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史名词解释

隋唐史名词解释
隋唐史名词解释

1.史无定法

我把一切理论都看成是方法。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

——吴承明“史无定法”这一治学箴言的提出,是中国现代史学走向成熟的直接证明。在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一切理论都可视为方法论:思维的方法或者论证的方法,没有例外。

把所有理论都还原为从事历史分析的具体工具,从而为大规模引进和使用西方社会科学通则洞开方便之门,这可能就是“史无定法”论所将起到的革命和解放作用。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1期。

2.关陇集团

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士族世家豪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中和陇西地区的几大贵族集团的统称。关陇贵族最早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当时孝文帝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和陇西一带,故史称关陇贵族。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其鼎盛时期在北周、隋,到武则天时期基本结束。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3.府兵制度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这一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八柱国

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5.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

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大运河

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7.大索貌阅

是隋唐检括户口的措施。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隋开皇五年(585),实行大索貌阅,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政府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并规定,如户口不实,里正、党正流配远方,奖励百姓互相检举。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8.输籍定样

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9.手实

手实是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在唐代﹐它是制定计帐与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因其是依照一定格式由户主亲自据实填报﹐所以称为"手实"。安史之乱后。这种制度受到破坏,没有经户主自行填报的手续﹐与原来的意义有别。

10.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

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双方长期斗争,李世民以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为由状告高祖,在二人应招入宫之时率兵在玄武门杀死了二人,被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11.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年到649),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标榜儒家传统的德政,君臣论治,继续完善唐朝前期的各种制度,重视选官用人、注意纳谏,并且注意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华戎同轨,爱之如一,对少数民族采取以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调整民族关系。精减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唐王朝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是我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

12.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2)抑制食封贵族(3)压制佛教势力(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5)搜检括户,限制土兼兼(6)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因为上述各项措施的有力实施,开元年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13.节度使

唐睿宗时期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长官,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的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本身并兼任所驻在州刺史。天宝年间在边境形成10个节度使,一度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和控制。但同时也形成了如安禄山一类的势力过分强大的军阀,为叛乱埋下了隐患。安史乱后,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缘边节度使演变为天下节度林立。其中一批节度使权力扩大,发动叛乱,形成唐代后期军阀割据。

14.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边镇守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艰苦努力下,终于于公元763年成功平叛。安、史叛乱虽然被扑灭,但是长期的战争缺使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元盛世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一时消耗殆尽。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富强,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5.折冲府

唐代府兵基本单位名,由统军府改革而来,遍布全国各主要州,皆有名号,有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领所属备宿卫,出师则总领军器、粮草、物资、传点等事。以善骑射者为越骑,余为步兵。属员废置略有变化。天宝中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停止上下鱼符及上番、发兵活动,天宝末虽保其官员和兵额,已有名无实。

16.藩镇割据

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内地大量设立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这些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其军队主要来自破产农民或无业流民,一旦挂名军籍即全家随军,依赖粮饷赏赐维持生计,父终子继,世袭从军,形成新型的职业雇佣兵集团。唐朝中央政府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但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17.元和中兴

唐中叶以后,唐王朝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众多的弊政暴露无遗,政治革新的声浪涌起。随着一般地主阶级的发展,中小地主和下级官吏要求参与政治,革新政治。通过各种革除弊政的努力,如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宪宗时恢复宰相制度和削平内地强藩,均取得一定成效。对于藩镇割据,宪宗元和年间,一举平定了淮西镇的叛乱,随后沧景、卢龙、承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淄青镇也被宪宗发兵击败。到此时,唐朝算是恢复了表面上的统一,故史称“元和中兴”。但中兴只是暂时的,藩镇割据并未消除,不可能持久统一。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杀死后,藩镇又相继叛乱。

18.募兵制

与府兵制的“兵农合一”相比,募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募兵制下的士兵由地方军事长官自行招募,兵、将关系紧密。以往兵、将分离、“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不复存在。中央为加强实力,另建职业化常备军队,即中央禁军。军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大为增加。

19.榷盐(茶、酒)

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盐茶酒,由政府独专其利。将其作为增加国库收人的一项较为稳定的经济政策,肇端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古今中外,都把酒类的财政收入做为国家重要的稳定性财源。安史之乱后,唐廷面临严重财政困难,迫于形势,统治者采纳刘晏提议,实行榷盐之法。通过国家的垄断生产和销售,盐价或者利润可以定得较高,一方面可获取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此来调节盐的生产和销售。

20.均田制

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

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身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均田制之所以能够实施,是由于唐建之初,政府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所以能够在局部范围内实施均田。但是,政府掌握的土地毕竟有限,而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的加剧,政府显然没有足够的土地授给农民,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21.两税法

唐两税法是一项与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赋税制度。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势力发展,均田制被破坏,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无法实施。安史之乱后,为解决财政危机,德宗采纳杨炎建议于780年行此法。即按田亩征收地税,按每户资产多少征户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并以征钱为主。它改变了按人丁户口征计的办法。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

22.租庸调制

唐时实行的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隋和唐前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有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国家富强。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户籍散失。唐德宗年间,不得不以两税制取而代之。

23.常平法

唐后期由刘晏采取的改善朝廷财政状况的一项措施。由京师至各地寻院遍设“疾足”,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节丰歉,丰则入籴,贱则出粜。有效地防止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使官府从中获利,财政危机有所缓解。

24.疾足

唐肃宗时任户部侍郎的刘晏,在他管理唐王朝财政期间,设置了一整套经济情报机构。县下,由政府任命官吏主持在各交通要道设立的释站,并用优厚的报酬招募了大批精干的人为经济信息员,名日: “疾足”。“疾足”,负责各地有关农业丰歉、物资余缺、价格变化以及百业行情涨落等经济动态的收集与传递。当他们了解到各方面信息后一站接一站的逐级传递,有利于中央对京城周围地区市场行情及时调控。

25.羁縻府州

是历代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所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唐宋时在周边少数民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地方行政单位。唐时包含羁縻都

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世袭,受都护府、边州都督府或节镇统辖。羁縻府州户籍一般不上报户部,也不承担赋税。仅部分临时向唐天子有所贡献,与正州交纳赋税不同,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26.使职差遣

所谓的使职差遣本指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是自古而然的现象。唐代也有很多使职是临时的差遣,如礼仪使、南选使、吊祭使等。事罢复命于中央。与此同时,唐代还有许多重要的使职出现了固定化和普遍化的倾向,这是唐后期职官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唐代前期已经有一些比较固定设置的使职,如节度使、采访使等。安史之乱以后,使职差遣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固定的使职有很多,重要的有翰林学士、户部盐铁度支使三司使和宦官系统的枢密使等。这些使职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职官制度本身变化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庭内部的权力斗争

27.都督府

《旧唐书地理志一》:“缘边及襟带之地”。设置改易,线索纷乱。大致而言,开元时有并州、益州、荆州、扬州、潞州五大都督府,还有5个都督府,13个中都督府,16个下都督府。职能为统管若干州的兵马甲仗镇戍等事务。

28.都护府

边疆地区设置,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贞观时期有安西、安北、单于、安东、安南,武后时加北庭。其下所管辖的府州叫羁縻府州。因边疆镇戍防卫等职能被节度使制度取代,都督和都护在中唐以后被废除。

29.怛逻斯之战

唐与大食之间的一场战役。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中亚石国,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率领唐及西域诸民族联军长途奔袭,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队遭遇。高仙芝与大食相持数日后,因属下葛逻禄部落倒戈夹击,无力支撑而以大食军的胜利告终,唐三万余士卒近乎全没,只有高仙芝率少数逃脱。怛罗斯之战是中世纪最发达的两大文明帝国间最大的一次正面冲撞,唐在西域的扩张从此停止,大食此后也没有继续东扩。但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战争之外的收获,由于大食俘虏的唐军中有许多工匠,包括唐朝的造纸工人,大食利用他们在撒马尔罕设厂造纸,中国的造纸技术由此传到阿拉伯世界,后又西传到非洲、欧洲,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

30.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的焦

点在于对待藩镇态度,是主张强硬政策与妥协政策的分歧。李党主张革新,牛党因循守旧,所以李党是进步的,而牛党是守旧反动的。牛李党争的两大派系,没有严格的政治观点的差异,没有阶层利益的区别。他们不代表两个不同政见的派别,只是两帮政客的派性斗争而已。宦官集团的内部斗争是牛李党争的总后台。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斗争,导致社会各种矛盾也开始趋于尖锐化,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灭亡。同时参与塑造了中晚唐诗风,在牛李党争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

31.南衙北司之争

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实质是宦官集团的崛起。南衙,指位于宫城南的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北司,指宫禁以北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宦官专权挟制皇帝,废立由己,左右朝政,引起皇帝和朝官及士人的不满和反对,因而唐后期多次发生两大集团的对立和斗争,中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

32.永贞革新

唐朝后期宦官专政,“永贞革新”是一场反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元年,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

革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也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

33.甘露之变

唐南衙北司之争的代表性事件。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文宗任用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准备内外合势消灭宦官集团。开始,斗争取得一些胜利,但由于李训争于建功,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十一月授意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左金吾卫大厅后的石榴树上降有甘露,以引诱宦官,围而杀之。但被宦官仇士良现场看破,李训、郑注、韩约等均被杀,文宗被监视,朝廷大权全归北司,史称“甘露之变”。

34.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结,形成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这时的唐王朝已是百孔千疮,凋敝不堪,最终逼得百姓揭

竿而起。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黄巢起义军与王仙芝会师,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指斥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后来起义虽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却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

35.律、令、格、式

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正邪,式以轨物程事。

律:规定刑罚和罪名的法典。“唐律一准乎礼”:以礼为本,礼法并用

令:正面规定的规章制度条例

格:根据制敕分类汇编的部门办事准则

式:按工作性质规定的章程细则

36.行卷

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行卷之风与诸科中前途最好的进士科紧密联系,所重在文词的优劣高下。由于进士科录取人数甚少,下第者众,登第艰难,准备独特的题材从事行卷,是应举者的重要活动。

37.春闱

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全国的会试科考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为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

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

38.古文运动

唐后期由韩愈和柳宗元掀起的一场散文改革运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士族地主势力衰微,骈文这种贵族文体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名义上是要求恢复周秦两汉的古代散文体,实际上是要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代替骈文,是一个企图使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适应时代要求的革新运动。他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与教化目的。古文运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就文学层面而言,一是文体的革新,二是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就其思想层面来说,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韩、柳主张的核心是文道合一。

39.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是,随着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

越大。

丝绸之路的畅通:

1)贞观九年(635),击败吐谷浑。

2)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

3)贞观二十二年(648),设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阿拉伯和地中海世界。

海路从东南沿海出发,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东西海岸,再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由于政治、宗教、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也选取不同的走向

意义: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于东西方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作出了

重大的贡献。

2)这条道路虽然主要是商路,但当时中国与亚欧各国的政治往来、文

化交流也依靠这一通道。

3)通过它,中亚、南亚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信仰

先后传入中国。

40.整体史观

整体史观作为方法论,20世纪30年代由法国年鉴学派倡导。整体史观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探求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整体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

41.年鉴学派

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学派认为历史学重视的不应只是显赫人物,而应该是组成社会的群体;不是突出的、一时性的事件,而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态。

42.整合的历史观

所谓整合的历史观(lntegrated historical view),是观察历史的两种视角——“自上而下”看历史、“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有机综合。

整合的历史观要求我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了解历史上的社会是如何结成一个整体的,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怎样进行着相互间的调适、从而使社会能够正常地运行,这个整体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力量或因素在起作用,即或凝聚、或分离、或改造这个整体及其部分等等。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光明日报》2001年7月31日。

43.法难

佛教史上对三武一宗之厄的说法。指中国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五代周世宗等四位皇帝排斥打击佛教的事情。

2015尔雅隋唐史答案分析

1 安禄山少年是的职务“牙郎”的工作是:() 1.0分 ?A、 翻译 ? ?B、 侦察兵 ? ?C、 军队教官 ? ?D、 财务官员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保持了原来中国散文的风格,同时开始重视散文中的逻辑推导。 1.0分 ?A、 王安石 ? ?B、

柳宗元 ? ?C、 曾巩 ? ?D、 韩愈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关西孔子”指的是()。 1.0分 ?A、 杨坚 ? ?B、 杨广 ? ?C、 杨素 ? ?D、 杨震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现在新疆的红旗拉普哨卡是唐朝时期的()。 1.0分 ?A、 南岭 ? ?B、 葱岭 ? ?C、 秦岭 ?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唐朝时期,土地不足的地方叫狭乡,反之叫宽乡,土地最少的是()。 1.0分 ?A、 长安 ?

?B、 敦煌 ? ?C、 吐鲁番 ?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木构博物馆是日本仿唐朝建筑建造的()。 1.0分 ?A、 东大寺 ? ?B、 独乐寺 ? ?C、 正仓院 ? ?D、 唐招提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三个转折性人物。()0.0分 ?A、 张九龄 ? ?B、 杨国忠 ? ?C、 牛仙客 ? ?D、 李林甫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8 隋唐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推举()为“天可汗”。 1.0分 ?A、 隋炀帝

?B、 隋文帝 ? ?C、 唐太宗 ? ?D、 唐高宗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在三省六部制的行政机关中,权力最大的是()。 0.0分 ?A、 尚书省 ? ?B、 中书省 ? ?C、 门下省 ? ?D、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1.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北周 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5.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引领唐朝走向辉煌的共同经验,对今天我们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将有巨大的借鉴作用。下列属于他们的共同经验的是( ) A.戒奢从简 B.重视人才 C.整顿吏治 D.平定叛乱

7.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②唐三彩的生产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④尚武风气盛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汉朝 9.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0.如果你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 12.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发动武装起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姚崇 13.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14.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姓名:座位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须将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上方横线上。 (2)请你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 学习隋唐史后,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 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洛阳、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余杭、涿郡 3.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 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4. 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 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 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 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西游记》 D.《唐诗三百首》 7. 如果你穿越到盛唐时期,你会看到哪些景象() ①农民在使用曲辕犁耕地②唐三彩的制作过程 ③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④一些妇女在骑马、打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 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是杜甫在《无家别》里描绘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局势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这个使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动乱是() A.靖康之变 B.安史之乱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10. 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首诗 的作者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他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1.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2.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那时,中书省与 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超星网络课隋唐史答案

1 隋朝的建立者是(),史称隋文帝。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A 2 隋朝和唐朝都起源于北周,都来源于蒙古的()。 ?A、怀荒 ?B、武川 ?C、柔玄 ?D、沃野 我的答案:B 3 “关西孔子”指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杨素 ?D、杨震 我的答案:D 4 杨姓出于名门,自称弘农杨氏,其中“弘农”位于现在的()。?A、华县 ?B、大荔县 ?C、华阴县 ?D、泰安县 我的答案:C 5 武川镇中“镇”就是我们现在的乡镇中的镇。()

我的答案:× 6 自魏以来,中国政坛形成了一种门阀政治,大家族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我的答案:√ 普六茹在突厥语中是力士的含义,他是()的小名。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A 2 北齐源于()。 ?A、怀荒 ?B、怀朔 ?C、柔玄 ?D、沃野 我的答案:B 3 唐代以前,古代战争中的重大武器是()。 ?A、抛石机 ?B、弓弩 ?C、戈矛 ?D、火药 我的答案:A 4 府兵制是由()开始实施的。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宇文泰 ?D、唐太宗 我的答案:C 5 杨家、宇文家、李家、元家都是八柱国中的名门大族。() 我的答案:X 6 北魏时期,尔朱家曾贺拔岳率领武川镇的军队平定了关中。()我的答案:× 7 府兵制打破了汉人不可以当兵的原则。() 我的答案:√ 1 下列哪一地方的佛像不能反映佛教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A、喀什克孜尔千佛洞 ?B、吐鲁番的吐峪沟千佛洞 ?C、敦煌莫高窟 ?D、麦积山石窟 我的答案:D 2 “三方之乱”中不包括下面的哪一方。() ?A、东方 ?B、湖北 ?C、北方 ?D、四川 我的答案:C 3 ()是杨坚称帝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北齐山东最有名的文士。

2017超星 隋唐史

1 【单选题】隋朝和唐朝都起源于北周,都来源于蒙古的()。 ?A、怀荒 ?B、柔玄 ?C、武川 ?D、沃野 我的答案:C得分:20分 2 【单选题】杨姓出于名门,自称弘农杨氏,其中“弘农”位于现在的()。 ?A、华县 ?B、华阴县 ?C、大荔县 ?D、泰安县 我的答案:B得分:20分 3 【单选题】()被叫做“关西孔子”。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C得分:20分 4 【判断题】武川镇中“镇”和我们现在的乡镇中的镇是一样的。()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5 【判断题】自魏以来,大家族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中国政坛形成了一种门阀政治。()我的答案:√得分:20分 1

【单选题】府兵制的实施是由()开始。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宇文泰 我的答案:D得分:20分 2 【判断题】北魏时期,平定了关中的是尔朱家贺拔岳曾率领的武川镇军队。()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3 【判断题】在玉壁之战中,对决的双方分别是北周守城的将领韦孝宽和北齐大将高欢。()我的答案:√得分:20分 4 【判断题】八柱国中的名门大族包括杨家、宇文家、李家、元家。()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5 【判断题】汉人不可以当兵的原则是府兵制打破的。()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1 【单选题】杨坚称帝最重要的大臣是(),他也是北齐山东最有名的文士。 ?A、李德林 ?B、独孤信 ?C、杨素 ?D、杨广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三方之乱”是指的哪三方?()

?A、东方 ?B、湖北 ?C、北方 ?D、四川 我的答案:AB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万缘皆空,唯因果律不空,这是佛教的精神。()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从小就是个道教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在历史研究中,宫崎市定的()是日本京都学派的代表作品。 ?A、《隋唐演义》 ?B、《剑桥中国史隋唐卷》 ?C、《九品官人法研究》 ?D、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美国学者在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及其学生所代表的京都学派和东京大学代表的东京学派的基础上编写了()。 ?A、《九品官人法研究》 ?B、《剑桥中国史隋唐卷》 ?C、《隋唐演义》 ?D、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隋朝的建立开创了全新的政治架构,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史》期末考试.

?
《隋唐史》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1
一个国家要以德治国的根本是()。
50.0
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B
2
唐朝()的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0 分
?
王维
A、
?
孟浩然
B、
?
白居易
C、

?
李白
D、
我的答案:A
3
隋炀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起点是杭州湾的(),终点是()。
1.0 分
?
A、
南京,涿郡
?
B、
杭州,北平
?
C、
余姚,涿郡
?
D、
杭州,北京
我的答案:C
4
唐太宗后期,唐朝发兵高丽,派了()万。
1.0 分
?
10 万
A、
?
12 万
B、
?
15 万
C、
?
D、

20 万
我的答案:C
5
按照均田制的规定,老人和残疾人可受田()亩 。
1.0 分
?
50.0
A、
?
20.0
B、
?
30.0
C、
?
40.0
D、
我的答案:D
6
隋朝建国初期的都城是()。
1.0 分
?
咸阳城
A、
?
长安城
B、
?
洛阳城
C、
?
大兴城
D、
我的答案:D

《隋唐史》考试答案

《隋唐史》期末考试新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唐太宗的臣子中,()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 1.0 分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我的答案:C 2 隋朝建国初期的都城是()。 1.0 分 A、 咸阳城 B、 长安城 C、 洛阳城 D、 大兴城

我的答案:D 3 唐朝时期,土地不足的地方叫狭乡,反之叫宽乡,土地最少的是()。 1.0 分 A、 长安 B、 敦煌 C、 吐鲁番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C 4 唐朝时期,“曳白”指的是:() 1.0 分 A、 交白卷 B、 考零分 C、 状元的别称 D、 进士的统称 我的答案:A 5 唐朝由法制走向人治,其中人治的代表是()。 1.0 分

A、 张九龄 B、 李林甫 C、 张利贞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B 6 毛泽东在读史时,认为中国最了不起的军事家是()。 1.0 分 A、 李渊 B、 李世民 C、 李建成 D、 李元吉 我的答案:B 7 安禄山造反,两京失陷,唐朝没有借助西方的哪一势力平定叛乱。()1.0 分 A、 沙陀 B、 吐蕃

C、 突厥 D、 回纥 我的答案:C 8 ()本是一个划片监察区,后来变成管郡的一级地方制度。 1.0 分 A、 州 B、 郡 C、 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A 9 刘晏改革的盐法的内容是:() 1.0 分 A、 官收,官运,官销 B、 商收,商运,商销 C、 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 D、 商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

我的答案:C 10 在管理技术方面,中国独步于世界的是()1.0 分 A、 科举制度 B、 户籍制度 C、 租庸调制 D、 均田制 我的答案:B 11 “三方之乱”中不包括下面的哪一方。()1.0 分 A、 东方 B、 湖北 C、 北方 D、 四川 我的答案:C 12 现在新疆的红旗拉普哨卡是唐朝时期的()。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 名_ _ __ _ _ __ __ _ 原就 读学 校 ___ _ __ _ _ __ 学 号 联系电 话_____ __ ___ __ _ ___ 密封 线 内不要 答 题

中国古代史尔雅通识课答案资料

中国古代史尔雅通识课答案 单选 1.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文献 2.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唐朝 3. 《廿二史考异》是()的作品钱大昕 4. 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5.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 6.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中,以下哪项是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现代社会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 种反思和批判 8. 正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下列不属于正史的是:()现代学术作品 9. 《四库全书》是清朝()年间编制的巨著乾隆 10.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11. 秦始皇统一之后,开始使用()管理国家郡县制 12. 《二十四史》是一种()的史书纪传体 13. 郦道元的著名作品是(),主要是历史地理性著作《水经注》 14. 《国史探微》的作者是杨联升 15. 下列()是中国近代的考古学者李济 16. 对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是()的范畴专史 17.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的作者是:()李开元 18. 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先生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唐长孺 19. 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20. 现代的美洲文明主要是()欧洲拉丁文明 21. 元谋猿人距离现在将近()万年200 22. 下列哪一位人物提出气候变化与中国古代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变迁存在着关系的说法:()

竺可桢 23. 从明末清初,从欧洲过来的()文明开始进入中国宗教文明 24.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田余庆所著:()《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25. 亨廷顿将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世界分为八种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督教 26. 元谋猿人距离现在将近()万年200 27.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觉条件是()自由劳动者 28. 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拉玛古猿出现的时间是:()一千四百万到一千万年前 29. 远古时代的分歧方法包括:()借助工具划分、民族学、人类学 30. 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前 31. 下列()不是与蒙古人种非常类似,可能同属一个祖先——山顶洞人欧罗巴人 32. 中科院古脊椎古动物研究所的吴兴志先生认为山顶洞人是下列那些人的共同祖先:() 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 33. 下列对于裴李岗文化描述错误的是:()时间为公元前7500年-6900年 34. 山顶洞人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于()晚期智人 35. 山顶洞人属于下列哪一个人种:()蒙古人种 36.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以()关系为纽带血缘 37. 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黄河中游 38. 下列()不是新石器时代区别与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使用打制石器 39. 仰韶文化考古发现地点是()河南渑池 40. 位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彩陶 41. 出现在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文化的时间是:()公元前5400年-5100年 42. 大溪文化以()为主红陶 43. 下列()是长江上游文化遗存的核心,在成都地区附近宝墩文化 44. 下列关于仰韶文化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西到新疆一带 45.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的作者是()徐旭生

黑龙江省大庆市七年级历史下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客观题部分(每题2分,共60分)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贡献,隋朝短暂而繁荣,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史实,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4、“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回纥 B.吐蕃 C.南诏 D.靺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故答案是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5、唐代有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浦 C.白居易 D.苏轼 答案:A 【解析】

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2016全国卷1历史答案 【篇一: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p> 文综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 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 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 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 信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 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削弱六部的权限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 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 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

超星尔雅隋唐史答案

1 【单选题】隋文帝是隋朝的建立者,他的名字是()。 A、杨广 B、杨坚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杨姓出于名门,自称弘农杨氏,其中“弘农”位于现在的()。 A、华县 B、华阴县 C、大荔县 D、泰安县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3 【单选题】()被叫做“关西孔子”。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4 【单选题】隋朝和唐朝都起源于北周,都来源于蒙古的()。 A、怀荒 B、柔玄

C、武川 D、沃野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自魏以来,大家族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中国政坛形成了一种门阀政治。()我的答案:√得分: 20.0 【单选题】唐代以前,古代战争中的重大武器是()。 A、火药 B、弓弩 C、戈矛 D、抛石机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2 【单选题】府兵制的实施是由()开始。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宇文泰 我的答案:D 得分: 20.0分 3 【判断题】八柱国中的名门大族包括杨家、宇文家、李家、元家。()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4 【判断题】在玉壁之战中,对决的双方分别是北周守城的将领韦孝宽和北齐大将高欢。()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判断题】汉人不可以当兵的原则是府兵制打破的。()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 【单选题】下列不能反映佛教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的是哪一地方的佛像。() A、喀什克孜尔千佛洞 B、吐鲁番的吐峪沟千佛洞 C、麦积山石窟 D、敦煌莫高窟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多选题】“三方之乱”是指的哪三方?() A、东方 B、湖北 C、北方 D、四川 我的答案:AB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从小就是个道教徒。()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万缘皆空,唯因果律不空,这是佛教的精神。()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 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 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

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 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 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 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南诏 13.暑假期间王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 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4.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出现在 A.隋朝初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初年 D.唐朝末年1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开凿大运河B.暴虐无道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隋炀帝昏庸无能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C.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6.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 B.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 C.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 D.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 7.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唐太宗时期 B.唐中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9.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尔雅通识课隋唐史

隋朝的建立(一) 1隋朝的建立者是(),史称隋文帝。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A 2 隋朝和唐朝都起源于北周,都来源于蒙古的()。 A、怀荒 B、武川 C、柔玄 D、沃野 我的答案:B 3 “关西孔子”指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杨素 D、杨震 我的答案:D 4 杨姓出于名门,自称弘农杨氏,其中“弘农”位于现在的()。 A、华县 B、大荔县 C、华阴县 D、泰安县 我的答案:C 5 武川镇中“镇”就是我们现在的乡镇中的镇。() 我的答案:× 6 自魏以来,中国政坛形成了一种门阀政治,大家族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 我的答案:√ 隋朝的建立(二) 1 普六茹在突厥语中是力士的含义,他是()的小名。 A、杨坚 B、杨广 C、杨震 D、杨素

我的答案:A 2 北齐源于()。 A、怀荒 B、怀朔 C、柔玄 D、沃野 我的答案:B 3 唐代以前,古代战争中的重大武器是()。 A、抛石机 B、弓弩 C、戈矛 D、火药 我的答案:A 4 府兵制是由()开始实施的。 A、宇文邕 B、隋文帝 C、宇文泰 D、唐太宗 我的答案:C 5 杨家、宇文家、李家、元家都是八柱国中的名门大族。() 我的答案:× 6 北魏时期,尔朱家曾贺拔岳率领武川镇的军队平定了关中。()我的答案:× 7 府兵制打破了汉人不可以当兵的原则。() 我的答案:√ 8 在玉壁之战中,北周守城的将领韦孝宽与北齐大将高欢对决。()我的答案:√ 隋朝的建立(三) 1 下列哪一地方的佛像不能反映佛教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

A、喀什克孜尔千佛洞 B、吐鲁番的吐峪沟千佛洞 C、敦煌莫高窟 D、 麦积山石窟 我的答案:D 2 “三方之乱”中不包括下面的哪一方。() A、东方 B、湖北 C、北方 D、四川 我的答案:C 3()是杨坚称帝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北齐山东最有名的文士。 A、独孤信 B、李德林 C、杨素 D、杨广 我的答案:B 4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从小就是个道教徒。() 我的答案:× 5 佛教认为万缘皆空,唯因果律不空。() 我的答案:√ 改革与创制(一) 1 在历史研究中,日本京都学派的代表作品是宫崎市定的()。 A、《隋唐演义》 B、《九品官人法研究》 C、《剑桥中国史隋唐卷》 D、以上各项都不是 我的答案:B 2 ()是美国学者在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及其学生所代表的京都学派和东京大学代表的东京学派的基础上编写的。

尔雅隋唐史课后答案

弘农杨氏真正开始出名是从东汉开始的。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2 隋朝是取代哪个王朝建立的:() A、北魏 B、北齐 C、北周 D、西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3 隋朝建立的时间是:() A、281年 B、381年 C、481年 D、581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4 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广 B、杨坚 C、杨勇 D、杨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北周军事集团起家于怀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杨坚的小名“普六茹”的意思是:()

A、和尚 B、天子 C、儒士 D、力士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3 下列哪个姓氏不属于八大柱国之一:() A、元 B、宇文 C、杨 D、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4 府兵制的建立者是:() A、宇文泰 B、宇文拓 C、高欢 D、杨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北周平定华北的皇帝是:() A、明帝 B、宣帝 C、武帝 D、静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杨坚入宫主政夺取的职位是:() A、丞相 B、大司马 C、廷尉 D、相国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 3 独孤氏是杨坚的母亲。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杨坚是一个佛教徒。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日本学者注重实证的角度研究中国史。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在汉代,和丞相平级的单位是:() A、廷尉和御史 B、九卿和御史 C、军队和御史 D、军队和九卿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3 制度和法制都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加强。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 下列哪一项的意思是当官的意思:() A、仕 B、世

D、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尚书省是行政的首脑。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隋朝实行的是个人宰相制度。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三省”指的是:() A、军机处,门下省和中书省 B、尚书省,军机处和中书省 C、尚书省,门下省和军机处 D、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负责文化教育的部门是:() A、吏部 B、礼部 C、工部 D、户部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改革与创制(三)已完成 1 编户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下列哪位人物:()A、商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练习题(有答案)

第 1-5课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 无关的是()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 一了全国 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 选拔人才 2.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 接近的是() A.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重视 人才,扩充国学 3.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 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 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 亡陈朝 4.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 A.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简法轻刑,修定法律 D. 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5.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的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A. 甲:中华文明的起源 B.乙:中华民族大融合 C.丙: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丁: 中华帝国的衰弱 7.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A. 唐高宗 B. 唐高祖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8.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 势也日益紧张 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 的社会危机 9.“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 生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 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11.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 使吐蕃与唐结盟 B. 为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 使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D. 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1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加强北部边防 C. 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巩固 隋朝的统一 1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唐 宗”指的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4.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