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学生

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学生
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学生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年,伐灭,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灭亡:西周末年,衰微,来犯,被杀,西周灭亡

二、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1)周天子把一定的,分别授予、和,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被分封的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

义务。

⑶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在自己的领地内,可、、等。

⑷卿大夫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

(两次大规模分封:周初和周公东征平叛后)

3、影响:

(1)加强了统治。

(2)西周开发了,扩大,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

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破坏:西周后期,势力壮大,,分封制受到破坏。

三、宗法制:

1、目的:,、

2、特点:;;

3、作用:保证了,有利于。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四、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采取、和来维护统治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的统一

(一)历史条件

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2.统一是;(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3.久经战乱的人民(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5.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6.思想基础:思想

(二)统一:年,秦王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秦朝,定都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1)皇帝称号——皇帝独尊

(2)核心——皇权至上:总揽全国的、、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任免

调兵权---虎符;

(3)皇位世袭

2影响:一方面,以,另一方面,。

三、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制

1、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下达,并;

太尉:负责

2、之下有,分别掌管国家的

3、运行方式: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和,最后由裁决。(朝议

制度)

4、作用:。

5、特点:以为中心;在方面相互配合,;位高权重但。

四、郡县制

1、发展过程:时,一些地区设郡县;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

2、实施条件: 。

3、主要内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直接任命。

4、特点: ,;;。

6、作用: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五、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奠定了,为历代封建王朝、和。

2、形成了,便于皇帝对、中央对进行的统治。

第3课汉代到元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至唐的选官制度

一、汉初郡国并行制(地方行政制度)

1、汉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并存。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3、颁布“”,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形成两级制管理。得到加强。

二、元朝的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1、目的:为了改变,的局面。

(北宋时,中央从、、方面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2、内容:

①、、由中央直管;

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拥有,但行使权力时受到;行省长官由

③行省之下设、、、,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进行管理。

3、影响:

①便利了,加强了,巩固了;

②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央政治制度)

1、内容:中书省掌,门下省掌,尚书省负责,省下设六部。

2、特点(作用):

①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省相互。(相权;保证了;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四、汉至唐的选官制度

1.汉代的

⑴概念:是一种的制度。

⑵选拔依据:

2.魏晋南北朝的

⑴概念:是一种,然后授官的制度。

⑵选拔依据:注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⑶废除:废除

3.隋朝开始的

⑴发展过程:①开始采用选拔官员。②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③唐宋元各朝了科举制。④明清,科举制走向极端。

⑵评价: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②把、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扩大、提高;③把和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1、宰相制度的废除

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会导致。

②概况:废和 ,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负责。

③影响:宰相制度从此废除,君主专制。

2、内阁的出现

①过程:明太祖时,设作顾问(原因:,。);

明成祖时,开始参与,内阁由此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授予权;

特别是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

②评价:(性质)内阁不是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或机构,是机构;

它的出现是的产物(有利于加强皇权)。(为什么?)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设置者:。

2、目的:最初为。后为,。

3、概况:机构;军机大臣品级,但都由;军国大事由一人裁决;(职能) 、皇帝的意旨。

4、影响:①加强了,使,进一步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②提高了。

总结: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一)演变过程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特点):君权,相权。(中央集权于)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特点):地方权力,中央权力。(地方集权于)(二)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2.人治高于法制

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2.(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兴建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3.(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4.(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民族交流。

(二)消极影响:

1. (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并导致政治腐败;

2. (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 (思想上)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2分)

(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4分)

(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启示?(2分)

2.(14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5分)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主观题必背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2)保进就来,增加居民收入。 (3)建立健全社全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4)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高一物理学探诊--必修一--直线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大小的差异.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 单问题 3.尝试运用匀变速直线运 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 计算公式 伽利略对 自由落体 运动的研 究 1.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 思路和方法. 2 .知道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主要贡献. 3.认识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 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 4.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 验验证的重要性 1.初步领会“提出假设、 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和合 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 2.了解猜想的必要性 Ⅱ学习指导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本章重难点分析 1.对纸带信息的进一步讨论 让我们再来仔细地研究一下实验时在纸带上打出的点: (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是:小车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都相等,即 ?s=s2-s1=s3-s2=…=s n-s n-1,?S=at2,想一想为什么. 图2-1 (2)小车加速度的计算 对于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根据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线的斜率确定;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得. 由, , , , 2 5 6 5 2 2 3 2 2 1 2 1t s s a t s s a t s s a - = - = - = 可得小车加速度平均值

21652155t S S a a a a -=+++= 若采用,3',3',3'236322522141t s s a t s s a t s s a -=-=-= 则2 3216542362252143219)()(33333'''t s s s s s s t s s t s s t s s a a a a ++-++=-+-+-=++= 将s 1、s 2、…、s 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没有丢失数据,使正负偶然误差尽可能抵消,算出的a 值误差较小.因此,实验中要采用这种方法求小车的加速度,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实验误差,这种方法叫逐差法. 例1.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 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 的照片,如图2-2所示.测得小球在A 、B 、C 、D 各点相对于O 点的位移分别为OA =8.20cm 、OB =17.49cm 、OC =27.90cm 、OD =39.39cm ,则小球运动的加速度有多大? 图2-2 解:s 1=OA =8.20cm ,s 2=OB -OA =9.29cm ,s 3=OC -OB =10.41cm ,s 4=OD -OC = 11.49cm , ?s 1=s 3-s 1=2.21cm ,?s 2=s 4-s 2=2.20cm , 22 24132212221m/s 10.144222=-+-=?+?=?+?=t s s s s t s s t s t s a 2.关于小车速度图象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我们画出了小车运动的速度图象.该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图象中的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小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明小车的速度不断增大,而且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小车做的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斜线的斜率表示的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这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例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2-3所示.根据图象中的数据,请你尽可能详尽 地描述它的运动. 图2-3 解:该物体在0~4s 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m/s 2;在4~6s 内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m/s 2;在第4s 末速度最大,为4m/s .

最新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知识点概括版)汇总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首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 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提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 致消费者对其需求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3、消费者对于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的影响。(然后答替代品和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需求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4、消费者的心理 5、物价总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包括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其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 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 从众是不可取的。合理健康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否则是有害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有些人消费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 了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 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 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 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 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 到声音上。

第1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阴差几个豆子或细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 【教学流程】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高一(1)直线运动一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1)—直线运动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速度行驶,有关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 B.如观察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第三辆车 C.如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仍是静止的 D.如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选取静止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联系在一起的 C.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D.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 3.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 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 .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 4.如图1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5.下列关于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信号弹在夜空划出的痕迹就是信号弹运动的轨迹 B .画出信号弹的s —t 图线,此图线就是信号弹的运动的轨迹 C .运动物体的s —t 图线是曲线,则运动物体的轨迹也是曲线 D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就是运动物体的轨迹 6.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相同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C .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是过原点的直线 7.图2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 —t 图象,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 计时起点,则 () A .甲、乙同时出发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出发时,乙在甲前边S 0处 D .甲在途中停了一段时间,而乙没有停止 8.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 员在前7s 跑了61m ,7s 末到7.1s 末跑了0.92m ,跑到终点共用10.8s ,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m/s B .运动员在前7s 的平均速度是8.71m/s C .运动员在7s 末的瞬时速度约为0.92m/s D .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 末的瞬时速度 9.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B .对于匀速直线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和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10.汽车从A 地出发经B 地到达C 地,A 、B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C ,A 、B 间路况较 好,汽车行驶速度为v 1,B 、C 间路况较差,汽车行驶速度为v 2,则汽车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 为 () A .(v 1-v 2)/2 B .(v 1+v 2)/2 图1 图2

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精华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

第一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1.( )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2.( )下列说法中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吻合的是 A.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三楼地板为参考系B.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为参考系,井“深”为0米 C.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 D.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 3.( )(2010·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1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象,则该物体在6s内的路程是 A.0m B.2m C.4mD.12m 4.(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 10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0.25m/sB.0.2m/sC.0.17m/sD.无法确定

5.(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m/s 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 ,按规定速率为8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 .位移为8m ,符合规定 B .位移为8m ,不符合规定 C .位移为4m ,符合规定 D .位移为4m ,不符合规定 6.( )以v 0=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s 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 另一小球.g 取10m/s 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10m B .15m C .20m D .不会相碰 7.( )(2010·揭阳调研)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 .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8.( )(2010·浙江五校联考)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如图4所示,其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9.( )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 ,所用的时间为40s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m/s 2,v =80m/s B .a =1m/s 2,v =40m/s C .a =2m/s 2,v =40m/s D .a =1m/s 2,v =80m/s 10.(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通过ab 段的时间是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ab 中间位置的速度是4v B .经过ab 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 C .前t 2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t 2 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D .前12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12 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 1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通过ab 段的时间是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届高考高三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3、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消费的类型】 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是理智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生活】 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发展生产力】 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 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解放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统统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6.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7.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

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货币,(购买、买了、交易)注意网上购物 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价格、标价)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利息、税款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信用工具: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卡本质:信用凭证。发行:商业银行优点:方便、安全 支票:本质:支付凭证,种类:转帐支票、现金支票 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影响:本国货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进口,国内物价上涨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第1课时

Unit 1Friendship Period One Warming Up & Reading Ⅰ.用适当的介、副词填空 1.Add ________ your score and see how many points you get. 2.You will ignore the bell and go somewhere quiet to calm your friend ________. 3.You will tell your friend that you are concerned ________ him/her and you will meet after class and talk then. 4.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________,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5.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________ you,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6.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________ facts ________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7.I’ve grown so crazy ________ everything to do ________ nature. 8.________ example,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I stayed awake ________ purpose ________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________ the moon by myself. Ⅱ.佳句翻译与仿写 1.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来晚了他才生气的。 I wonder i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me here late ________ he got angry. 2.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the 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曾经有段时间我弟弟很厌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younger brother was tired of study. 3.Another time five months ago,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当事故发生时,我碰巧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4.I didn’t go downstairs until the window had to be shut. 翻译: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