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靶向药物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靶向药物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靶向药物的历史由来及现状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生物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疗法之外的第四种治疗手段,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成功应用,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多个可用于治疗的特异性靶位点,目前最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Rituximab等。生物化疗(Biochemotherapy)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和发展趋势,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行为,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目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将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的疗效。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化疗新进展。

肺癌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用于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等。

Iressa (ZD1839,Gefitinib)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3年5月被FDA批准单药用于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EGFR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药Iressa治疗142例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50mg/d和500mg/d剂量组的显效率(CR+PR )分别为14%(9/66) 和8% (6/76),女性和未吸烟者有更好的疗效;采用ZD1839联合化疗,对化疗没有益处,因此,不提倡化疗与ZD1839联用;另有研究报道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可取得53%(CR+PR+SD)的疾病控制率;采用ZD1839治疗NSCLC,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ZD1839联合放疗治疗NSCLC,对放疗有增敏效应。Iressa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痤疮样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OSI-774 (Tarceva, erlotinib, R 1415,CP 358774, NSC 718781) 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2年9月,美国FDA批准其作为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一项OSI-774单药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12.3%,稳定率38.6%;另有一项OSI-774单药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26%,且患者均容易耐受。多项联合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在进行之中,主要的联用药物有泰素帝、健择+顺铂,卡铂+泰素。L. Forero 等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联合OSI-774、泰素和卡铂治疗9例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的OSI-774治疗前3天给予泰素和卡铂治疗,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近CR,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例阴茎癌患者达到MR,病情稳定超过4个月,OSI-774无明显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

由于16%-57%的NSCLC病人存在HER-2/neu的过度表达,因此也有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将针对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于NSCLC的治疗。临床试验证实,Herceptin与化疗药物联用于NSCLC的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曾进行一项?期临床试验研究:将Herceptin与卡铂+泰素方案联合用于晚期NSCLC,结果显示:显效率24.5%,对比单用卡铂+泰素方案无明显优势,但在HER-2/neu(+++)的患者中,联合Herceptin要优于单用卡铂+泰素方案,且无明显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还有多项临床研究将Herceptin与泰素帝、健择+顺铂等化疗药联合应用,结果证实在HER-2/neu(+++)的患者中,Herceptin 与化疗联合应用较单用化疗可提高OR率。

IMC-C225 (cetuximab, Erbitux)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有一系列的临床试验研究,将IMC-C225联合放疗或化疗用于头颈部肿瘤和肺癌,E. S. Kim等采用IMC-C225联合泰素帝治疗20例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显效率(PR)为20% (4例),30%的患者(6例)病情稳定(SD)。IMC-C225副作用主要为皮疹,患者易耐受。

乳腺癌

Her-2/neu(c-erb-B2)基因为乳腺癌的主要致病相关基因,其产物Her-2蛋白在20%~30%的患者中有过表达现象,此现象往往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化疗缓解期缩短,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缩短。由于HER-2/neu蛋白位

于细胞表面,易被抗体接近,故HER-2蛋白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一个靶点。目前针对HER-2蛋白的靶向性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为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即是此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代表。

目前Herceptin治疗的推荐用法为:首剂4mg/kg,静脉滴注,以后每周维持剂量2mg/kg,可一直应用至疾病进展为止。I、Ⅱ期临床试验表明,Herceptin 用于既往接受过较多治疗的Her-2高表达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单药有效率在15%~18%,中位缓解期为9.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主要的不良事件为首次输注后的发热和寒战(40%),以及心脏毒性(4.7%)。且Herceptin的单药有效率根据肿瘤Her-2的阳性强度而有所不同,Her-2(+++)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Her-2(++)的患者高。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Herceptin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更大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可改善生存情况。据文献报道,herceptin与诺维本(NVB,长春瑞滨)、健择(GEM)、希罗达(Xeloda)、紫杉醇(TAX)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明确的疗效,且疗效优于单用herceptin或单用化疗。Burstein等联合应用Herceptin与NVB(Herceptin首剂4mg/kg,以后2mg·kg-1·w-1维持,NVB 25mg·m-2·w-1)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方案治疗MBC的总缓解率可达75%(CR 5%,PR 70%),其中Her-2(+++)的患者的总反应率为80%,Her-2(++)的患者为55%。并有研究显示,在Her-2阳性的患者中,TAX与标准剂量的Herceptin联用总反应率可达83%,且CR率较单药TAX者有明显升高。

另外,Herceptin加GEM、Xeloda等方案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罗荣城等应用Herceptin联合TAX、NVB、GEM、Xeloda等药物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总缓解率(CR+PR)为69.77%(30/43),其中Herceptin+Taxol 方案的缓解率为68.18%(15/22),Herceptin+NVB(盖诺)方案为70%(7/10),Herceptin+Xeloda方案为80%(4/5),Herceptin+Gem(泽菲)方案为66.67%(4/6),且一般her-2(+++)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相对于Her-2(++)的患者较高。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应用Herceptin联合GMZ治疗28例乳腺癌病人,其中CR 1例(4%),PR 9例(32%),6例(21%)稳定;Bangemann等应用Herceptin+Xeloda治疗MBC,总反应率可达53%~62%。

淋巴瘤

Rituximab是一种针对CD20的人/鼠嵌合单抗,是近年来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进展。它可以特异性地结合B细胞表面地CD20抗原,通过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介导ADCC及CDC效应等机制清除B淋巴细胞。对于反复化疗后仍复发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报道,Rituximab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和稳定者维持治疗6个月,6周时评价有效率47%,其中6%为CR;6个月后评价总有效率为73%,其中37%为CR。无进展缓解期可达34个月,且患者极易耐受。Rituximab与化疗合并可提高疗效。Rituximab与CHOP方案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95%,其中CR为55%。PCR显示,此联合方案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另有研究表明,联合Rituximab和氟达拉滨,有效率可达93%,其中CR为80%,此方案同样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另有研究联合Rituximab和IL-2治疗滤泡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也取得满意疗效,有效率达55%,患者容易耐受。在38届ASCO会议上,有不少采用Rituximab和化疗联用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报道,均显示有较好疗效。另外,R.Drapkin 等人采用Rituximab与Pentostatin(喷司他丁,一种酶抑制药)联合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初步结果有效率(CR+PR)达70%,尚有15%患者处于稳定(SD),且患者容易耐受。

此外,针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抗类靶向治疗新药还有:ibritumomab、trastuzumab、gemtuzumab、alemtuzumab 、Hu1D10、epratuzumab和alemtuzumab 等,相应的临床研究均在进行之中。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笔记(重要)

药物化学复习笔记 写在前面的话:南开药物化学专业自从去掉天然药物化学以后,对有机化学的考察也越来越重了,那么是不是对药物化学的要求就降低了呢,相信看过13,14年真题后,你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了。从参考书变为大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说明以后的考察更多的是对你知识的积累,而不是你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好多题目都是我在研究生阶段才接触到(这也与我本科学校不强有关系),我们先看一下大纲的要求 新的大纲对考试的要求很明确,那么哪一部分是我们大家必须拿到的分数呢?名词解释(可能有一两个个你没见过)药物稳定性、临床用途、构效关系及给药途径等(这个是必须一分也不能丢掉的),药物设计基本原理,13,14年的确是超出了很多人的知识范围,很多师弟师妹考完打电话告诉我,他们都不会(考试前我嘱咐过他们,即使一点都不知道也不要空着,具体的技巧我会在后面提到)。我会在这个笔记里加入一些我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化的学习,我觉得结合我的笔记,你只要下功夫去背,我觉得即使不看书,只看我的资料,你也不会被别人拉下分数的。下面,我给大家分四个部分讲解,希望大家,好好看。 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我建议有机开始的早一点,药化可以晚一点,药化前期你可以翻翻课本,自己整理一点东西,然后第二遍的时候结合我的笔记再去对你自己的东西查漏补缺。 一.名词解释 https://www.360docs.net/doc/cc5548778.html,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是以计算机化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和预算药物与受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设计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大致包括:活性位点分析,数据库搜寻(分子对接,药效团),全新设计。 https://www.360docs.net/doc/cc5548778.html,puter-aided drug molecular modeling(CAMM)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模型构建 属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3.rational drug design 合理药物设计。 是依据与药物作用的靶点即广义上的受体,如酶,受体,离子通道,膜,抗原,病毒,核酸,多糖等,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 主要通过对药物和受体的结构在分子水平甚至电子水平上全面准确地了解,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通过对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作用方式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的认识进行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 4.lead compound 先导化合物。 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

论大学生科学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

论大学生科学普及中医药文化的必要性 在刚开始报名校选课时,“轻松学会体质养生”这一门课程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平时家里爸爸妈妈经常收看的北京科教频道的养生堂节目。虽然我对体质养生方面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想象中的这门课程应该就像养生堂里的场景差不多,这样我也就幸运地变成了一个“现场观众”。很荣幸也很庆幸能被老师选中可以有机会参与到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来,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轻松地学到了体质养生的方法,也在无形之中学习到了很多中医药的文化。我突然发现原来中医药并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的“一碗碗苦苦的汤药”,相反的,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像是一碗足够令人回忆许久的甜汤,耐人寻味!与此同时,我也明白原来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来说是那么至关重要的!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份针对南京在校大学生的“在校大学生中医药科普需求调查及建议”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南京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疗效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只有近半数的人在生病时会选择看中医,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药是起效较慢的。虽然高达82.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知道中医如何看病的,但是仅仅最基本的知识——中医治病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的大学生们都是不了解的。由此看来,大学生们对中医药都有着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他们很了解中医药知识,但实际上大学生们的中医药知识是十分匮乏的。或许你会问,中医药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么?生病了就去医院看点西洋小药片,过

不了几天就能痊愈,干嘛非要大费周章去学那些“老古板”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中医药文化是一种需要被我们尊重、被我们铭记、被我们传承下去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着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它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就如同京剧一样,大多数年轻人会觉得它枯燥无味,但若是有一天它真的彻底失传了,你也会倍感遗憾,遗憾如此苦心经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被我们“弄丢了”。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当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对我们大学生本身也有着不可小觑的益处: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都能一生平平安安,但谁也不能避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灾。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病症都是西医疗效更好,中医药中很多天然成分是西医药模仿不来的!当自己或者亲人、朋友需要服用中药时,你又知道该怎样熬中药吗?南京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近52.5%的大学生对于如何熬中药,只知道用水煮开,不明白煎煮中药还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兑服等特殊煎服法。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医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问题的掌握尚显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医所带来的整体疗效。可是相反的,若是大学生掌握了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就不会影响中医所带来的整体疗效,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帮到自己的亲人、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大学生普及中医药文化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收特征。在酸性条件下不电离,无紫外吸收。而含硫巴比妥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有紫外吸收,据此可以区别。 内容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特征 代表性药物: 1、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 2、司可巴比妥钠(Secobarbital sodium) 3、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 4、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barbital,Amobarbital,pento barbital) 一、弱酸性--与强碱成盐 二、水解反应---与碱液共沸→NH3↑ 三、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与钴、铜→有色↓,与银、汞→白色↓

四、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一)、硫代巴比妥的紫外吸收 (二)、5,5-取代巴比妥的紫外吸收特征 五、显微结晶 (一)、药物本身的晶形 1、巴比妥——长方形结晶 2、苯巴比妥——球形->->花瓣状结晶 (二)、反应产物的晶形 1、巴比妥与铜-吡啶形成十字形紫色结晶 2、苯巴比妥形成浅紫色不规则或菱形结晶

其他巴比妥类与铜-吡啶不形成结晶,可区别。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丙二酰脲试验: (一)、巴比妥类 + Na2CO3·TS+ 过量AgNO3→白色↓ (二)、巴比妥类 + 吡啶溶液 + Cu2+→紫色(↓) (含硫巴比妥类为绿色,可与之区别) 二、钠盐的鉴别试验:(钠离子的焰色反应) (一)、在无色火焰中燃烧,呈现黄色火焰。 三、取代基试验 (一)、苯环取代基反应: 1、硝化反应 2、亚硝酸钠-硫酸反应 3、硫酸-甲醛反应 苯巴比妥 + KNO3+H2SO4→黄色 苯巴比妥 + NaNO2+H2SO4→橙黄色 苯巴比妥 + 甲醛+ H2SO4→玫瑰红色 4、硫元素反应: (1)、硫喷妥钠+NaOH+Pb2+ →白色↓ (2)、加热→PbS↓(黑色) 5、与香草醛反应: (二)、不饱和取代基(烯丙基)反应: 1、司可巴比妥钠 + I2( Br2)→碘(溴)褪色 2、或在碱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反应,使后者褪色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 1. 立题依据与实验内容 惊厥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引起的全身骨 骼肌呈强直 性或阵挛性抽搐,强烈的持续性惊厥可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甚至死亡,因此应及时用抗惊 厥药如苯巴比妥类药物救治。巴比妥类( barbiturates )药物能促进中枢 GABA 对GABA a 受 体的结合,增加GABA 介导的CI-1内流,延长CI-1通道的开放时间,引起超极化抑制性突触 效应,从而产生抗惊厥作用。尼克刹米( Nikethamide )为中枢兴奋药,过量中毒可以兴奋 脊髓引起惊厥,甚至死亡。本实验研究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 2. 试验路线与指导 (1) 实验动物:小鼠40只。 (2) 实验指标:30只小鼠有无惊厥发生,惊厥发生的时间、程度、结果。 (3) 试验路线: 1) 取小白鼠30只,称重,分组,编号,并放入烧杯内,观察正常活动。 2)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 1%苯巴比妥钠0.1ml/10g 体重。 3) 10分钟后,30只小鼠均分别按组腹腔注射 5% 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 体重。 4) 乙组小鼠发生惊厥后,立即腹腔注射 0.5%异戊巴比妥 钠溶液 0.1ml/10g 体重。 5) 丙组小鼠发生惊厥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1ml/10g 体重。 6) 比较3组小鼠有无惊厥发生,惊厥发生的时间、程度、结果。 7 )试验结果填入表1-1。 3. 试验器材与药品 天平,注射器(1ml ),大烧杯,1%苯巴比妥钠溶液,5%尼可刹米溶液,生理盐水,0.5% 异戊巴比妥钠溶液。 4. 可行性分析 本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均简单易获得;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小 鼠 异常躁动不安现象,但小鼠较为温驯易抓获,且组员操作娴熟,能及时处理此问题。 5. 预期实验结果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抗惊厥作用。 6. 实验记录图表 谢远喜 201240010 周李 201240038

我国实行GMP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实行GMP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姓名:饶亚学号:5801309025 摘要:药品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密切关系,对人们的生存繁衍有重大作用。GMP作为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它的严格执行有利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实施GMP,强化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之路、发展之路,也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接轨并逐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加强对药品生产与质量的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的安全问题,使人民的生活和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实行 GMP 重要性必要性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物质,是卫生保健的重要资源,它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密切关系,对人们的生存繁衍有重大作用。由于药品的特殊性,特别是它与人类生命的巨大关联性,对药品生产与质量的管理必须严格,由此便诞生了GMP。GMP的诞生是制药工业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标志着制药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始。实施药品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十几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车间)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一、实施GMP的必要性 GMP作为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它的严格执行有利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实施GMP管理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GMP管理对传统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均提出了挑战,一些不适应GMP的管理要求的做法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淘汰落后的管理办法,强化符合GMP要求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女娲:女娲的事迹有很多,被传颂最多的是她修补了被共工撞坏的老天,遗留下的一块顽石就可以演绎中国最负盛名的小说,间接地,也同样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岗位。另外她还做了上帝第六和第七天同样的事情:造人。她对这个世界施加的最后一次影响是:商纣王因为她的美丽而不能自已,却激起了女娲的怒火,派一只狐狸进入凡间,帮助周朝完成革命。 ★黄帝:据说有四张脸,华夏民族的缔造者,打败了铜头铁额的蚩尤,是好多东西的发明者,比如指南车,还和歧伯讨论医术,管理手段比较无为 ★炎帝:据说就是神农氏,中药的创始人,留给人们的教训是:话固然不能乱说,东西也不能乱吃 ★尧:具体的一件功劳就是请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另一件事就是禅让制度可考的第一人。 ★舜: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成长为有伟大品格的人。据说他三年之中分别去耕地,打鱼和烧制陶器,让本该是冤家的同行们变得互相敬爱谦让,另外他还发掘了一位水利专家 ★鲧:东方的普罗米修思,他偷来了上帝的宝贝息壤(就是会自己生长的土)用来遏制洪水,不幸被发现,被上帝派人杀死在羽山,但他的遗体化作一条黄龙,后来变成了禹。 ★禹:他治理了洪水,娶了九尾,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创了世袭制,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奠基者。跟他有关的一个传说是有史以来最倒霉的迟到者:防风氏,后果是被杀。另一个传说是他派使者去一个桀骜不驯的少数民族:有苗,表演了一套舞蹈或者体操,这个民族就欣然投降,这件事被张孝祥用在他的一首词中“干羽方怀远”,表示文德比武功更重要 ★启:曹丕的角色,他建立了夏,定都河南安阳 ★汤:推翻了夏桀的反动统治,建立了商,据说因为商代的人都很有经济头脑,因此现在的生意人获得了这个称呼 ★伊尹:辅佐商汤建立商朝的名臣,并发明了一种非常制度,废掉皇帝,但却并不是自己来做。 ★周文王: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基础上发明了周易,为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对后世的泽被一直延续到今天。他的一个儿子建立了西周,另一个儿子成为和孔子并列的完人

药物化学重点简答题

第二章 2-1、巴比妥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中,用卤烃取代丙二酸二乙酯的a氢时,当两个取代基大小不同时,应先引入大基团,还是小基团?为什么?并用化学反应式写出异戊巴比妥的合成路线。 答:当引入的两个烃基不同时,一般先引入较大的烃基到次甲基上。经分馏纯化后,再引入小基团。这是因为,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因空间位阻较大,不易再接连上第二个基团,成为反应副产物。同时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原料、一取代产物和二取代副产物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也便于分离纯化。 2-2、巴比妥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答:1,呈弱酸性,巴比妥类药物因能形成酰亚氨醇一酰胺互变异构,故呈弱酸性。2,水解性,巴比妥类药物因含环酰脲结构,其钠盐水溶液,不够稳定,甚至在吸湿情况下,也能水解。3,与银盐的反应,这类药物的碳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银溶液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继而则生成不溶性的二银盐白色沉淀。4,与铜吡啶试液的反应,这类药物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的结构,能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可供鉴别。 2-3、为什么巴比妥C5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必须全被取代才有疗效? 答: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的PKa值较小,酸性较强,在生理pH时,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在生理pH时,未解离的药物分子比例较大,这些分子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如果巴比妥酸5位上引入一个烃基或芳基时,对它的酸性影响不大,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不易解离,药物分子能透过血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故只有当巴比妥酸5位上两个活泼氢都被取代时,才有作用,单一取代无疗效) 2-5、巴比妥药物化学结构与其催眠作用持续时间有何关系? 答:巴比妥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与5,5双取代基在体的代过程有关。取代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如为烯烃、环烯烃,可能在体易被氧化破坏,从而构成作用时间短的催眠药;如取代基为较难氧化的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一般为作用时间长的催眠药。 2-6、试分析酒石酸唑吡坦上市后使用人群迅速增大的原因。 答:镇静催眠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主要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其有成瘾性、耐受性和蓄积中毒,在60年代苯并氮卓类药物问世后,使用开始减少。苯并氮卓类药物比巴比妥类药物的选择性高、安全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在60年代后逐渐占主导。唑吡坦的作用类似苯并搂

重大历史事件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着名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最大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药物化学重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异戊巴比妥的用途:中枢镇静催眠药。 ?异戊巴比妥的体内代谢:主要发生在5位、氧化。 ?比较同类药物:得出结论 1、5-位取代基的不同,构成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 2、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强弱和起效快慢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解离度对之的影响:Pka越大,药物的未解离率越大,分子态药物越多,药物越易进入中枢,起效快。 --脂水分配系数对之的影响:P越大,药物越易进入中枢,起效快。 3、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短,与药物的体内代谢速度有关。 ?5位取代基结构为饱和烷烃或芳烃-长效药物 ?5位取代基结构为有支链烷烃---中效药物 ?5位取代基结构为不饱和烷烃---短效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的5位取代基必须为双取代 ?名词解释:构效关系、前药 ?地西泮的结构归属、用途。 ?地西泮结构特征: 1、母体为苯并-(1,4)-二氮卓 2、1,2位为酰胺键 3、4,5位为亚胺键 ?地西泮的理化性质: 1、1,2位酰胺水解为不可逆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 2、4,5位亚胺水解为可逆反应(酸性条件水解,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缩合) ?口服地西泮,4,5位造成的开环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为什么? ?口服地西泮,1,2位水解造成的开环是该类药物不稳定,作用时间短的原因。

?地西泮的结构改造,主要是增加1,2位的稳定性。方法主要有在7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和在1,2位引入环 ?其它的镇静催眠药:三唑仑(苯并二氮卓类),唑吡坦 ?通过体内代谢发现的药物:奥沙西泮、替马西泮、劳拉西泮

第四节抗抑郁药 ?1、抑郁症的生化病因为:脑内5-HT、NA的浓度降 低。 ?2、抗抑郁药按照作用机制分类: ?(1)NA(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2)5-HT重摄取抑制剂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丙咪嗪的结构归属,用途 ?4、氟西汀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用途 第五节:镇痛药 ?1、吗啡的结构特征 ?2、吗啡的理化性质:酸碱两性,有还原性(氧化产物:伪吗啡(毒性)、N-氧化吗啡),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3、吗啡的作用机制:阿片受体激动剂 ?4、阿片受体的分类及活性 ?5、镇痛药的研究方向 ?6、吗啡的结构修饰产物:可待因 ?7、吗啡的结构改造产物: (1)保留A、D环,哌替啶,阿片μ受体激动剂 (2)保留A环、D环开环,美沙酮,阿片受体激动剂 (3)保留A、B、D环,喷他佐辛,阿片k受体激动剂 ?8、镇痛药的共同结构特征 ?8、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啡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分类: (1)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局麻药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篇一:知识产权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药学齐献利s20XX005070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 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指权利人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本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一名药学系的学生,通过听老师在课上讲解的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知识,结合自己所查阅的文献,并综合自己的理解,我将对知识产权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在回顾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不提到医药工业,在重温医药工业的百年光辉史时,更不能忘却知识产权。展望当今世界,凡是医药工业比较发达,新药研究实力强、水平高的国家,都是知识产权历史悠久,专利保护力

度大、水平高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代表着世界医药工业的主流,主导着药物研究的发展方向。正走在与世界接轨道路上的中国,也开始意识到和感受到专利与知识产权的威力。尤其是中国的医药行业,因为缺乏专利与知识产权意识已交纳了不菲的“学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逐渐把医药产品的关税降低到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相等的水平,国外品牌药、新药也已经大量涌入。而随着医药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也将迫使自己不得不按其规则办事。医药工业最大的特点是该产业对专利高度依赖性和专利药品发达国家的高度垄断性。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药物的研发,是药学工作者们在以往的研发工作的基础上,筛选、合成新的化合物,发现新的作用机理,制备出新型的,对人类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毒副作用小的药物。药物研发大致分为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几个阶段。各阶段都与知识产权有关,只不过涉及种类、关系大小、影响强弱不同。其中专利法是最主要的法律,它管理着新药研发的全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医药专利是最重要的医药知识产权。由于专利的公开通报制度和集科技,法律和经济情报于一体的特性,专利文献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反映新技术速度最快,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史 学院(系) 中药系 班级11级药材班 学号11406016 姓名王鹏 指导老师于海食 完成时间2013年10月2日

摘要: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这门学科经历了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一门现代科学。而中国在药理学的发展付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国在世界药理学发展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和中国药理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药理学发展历史药物学现代药理学中国

前言 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释,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因此,笔者将药理学发展归为两个阶段,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1]它阐明了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规律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其中本学科的发展分为药物学阶段和现代药理学阶段两个阶段,中国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中都付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初发展阶段:药物学 众所周知,药理学是基于古代的药物学或者称本草学的基础上发展开来的[2]。最早的药理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在此阶段,古人们主要采用试错法来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因此,这种“临床试验”导致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充满了风险,中毒死亡时有发生。尽管这种“临床试验”有悖于现代伦理学要求,但这种大胆尝试还在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着药理学的发展。 [3]而古人将这些治病经验逐一汇总,同时结合本土文化所含有的哲学理论,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而在中国,从宋至金元,随着人类用药实践的不断丰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药物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受到宋代理学格物穷理的影响,探讨药性理论成为本草学家的研究主题,在此阶段相关药理学著述颇多。以易水学派为主的气味厚薄、法象药理学说成为当时药学理论之主流,这种潮流促使了中医从经验用药走向理论用药。及至明末,《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部分药理研究的动物实验,尤其是毒理实验似与当今无异,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甚为初步,不是本草学术研究的主流,与近代欧洲兴起的实验药理学也有着本质区别。明末清初以来,为了扭转中医用药简单平庸、不明原本的颓风,使药物的运用更紧密地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一批医药学家以尊经为旗号,对《神农本草经》以及后世常用药物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药性功治的认识。因此,古代本草学术三大主题(基原、药理、药效)终于取得了比较圆满的进展。[4]而记载这些药物知识的书籍称为“药物学”(materia medica)。 二.现代发展阶段:现代药理学 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逐渐兴起,19世纪德国Buchheim建立起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随后又写出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这标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

------------------------------------------精品文档------------------------------------- :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1.药物(drug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2.之间相互作用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以及极具朝气的朝阳学科。,3.国际非专有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任何该产品的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该名称不能取得任何知识产权的保护,教材及资料中以及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明的有效成分的名称。生产者都可使用,也是文献、在复方制剂中只能用它作为复方组分的名称。目前,INN名称已被世界各国采用。的原则,中INN):依据4.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CADN,制定了药品的通)(CADN华人民共和国的药政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规则:。CADNINN用名。通用名是中国药品命名的依据,是中文的对应,音译为主,长音节可简缩,且顺口;简单有机化中文名使用的词干与英文INN 合物可用其化学名称。二取代基的环丙酰脲结构的一类镇静55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agents):具有,5. 取代基的不同,有数十个各具药效5催眠药。20世纪初问市的一类药物,主要由于5,学和药动学特色的药物供使用。因毒副反应较大,其应用已逐渐减少。烯醇式互变异构,内酰亚胺醇互变异构(lactam- lactim tautomerism):类似酮--6.内酰胺酰亚胺醇互变异构。即酰胺羰基的双键转位,羰基成为醇羟基,酰胺的酰胺存在酰胺-这种结构中的亚胺醇的羟基具有酸性,碳氮单键成为亚胺双键,两个异构体间互变共存。可成钠盐。如下图:OOH OH NHNN 1、 7.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锥体外系指在中枢锥体系以外的连接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网状结构及神经元的神经束和传导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神经环路。锥体外系的反应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8.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 agents):近年来问世的一些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的吩噻嗪类和氟哌啶醇药物不同,其拮抗多巴胺受体的作用较弱,可能是产生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双相调节作用,其锥体外系的副反应较少,具有明显治疗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作用。代表药物如氯氮平。 9.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10.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SSRIS):通过选择性的阻碍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5-羟色胺的浓度,产生抗抑郁作用的一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无选择性的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阻断M胆碱、组胺H和α肾上腺素受体。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11再摄取抑制剂较少抗胆碱作用和心脏毒性。代表药物如氟西汀。 11.内啡呔(endorphin):在脑内发现的内源性镇痛物质。包括?-内啡肽(?-促脂解激素的c端30个氨基酸残基)及?-和?-内啡肽(分别为?-内啡肽N端的16和17个氨基酸残基),三者均能与

药物化学教案

【教学题目】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药化事业的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明确学习药物化学的目的,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概念。 【教学重点】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教学难点】药物化学的任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课】1.药物化学的学习意义 2.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学习药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4.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5.考核方式 【新授】第一章绪论 一、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 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物质。 2.药物的分类天然药物 化学药物化学和生物合成

3.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药物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 化学药物的组成、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转运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内容。 4.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 (1)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2)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工艺 (3)探索寻找新药的途径、寻找和开发新药 5. 学习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二、新中国成立后药物化学事业的成就 1.药物生产方面 2.化学药物研究方面 3.再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 4.药学教育方面 三、药物的质量和质量标准 (一)药物的质量评定原则 1.理想药物: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2.评价一个药物的质量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药物的纯度 药物中的杂质生产过程中引入或产生 由贮存过程中引入 (二)药品的质量标准 1. 我国现行的国家级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级标准,

国内外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

历史复习

时间顺序历史事件: 15末—16初新航路开辟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1991年底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840 – 1949 ㈠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㈡1912 —— 1949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1912—1919 短暂的春天(一战时期) ②1927—1937短暂发展 ③1937—1947陷入困境

药物化学重点总结

药物化学重点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药物的概念 药物就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就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内容。为了设计、发现与发明新药,必须研究与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作用的靶点以及药物与靶点结合的方式。 (3) 药物合成也就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巴比妥类 1 异戊巴比妥 H N N H O O O 中等实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 【体内代谢】巴比妥类药物多在肝脏代谢,代谢反应主要就是5位取代基上氧化与丙二酰脲环的水解,然后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酯结合物排出体外。 异戊巴比妥的5位侧链上有支链,具有叔碳原子,叔碳上的氢更易被氧化成羟基,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溶于水,从肾脏消除,故为中等时效的药物。【临床应用】本品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质细胞的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与抗惊厥作用。久用可致依赖性,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二、苯二氮卓类 1、地西泮(Diazepam, 安定,苯甲二氮卓) 【结构】

N N O Cl 结构特征为具有苯环与七元亚胺内酰胺环并合的苯二氮卓类母核 【体内代谢】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途径为N -1去甲基、C -3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如奥沙西泮与替马西泮被开发成药物)。形成的3-羟基化代谢产物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1、 盐酸氯丙嗪(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ide) 【结构】 . HCl N S Cl N 【体内代谢】主要在肝脏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氧化代谢,体内代谢复杂,尿中存在20多种代谢物,代谢过程主要有N -氧化、硫原子氧化、苯环羟基化、侧链去N -甲基与侧链的氧化等,氧化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通过肾脏排出。 【临床应用】本品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就是阻断神经递质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大剂量时可用于镇吐、强化麻醉与人工冬眠。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等。对产生光化毒反应的病人,在服药期间要避免阳光的过度照射。 第五节 镇痛药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 【结构】 N O . HCl 开链类氨基酮 【临床应用】本品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于不啡、杜冷丁,其左旋体的作用=右旋体的20倍。适用于各种剧痛疼痛,并有显著镇咳作用。但毒性较大,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安全性小,成瘾性也小,临床上主要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除治疗(脱瘾疗法)。 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