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科技120MYKJ
农林论坛低温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德军1洪伟2
(1、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农业科,黑龙江逊克1644002、黑龙江省逊克农场气象站,黑龙江逊克164423)
我国是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之一,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是我园主要种植区,玉米不仅是人们口粮之一,而且也是主要的饲料粮和工业原材料。

21世纪以来,玉米又作为生物燃料开发利用,所以玉米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低温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1.1低温对玉米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低温胁迫使两个品种的过氧化氢酶含量升高,280的变化幅度大于295的变化幅度;低温使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也是280的变化大于295;在正常条件下,同工酶活力是随幼苗的生长而增加,在低温条件下两个品种的同工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但低温胁迫使幼苗叶片中的同工酶数量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实验表明玉米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对低温是敏感的,可以作为玉米抗冷性的指标之-。

1.2低温对玉米叶片PEP羧化酶的影响
PEP羧化酶低温失活和效应剂敏感性的减弱,是导致植物在低温下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同时这种现象如在植物体内发生则可能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最终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伤害。

1.3低温对玉米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经低温处理后细胞保护酶活性和胞质质量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抗冷性差的品种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原生质层透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抗冷性强的品种细胞酶活性增高,原生质层透性显著增加,但膜脂过氧化水平末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保护酶活性和胞质质量与玉米幼苗抗冷性密切相关。

1.4低温对叶片中核酸含量和核酸活力的影响
将三叶期的玉米幼苗进行4℃低温处理,低温处理时间分别为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48小时(处理48小时后,85-03出现轻微的冷害症状,而85-40则冻死了)。

取经处理的幼苗第二片叶测定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和核酸酶的活力。

经低温处理后,两个品种叶片核酸含量都有所减少,并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使减少幅度有所增加,但两个品种减少幅度有明显的不同,处理48小时后85-40的RNA和DNA分别减少13.0%和11.7%;而85-03只减少7.2%和5.6%,抗冷性强的品种变化幅度小于抗冷性强的品种,可见低温对RNA含量的影响大于对DNA的影响。

低温对抗冷性不同的品种的核酸酶活力的影响明显不同,耐冷性强的品种低温处理后核酸两活力变化比较缓慢,随处理时间延长活力逐渐增强;而耐冷性弱的品种低温处理后核酸两活力变化作用迅速,处理36小时后,其RNase和DNase分别比对照增强了110.9%和95.8%,而85-03处理48小时后才分别增强了17.2%和19.8%,这进一步说明低温对抗冷性弱的品种的影响大于对抗冷性强的品种的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核酸含量与核酸酶活力呈负相关的关系,说明核酸含量减少与核酸活力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低温促使玉米体内核酸含量减少,不仅与合成受阻有关,而且应考虑分解作用增强因素;低温引起核酸酶活力增强有两个途径:一是低温促使酶的数量增加,二是低温直接诱导酶的比活力增强,且比活力增强为主导因素。

1.5低温对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87-49(抗冷性强)细胞质可溶性蛋白质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减少,而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却是先增加后减少,不抗冷的87-42三个部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减少程度依次为线粒体>细胞质>叶绿体。

综上所述,低温对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影响是不同,低温对不耐冷自交系的影响大于对耐冷自交系的影响,尤其不耐冷自交系的线粒体和细胞质受低温影响最为严重,而叶绿体受低温影响最小。

耐冷自交系正好相反,很可能叶绿体在玉米耐冷性中具有积极作用。

植物在低温下既可能有蛋内质的合成,也可能有蛋白质的降解。

低温下蛋白质发生降解而不伴随有新的合成是产生冷害的原因,蛋白质的不足或蛋白质分解产物的毒害引起冷害。

4℃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蛋白质代谢影响是以促进降解作用为主,不耐冷自交系由于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降解严重,并且无新的耐冷蛋白质合成,所以其冷害程度严重。

2低温对玉米生殖生长期间生理过程的影响
低温对玉米生殖生长期间生理过程的影响研究少于对幼苗期的研究,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玉米生殖生长期间因个体高大进行低温处理相对比幼苗期困难(设备的限制),二是玉米发生冷害多数是延迟性冷害,受害时期多为幼苗期。

因此,研究的重点放到幼苗期,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温对生殖生长期间光合作用、叶面积、籽粒产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沿性等的影响,也有一些报道。

2.1低温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张毅等采用丹玉l3号玉米杂交种,对孕穗期和抽雄后20天的玉米在E-15型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0℃低温处理5天,以25℃为对照,测定了处理和对照玉米叫片和雌穗SOD的活性和电解质外渗率。

结果表明低温降低了SOD的活性,两个发育期变化趋势一致,但孕穗期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灌浆期,雌穗的变化大于叶片。

低温使玉米组织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变化趋势与SOD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孕穗期对低温更敏感,低温的伤害雌穗比叶片更为严重。

2.2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低温(10℃)对光合速率影响很大。

孕穗期处理叶片比对照光合速率下降78.3%;灌浆期下降48。

3%,孕穗期的影响大于灌浆期。

低温胁迫使孕穗期叶绿素含量降低20.81%,气孔阻力增加138.96%。

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处理比对照下降13.0%,气孔阻力增加72.53%。

由此可见.气孔阻力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对叶绿素的影响。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的结构是否完整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

低温胁迫使叶绿体损伤,叶绿体膜消失或破裂,基粒片层结构模糊不清,有的基粒片层结构的分布发生变化,由垂直于膜向堆积变为平行于膜向堆积。

2.3低温对玉米籽粒的伤害
低温处理后,使籽粒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但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生物大分子含量下降,意味着灌浆过程受阻,籽粒发育受到抑制。

玉米在生殖生长期受到低温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植株叶面积减小(处理比对照下降10%左右),引起植株光合生产能力降低,进而影响产量。

但低温胁迫对孕穗期和灌浆期的影响不同,孕穗期值受低温胁迫,因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抑制了雌花分化,导致每穗小花数减少、败育花增加,影响了穗有效粒数,使产量大幅度下降;而灌浆期光合产物生产的下降,主要影响籽粒中物质的积累,使百粒重下降,造成籽粒产量降低。

3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播种一出苗:玉米从播种到出苗所需天数主要受温度制约。

播种一出苗所需有效积温为79.8℃,生物学下限温度为9.3℃;日平均气温15℃左右,所需日数为15~20天;平均气温在12.8~16.8℃时产量最高,平均气温低于10℃时严重减产。

出苗一吐丝;出苗一吐丝的日数随平均气温升高而缩短,尤其拔节以后更为明显。

拔节一吐丝平均气温高于24℃为宜,低于24℃产量就要受影响,低于23℃就会受害造成减产。

摘要:低温冷害是玉米生产中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东北地区。

所以进行低温冷害对玉米影响的研究,有重要的生产意义和社会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低温冷害的研究,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以往的冷害发生规律、时间分市规律、指标的划分等宏观研究,转入到以生理机制研究为主的阶段。

关键词:低温;玉米生理特性;影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