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ppt)第五章 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与应用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应用》幻灯片PPT

《遥感技术应用》幻灯片PPT
位置、波长间隔的大小。
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超光谱遥感之间的区别, 本质上就是光谱分辨率在数量级上的不同。
黑白全色航片、彩色相片、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 像,光谱分辨率越来越高。
光谱分辨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 果;但并不是简单的波段数量越多越好。
光学遥感技术的开展-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
时间分辨率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 标。
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 重复周期是由卫星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 轨道间隔、偏移系数等参数所决定。这种重复观测的 最小时间间隔就称为时间分辨率。
采用适宜时间分辨率的数据,是成功进展遥感变化 检测的关键问题之一。
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1〕根据卫星轨道参数〔包括位置、姿态、轨道及扫 描特征〕校正影像,为提高精度有时需要参加DEM。这 种情况不需要GCP,一般利用卫星数据自带的一个参数 文件完成纠正。在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GCP的选择 比较困难,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2〕利用几何校正模型〔如多项式〕+GCP的方式。 一般中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如TM影像〕可以考虑采用这 种方式,但具体情况下还需考虑地形的影响。 〔3〕利用轨道参数+地面控制点+DEM进展纠正,即 进展正射纠正,这种方式精度最高,但对信息的需求也 最多,适合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的纠正。 说明:第二种情况是练习的重点。
Panchromatic
Hyperspectral
Multispectral
主要通过形状〔空间 信息〕识别地物
Color Photography
加强型的颜色感知
主要通过光谱 信息识别地物
增加了颜色的感知
2.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可编辑课件PPT
11
假彩色:底片为非可见光波段相片,由人工根 据需要添加颜色合成,与天然实物色彩不同。
相同颜色的油漆在遥感相 片中的差异
可编辑课件PPT
国产 韩国 水泥
合资 12
标准假彩色:草、树和庄稼覆盖地区通常为 红色,而水是蓝黑色或深蓝色的,城市、村庄等 人工建筑为灰白色或浅蓝色。
红色
植被
灰白色 浅蓝色
人工建筑
深蓝色 蓝黑色
可编辑课件PPT
水文要素
13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 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最 关 键 装 置
可编辑课件PPT
14
2.遥感技术的类型
可编辑课件PPT
15

天 >80 千 米

航台
遥感与洪涝灾害
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
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国家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
区进行了遥感监控,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计
算机处理后制成了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和分
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而且,在计算机中可对淹
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可编速辑课、件准PPT确无误的统计。
(1)概念
遥感( Remote sensing简称RS)就是遥远 的感知,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 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 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 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课件.ppt

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与遥感数字图像信息提取课件.ppt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而 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 0. 45 ~ 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 10~20 m,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 cm的电磁波 却有透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面岩 石和土壤。
相关布局(association):是指多个目标地 物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1、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自下向上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 特征提取 识别证据选取
自上向下过程
特征匹配 提出假设 图像辨识
3.2.2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与步骤
2、图像解译方法
遥感资料的选择及影像处理
1、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
岩石的波谱特征是地质遥感的基础,不同的矿物 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 表面的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影响到其反射波谱特征。
3.1.2 典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2、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
自然状况的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 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说土质越细,反射率 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 越低。此外土壤的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 响。
3.1.1 遥感图像地物特征
1、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
反射率
地物的反射能量Pe占总入射能量Po的百分比, 称为反射率ρ
Pe 100%
Po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时,所形成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第五章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第五章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
直接判读法: 使用的直接判 读标志有色调 、色彩、大小 、形状、阴影 、纹理、图案 等。
对比分 析法:同 类地物 对比分 析、空 间对比 分析、 时相动 态对比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 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 标地物的方法。
常用解译标志-大小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小的相 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像上量算.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 但通过量算其宽度则很容易区分
常用解译标志-纹理
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
粗糙、平滑
纹理: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即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频率。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 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 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 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 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 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 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 (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判读目标特征
3、识别和鉴定目标 利用已有的资料、对描述的目标特征,结合判读员的经验,通过推 理分析(包括必要的统计分析)将目标识别出来。判读出来的目 标还应经过鉴定后才能确认。鉴定的方法中野外鉴定最重要和最 可靠,应在野外选择一些试验场进行鉴定,或用随机抽样方法鉴 定。鉴定后要列出判读正确与错误的对照表,最后求出判读的可 信度水平。也可以利用地形图或专用图在确认没有变化,图上可 靠的区域对判读结果进行鉴定,还可以使用一些统计数据加以鉴 定。 4、清绘和评价目标 图上各种目标识别并确认后应清绘成各种专题图。对清绘出的专题 图可量算各类地物的面积,估算作物产量和清查资源等,经评价 后提出管理、开发、规划等方面的方案。

第五章 植被遥感(共113张PPT)

第五章 植被遥感(共113张PPT)

三、植被生态参数
植被指数是遥感领域中用来表征地表植被覆盖, 生长状况的一个简单、有效的度量参数。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植被指数在环境、生态、 农业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于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以遥感信息 推算区域尺度乃至全球尺度的植被指数日益成为 令人关注的问题。
植被指数的概念
遥感图像上的植被信息,主要通过绿色植物叶子 和植被冠层的光谱特性及其差异、变化而反映的, 不同光谱通道所获得的植被信息可与植被的不同 要素或某种特征状态有各种不同的相关性,
灰色颗粒状图型,随比例尺进一步变小,表现为暗色调均匀 的细粒状影纹
(2)阔叶林(山杨、白桦)
其影像色调比针叶林浅,一般呈灰色或浅灰色颗粒状或粗 圆粒状图型,在秋季影片上,不同树种的树冠颜色有较 大差异,因而形成色调混杂的影像。
(3)针阔混交林
(4)灌丛
多呈密集的细粒状结构,色调浅灰,因其覆盖度比 森林低,又有植株阴影,故多呈均匀的浅色或灰 色色调。
正常针叶林为红到品红,枯萎为暗红色,即将枯死时为 青色。
故可根据植被光谱、季相、生态环境、冠层形态 进行植被类型识别。
1. 根据植被光谱划分
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 织结构和所含色素的不 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 征。
在近红外光区,草本植 物的反射高于阔叶树, 阔叶树高于针叶树
2. 根据植物的物候差异来区分植物
植被指数的类型
所有植被象素均分布在基线上NIR一侧 利用数据反演综合气候环境因子 植被覆盖度(FVC):年最大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中红外谱段受叶细胞内水分含量的控制 式中,NDVI、NDVImax、NDVImed、NDVImin分别为平滑化后每周(7天)的NDVI以及它的多年最大值/中值/最小值(以象元为计算单元) 所有植被象素均分布在基线上NIR一侧 植被具有典型的波谱特征,将其余其它典型地物,如人工建筑、裸土、水域等区分容易,但对植被类型划分却有一定难度。 因此,最好运用经大气纠正的数据,或将两波段的灰度值(DN)转换成反射率( )后再计算 RVI,以消除大气对两波段不同非线性衰减的影响。 1、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5时,有5%的入射光可到达土壤表面。 正因为它减弱和消除了大气、土壤的干扰,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 0表示岩石或裸土等,NIR和R近似相等; TSAVI使土壤背景值有关参数(a,b)直接参与指数运算 因此,可用一个指定变量——日期(j),作为表示气候季节的变量,则上式可简化为: 在近红外波段(700nm)受病害的植被反射率比健康作物的反射率大。 显然,叶面积指数LAI与植被覆盖度均是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它们都与植被指数相关。 单张叶片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性 根据可见光红波段(R)和近红外波段(NIR)对绿色植物的光谱响应的不同,且具有倒转关系。 等)对作物生长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观测。

《遥感数据获取》课件

《遥感数据获取》课件

传感器选择与校准
传感器类型
根据目标区域和数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 器等。
传感器校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且 准确。
数据采集与传
数据采集方式
根据数据源和传感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如自动扫描、视频捕获 等。
数据传输技术
《遥感数据获取》PPT课件
目录
• 遥感技术概述 • 遥感数据获取的方法 • 遥感数据获取的流程 • 遥感数据获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遥感数据的应用前景
0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技术
指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的方式,使用传感器收集、测量并分析来自 目标的光谱信息,进而获取目标的空间、时间和光谱特征的技术。
03
02
水下遥感数据获取具有覆盖范围 广、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水 下考古等领域。
03
遥感数据获取的流程
数据源选择
数据源类型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遥 感数据源,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 地面遥感等。
数据源特点
了解各种数据源的特点,如覆盖范围 、分辨率、重访周期等,以便根据实 际需求进行选择。
03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方法包括成像方式、传感器类型、卫星轨道高度 等因素。
04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限制因素包括云层遮挡、大气干扰、传感器性能 等。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
01 02 03 04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是指通过飞机上的传感器收集地球表面信息的过程 。
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具有机动灵活、分辨率高、可控制性强等优点,广 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调查等领域。

人教版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PPT

人教版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PPT
运行轨道
本节主要内容:
一 开普勒定律 二 卫星轨道参数 三 卫星轨道类型 四 卫星姿态
10
第二节 卫星运行轨道
一、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均为一椭圆,太阳位
于椭圆的二焦点之一上。 卫星轨道也为一椭圆(圆形轨道只是椭圆轨道的一个特 例)。这时位于椭圆两焦点之一的是地球。轨道离地最近 的点叫近地点,反之为远地点。
3.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显影、 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和编码等。具体的 处理器类型有摄影处理装置和电子处理装置。
4.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输出器类型有扫 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 带记录 仪、XY彩色喷笔记录仪等等。
34
第三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一 摄影类型传感器
方向与地球自转一致,则升交点西退,降交点东进; 若轨道面倾角大于90°,则反之。
17
第二节 卫星运行轨道
(5)近地点角距——升交点向径与轨道近地点 向径之间的夹角。
当=0°时,升交点即为近地点的星下点; 当=180°时,升交点即为远地点的星下点。 (6)卫星过近地点时间t 、、t、i决定了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的相 对位置。
b为短半径
当e →0时,轨道近似圆形;当e →1时,轨道 呈长椭圆形(探空)。
14
第二节 卫星运行轨道
卫星的空间轨道
15
第二节 卫星运行轨道
(3)轨道面倾角 轨道面与赤道面两面的夹角为轨道面倾
角i。 当卫星绕地球自西向东方向移动时,轨
道面倾角在0°—90°之间,;反之在 90°—180°之间变动。当倾角为0°时, 卫星绕赤道运行;当倾角为90°时,轨道 面与赤道面垂直,即极轨卫星。
第二节 卫星运行轨道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ppt课件

遥感图像信息提取ppt课件

3.4 规则描述——表达式与变量
表达式 基本运算符
三角函数
关系/逻辑
其他符号
部分可用函数 +、-、*、/ Sin、cos、tan asin、acos、 atan Sinh、cosh、 tanh…. LT、LE、EQ…. and、or、not…. 最大值、最小值
指数(^)、exp 对数alog 平方根(sqrt)、 绝对值(adb) ……
• 这一步是可选项,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跳过。
面向对象分类练习——分块精炼
• FX提供了一种阈值法(Thresholding)进一步精炼分块的 方法。它是基于亮度值的栅格操作,根据分割后结果中的 一个波段的亮度值聚合分块。对于具有高对比度背景的特 征非常有效(例如,明亮的飞机对黑暗的停机坪)。
• 这一步是可选项,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跳过。
- 集合临近像元为对象用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 -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利用空间,
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的特点 - 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
4.2 与基于像元分类的区别
类型
基本原理
影像的最小单元 适用数据源
缺陷
传 统 基 于 地 物 的 光 谱 信 息 单个的影像像元 中低分辨率多光 丰 富 的 空 间 信 息
面向对象分类练习——特征提取
• 直接输出矢量
- 输出Shapefile矢量文件 - 属性
面向对象分类练习——特征提取
• 监督分类
- 根据一定样本数量以及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利用K邻近法和支 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法进行特征提取
面向对象分类练习——特征提取
• 规则分类
- 每一个分类有若干个规则(Rule)组成,每一个规则有若干 个属性表达式来描述。规则与规则直接是与的关系,属性表 达式之间是并的关系

遥感应用典型地物信息的提取ppt课件

遥感应用典型地物信息的提取ppt课件
不同水体的水面性质、水体中 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水深和水 底特性等不同,因此,传感器上 接收到的反射光谱特征存在差 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了基础。
2
水体的光谱特征
在可见光范围内,水体的反射率总体上比较低(一般为 4%~5%),并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降低,到 0.6微米 处约2%~3%,过了0.75微米,水体几乎成为全吸收体。 因此,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 为区分水陆界线,确定地面上有无水体覆盖,应选择 近红外波段的影像。
20
AVHRR影像上的居民地识别提取
AVHRR影像上居民地的影像特征分析 在3(红)、2(绿)、1(蓝)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可以 看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无论是位于山区 还是平原,都能在影像上识别出来。这些城市在影像上 呈暗灰蓝色,当其周围为农田时,其周边呈灰蓝色,当 为森林时,呈浅黄色,当为水体时,呈红色。城市的外 部轮廓清楚明显,城市的内部的色调比较一致,而内部 纹理特征不明显。城市的形状一般为斑块状。县城一级 的城镇,以及小城市在NOAA影像上需要仔细识别才能识 别出来。一般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的县级城镇在NOAA 影像上只有几个像元,呈点斑状,其外部轮廓已经很不 清楚了。在其像元中,只有1到4个像元与周边像元有一 定的区别,比较容易识别。而其他周边像元都是以混合 像元的形式存在。此时的城镇已无纹理可见了。
基于光谱知识的居民地提取模型 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波段组合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CH 2 CH1 K
提取居民地、水体和云
CH1 CH3
剔除水体
CH1 CH 2 CH 3 K1 剔除云
CH5 CH 2 K2
剔除少量水陆混合像元
注意:因AVHRR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提取精度有限。

第五章遥感数据信息提取与应用

第五章遥感数据信息提取与应用

第二十四页,共71页。
第二十五页,共71页。
非监督分类步骤:
–设定分类判定方法参数,分类数
–设定初始分类中心
–将各个像元归入设定的各类中
–计算各类的新中心值
–比较前后中心值是否一致:不一致,调整各类中心及域值;一
致,分类图象输出
常见非监督分类方法:
–聚类法
–动态聚类法
原、山地、丘陵。
能判读主要的地貌类型及范围,如风沙地貌、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等。
第四十五页,共71页。
§3 卫星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四、植被的判读
卫星图像上,植被是群体的特征,不能反映个体的形态,只能
判读出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分布范围。
植被类型的判读要依据纹理结构和色调,并要有该地植物
群落组成和植被分类图等资料,要经过实地调查和验证。
植被的判读一般要用多波段合成的图像,如标准假彩色
合成图像。在该图像上植被为红色。
第四十六页,共71页。
§3 卫星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五、城镇与道路的判读
城镇的光谱是建筑物和水泥下垫面的综合反映,与周围环境的
反差较大,能判读出城镇的外形和面积。
城镇的内部结构的判读,取决于图像的分辨率。
地—交通用地—水域—特殊用地—难利用地。
TM5,TM7属于近红外波段,对岩石有明显的区分能力,对植
物也有明显的反映,属于反射峰值。
TM6与MSS8相同。
第四十三页,共71页。
§3 卫星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二、水体判读
水体在卫星图像上要较其他地物容易判读。
尤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水体对近红外的强烈吸
收,水体为黑色,与周围地物的界限很清楚。

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特征2
特征3
特征m

结果特征元
μc1
μc2
μc3

μc4
表示对应目标类中所选择的特征
面向基元的遥感信息提取流程
数据输入 认知基元 模糊分类 输出结果 基元特征库 专家决策知识库
对象识别规则
Level
尺度
提取目标
规则
备注
2
48
大面积分布,纹理特征明显的类别。
水体:波段2和波段3的比率,以及亮度值。 林地与已开发区域通过波段1的均值进行区分。
监督分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01
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02
图像分类中的有关问题—混合像元
选取的特征变量应有这样的性质,即对于不同类别的模式,特征量值相差较大;而对于同类模式,则应有大体接近或相同的特征值。
对于某一类模式而言,特征量及特征值应能充分地表明该模式属于该类而不属于其它类别地主要根据。
目视判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
02
特征的表现方式—判读标志
03
判读标志:地物在图像上的各种特有的表现方式
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
形状
01
大小
02
图形与边界
03
阴影
04
位置
05

遥感 完整版课件PPT

遥感 完整版课件PPT
Leabharlann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应用
(1)资源普查 (2)环境灾害监测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 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农林病等,有利 于防灾减灾。
阅读
遥感与洪涝灾害监测
1998年5月21日14点
1998年8月22日15点
洞庭湖地区气象卫星水情监测
活动
比较三幅图像,说一说,遥感 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1) 组成 传感器——是远距 离感测地物环境辐 射或反射电磁波的 仪器,如照相机、 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2)工作流程
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信息
地面系统接收并处理、分析信息用户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类型
分类标准
遥感平台的高度 传感器的工作特 点 电磁波的波谱范 围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重度病 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
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
是( ) ① 红外线 ② X光 ③ 可见光 ④ 紫外线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专题卫星
航天 遥感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航天空间站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
航空 遥感
飞机
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 题选择恰当的传感器、适当 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
近地 遥感
飞机
可用于城市遥感、海面污染 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中高 分辨率的遥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与应用
➢ §1 信息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 §2 航空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 §3 卫星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 ➢ §4 遥感影像地图 ➢ §5 遥感数据的应用
§1 信息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特征是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差异 在遥感影像上的反映。 一、信息提取 1、概念:依据遥感图像上的地物特征,识别地物类 型、性质、空间位置、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过程(既 按照应用目的,将影像中代表不同地物的像元区别开) 叫信息提取,也叫影像分类或是影像解译。
1、解译标志(判读标志)
–地物本身的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这些影像 特征统称为解译标志。
目视判读的标志
色调/色彩:判读前通过反差调整和彩色增强后,成为 目视判读的重要标志。
形状:是目视判读最直观的标志。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 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大小:根据地物间的相对大小,区分地物。
2、信息提取的方法有:
❖ (1)目视判读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 (2)计算机分类法:有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分类、分形分类、模糊分类、 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技术方法。
二、目视解译(目视判读)
–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的仪器(放大镜、立体镜等), 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判断、量测,区别地物类别,勾绘地物 分布边界,识别属性,从而获取所需要信息。
逻辑推理法:根据地学规律,分析地物之间的内在必然 分布规律,由某种地物推断出另一种地物的存在及属性。 如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根据建筑密度可判 断人口规模等。或者是根据两种地物之间的区别来判断 具体是哪种地物,例如公路与铁路。
目视解译的特点:
–直观、速度快 –运用人脑进行的定性分析 –常用于对评价影像增强处理效果、评价计算机解
别归属。 –样本像元的选取,通常需要人参与;对判别函数要用样本
进行反复验证和训练,就像有人在监督一样。
常见监督分类的方法: –最小距离法 –线性判别分析 –模糊分析 –平行六边形法 –神经网络分类 –最大似然判别法
2、非监督分类
–不选取像元集作为训练区;即不知道任何类别具备什么特 征,主要根据所有像元彼此之间的相似度大小进行归类合并 (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然后再对每个类别 的具体地理意义根据地面调查或者已知类型的数据比较后确 定。
3.进行影像的:辐射纠正、几何纠正、影像增强
4.根据应用目的和数据特征,确定分类体系
5.确定适当的分类方法和算法。总体大类为:监督分类和非 监督分类
6.监督分类中:选择各类别的样区,测定类别特征,确定判 别函数;在非监督分类中,可用聚类等方法对特征相似的像 素进行归类,测定其特征
7.对所有像素进行分类
8.分类精度检验
计算机解译的问题: –存在错分、漏分现象 –正确率一般只有60—70% –不同的研究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参数 –如何选取好的训练区 –基于光谱信息的分类与基于纹理信息的分类 –存在混合像元问题 –数据自身的各种变形 –......
–特点: ������ 先分类,后定性;分类后再对各类别赋予属性 ������ 不需要训练样本,依据像素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 ������ 分类标准:同类别的像素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不同
类别的像素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非监督分类步骤: –设定分类判定方法参数,分类数 计算各类的新中心值 –比较前后中心值是否一致:不一致,调整各类中心及域值;
译效果、分析航空像片 –决定于影像质量和判读人员的专业水平、判读经
验 –是一个需要反复分析、对比、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三.计算机解译
计算机解译(计算机分类、计算机判读) –以遥感数字影像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对影像
中各类地物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分析,选择 特征,并用一定的手段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重叠 的子空间,然后将影像中的各个像元归划到各个子 空间去。 –实质:通过计算机处理,根据一定的判断规则, 对每个像元按照像元值给出对应类别,自动输出地 物目标的识别分类结果,达到大致区分遥感图像中 多种地物的目的。 –特点:定量分析
1、监督分类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 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 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 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 已知的类别中。
–关键:选择样区、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可 以是一些列规则,可是某种数学函数)
监督分类的步骤: –首先找出影像中各种类别具有代表性的像元集合,作为样
本(训练样区); –求出每种类别样本像元集的统计特征,然后选择特征参数
(如样本像元的平均值、方差); –根据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 –根据判别函数对已知类别的样本像元进行分类,反复调整
判别函数; –最后用判别函数对所有未知像元进行判断,划分像元的类
一致,分类图象输出 常见非监督分类方法: –聚类法 –动态聚类法 –波谱图形识别分类
3、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是否选取样区 –类别的意义在分类前是否已知
计算机解译流程:
1.明确分类目的,选择合适影像(工作波段、空间分辨率、 成像时间、影像质量)
2.收集分析地面参考信息与有关信息
阴影:可判读地物的高度,但也遮挡部分地物信息。
组合图案:当地物较小时,在影像上表现为纹理,即某 种地物类型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如农田、森林。
2、目视判读的方法
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水体 的色调与其他地物的区别,根据水体的形状可判断是河 流还是湖泊。
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 而识别地物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 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