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电缆设计资料.doc

ZY-电缆设计资料.doc
ZY-电缆设计资料.doc

设计资料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2

(一).导体部分--------------------------------2

(二).押出部分--------------------------------4

(三).芯线绞合--------------------------------5

(四).斜包部分--------------------------------7

(五).编织部分--------------------------------9

(六).其它部分-------------------------------10 第二部分:电气性能计算部分-----------------13

(一).等效介电常数-------------------------13

(二).对称电缆-------------------------------14

1.一次传输参数-----------------------14

2.二次传输参数-----------------------17

(三).同轴电缆--------------------------------20

1.一次传输参数-----------------------20

2.二次传输参数-----------------------21

设计资料

前言部分

前言

此数据主要是把一些有关产品设计的技术数据加以集总归纳,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参考数据,为设计者提供方便.也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培训资料.

数据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电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及各组成部分的物料用量.第二部分电气性能计算部分,主要是讲述通信线材的主要电气性能与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数据的最后列出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表格.

设计资料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

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

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

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

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

一.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

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

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

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

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

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 电子线.

2.多根绞合导体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D N d

.*

=*1154

设计资料 (一). 导体部分方法2:

D

N

d =

-

*

41

3

*

d----单根导体的直径

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

N---导体根数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导体用量计算:

1.单根导体

W

d

=

π

ρ

*

*

2

4

2.绞合导体

W

d

N

=

π

ρλ*

***

2

4

d----单根导体直径

ρ—导体密度

N---导体绞合根数

λ---导体绞入系数

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4.导体防氧化.

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

设计资料

(二). 押出部分

(二)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

1.押出料的选择:

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 剂耐迁移性等来选择.

2.押出外径: D2=D+2*T

D------押出前外径 D2----押出后外径 T------押出厚度

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 3.胶料用量:

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 挤管式 ρπ*4

)

2(*22D D W -=

挤压式

W=(S 成品截面-S 缆芯内容物)*ρ ρ-----胶料密度.

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 W=3,14159*1.05*T*(2*D+T)* ρ

设 计 资 料 (三). 芯 线 绞 合 部 分

(三).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

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

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用退扭.如部分

UL2919,CAT.5,IEEE1394芯线及其它高发泡绝缘芯线.

以下分几个方面叙述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1.对绞:

对绞线的等效外径:

D=1.65d或1.71d

(软质用1.65d,硬质用1.71d),sometimes D=1.86d

复对绞线等效外径﹕

D=2.6d

多对数绞线等效外径﹕

D N d

19

*.*

对绞节距.

根据对绞组对数,芯线外径选取.

2. 多芯绞合:

绞合外径.

当芯线根数不多时,按正规绞合计算.见下表.

当芯线根数较多并线径较小的情况下,可按束绞近似计算(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绞合节距.

一般绞合节距取绞合外径的15~20倍.有时为了改善线材性能,可选择合适的节距.如为了改善线

材的弯曲性能降低绞合节距.USB电缆为了减小芯线变形,采用大节距.

3. 有关绞合中的基圆直径.节圆直径.绞合外径

基圆直径:对于某一绞线层,绞线前芯线直径称基圆直径.

节圆直径:单线绞合在直径为D0的圆柱体上,以单线轴线至绞线轴线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为节圆,其直

径为节圆直径.

绞合外径:该层绞线的外接圆直径为绞线外径.

(三). 芯线绞合部分

图示说明如下:

图中对于第三层绞合: 基圆直径为D0(即第二层(1+6)绞合的绞合外径)

节圆直径为D’ D’=D0+d

绞合外径为D D=D’+d

4.绞入系数:

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绞合外径/绞合节距)的二次方.

λ

π

=+

12

(

*

)

D

H

D----绞合外径.

H----绞合节距.

在绞线过程中,对于多芯并芯线分层的情况,虽然为束绞,各层芯线绞入系数并不相同.为了保守起见,增大安全系数,并且减化计算,所以在上述绞入系数的计算中D采用芯线绞合的绞合外径(理论上,各

设计资料

(四). 斜包部分

(四).斜包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斜包在线材中主要起屏蔽作用,有时作为同轴电缆的外导体.

屏蔽目的是将外界干挠消除.对于同轴电缆,由于有屏蔽层而使阻抗得以匹配,降低信号或传输能量之损失.

从屏蔽效果来讲,斜包不如编织,其屏蔽效果具有方向性,弯曲时屏蔽特性发生变化但其具有完成外径小.线材柔软.价格也比较低特点.适用于低频屏蔽.

以下从几个方面叙述斜包结构设计:

1.斜包的铜线根数近似计算:

N

D

d

=

π*

整数部分

D-----斜包前外径.

d------斜包铜线的直径.

如果是二.三芯绞合,绞合后不圆整,D(斜包前)外径为等效外径.

此设计中的D斜包前外径,相当绞线中基圆直径.从理论计算上讲,要达到100%斜包D应采用节圆直径,但为了防止有时因节距选取较少及其它因素而产生过满(容易起股).所以D采用斜包前外径(基圆直径).在实际生产中,因斜包铜丝一般为0.10mm,0.12mm的细线,其值在上述计算中忽略影响不大.采用上面公式计算,其斜包满度可达90%以上,对线材的性能影响很少.

2.斜包节距的选择:

斜包节距根据斜包前外径大小选择,一般按下面优化节距选取(此优化节距考虑到成本,附着力,外观等方面,并通过长时间生产验证).

3.绞入系数:

斜包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斜包后外径/斜包节距)的二次方.

λ

π

=+

12

(

*

)

D

H

D----斜包后外径.

设计资料

(四). 斜包部分

H----斜包节距.

4.斜包铜线的用量:

W

d

N

=

π

ρλ*

***

2

4

d----斜包导体直径

ρ—斜包导体密度

N----斜包导体根数

λ---斜包导体绞入系数

5.斜包方向选择.

斜包一般采用与成缆的反方向:斜包线材生产过程中,斜包铜丝与斜包前线材转动方向相反,如果斜包方向与成缆方向相同时,斜包过程中会先把成缆线材先反扭, 使线材松散,以致斜包易出现不良. 不过采用反方向斜包线材相对较硬, 弯曲性能差. 对于那些成缆芯线少,芯线线径较大,没有隔离层的线材只

能采用与成缆反方向.

6.斜包线材外被押出:

斜包线材在外被押出前需通过倒轴, 防止断丝在过押出眼模时引起断线.

设 计 资 料 (五). 编 织 部 分

(五).编织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编织与斜包相似,在线材中主要起屏蔽作用,防止外界电场与磁埸的影响,提高线材的干挠防卫度.与斜包.铝箔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屏蔽无方向性.

2.高频屏蔽特性良好,适用于高频屏蔽.

3.通过多层屏蔽,屏蔽效果可达100%.

4.弯曲时屏蔽特性无变化.

1.编织有关的计算公式: 编织角正切: )

2(*d D H

Tg +=

πα

编织系数: F a n d

H =

***cos()

α

编织密度: M F F =-22

* 编织用量:

W d a n =

παρ**sin()

****2

42 h-----编织节距. d-----编织单线直径. a-----编织半绽子数. n----编织并线根数. α—编织角 2.编织各参数的确定:

1.根据缆芯外径大小,及编织密度大小选定编织机类型(16锭或24锭高低速编织机)

2.选定适应编织机的编织单根铜线(镀锡或裸铜线Φ0.08mm,Φ0.10mm,Φ.12mm)通常Φ0.12mm 适应于高速编织机;Φ0.08mm,Φ0.10mm,Φ0.12mm 适应于低速编织机.

3.密度M.编织角度α.节距H 的确定.

注:每锭中的根数应在3-9根的范围内,因为根数少编织易断线,而根数太多则使得编织层同层内的铜线重迭,.编织角度通常在50-70的范围内,为提高生产效率则编织角度去接近70的值,由上述公

式预算各参数,采用凑算法确定的适当的编织根数,编织角度,编织节距,编织密度.计算部分中的编织计算便是采用上述公式,采用枚举法计算得出.

设计资料

(六). 其它部分

(六).其它结构设计与计算:

在线缆设计中,有时为了改善线材质量需加入其它的材料.为了使线材圆整,在芯线绞合时加入填充物.为了防止导体氧化在导体绞合时表面涂B.T.A,为了改善线材附着力绝缘押出时在导体表面涂DOP 或硅油,外被押出时在芯线表面拖滑石粉或云母粉.

下面根据其作用不同分类叙述:

1.填充物设计与计算:

填充物主要有棉纱线和PP绳,设计时主要根据填充空隙大小,线材性能要求及材使用场所,选择填充棉纱.PP绳或其它.

填充物根数计算

N=(S空隙/S单根填物)整数部分

填充物用量

W=单根重量*N*λ

λ-----为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

2.隔离层的设计与计算:

隔离材料的选择

纸带在线材中只起分隔作用.铝箔在线材中有分隔作用与屏蔽作用.当线材只需分隔开时,选用纸带.否则选用铝箔.有时在一些高性能的通信线中隔离层采用无纺布或发泡PP带(如SISC).

工艺方式

在分隔层的制造过程中,为了节约工时,可根据情况采用绕包.拖包.纵包三种不同方式.(注绕包.拖包时角度α=40-60;纵包时角度α=90).

物料用量

W

D n t

K

n t

=

+

-

π

ρ*(*)

***

纜芯

1

n-----为隔离层数.

t-----为隔离带厚度.

ρ---为隔离材料密度.

k-----为隔离带重迭率.

3.有关的绞入率计算:

λ==

l H/

(六). 其它部分

m H d

=

m-----为节径比. h------为节距.

d------线材的绞合外径.

说明1:上面的绞入系数计算都为一个工序的计算,在实际计算物量时,应考虑整个个生产过程,所以总的绞入系数可能为多个工序的绞入系数的乘积.

说明2: 设计计算时应取节距范围的下限值,以在定额中争取最大之绞入系数(而生产中采用接近最大之节距值,则既利于提高效率,又可减低正常生产中的材料消耗).

设 计 资 料 (一).等效介电常数

第 二 部 分 电 气 性 能 计 算 部 分

随当代电气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传输信号用的电线电缆电气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通信线材结构设计时,线材的电气性能应为重点考虑对象,下面部分主要介绍常用的通信线材基本的电气性能理论计算方法.

(一).发泡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

发泡绝缘是一种组合绝缘,主要是为了降低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提高线材的电气性能.发泡

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介于空气绝缘与塑料绝缘的介电常数之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对发泡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进行计算.

方法(1): εεεεεe P P =+--++-2121211**()

**()

p e e

e =+---+-2211εεεεεεεε***()*()

ε-介质的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P-发泡度%,它表示泡沫介质内,所有小气泡的体积与绝缘总体积之比.

方法(2): P D D =-

1泡沫

材料

D 泡沫-----泡沫介质的比重

D 材料-----介质材料本身的比重

ln()ln()*()εε=-e P 1

εe----- 实心绝缘的介电常数

ε------ 发泡绝缘的介电常数

设 计 资 料

(二). 对 称 电 缆

(二) .对称电缆的结构计算:

对称通信电缆是由许多绝缘线芯,经绞合成电缆芯后再包以护层所组成,电缆一对或多对具有相同外径及相同结构的两根绝缘线芯对地对称的排列,因此称为对称电缆.对称电缆的导电线芯是用来引导电磁波传输方向的,因此首先要求导电性能好.要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同时也应考虑其加工,敷设及使用上的方便.

下面分一次传输参数与二次传输参数来叙述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性能.

1.一次传输参数

R.L.C.G 称为电缆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这些参数与传输电磁波的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而与电缆的材料结构及电流的频率有关. 1.1有效电阻.

有效电阻就是当交流流过对称回路时的电阻,包括直流电阻和由通过交流而引起的附加电阻.

R 有=R 直+R 交

R l

s

直=

2***λρ

R 交=R 邻+R 集+R 金

R R F X G X d

a

H X d a

R 有直金=++

-+(()()*()()*()

)112

2

R R F X G X d a

H X d a

金直=++-(~)%**(()()*()

()*()

)1520112

2

λ----总的绞入系数

ρ----导电线芯的电阻率 奥姆*平方毫米/米 l------电缆长度 米

s------导电线芯的截面积 平方毫米 d-----导电线芯的直径 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 毫米

X Kd

=

2

K u =ωσ**

K------为涡流系数

设计资料

(二). 对称电缆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H(X) F(X) G(X) K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0页

1.2对称电缆的电感

当回路通以交流电后,则在回路的导电线芯中和回路周围产生磁通?,在导电线芯内的称为内磁通,在导电线芯外的称为外磁通.而电感为磁通?与引起磁通的电流之比,所以相应于内磁通与外磁通有内电感L内与外电感L外,总电感为 L=L内+L外.当对称电路有屏蔽层时,对称电缆屏蔽回路,除了有电感L内与电感 L外,还有屏蔽体给传输回路带来的附加电感.

1.2.1.无屏蔽:

L

a d

d

Q X

=

-

+-

λ*(ln()())*

4

2

104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导电线芯的直径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毫米

X

Kd =

2

K u

=ωσ

**

K------为涡流系数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页 1.2.2.有屏蔽:

L=*[4*ln(2*a d

λ*

()

()()*

*

*

*()

()

]*

*

r

a

r a

Q X

u

K r

r

a

r

a

s s

s

s

s

s

22

22

2

22

4

4

2

2

8

2

2

4

10

-

+

+-

-

-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导电线芯的直径毫米

a-----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毫米

X

Kd =

2

K u

=ωσ

**

设 计 资 料

(二). 对 称 电 缆

K------为涡流系数 u------为磁导率

σ----为电导率

有关 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页 .

1.3对称电缆的电容

电缆回的电容与一般电容器的电容相似.两根导电线芯相当于两个电极,导电线芯间的绝缘相当于电容器极板间的介质.

当回路两导电线芯带有等量异性电荷时,此电荷的电量Q 与两导电线芯间的电位差U 之比,为该回路的电容,即C=U/Q.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电缆中往往包括很多线对,而且外面又有屏蔽层或金属

套,所有任何相邻的线芯间或线芯与屏蔽层.金属套都会有电容的存在.回路间的电容指各部分之和.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有两种: 工作电容和部分电容.一次传输参数中的电容指工作电容(工作电

容为部分电容所组成).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的电容可按下式计算﹕

C a d d

e =--ε**ln

*103629

F/m

适用于两导体相互平行,并且周围无其它线对的理想情况.

a-两导体的中心距(mm)

d-中心导体的直径(mm)

εe-绝缘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

对于多对结

构的对称电缆,应考虑线对绞合的影响以及邻近线对等因素, 其电容

计算公式为﹕

C a d

e =-λ?***ln(*)

ε103626

F/m

λ----绞合系数 φ----校正系数,考虑邻近线对或线对屏蔽层对于电容的影响.

校正系数φ与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屏蔽对绞组

?=-+D a D a

S

22

22

(二). 对 称 电 缆

无屏蔽对绞组

?=+--+-+()()d d d a d d d a 212122

22

a-------对称电缆导体的中心距

D S ----屏蔽层内径(mm)

d2-----对绞后的外径(mm)

d1-----绝缘芯线的外径(mm)

1.4.对称电缆的绝缘电导.

绝缘电导G 这个参数说明电缆线芯绝缘层的质量和电磁能在线芯绝缘中的损耗情况.

绝缘电导是由绝缘介质的特性决定的,也就是由绝缘介质的体积绝缘电阻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来决定的.绝缘电导G 是由直流绝缘电导G0和交流电导G~组合的.计算公式如下: G=G0+G~

G R 01=

G~=ω*Ctg(δ)

G0------直流损耗 G~------交流损耗 ω------电流频率 C-------工作电容

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

2.二次传输参数

二次传输参数是用以表征传输线的特性的参数,它包括特性阻抗ZC,衰减常数α,及相移常数. 2.1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是电磁波沿均匀电缆线路传播而没有反射时所遇到的阻抗,其值仅与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和电流的频率有关,而与线路的长度无关,也与传输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及负栽阻抗无关: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

ZC a d

d

e

=

-120

2εln(

*)

设 计 资 料 (二). 对 称 电 缆

ZC a d

d

e

=-276

2εlg(

*)

屏蔽对称电缆(STP)﹕

ZC a d D a D a e

S S =-+120

22

2

22εln(**) 欧

ZC a d D a D a e

S S =-+276

22

2

22

εlg(**) 欧

当对称电缆的中心导体是绞线结构,屏蔽为编织时,公式为﹕

ZC K a K d D a D a e

S S =-+276

3212

2

22

*lg(***)ε 欧

K3为编织影响的经验修正系数,取值为0.98~0.99

K1为导体修正系数,导体结构修正系数K!与导体根数之间的关系:

2.2衰减

:

衰减是射频电缆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磁能量沿电缆传输时损耗的大小. 电缆的衰减表示电缆在行波状态下工作时传输功率或电压的损耗程度. 对称电缆在射频下的衰减可按高频简化公式如下计算:

2.2.1.无屏蔽对称电缆:

αεεδ=-++--2610229110612

8

.*lg(*)

*(**).****()e e e

s p e e f a d d K K d d a f tg

2.2.2.有屏蔽对称电缆:

设 计 资 料 (二). 对 称 电 缆

αε=-++--+--261032214462

2

22

122224422

244.****lg(**)

[***(****)****]e s s s p s p B s s p B s f K a d D a D a K K d d a a D K K D a a D K K D a +-91108

.***

()f tg e e εδ

f-----频率

de---绞合导体的电气等效直径

d----绞合导体外径 Ds--屏蔽内径

a-----对称电缆导体的中心距

ε

e--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

tg(δ)---绝缘的等效介质损耗角正切

Kp1-----导体的射频电阻系数 见射频电缆结构设计中表4.5

Kp2-----屏蔽的射频电阻系数 见射频电缆结构设计中表4.5

Ks-------绞线导体的电阻系

数 1.25

KB------编织屏蔽的电阻系数 2.0

K3------编织对阻抗影响的系数 0.98~0.99

设 计 资 料 (三). 同 轴 电 缆

(三)同轴电缆的电气参数计算:

同轴电缆的一个回路是同轴对,它是对地不对称的.在金属圆管(称为外导体)内配置另一圆形导体

(称为内导体),用绝缘介质使两者相互绝缘并保持轴心重合,这样所构成的线对称同轴对.

同轴电缆可用于开通多路栽波通信或传输电视节目,也可用同轴电缆传输高数码的数据信息.现期厂内生产的同轴电缆主要传输高数码的数据信息(如UL2919屏幕线).

1.一次传输参数:

同轴电缆的一次传输参数主要随电流的频率及电缆结构尺寸D/d 变化而变化.

(1) .有效电阻,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内外导体直径比没直接的关系.

(2) .电感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内外导体直径比增大而增大. (3) .电容与频率无关,随直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4) .电导与频率基本上成正比,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1.有效电阻:

同轴电缆的有效电阻包括内导体的有效电阻及外导体的有效电阻,当内外导体都是铜导体时,总的有效电阻为:

R d

f d

D

有=++

-55

830101

1

2

7..***(

) (奥姆/公里)

1.2有效电感:

同轴回路的电感由内.外导体的内电感和内外导体之间的外电感组成,当内外导体都是铜时,回路的电感为: L D d f d D

=++-(*ln(

)*())*213211

104 (亨/公里)

1.3同轴电缆电容﹕

同于同轴电缆无外部电场,所以同轴对的工作电容就等于同轴对内外导体间的部分电容,电容

计算可按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来计算:

C D Dw k d

e =+555611.*ln(*)

ε

设 计 资 料

(三). 同 轴 电 缆

C D Dw k d

e

=

+241311.*lg(*)

ε

Dw-外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理想外导体Dw=0,非理想外导体Dw=编织 外导体中的单线直径)

K1-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

D1-同轴线外导体内径(mm)

1.4绝缘电导:

同轴对的绝缘导体G 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由绝缘介质极化作用引起的交流电导G~,另一个部分是由于绝缘不完善而引起的直流电导G0:

G=G0+G~

G R 01

=

G~=ωCtg(δ)

G0------直流损耗 G~------交流损耗 ω------电流频率 C-------工作电容

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

2.二次传输参数: 二次传输参数是用以表征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它包括特性阻抗ZC,衰减常数α,及相移常数.

2.1.同轴电缆特性阻抗﹕

2.1.1.对于斜包,铝箔纵包可近似看作是理想外导体,计算如下:

ZC D d

e

=

138

ε*lg(

)

高频课程设计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分析 1.摘要 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位相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在谐振状态下,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按电路联接的不同,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路。 所谓谐振放大器是采用谐振回路(串、并联及耦合回路)作负载的放大器。根据谐振回路的特性,谐振放大器对于靠近谐振频率的信号,有较大的增益,对于远离谐振频率的信号,增益迅速下降。谐振放大器又可分为调谐放大器(通称高频放大器)和频带放大器(通称中频放大器)前者的调谐回路需对外来不同信号频率进行调谐;后者的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固定不变。 工作稳定性是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晶体管的参数、电路元件参数等发生变化时,放大器的稳定程度。电路的增益变化,中心偏移,通频带变宽,谐振曲线变形等进而会影响高频谐振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其内部原因与反馈有关,反馈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晶体管内部的反馈(自激),二是晶体管外部电磁干扰。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传输导纳,单向化,减少噪声与干扰等稳定电路的方法。

2. 谐振电路 在谐振状态下,电路的总阻抗达到极值或近似达到极值。研究谐振的目的就是要认识这种客观现象,并在科学和应用技术上充分利用谐振的特征,同时又要预防它所产生的危害。按电路联接的不同,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 2.1 串联谐振电路 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 与感抗XL相等时,即XC=XL,电路中的电压U与电流I 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叫串联谐振。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Z=√R2+XC-XL2=R,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将达到最大值。 2.2 并联谐振电路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模板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规范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 3) 便于敷设、维护。 (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 5) 充油电缆线路经过起伏地形时, 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 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 允许弯曲半径可按 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 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 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 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 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 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 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 宜适当配 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 三叶形) 配置外, 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 不宜迭置。 (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 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 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 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 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 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 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 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 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 且计入其它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 响。

电力电缆检测报告模板

电力电缆检测报告模板 篇一:电线电缆检验报告(masuwww标准版) 电线电缆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编号:京监12-3809 (XX)国认监字(35)号 XX(A02-1000)号 Product 铜芯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录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样品名称 Model//1KV5×10 —————————————————————————规格型号 北京世纪中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Applicant ————————————————————————— 委托单位 北京世纪中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Manufacturer ————————————————————————— 标称生产单位 委托检验 Type of Test —————————————————————————检测类别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章)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1页 批准:审核:主检: Approver Verifier Main inspect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2页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3页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班级:电信12-1班 姓名:徐雷 学号:1206110123 指导教师:李铁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 概述 (3) 1.1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1.2 起振条件与平衡条件 (4) 1.2.1 起振条件 (4) 1.2.2平衡条件 (4) 1.2.3 稳定条件 (4) 2. 硬件设计 (5) 2.1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5) 2.2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6) 2.3改进型反馈振荡电路 (7) 2.4 西勒电路说明 (8) 2.5 西勒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 (9) 2.6 西勒电路参数设定 (10) 3. 软件仿真 (11) 3.1 软件简介 (11) 3.2 进行仿真 (12) 3.3 仿真分析 (13) 4. 结论 (13) 4.1 设计的功能 (13) 4.2 设计不足 (13) 4.3 心得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徐雷:LC振荡器设计 摘要 振荡器是一种不需要外加激励、电路本身能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具有某种波形的交流能量的装置。种类很多,使用范围也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通过对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根据课设要求频率稳定度为10-4,西勒电路具有频率稳定性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因此选择西勒电路进行设计。继而通过Multisim设计电路与仿真。 关键词: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 Abstract The oscillator is a kind of don't need to motivate, circuit itself automatically device for DC energy into a waveform AC energy applied.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oscillators, using range is not the same,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the same, to meet the vibration, the equilibrium and stability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inductance of the three point type oscillator ( Hartley), three point capacitance oscillator ( Colpitts) and improved capacitor feedback oscillator (Clapp and Seil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class requirements, Seiler circuit with high frequency stability, amplitude stability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venient, suitable for the band oscillator etc., so the final choice of Seiler circuit design. Then through the Multisim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 Key Words:Oscillator; Seiler; Multisim 1

电缆设计

设计资料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2 (一).导体部分 --------------------------------2 (二).押出部分 --------------------------------4 (三).芯线绞合 --------------------------------5 (四).斜包部分 --------------------------------7 (五).编织部分 --------------------------------9 (六).其它部分 -------------------------------10 第二部分:电气性能计算部分-----------------13 (一).等效介电常数-------------------------13 (二).对称电缆 -------------------------------14 1.一次传输参数-----------------------14 2.二次传输参数-----------------------17 (三).同轴电缆 --------------------------------20 1.一次传输参数-----------------------20 2.二次传输参数-----------------------21

设计资料 前言部分 前言 此数据主要是把一些有关产品设计的技术数据加以集总归纳,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参考数据,为设计者提供方便.也可作为设计人员的培训资料. 数据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电缆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及各组成部分的物料用量.第二部分电气性能计算部分,主要是讲述通信线材的主要电气性能与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数据的最后列出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表格.

电线电缆原始记录表

电线电缆试验原始记录第1页共4页检验号产品名称样品状态 样品型号、规格检验项目检验依据 项目 实测结果 标准要求结论部位读数 导体直径上端中端下端 平均外径上限上端 平均外径: f值 中端 下端 绝缘厚度试 样 1 最小厚度: 均值:最小厚度 均值:试 样 2 最小厚度: 均值: 试 样 3 最小厚度: 均值: 护套厚度试 样 1 最小厚度: 均值:最小厚度 均值:试 样 2 最小厚度: 均值: 试 样 3 最小厚度: 均值: 铠装结构 1 2 3 检测日期:检验:校核:

电线电缆试验原始记录第2页共4页 项目芯号单线根数单线直径 mm 表面质量 直流电阻标准 要求 结论 室温o C 实测电阻Ω/m20o C时电阻Ω/km 导体电阻1 2 3 4 5 电压试验芯号试样长度m 浸水/不浸水浸水时间h 试验电压V 施加时间 min 检验结果 标准 要求 结论1 2 3 4 5 绝缘电阻芯号试样长度m 浸水时间h 水温o C 数据记录MΩ检验结果MΩ/km标准 要求 结论 αx Rx Rx R70o C R90o C 1 2 3 4 5 检测日期:检验:校核:

电线电缆试验原始记录第3页共4页 项目检测结果标准结论 标志 绝缘线芯颜色 标志内容检查 应具有制造厂名、型号、额定电压 的连续标志 标志连续性检查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 志的始端间距离 标志内容耐擦 应用浸过水的脱脂棉轻轻擦试10 次,印字内容应清晰可见 黄/绿芯分色比例 其中一种颜色的比例不超出 30%~70% 单根电线垂直燃烧试验上支架下缘与炭化部分起始点距>50mm 有无向下延伸有()无() ≤540mm 延伸到上支架下缘距离 热延伸试验负荷下伸长率 试样尺寸 ≤175%永久变形率≤15% 绝缘老化 前抗张强 度 试验温度: 相对湿度:1 2 3 4 5 最小 N/mm2 绝缘老化前断裂伸长率1 2 3 4 5 最小 % 护套老化前抗张强度1 2 3 4 5 最小 N/mm2 护套老化前断裂伸长率1 2 3 4 5 最小 % 检测日期:检验:校核:

10kV 电缆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原则【最新版】

10kV 电缆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原则 1、主要设计规程、规范 本次阐述的10kV 电缆线路指交流额定电压10kV 电力电缆线路,包括电缆本体、附件与相关的建(构)筑物、排水、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10kV 电缆线路敷设设计一般分直埋、排管、电缆沟、电缆隧道四种方式。10kV 电缆线路设计中常用的规程规范如下: GB 29415 耐火电缆槽盒 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2952 电缆外护层 GB 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 699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2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 12706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 18380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DL/T 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 11836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GJ 154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与验收标准 DL/T 125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1738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JGJ 118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高频课程设计

中原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AM传输系统设计 姓名:xxxxx 班级:信息类101 学号:xxxxx 同组人员:xxxxxx 指导教师:魏平俊、高丽

现代通信电路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AM传输系统的设计 2、包含项目: (1)信号源产生模块(模拟语音信号); (2)载波信号产生模块 (3)AM调制器:平衡调制器 (4)AM解调器:解调AM信号 3、设计要求: (1)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前,提交准备报告:包括综合设计概况、主要技术指标、相应模块的实现方法;提交模块的 电路原理图;提交采用的器件资料。 (2)实验操作可在ZH5006综合设计实验箱上进行,也可在高频电路实验台上进行。要求自行安装语音信号产生模块,其他 模块采用标准模块。 (3)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格式参照中原工学院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4、分组安排: 实验操作分两组进行:一组进行电路安装、调试,一组进行设计电路原理图、软件仿真。然后再对调工作。 5、时间安排: (1)第1天:布置任务,讲解设计方法,进行预设计; (2)第2-3天:第一组进行电路安装、调试,第二组进行设计电路原理图、软件仿真。 (3)第3-4天:第二组进行电路安装、调试,第一组进行设计电路原理图、软件仿真。 (4)第5天:撰写设计报告。

目录 一、绪论 (4) 1.1设计目的 (4) 1.2设计内容 (4) 1.3设计要求 (4) 1.4设计流程 (5) 二、课程设计详细内容及步骤 (6) 2.1信号源产生模块 (6) 2.2载频信号产生模块 (9) 2.3AM调制器模块 (12) 2.4AM解调器模块 (14) 三、课程设计过程分析 (17) 3.1仿真分析 (17) 3.2焊接连线调试分析过程 (22) 3.3遇到问题,解决办法及心得体会 (24) 四、参考文献 (24) 附录A工具元件清单附录B仿真结果

高频连接器设计必看

电缆的阻抗 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 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下大相径庭。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伏特/米)/(安培/米)=欧姆 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 Z = E / I 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 Z0 = E / I 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 其中 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 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 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 π=3.1416 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 c=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量 注:线圈的感抗等于XL=2πfL,电容的容抗等于XC=1/2πfL。从公式看出,特性阻抗正比于电缆的感抗和容抗的平方根。 对于电缆一般所使用的绝缘材料来说,和2πfc相比,G微不足道可以忽略。在低频情况,和R 相比2πfL微不足道可以忽略,所以在低频时,可以使用下面的等式: 注:原文这里是Zo = sqrt ( R / (j * 2 * pi * f * L)) 应该是有个笔误。阻抗不应该是反比于感抗.实际上低频时应该是电阻和容抗占主导地位。 如果电容不跟随频率变化,则Z0和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在接近直流的状态下有一个-45'的相位角,当频率增加相位角逐渐减少到0'。 当频率上升时,聚氯乙烯和橡胶材料会稍微降低电容,但聚乙烯,聚丙烯,特氟纶(聚四氟乙烯)的变化不大。 当频率提高到一定程度(f足够大),公式中包含f的两项变的很大,这时候R和G可能可以被忽略。等式成为

设计电缆径路图

设计电缆径路图 设计电缆径路图 一、电缆径路图应包括的内容 1、室外电缆网络连接设备的类型和位置; 2、室外信号设备的串接顺序和电缆径路; 3、每根电缆的长度和芯数(包括总芯数、备用芯数)。 1、电缆方向盒 (1)七方向盒(HF-7 ) 有1个入口7个出口,内部可安装7块端子板(最多时可加到11块),每块端子板上有7个端子,用于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的连接处。(2)四方向盒(HF-4 ) 有1个入口4个出口,内部可安装4块6柱端子板,每块端子板上有7个端子,用于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的连接处。 2、信号变压器箱 信号变压器箱一是可以用于连接信号设备,二是可放置变压器等设备,三是可以实现电缆的中继和分向。一般用在进站信号机、出站兼调车信号机处,轨道电路的送、受电端。

信号变压器箱有XB1、XB2两种类型。XB1型有4个引入(出)孔,内部能放14块端子板,每块端子板上有2个端子。XB2型有5个引入(出)孔,内部能放18块端子板,每块端子板上有2个端子。3、终端电缆盒 终端电缆盒设在电缆末端,用于连接信号设备,终端电缆盒类型有HZ-24、HZ-12 、HZ0三种。 HZ-24型电缆盒有一个电缆引入孔,一个电缆引出孔,可进行电缆的中继,内部可放置一台BZ4型小变压器,可安装4块6柱端子板,即24个端子,实现与设备连接。 HZ-12型电缆盒只有一个电缆引入孔,即只进不出,内部可安装2块6柱端子板,即12个端子,只能用在电缆的末端。 HZ0型电缆盒内部没有端子板,只可安装在轨道电路的送受端,用于实现电缆与钢轨引接线的连接。 各种信号设备对应的电缆终端连接设备的选择可查表。 选择时应注意电缆芯数与电缆保护管的数量,内装设备及端子板的容量。 三、电缆径路的选择 1、电缆径路应习题尽量选择在线路的旷野一侧,或在间距不少于4.5m的线路之间。 2、电缆径路应选择在通过线路及障碍物最少、两设备间距离最短的地方。 3、电缆径路必须穿越线路时,应避开道岔的岔尖、辙叉心和钢轨接

电线电缆检验报告模板

电线电缆检验报告模板 篇一:电线电缆检验报告(masuwww标准版) 电线电缆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编号:京监12-3809 (XX)国认监字(35)号 XX(A02-1000)号 Product 铜芯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录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样品名称 Model//1KV5×10 —————————————————————————规格型号 北京世纪中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Applicant ————————————————————————— 委托单位 北京世纪中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Manufacturer ————————————————————————— 标称生产单位 委托检验 Type of Test —————————————————————————检测类别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章)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1页 批准:审核:主检: Approver Verifier Main inspect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2页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检验报告 共4页第3页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Beijing Products Quality Suprevision and inspection lnstitute

基于锁相环的FM发射机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附程序)

通信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锁相环的FM发射机设计与总结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摘要 本设计利用基于晶体管设计的科皮斯振荡器,通过控制电压达到控制FM和PLL,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调频(FM)发射机的功能。该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500mW,可调频率在88~108MHz之间,传输距离在200米左右。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了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目的。 Abstract The design of Kepi Si-based transistor oscillator design, by controlling the voltage to control the FM and PLL, maximum to achieve the FM transmitter function. The transmitter's transmission power is 500mW, adjustable between 88 ~ 108MHz frequency,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200 meters. Through the curriculum desig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一、整体方案论证 本设计使用基于晶体管T1设计的Colpitts振荡器。这是一种通过控制电压从而达到控制FM和PLL控制的方案。为了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T1晶体管本应该为HF晶体管。但是在本例中,我选用了既便宜又通用的BC817晶体管。该振荡器需要利用LC震荡电路来达到良好的谐振效果。在本例中,LC振荡电路由C1、C2、C2、L1以及变容二极管BB139组成。由图可见电感线圈平行于由C1、C2串联组成的电路,变容二极管和C3有相同的组成方法。图中易知,C3的值决定了VCO的调节范围,即C3的值越大,VCO 的电压调节范围也就越大。由于变容二极管的容量受到加在它两边的电压的控制,因此她的容积收到电压变化的影响。因此,电压的变化将直接决定震荡频率的变化。

电力电缆设计选型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型号产品名称电压芯数截面主要使用范围 VV VLV 铜芯、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 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0.6/1 (3.6/6) 1, 2, 3, 4, 3+1, 5, 4+1, 3+2, (1,3) 1-240 50-240(T) 敷设在室内、隧道、及沟 管中,不能承受机械外力 的作用 VV22 VLV22铜芯、铝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 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 4-240 50-240(T) 同VV型,能直埋在土壤 中可承受机械外力,不能 承受大的拉力 ZVV ZVLV 铜芯、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 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1-240 50-240(T) 同VV型,适用于有阻燃 要求的场 ZVV22 ZVLV22铜芯、铝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 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 电缆 4-240 50-240(T) 同VV22型,适用于有阻 燃要求的场合 NHVV-A NHVV-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 护套耐火电力电缆 4-240 50-240(T) 同VV型,适用于有耐火 要求的场合 NHVV22-A NHVV22-B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钢带铠装 聚氯乙烯护套耐火电力电缆 10-240 50-240(T) 敷设在室内、电缆沟、管 道等要求阻燃的固定场 合 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 型号产品名称电压芯数截面主要使用范围 K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电缆 沟、管道等固定场 合 KVV22铜芯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铠装控制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电缆 沟、管道直埋等能 承受较大机械外力 的固定场合 KVVP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控制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电缆 沟、管道等能要求 屏蔽的固定场合 KV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软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有移 动要求的场合 KVVRP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控制软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有移 动屏蔽要求的场合 ZKVV阻燃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450/7504-370.75-10敷设在室内、电缆 沟、管道等要求阻 燃的固定场合

兰州理工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0年秋季学期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 AM调制与相干解调 专业班级:通信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一.摘要 (2) 二.调制 (2) 2.1.1 工作电路 (3) 仿真 (5) 2.2 AM调制方法二 (6) 2.2.2 工作原理 (7) 2.2.3 仿真 (7) 四.解调 (8)

4.1乘积型同步检波 (8) 4.2.叠加型同步检波 (10) 五. 完整电路图 (11) 六. 总结 (12) 七. 参考文献……………..............................................................13 一. 摘要: AM 的调制与解调电路应用广泛,在理论上包括了信号处理,模拟电子,高频电子和通信原理等知识。 设计报告总体分为两大部分:AM 信号的解调和调制。 在调制部分介绍了两种产生AM 的方法,即用输出的双边带调辐波与载波经过相加或用调制信号与载波相乘后产生。 在解调部分用相干解调即同步检波方法,介绍了乘积型相干解调和叠加型相干解调两种方法。 在确定电路后,利用了Multisim 进行仿真来验证结果。 关键词: AM 调制 AM 解调 同步检波 Multisim 仿真 二. 调制 2.1AM 调制方法一 (图1)AM 调幅波波形 (图2)工作电路 2.1.2 工作原理 双边带调幅:将调幅波中的载频分量抑制掉,仅将上、下边带向外发送。又称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 (图3)双边带调幅的理想波形图 该电路是用产生的DSB 双边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相加之后产生AM 调幅波。其中D1和D2,D3和D4两组二极管上的调制信号是以互为反相的形式加入的,D3和D4是反接于电路中的。当载波振幅远大于调制信号振幅时,即cm U >>m U Ω,二极管实际工作在开关状态,其通断受载波的瞬时电压正负极性控制。输入信号为调制信号Ωu =cm U cos Ωt 和载波信号c u =cm U cos c ωt 。当载波信号c u 为正半周时,二极管D1和D2导通,反之截至。当载波信号为负半周时,二极管D3和D4导通,反之截至。输出

线缆设计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 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 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 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 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 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 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 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电子线. 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 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d----单根导体的直径 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 N---导体根数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导体用量计算: 1.单根导体

2.绞合导体 d----单根导体直径 ρ—导体密度 N---导体绞合根数 λ---导体绞入系数 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4.导体防氧化. 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 1.押出料的选择: 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 2.押出外径: D2=D+2*T D------押出前外径 D2----押出后外径 T------押出厚度 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 3.胶料用量: 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 挤管式 挤压式 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 ρ-----胶料密度. 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 W=3,14159*1.05*T*(2*D+T)* ρ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因为芯线在

10kV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李祖伟

10kV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运行与维护李祖伟 发表时间:2018-01-23T09:46:04.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作者:李祖伟[导读] 摘要:电缆线路的供电性能更加可靠,使用的寿命也相对较长,并且电缆线路一般都是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当中,所以受到外界的干扰极小,这也就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 安徽省霍邱供电公司安徽霍邱 237400 摘要:电缆线路的供电性能更加可靠,使用的寿命也相对较长,并且电缆线路一般都是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当中,所以受到外界的干扰极小,这也就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其次就是电力电缆的运用对于城市更加方便管理,解决集中供电电网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10kV电力电缆;线路设计;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引言: 10kV 电力电缆是我国电力输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供电企业的发展,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已经有许多的城市着手或者完成了 10kV 电力电缆的建设工作,实现了从传统的架空线路到地下电缆线路的转变。由于供电的需要 10kV 电缆的铺设线路相对较长,供电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极有可能发生各种安全隐患。所以为了保证电力电缆正常平稳的使用,就需要运维管理人员在进行电力电缆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及时的避免电力电缆故障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电力电缆运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企业应该健全 10kV 电力电缆的设计方法、运行管理和后期维护工作,确保电力电缆的平稳运行。 1 10kv 电力电缆线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10kv电力电缆的机械性损伤问题:10kv 电力电缆与普通电缆相比具有较大的外径,因此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对线路转弯的半径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不仅如此,在10kv 电力电缆的敷设以及运输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10kv电力电缆线路设计师一项较大的工作,在进行线路铺设时,线路的转弯角度过大会导致导体的内部出现机械性损伤问题,将大大缩减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由于电力电缆表面覆盖着较厚的绝缘层,因此即使是在绝缘或回路电阻测量的情况下,也无法轻易诊断出故障的发生,无法通过定期诊断、检修来预防事故的发生。10kv电力电缆在运行状态下,电缆的绝缘强度会由于电缆受损过热而大幅度降低,从而造成故障发生,并且由于此类故障无法轻易发现,设备继续运行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综上所述,在电力电缆线路铺设时,如果出现承受外力应力歪曲或由于线路设计需要必须转弯等情况时,电力电缆必须要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进而减少电缆内部机械性损伤问题的出现,最终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1.2 10kv 电力电缆的防潮保护 10kv 电力电缆运行情况下,可能出现外部环境中潮气和水分等通过覆盖于电缆表面保护层或电缆头进入到电缆绝缘层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水分则会逐步向电缆内部纵向渗透,造成整条电缆甚至整个供电网络的损坏,更有甚者会引发严重的电力事故。因此,在进行101kv电力电缆的线路设计、试验、敷设等环节工作时,必须做好设备的防潮保护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电缆端部在敷设时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水分、潮气通过电缆端部进入电缆内部;其次,在开展电缆敷设工作时,必须要减少电缆应力歪曲的情况出现,最后,当电缆敷设工作完成后,要对整条电缆进行严密的检查,如果出现受潮或密封不严等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1.3 10kv 电力电缆大电流锅流问题 当进行10kv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时,若电力电缆的四周形成了由钢或铁材质构成的闭合回路,就会造成涡流现象的出现,并且电力电缆系统越集中,产出的涡流也会越大,涡流现象的出现会造成配电网络运行不稳定,甚至会造成电力事故的发生。所以,在电力电缆线路设计过程中,必须仔细检查电缆铺设四周所使用的材质,从而避免涡流现象发生。 2 10kV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的相关标准 2.1 加大电力电缆线路的巡视力度 一些企业部门常常在无证的情况下进行非法施工,这对于电力电缆线路的安全具有极大威胁。所以对于一些施工现场范围比较大的,应该及时派遣相关的专业监测人员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提供相关的检测信息。其次是要对电力电缆的线路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要及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线路查巡工作,对电缆沟或是管道中存在的杂物及时进行清理。还要对老化的电缆线路加以注意,减少安全隐患。要对电缆的绝缘电阻进行监测,对电缆附近的设备及零件进行定期的加固和除锈处理,防止意外发生。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检查机制和检查标准,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电力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 2.2 电力电缆备用物品的严格保管制度 对于电力电缆的备用物品要派专人进行归纳和整理,统一存放。而且要注意存放的地点必须干燥清洁,便于取用。对于设备的型号要登记在册,这样方便归类和查找。而对于 10kV电力电缆图纸资料则要进行妥善的保管,避免丢失。 2.3 加强对电力电缆线路温度的测定 电力电缆的温度变化对于电缆的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电缆及其它重要设备的温度进行定时、定期的记录。但是电力电缆一般都铺设在地下,给温度的监测带来了困难,因此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来对地下线路的电缆温度进行监测。要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电缆线分布比较密集,散热不是很好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主要包括周围的环境温度、空气温度、电缆温度及周围土壤的温度等。最后,将这些数据统计在一起,绘制出相应的温度曲线。尤其是在夏冬季节,用电处于高峰期,温度的变化会更为明显,安全隐患也就越大,所以要密切的进行监视,一旦发现温度出现异常情况,要尽快绘制出温度变化的取向,查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时消除故障,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2.4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运行 特殊的天气原因和自然因素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雷击等现象对于 10kV 电力电缆的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大都采用的是安装线路避雷器,这种避雷装置相对简单,而且也比较经济。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接地网的运行情况,确保接地良好。对于突发的天气变化,要做好相关的紧急预案。 2.5 电力电缆保护区域的检查工作

《高频课程设计》

1总体设计方案选择: 频率调制是高频振荡的振幅U cm保持不变,而频率却随调制信号uΩ(t)的变化做线性变化,已调波成为调频波。这中调制称为频率调制,常用FM 表示。 产生调频信号的电路叫做调频器,对他有4个主要的要求: 1 已调波的瞬时频率与调制信号电压的大小成比例变化。 2 未调制时的载波频率即已调波的中心频率具有一定的稳定度。 3 最大频偏与调制频率无关。 4 无寄生调幅或寄生调幅尽量小。 产生调频的方法主要归纳为两类: 1 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载波的瞬时频率——直接调频。 2先将调制信号积分,然后对载波进行调相,结果得到调频波。即由调相变调频——间接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获得较大的频移(相对于间接调频而言),线路简单,并且几乎不需要调制功率,其主要缺点是中心频率的稳定度低。在满足设计的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尽量简化电路,因此本次课程设计采用2CC1C变容二极管进行直接调频电路设计。电路包括二部分LC正弦波振荡器和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2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设计原理 2.1 FM 调制原理: FM 调制是靠信号使频率发生变化,振幅可保持一定,所以噪声成分易消除。 设载波t w Vcm Vc c cos =,调制波t w Vsm Vs s cos =。 t w w w w s c m cos ?+=或t f f f f s c m π2cos ?+=,此时的频率偏移量△f 为最大频率偏移。 最后得到的被调制波m cm m V V θsin = , V m 随V s 的变化而变化。 ??+==t s s c m m t w w w t w dt w 0 sin )/(θ ) sin sin(]sin )/(sin[sin t w m t w V t w w w t w V V V s c cm s s c cm m cm m +=?+==θ s s f f w w m ?=?= 为调制系数 2.2 变容二极管直接频率调制的原理: 2.2.1 变容二极管的特性: 变容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PN 结的结电容随反向电压的改变而变化这一特性制成的 一种半导体二极管,它的集间结构和伏安特性与一般检波二极管没有多大差别。不同的是在加反向电压时,变容二极管呈现较大的结电容。这个结电容的大小能灵敏的随反向偏压而变化。正是利用变容二极管这一特性,将变容二极管接到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中,作为可控电容元件,则回路的电容量会随调制电压而变化,从而改变振荡频率,达到调频的目的。 变容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与其结电容呈非线性关系,它的结电容C j 与反向电压V R 存在如下关系:

电缆设计规范

电缆设计规范
1.导线材料选择 电缆一般采用铝芯线。 下列场合应采用铜芯电缆及电缆: (1)需要确保长期运行中连线可靠的回路。如:重要电源,重 要的操作回路二次回路,电机的励磁,移动设备的线路及剧烈振动场 合的线路。 (2)对铝有严重腐蚀而对铜腐蚀轻微的场合。 (3)爆炸危险环境或火灾危险环境有特殊要求者。 (4)特别重要的公共建筑物 (5)高温设备 (6)应急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的线路。 此外,经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确证宜用铜芯电缆及电缆的,如有高 层建筑,大、中型计算机房的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等以及国外工程 和外资工程等适应国外要求者。 2.电缆芯数的选择 (1)电压 1KV 及以下的三相四线低压系统,若第四芯为 PEN 线时,应采用四芯型电缆而不得用三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组合成的回路 的方式。当 PE 线作为专用而与带电导体 N 线分开时,则应用五芯型 电缆。若无五芯型电缆时可用四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电缆捆扎组合的方 式;PE 线也可利用电缆的护套,屏蔽层,铠装等金属外护层等。分

支单相回路带 PE 线时应采用三芯电缆。如果是三相三线制系统则采
用四芯电缆,第四芯为 PE 线。
(2) 3-35KV 交流系统应采用三芯电缆.
(3)在水下或重要的较长线路中为避免或减少中间接头或单芯电
缆比多芯电缆有较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性时,可选用单芯电缆。但应注
意用于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不得采用钢带铠装,应采用经隔磁处理的
钢丝铠装电缆。
3.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表 1 电缆绝缘水平选择
单位 KV
系数
标称电压 U
0.22/0.38
3
6
10
35
N
电缆 的额 定电 压 U /U
0
U
0

Ⅰ 类 0.6/1
(0.3/0.5)
U
0
(0.45/0.75)



1.8/3 3/3 3/6 6/6 6/10 8.7/10
21/35 26/35
缆芯之间的 工频最高电 压 Umax
3.6
7.2
12
42
缆芯对地的 雷电冲击而 授电压的峰 值 Up1
60 75 75
95
200
250
注:括号内数值只能用于建筑物的电气线路,不包括建筑物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