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版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 _______ 和 木星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地球上存在生命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___________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 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等条件。

2、( 1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

(2)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 和 色球,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扰动电离层,影响 无线短波 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两极出现极光 、 引起自然灾害 。

(2)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 ________ 0 ____ 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________ 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由昼入夜叫昏线 _________ ,由夜入昼叫晨线。

晨线相当于日出,昏线相当于日落,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 6点,与昏线交点为18点(3) 时间计算:东力口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不同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60°E 为10时,则 80°E 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地理高一必修一整本复习提纲

地理高一必修一整本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A(a)——知道、识别、描述B(b)——说明、比较、概括(学考重点)C(c)——分析、判断、应用(选考要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a)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第三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a)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b)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昼夜现象形成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晨昏线特点(1)晨昏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与太阳光线垂直(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注意极昼和极夜)③画上夜半球(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知识总结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知识总结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总结编辑:南山中学辛宇晨2012年暑假作业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2.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还有星际空间的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3.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4. 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 八大行星的位臵(按距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绕着走。

7. 行星特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8.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9.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2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O 、 N 等;(3地球上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二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 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 11年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公转、地轴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 (365天 6时 9分 10秒恒星日 (23时 56分 4秒角速度:平均 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 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 30千米 /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 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全面)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①星云 ②恒星 ③行星 ④卫星 ⑤彗星 ⑥流星体 ⑦星际物质 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2.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 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与分布 ①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纬度、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长短、大气透明度。

②我国太阳辐射极值地区高值中心——青藏高原 低值中心——四川盆地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位置简图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三、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普通性——运动特征与其它7大行星相似,结构特征与其它7大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相似;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现代自然地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而成的。

一、地震波——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震波 传播速度 可传播介质 相同点纵波(P 波) 快 固、气、液体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 波) 慢固体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3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不考)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1.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分别对应的时间•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白昼、黑夜、昼夜变化、季节变化)1.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各种坐标之间的转换1.4 地图和地图阅读•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制图方法和种类(平面图、球面图、等面积图、等角图)•地图上的元素(图例、比例尺、方向、经纬网等)•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和洋洲(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和特点)•世界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地理位置、特点、对人类的影响)2.2 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宗教、语言和文化区域(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主要特征)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线•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地形类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气温、降水、资源类型等)3.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口和分布(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方言等)•中国的经济和地区差异(地区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程度等)第四章地球环境与资源4.1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污染现象和主要污染物•地球的全球变暖问题和影响4.2 地球的资源利用问题•地球的资源种类和分布•地球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对照此提纲逐一复习每个章节。

复习时还应注意理清各章节概念、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便于融会贯通,增加应试成功的几率。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学是探究地球外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改变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改变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凹凸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凹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拟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①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

对可见光汲取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1,天体是指: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星云、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的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月球。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金星和火星。

5、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第一章第二节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② 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必修1地理复习提纲

1.人造天体: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实验室) 2.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高一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大气层以外的东西)天体相互绕质量、体积大的天体转(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的排列(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又可以分为三类(按质量、体积、距离划分): (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③有液态水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保证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自转的周期规律⑥太阳能够给地球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炙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1、 大气污染程度2、 纬度(太阳高度角)3、 海拔4、 天气状况●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周期11年)、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21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⑵把握公转方向;⑶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1)短途运输公路占优势,长途运输水运成本最低。

(2)管道运输的特殊性: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对密度的影响: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区位原则:交通原则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2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高一人教版地理复习提纲31.抓“概念”重“消化”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 、星云、 、 、 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总星系3.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 、 特征。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 和 ,其周期为 年。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 和 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 小时,叫做一个 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 ,叫做一个 日; 自转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 ,约为 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其公转周期大约为 ,叫做一个 年; 速度: (1月初)最快, (7月初)最慢。

河外星系恒星世界 其他行星3.右图中,平面③为,平面④为,角①为,约为23°26′。

4.由于黄赤交角度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移动。

5.由于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由于地球,昼夜不断的交替,其周期为小时。

(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晨线和昏线)6.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往南(或北)移动,南(或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必修一部分( 高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1、天系统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因此地球是一颗特别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面条件包含太阳稳固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己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因此地球四周有合适生物呼吸的大气;(2)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因此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 地球上有液态水( 能形成大海)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根源,它能够保持地表温度,是促使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能够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供给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能够经过人为转变形成其余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记包含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强烈时,能够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止,能够引发水旱灾祸和地震等自然灾祸。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概为24 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概为23 小时 56分 4 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概为365 天 6 小时9 分 10 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 日夜更替现象;(2) 不一样经度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 形成了地转倾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芒、晨昏线,标明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 °26 ′。

6、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挪动,以及日夜长短的变化和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时的变化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xx-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⑴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21置的差异;⑵把握公转方向;⑶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

7、昼夜交替现象(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9、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

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

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

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

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英国为0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

能力要求:①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

②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

1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1800经线(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12区,日期早一天)。

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

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

11、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5):⑴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⑵公转中,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⑶认识赤道面和黄道面;⑷识别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

1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12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0。

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

13、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另一半球,反之。

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

以北半球为例:14、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

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

1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①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纵波:在三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

②两个界面:莫霍面(平均17千米。

海洋6、陆地33)古登堡面(2900千米)。

③三个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分上、下地幔)、地核(分内、外核)。

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16、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2. 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大气问温室效应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1. 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 代表类型·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大作用力)1. 水平气压梯度力: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2. 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3. 摩擦力: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7月份:陆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海洋→夏威夷高压·1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阿留申低压▲季风环流⑴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夏季→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⑵南亚季风·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季风:夏季→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湿热;冬季→东北风、受副热带高副气压带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回归线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气团的温度、湿度2. 锋(锋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锋前(冷气团一侧)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2.21读图要求:⑴了解冷锋和暖锋的锋线符号;⑵把握区分冷锋和暖锋的主要依据(气流运动方向);⑶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雨区的分布特点。

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⑵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⑶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⑷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

△ 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 ▲台风和寒潮 寒潮(冬半年) ·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危害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 ·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原因: ·温室气体CO 2的排放量的增加 ← 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 ·人为的毁林,森林对CO 2的吸收减少 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CO 2的排放; ·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