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

合集下载

猪一沼一菜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措施与成效

猪一沼一菜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措施与成效

沼气是一种洁净的生物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探索解决沼气在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池密闭、自动投料、沼气安全收集、贮气、出气以及安全方便出沼液、沼渣等关键技术问题[1-2]。

经过几十年的攻关努力,20世纪末这些制约沼气发展的关键技术均得到解决,我国成为世界生产沼气生物能源大国,并受联合国委托为不发达国家培训技术人员,在世界各地推广。

为了推广普及沼气生物能技术,我国各级政府专门设有能源办和能源研究所,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农村发展沼气,把发展沼气列为发展农业生产、开发“三品”农产品、净化农业环境、提高农村卫生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创造出各种以沼气为纽带的技术模式。

结合舒城县的“三农”实际情况,在县农委能源办的支持下,重点示范推广“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技术模式,重点探索猪—沼—菜模式,同时探索了猪—沼—稻、猪—沼—鱼技术模式的生产应用规律,并分析其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

1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目的和意义舒城县历来就是合肥市蔬菜和肉禽蛋鱼等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十一五”又被列为省会经济圈,省委、省政府更加明确发展菜篮子工程是舒城农业发展的重点。

全县蔬菜、食用菌等生产面积达1.47万hm 2,大棚设施栽培占13.6%以上,最大的城郊连片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就有200hm 2。

同时,舒城县历来是水稻产区,全县4.27万hm 2耕地中的70%种植水稻;全县有可养殖水面1.8万hm 2,是全县水域面积的40%。

所以在重点改善和提升蔬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改善和提升稻谷、鱼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也是全县农业生产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另外,舒城县的地理位置处于巢湖水系源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还是省、市开发以“万佛湖”为旅游中心的景观、休闲、度假旅游重点县。

以上这些方面都要求舒城县要大力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农业“三品”(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从而提升农产品档次,以便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摘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养猪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牢记使用生产原则进行安全养殖。

关键词:小规模、生态养猪、关键技术引言科技的发展,引领我国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到达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在生态养猪模式上,主要还是采用猪 - 沼 - 农连接循环。

这种模式通过猪的排泄物的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以此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1.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1.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四位一体的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种-养-产-销”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涉及生物、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知识。

多在我国北方使用,以沼气为中心,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基础上,乡村地区,有可能建立日光温室以维持猪舍、蔬菜种植区和沼气池的温度与湿度。

沼气的燃烧和猪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用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而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为猪提供呼吸所需。

此外,人和猪的粪便也可以在沼气池中发酵,生成沼气,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的能源。

发酵后的沼气残渣和沼气液可以被视为种植蔬菜的废弃物,从而实现生态绿色生活的健康循环。

1.2猪 - 沼 - 果生态养猪模式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农户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山上,或其他地方修建沼气池,猪舍和果园。

将猪舍、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创建了“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态养猪新模式。

从而保障了农户在园林立体生态链中的种植的优越性。

以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繁殖速率比较慢为特征。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沼气可供农户使用,沼气化肥可供果树等农作物生长,沼气污泥可在鱼池、果园种菜。

猪一沼一菜结合生态大棚

猪一沼一菜结合生态大棚

02
种植的蔬菜可以接供应市场,满 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蔬菜的残余部分也可以经过
03
适当处理后,返回猪饲养环节作为
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3.1 有机肥料 循环利用
蔬菜残余部分经过堆 肥处理后,可以作为 有机肥料循环利用于 养猪环节。这样既减 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也减轻了环境污染
蔬菜种植环节
蔬菜种植环节
3.2 病虫害防治
在"猪一沼一菜"模式中,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除了使用有机肥料外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和生物防治等手段 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可以利用天敌 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虫 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水肥管 理来提高蔬菜的抗病性。通过这些措施的综 合运用,可以实现蔬菜生产的无公害化
养猪环节
养猪环节
1.2 废水处理
养猪产生的废水经过 沼气池的厌氧发酵后 ,大部分有机物质被 分解为沼气,同时废 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质 经过进一步处理,可 以用于蔬菜灌溉
2
沼气生产环节
1
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的猪粪便和废水, 可以产生大量的沼气
这些沼气可以用于照明、取暖和为蔬 菜大棚提供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蔬
“猪一沼一菜” 结合生态大棚
目录
-
1 养猪环节 2 沼气生产环节 3 蔬菜种植环节 4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 结论
“猪一沼一菜”结合生态大棚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各种生态农业模式应运而生
"猪一沼一菜"结合生态大棚就 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这种模式将养猪、沼气生产和 蔬菜种植三个环节紧密结合, 形成了一个高效、环保、可持

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庄清锋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猪-沼-果"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基本单元,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猪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钱多、钱多猪多"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都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更新和更广泛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喜人.
【总页数】1页(P35)
【作者】庄清锋
【作者单位】莆田市荔城区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推广应用 [J], 吕新放
2.瑞金市塘背岗脐橙合作社"猪-沼-果"生态模式失衡浅析 [J], 王兆锋;杨庆勇
3."猪-沼-果"生态模式在临猗的发展与思考 [J], 金锋
4.“猪-沼-果”生态模式在临猗的发展与思考 [J], 金锋
5.猪—沼—果生态模式效益显著 [J], 焦瑞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等二则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等二则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等二则作者:王秋萍杨东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9期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该县在发展沼气的基础上,根据本县苹果主导产业及日光温室蔬菜不断增多,对优质肥料需求量增大的情况,提出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两年来,该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55万元,共建了550个“猪-沼-果(菜)”综合利用模式的沼气池,培育了一批“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示范户。

实践证明,这种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可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延长了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形成了“猪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钱多、钱多猪多”的互补良性循环,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2提高果(菜)质量这种模式所产的沼液、沼渣都是优质有机肥。

沼液是一种优质液态肥料,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生长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养分高,做为苹果树根外施肥肥效显著,并对苹果病虫害有防治作用。

果树施沼液还可提高果树坐果率5%,增产10%~30%,果实甜度提高0.5~1度,果形美观,商品价值高。

沼渣是优质固体肥料,养分丰富、全面,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还可以改良土壤。

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加上果园种草,解决了果园有机肥肥源紧缺的问题。

施用这些肥料,可使果树树体健壮,病虫害减少,从而提高果品产量,提升果品质量。

3增加果(菜)农经济收入建1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用来烧水、做饭、照明,每户1年可节约煤、电费用1000元左右;沼液可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养的猪可提前1个月出栏,每头猪可节省成本40元,每户按养14头猪计算,能节约饲料560元;沼液、沼渣都可作为肥料,用于果树施肥,每户按5亩地计算,1年可节省肥料600元;沼液还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每户1年可省农药费用700元。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作者:陈新仁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14期摘要:“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是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为了提高粤东北养殖渔业的健康发展水平,促进蕉岭县健康养殖的发展,该研究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哇子塘水库,实施“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成本更低,肉质好、营养、健康,无腥味。

这一技术已在当地推广应用,受到渔业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微生物制剂;苗种饲料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34-02“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利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是一种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及产品竞争力,增加养殖产量。

蕉岭县地处粤东北,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境内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存、栖息的理想区域。

但由于我县地域面积狭小,水产养殖面积更为缺乏、分散,不利于规模化一体化大型养殖的发展,必须走“精、专、细”的发展道路,多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长寿健康水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顺应我市建设“客都草鱼”地理标志性品牌和我县开发长寿食品“长寿鱼”的发展战略的需要,笔者选择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水库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基地作为试点,在我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多次进行试验,开展生态环保养殖试验及示范,制定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摸索出健康高效的养殖新模式,总结出适合粤东北山区推广的“猪-沼-果(草)-鱼-鸭” 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并进行推广。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中国生态农业十大模式和技术之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根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的生产模式。

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根底,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 4 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牢靠。

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具体形式:建一个座北朝南、200~600 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 20 平方米的畜禽舍和一个 1 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下部为一个 6~10 立方米的沼气池。

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核心技术:沼气池建筑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治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掩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治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治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
了 , 而 增 加 了收 人 。如 东 城 乡柏 东 村 总 人 口 90余 人 , 从 0 共
沼一果 ” 三位一体生态 循环 经济的发展 , 对促进种植 、 养殖互 补 起到了积极 作用 , 对果 业增效 、 果农增收 和建设 社会主 义 新农村起到 了推动作用 , 体主要表现在 以下 3 具 个方面 :
二 是带来 了明显 的经济 效益
推 广沼气 综合 利用新 模
吨 , 当于 4亩封 山育林薪 柴林 的年生长量 ; 相 节约照明 用电
30度 , 8 0 计 O余元 ; 产生 的 沼肥 可减 少化 肥 、 农药 投 入 20 0
式后 , 该县 结合 当地 苹果 资源 优势 , 发展种 养业作为 增加 把
著名 的壶 口瀑 布 旅游 景 区所在 地—— 山西 省吉
县 ,地 处 吕 梁 山 南端 ,是 国家 农 业 部 确 定 的 全 国 第二
批无公害农产品 ( 苹果 )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近年
来 ,该 县 把 沼 气 建 设 与 果 树 生 产 和 牲 畜 养 殖 结 合 起
猪一 沼一 果 " 生 态 循 环 经 济
极大地改善 了农村 自然环境 , 还给广大农 民带来 了可观
的经 济 收入 。 ( 者联 系地 址 :湖 南省 邵 阳县 岩 1铺 镇 政 府 邮 编 : 作 : 2
420 ) 2 1 6
《 《
斜粤 『 一 6 幕 面 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 库 、 田等水 面 , 力发 展鱼 、 、 养殖 , 岩 田村 的 稻 大 鳝 鳅 军 0 丰 的水 面养 鸭 、 , 中养 鱼 , 鹅 水 岸边 种 饲 草 , 亩 可 增 加 经 每 济 效益 30 元 。 0多 四是 “ 围园 转 ” 的 科 技 开发 型 生 态 农 业发 展 模 式 本着“ 高效 节 能 、 发 展 ” 创新 的原则 , 充分 运 用农 业 科 技 ,

生态养猪的主要模式

生态养猪的主要模式

生态养猪的主要模式因受到市场供求状况、饲料价格等制约,单一发展养猪业,有时经济效益很低,甚至亏损。

因此,走立体养猪、综合经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可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猪-沼-菜能源生态工程模式。

用猪粪尿入池产生沼气,供日常生活使用,将沼渣用来种菜,沼液和部分菜叶用来喂猪。

猪-鱼-粮模式。

用猪粪尿排入沼气池和水沟,水沟里养鱼。

猪粪便成了鱼的养料,利用沼气照明、加工饲料;沼气产生有机肥料,发展农业生产。

使用沼肥,既减少粪便污染环境,也降低了农作物种植成本,更可以改良土壤,保持生态平衡。

猪-沼气-鱼-果、粮模式。

猪粪便入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液流入鱼塘,最后进入氧化塘,经净化后再排到稻田灌溉。

利用沼气渣、鱼塘泥作肥料,施于果园。

由于建立了多层次的生态良性循环,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养殖结构,可以有效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的再循环,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畜禽流行性疾病的发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猪-沼气-草模式。

把猪的排泄物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作无害化处理,沼液抽到牧草地灌溉杂交狼尾草。

养猪户把狼尾草打成草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饲喂生猪。

一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由于吃草的猪肉质鲜美,每头猪以高于市场价格出售,一头喂草的猪可比喂精料的猪增收55元左右。

鸡、鸭-猪-沼气-鱼模式。

将鸡、鸭粪便发酵掺入配合饲料喂猪,或用鲜、干鸡粪喂猪,在猪栏旁建一沼气池,利用猪粪制取沼气,沼液流入鱼池养鱼,使放养的鲢、鳙鱼产量增加50%,沼渣还可作果树、蔬菜和水杉的肥料,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严密的生态农业。

禽-沼气-猪-粮模式。

用鸡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既重复利用鸡粪中的有机物质,又净化了鸡场本身及周围的环境。

所产沼气用于炒茶、孵化、鸡舍保温和村民生活用能源,节约了大量的煤炭。

在猪饲料中沼渣用量为20%,再以猪粪、沼渣肥田,提高了土壤生产能力,一年可节省化肥5吨,粮食每公顷达12吨。

鱼猪草沼四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一)

鱼猪草沼四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一)

鱼猪草沼四位一体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一)鱼猪草沼四位一体鱼塘生态养殖技术是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使养鱼、养猪、种植通过沼气工程为纽带连结起来,从而达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层次利用。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产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三者的和谐统一。

近两年,本县路心村张汉兴等户进行此种模式生态养殖尝试,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将他们的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前准备1.鱼池条件。

选择条件较好的一类农村坑塘或人工养鱼池塘,面积为3335~6670平方米,鱼塘深度2~3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能好,水电路三通,通风向阳。

要求每3335平方米面积的池塘配备2千瓦增氧机一台。

2.沼气池建设。

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鱼池配备沼气池面积1.5~2立方米。

农村养鱼户一般要求每个养鱼池塘配套建设8~10立方米水压式沼气池一个。

沼气池要建在背风向阳、土质坚硬、离鱼池一定距离的地方。

同时沼气池建设要考虑与猪圈、厕所统一规划布局,便于养殖、种植、生活综合利用。

3.猪圈建设。

配套养鱼和沼气生产,建适宜于养殖8~15头猪的猪舍10~18平方米,活动场地15~30平方米。

猪舍冬暖夏凉、通风向阳、经济实用,便于生产。

最好猪圈建在沼气池上,以便于给沼气池提供产气粪便,也有利于在实际操作中节省劳动力。

4.饲草地准备。

饲草地最好选择距离养鱼池、沼气池和养猪圈较近的地块,选择的饲养地要求土地平整,施肥、灌溉方便。

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鱼池留333.5~467平方米的饲草地。

塘埂较宽大的也可在塘埂上种植饲草,以节约土地,方便管理。

二、养鱼技术沼气肥中性偏碱,经过密封高温发酵后,含有大量的速效氮、磷、钾、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利用沼气肥养鱼达到节省饲料、生态环保的目的。

1.鱼种放养。

用沼气肥养鱼,一般采用轮捕轮放养肥水鱼的鱼种放养模式。

放养的鱼种要求鱼体肥壮、无病无伤、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游动活泼的大规格鱼种。

“猪-沼-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猪-沼-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猪-沼-鱼”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09年第21期“猪一沼一鱼”生态养殖是综合利用能量及食物鲢转换原理进行循环养殖的一种新模式,可实现养猪、养鱼增收及利用沼气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及推广价值。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沼气池。

沼气池、猪圈、鱼池及厕所等在选址时要根据住宅和周围农田及就近鱼池进行布局,同时要相互兼顾,便于进出料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并有利于保持清洁卫生。

沼气池要求容积8~ lOm3,池型及建设规范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造,专业养殖户可采用“猪一沼一鱼”专用全自动沼气池。

2、猪圈一猪圈按照二栏设计,要求养殖量不少于3头。

建设地点应尽量选在屋后地势较高、避风向阳的地方,既节约用地,又有利于冬季保暖和疫病防治,同时又不影响村容村貌。

3、鱼池。

池塘选址要求水源稳定且不易受污染源污染,建池的土质以壤土最好。

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之比一般为2~ 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m。

养成鱼的池塘,面积以 5~ 15亩为宜,水深最好保持在2~3m之间;鱼苗、鱼种池面积可在5亩左右,水深在 1.5m左右。

鱼池必须每年采取清淤措施,以改良底质条件,防止水质恶化,且要求每个鱼池必须设有单独的注、排水道,要建设好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好闸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做好多层滤水网,防止鱼类外逃,4、厕所、厨房及其他设施,要求厕所地面标高与猪圈相同,且高于沼气池进料口液面30cm。

厨房应设置节柴灶、沼气灶、煤炉、排娴装置、储水池及沼气输配系统等设施,整体要求适用、明亮、清洁、卫生。

沼肥养鱼适用于以鲢、鳙鱼为主要品种的养殖模式,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1500~ 2000尾,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x)~ 1000尾,其中鲢鳙鱼放养比例在60%以上,其他混养鱼比例不超过40%.。

为合理利用水层,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混养鱼应以底层鱼为主,可选择名优新品种进行投放。

“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技术

“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技术

“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技术
薛志成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一、“猪沼果”能源生态技术模式描述“猪沼果”能源生态技术模式适合田少山地多、以栽种经济作物和果木为主的农户,即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基本内容是在果园内建造一幢猪舍养猪(按每平方米果园平均养1~2头计算),猪舍下建一个沼气池(一般为20立方米)。

每天猪粪源源不断地注入沼气池,沼气池处理了粪便,净化了环境;产生的沼气,既可用于炊事照明,也可用作果品保鲜,且沼气灯点燃后能够诱蛾杀虫;沼液喂猪或对果树进行叶面喷施,沼渣返地施果树。

实践表明:沼液作添加剂喂猪,猪毛色光亮,增重快,可提前出栏,节约饲料1/5;施用沼肥的果树,能多长5~10个枝梢,提高产量15%以上:而且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增强,水果品质提高1~2个等级,成为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总页数】1页(P19)
【作者】薛志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1
【相关文献】
1.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的技术和效益 [J], 戴国章
2.『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效益佳 [J], 周昉
3."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技术 [J], 周昉
4.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对赣州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J], 谢振华;林长生
5.福建省“猪—沼—果”生态模式技术应用 [J], 叶夏;郑惠章;黄惠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沼气工程在“猪-沼-果”模式中作用

沼气工程在“猪-沼-果”模式中作用

沼气工程在“猪-沼-果”模式中作用枢纽作用“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是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方式,围绕果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目的。

沼气池可消化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废弃物,而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生产、生活燃料,同时它的剩余物沼肥又是种植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

沼气池是该模式的核心技术,起着联结养殖和种植、生产与生活用能的枢纽作用。

“三增”作用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的稻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6%,团粒结构形成,微生物十分活跃,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

用沼液对果树、蔬菜喷施,保花、保果、保水抗旱性能显著提高,可以与农药同时使用。

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能出16立方米的优质沼肥,可供3~5亩果园使用,每亩增产20%以上,果品品质还大大提高,成为无公害食品,从而增加果园经济效益。

用沼液添加饲料喂猪,毛光皮嫩,增重快,可提前出栏,节约饲料20%,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养猪收入。

沼肥养鱼,可减少鱼病传染,提高鱼群成活率和品质,还可加大混养密度,节约饵料。

沼肥用于种烟、种莲、种菜等多种经济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两减少”“一净化”作用试验表明,沼液对蚜虫的杀死率为90.23%,对红、黄蜘蛛的杀死率为95.25%,对矢尖蜥的杀死率为91.55%,对其它青虫的杀死率为99.4%。

同时,果园、农田施用沼肥,每亩果园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200多元。

猪粪尿进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可杀灭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血吸虫卵在常温沼气池内7~22天被杀灭;钩虫卵30天被杀灭90%,两个月杀灭达99%;蛔虫卵30~40天被杀灭;痢疾杆菌在沼气中30小时被杀灭。

农村推广沼气工程后,结合改厕、改栏、改灶、改水、改路、实施猪粪的综合利用,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解决了农村猪乱窜、粪乱撒的环境脏、乱、臭、差的问题。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大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大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大作者:王秋萍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10期著名的壶口瀑布旅游景区所在地——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该县把沼气建设与果树生产和牲畜养殖结合起来,推广“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这一模式是一条绿色的生态纽带,前促养殖,后带种植,可利用猪(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饭、照明,副产品沼液、沼渣做农药、肥料;苹果树剪除的枝条经处理又是生产食用菌的好袋料,苹果渣经加工可做猪饲料:从而达到了废弃物质充分利用、果园生产无害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村环境优良化的目的,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

“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种植、养殖互补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果业增效、果农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推动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前些年,吉县农村随处可见“三大堆”,即:煮饭的柴堆、沤肥的粪堆和垫圈的土堆。

小小的庭院建有厕所、猪圈、牛棚、鸡笼和厨房,房前屋后到处是牛粪鸡屎,蚊蝇飞舞、臭气冲天;烧柴煮饭烟熏火燎,极不卫生。

随着生态环境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日益突出,吉县抓住国家开展沼气扶贫的契机,立足山区经济,发挥苹果资源优势,在全县推广“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新型模式。

该县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沼气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农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9000余座,还建设高标准沼气生态村9个,百池村40个。

通过改厕、改栏、改灶,人畜粪便全部入沼气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做饭改用沼气灶,照明改用沼气灯,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是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新模式后,该县结合当地苹果资源优势,把发展种养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这样一来,既为大力发展沼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又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从而提高了苹果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沼—鱼(稻、果、菜)养殖模式
1个农户建1个常年存栏牲猪50头以上的小型猪场,并配套建立沼气池,利用猪粪尿制作沼
气,沼液和沼渣作为饵料养鱼,或者作为植物肥料种菜、种果、种稻。该模式属生态型、链
式型养殖模式,其特点是种养结合,有机物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率高,养殖、种植业效益
互补,生产风险性微小。
二、发展条件
发展该模式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条件:
1、猪场规模达到常年存栏牲猪50头以上,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
2、有精养鱼池5亩以上,或果园地、蔬菜地10亩以上。
3、有10万元左右的建小型猪场及沼气池的投资能力。
三、技术要点
1、养猪环节。猪舍修建时按标准化养猪要求设计,猪舍面积依牲猪饲养量的大小确定。牲猪
品种可以选择三元杂交猪,也可以选择二元土杂猪,最好是养母猪,最低要求母猪存栏5头
以上,育肥猪自繁自养。严格按照规模化养猪的技术规模做好种猪繁育、饲料配制、仔猪育
肥、疫病防治等饲养管理工作。猪粪、猪尿充分利用,入池发酵。
2、沼气制作。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好沼气池,熟练掌握沼气制作技术和使用技术。
3、配套生产。充分利用沼气池废弃的沼液沼渣养鱼、下地肥土,认真搞好鱼池的饲养管理,
搞好林果地、菜地、稻田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效益分析
猪—沼—鱼(稻、果、菜)养殖模式除能够增加种养直接经济收入外,还可以产生种养综合
效益。一是利用猪粪尿制作沼气,可以节省照明用电、燃料等耗能型生活开支。二是可以节
约鱼饲料,减少水产养殖成本。三是可以节省化肥用量,减少种植成本。四是猪粪发酵处理,
能够有效杀灭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减少牲猪的发病机率。五是实现了有机物质的良性循
环与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促进了土壤结构改良,增强土地肥力。六是抗灾能力明显
增强,遇到自然灾害,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或者养殖业损失种植业补。
五、适应范围
本模式适合我县各地的水产养殖大户、林果大户、菜农、粮食生产大户投资发展。
六、推广前景
大悟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果园大户、水产养殖大户、种粮大户、种菜大户越来越
多,国家支持农庄经济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只要这些业主稍加投资,创办小型猪场,附建
沼气设施,便可建立畜牧、水产、种植、林业协调发展的种养模式。因此,猪—沼—鱼(稻、
果、菜)养殖模式是我县农村庄园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广意义重大,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大悟县畜牧局供稿

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
一、技术简介
“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是以农户为生产主体,通过发展养殖业,将畜禽粪
便直接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发酵残余物种果(或养鱼、或种菜),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利用沼液喂猪,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猪的育肥周期,降低成
本。该模式操作简单,投资少,生产出的农产品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利用农业废弃
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内容:建一“三结合”沼气
池、养一栏猪、种一园果(或养一塘鱼、或种一园菜)。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 1.沼气池:
做好沼气池的规划,将沼气池与猪栏、厕所连通修建,粪便自流入池,最好将沼气池建在猪
栏下面。沼气池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造和试压验收。 2.猪栏、果园(鱼塘、菜园)建设:
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建设。
二、操作规程 1.“猪-沼-果(菜)”生态模式:果树和蔬菜根部施肥与常规农家肥相同,
量可以更大一些,也可更接近根部,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果树的叶面施肥,可在采果后,
连续三次,每隔5-7天喷一次沼液,同时在根部加施沼肥,效果更好。 2.“猪-沼-鱼”生态模式:
投肥量按常规投放。沼肥投放量应视水色透明度掌握,5.6.9.10月份其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
7.8月份高温季节不低于10厘米;提取沼肥应在正常发酵产气的状态下提取,6-8立方米的沼
气池,每隔5-7天可提取600-800公斤沼液、250公斤沼渣,不可过量提取,以免影响沼气的
使用。
三、注意事项 1.沼气池应是正常发酵产气的沼气池。 2. 一次取料不得过量,以免影响
沼气池的使用和带出生料。四、效益与效果 1.“猪-沼-果”生态模式可提高产量9%左右,并能
提高糖份,叶面施肥可防冻害;“猪-沼-菜”生态模式可提高蔬菜的品质,增加产量;“猪-沼-
鱼”生态模式,鱼苗的成活率较传统可提高10%以上,成鱼增产可达27%。 2.“猪-沼-果(鱼、
菜)”生态模式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

生态种养新模式猪—沼—鱼—鸭—草
“猪—沼—鱼—鸭—草”生态种养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介绍如
下:

生态要素配置
要素配置为:一塘鱼(可养水面10/15公顷,其中成鱼池8/15公顷,鱼种池2/15公顷),一栏
猪(常年留蓄8~10头,年出栏20头左右),一口沼气池(8~12m3),一块饲料地(约2/15
公顷),一群鸭(30~50只)。

生态模式的能量循环
1、投入的肥料和饲料分四个方向,分别作用于饲料地、生猪、池塘和鸭。其中仅以少量的优质
商品饲料作用于池塘,满足鲤鱼生长的需要。

2、在四个方向上产出鲜鱼,商品猪,鸭蛋、鸭肉和沼气。沼气用作能源,节省燃煤和照明用电,
夏季沼气灯还可在池塘诱蛾供鱼类捕食。

3、投入的大部分饲料和肥料,经饲料地、生猪和沼气池发酵反复利用,多次循环,最终以青饲
料和沼气料进入池塘,满足鱼类生长需要,改变了饲料仅一次利用的传统养殖方法。

4、鸭群除排出粪便供应鱼类采食外,其主要作用在于:鸭群的活动,可以增加池塘水体的含氧
量,这对于高产鱼池十分重要。但要注意控制鸭群的规模,防止鸭、鱼争食,同时也要控制鸭群
放养时间,防止对鱼苗造成危害。

5、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封的沼气池,经沼气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效益分析
“猪—沼—鱼—鸭—草”生态种养新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猪发展迅速,渔民增收幅度较大。由于微系统对生猪发展要求有数量关系,刺激了生猪的
发展。

——鲜鱼增产增收。由于经过充分发酵分解后的有机质大量投入,鱼类有充足的优质食料和青饲
料,鲜鱼产量提高,商品饲料和肥料对池塘的投入减少,生产成本下降。

——增加了鸭蛋收入。
——节省能源。据实践证明,10~12m3的沼气池能满足一个4~5口之家的生活用能源。这样,
平均每户每年能节省燃煤3000kg,照明用电200千瓦小时,总值为600元左右。

——改善和优化了生活环境。用沼气作能源,经济、省工、卫生,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使粪便
直接进入密封的沼气池,减少臭气外溢,粪便散失,以扑灭寄生虫病原,保持池塘水体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