅读深度 有所增加。
思考点二:主题表达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语言的选用、材料的取舍、 结构的设置乃至标题的拟定,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 因此,以主题表达为命题点的题,也显得灵活多样,问及词、 句、段这样写的作用或好处的题目,我们都可以从这个角度 想一想。
思考点三:结构安排
以文章的结构安排为命题点的试题,往往将常见的结构 手段(统率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总结全篇) 与具体的词、句、段结合起来考查。这样的词、句、段常见 于前后部分衔接处,文章开头、结尾处。
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 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
此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文学作品中常见 作者运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叙述对象(有时是作品中的人 或物,有时是读者),其作用往往是便于作者与叙述对 象间的对话交流,便于抒发感情。散文中对景物使用第 二人称,其作用一般是一“化”两“便于”。其作用的表 述 形式是“将……拟人化,便于与……对话,便于抒发感 情”。这里是指“读者”,所以只要答出“便于读者交 流”“直接亲切”“拉近距离”等即可。
深化了文章主旨,深化了对生命的领悟。
关键要结合文章,具体回答,切忌笼统、空泛。
句子作用题的解答
作用题的三个思考点
思考点一:修辞效果
从句子本身的外部特征(因为句子的 含意是通过其外在形式来表达的)来选择理解的 切入点,明变化和表达技巧。以修辞效果为命题点 的题目,多选择一些词语的活用、移用,特殊的句 式,或者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 反复、双关等修辞格的句子。设题多明确指出某词 某句,要求考生回答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