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摘要介绍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病源、传播途径、发病规律,并提出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危害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03-01
近年来,甘薯茎线虫病在商丘市发生日趋严重,常年发生面积在2万hm2左右,占甘薯种植总面积的40%~50%,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50%~60%[1]。由于线虫危害,2007年商丘市损失鲜薯达3.5万t,直接经济损失3 600万元。因此,2008年以来对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危害症状
1.1 幼苗
幼苗发病,发病较轻者不易和健苗区别,发病重的苗稀、矮黄,纵剖茎基部,內见褐色空隙,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
1.2 茎蔓
茎蔓发病,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时基蔓短,叶变黄或主蔓枯死。有时危害能透过韧皮部,至茎基表皮黄褐皴裂,反蔓时很易折断。
1.3 薯块
因感染来源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可分为糠心型、裂皮型及混合型3种。①糠心型。糠心型为病秧传染,线虫由秧茎内侵入块根顶部,初期秧基及块根纵剖面出现棉絮状白色糠道,有的由于感染病菌,变成褐白或黑褐色相间糠腐,后渐渐向下部及四周扩散,使薯块内全部变成褐白相间糠腐。②裂皮型。裂皮型为土壤传染,线虫直接用吻针刺破外表皮,侵入薯块危害。初始外皮褪色,后变青,稍凹陷或有小裂口,皮下组织变褐干糠,不流浆,以后感染杂菌,入侵处呈现块状褐色病斑及龟裂小口,皮层下失水、发干呈粉状,最先侵入处呈现褐白相间的糠腐,最后糠腐部位逐渐扩大,外皮呈现大龟裂和暗褐色晕片或呈水肿状。③混合型。在2个传染方式都具备的情况下,后期严重发作时,便成为2种症状分不清的混合型[2-3]。
2 病源
甘薯茎线虫病由甘薯茎线虫引起,该虫属于侧尾口线虫亚纲垫刃线虫目科。线虫全生育期有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成虫为雌雄同形,白色细长蠕虫状,但雌虫较雄虫略大。该虫抗逆性强,耐热、耐寒、耐旱、耐饥、耐涝、抗药性强,2~30 ℃为活动温度,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 ℃,-25 ℃时经7 h死亡,51 ℃干热处理24 h或49 ℃温水泡10 min则全部死亡,高于7 ℃即可产卵和孵化,自产卵孵化至成虫完成1代需20~30 d,可终年繁殖,但
大量繁殖和侵害主要在春、秋2季。甘薯茎线虫以卵、幼虫和成虫在薯块、茎内或土壤中越冬,以幼虫为主,在土壤中呈休眠状态,主要活动在10~15 cm土层,在田间土壤中可存活3~5年。
3 传播途径
3.1 种薯、薯苗传播
因甘薯线虫以卵、幼虫、成虫在薯块内越冬,贮藏时可通过相互接触进行传播;选种育苗时,带病薯块内的线虫即可侵染薯苗,引起发病。
3.2 土壤传播
甘薯连作及不恰当的处理病薯、病蔓及病苗均可造成土壤中病原虫的累积,因而造成发病。
3.3 土粪传播
用病薯、病秧沤粪、喂猪或用病土垫圈,或乱扔病薯,洗甘薯的水倒入猪圈等,都能使线虫混入土粪,从而引起田间甘薯发病。
4 发病规律
甘薯茎线虫病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就发病程度而言,春薯重于夏薯,连作重于轮作,旱薄地重于肥水地,砂质地发病重,而黏土、过旱或过湿的地块发病轻。其危害盛期在薯块生长阶段的最后1个月左右,这时一个薯块内往往有30万~50万条成虫。
5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5.1 加强检疫
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薯、种苗,对引进的可疑薯苗要进行消毒或销毁处理,防止疫区扩大蔓延;组织人员进行普查,澄清发病范围,掌握病状,划定疫区。
5.2 选用抗病品种
商丘市目前抗茎线虫病的优良高淀粉甘薯品种有豫薯12号、豫薯13号等,优质食用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郑红11、鲁薯7号等。
5.3 培育无病薯种、薯苗
繁育无病薯种、培育无病壮苗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根本措施。选多年未种植过甘薯、未晒过薯干、未施过病肥的地块作为无病留种地。育苗时,选用无病肥、无病薯块,种薯上炕前用52~53 ℃温水浸泡10 min,可杀死种薯皮下7 mm深处的线虫。
5.4 轮作倒茬
无病区连种2~3年甘薯后换茬,病区应与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烟草、芝麻等非寄主作物进行3~4年轮作,但不能与大豆、马铃薯、花生、胡萝卜、当归、薄荷等作物轮作。试验表明,采用3年以上轮作可以基本控制茎线虫病的危害[4]。
5.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主要措施。重点抓好化学防治,可以大大减轻甘薯病苗率、病薯率,明显提高健薯的产量和品质。在发病区可以用阿维菌素1 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浇
穴,每穴100 ml,或用5%茎线灵颗粒剂15.0~22.5 kg/hm2均匀撒在苗穴内,然后浇水覆土。在轻病区可以用阿维菌素200倍液在栽插前浸苗基部30 min,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5.6 消灭虫源
由于甘薯茎线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整个生育进程中,应及时将病薯块、病苗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煮熟作饲料或经50 ℃以上高温堆沤作肥料。
6 参考文献
[1] 王振学,王广富,王宝印.邹城甘薯茎线虫病流行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科学种养,2012(4):31-32.
[2] 李柴环.甘薯茎线虫病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2(3):22.
[3] 甘薯茎线虫病发生及防治[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10):24.
[4] 梁伟丽.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