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野外路线工作量统计及自检:
A
28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A
29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A
30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A
23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A
24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A
25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属性联动浏览
A
31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A
32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A
33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A
34
如多条路线并行工作,也可提前设计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的 长度预留足够的地质点数,同样可以按照上述规则编号。
下表举例说明了同时设计3条路线,每条路线预留15个地质点的情况:
路线号
首地质点号
预留地质点数
末地质点号
L1000
D1000
15
D1014
L1015
D1015
15
D1029
L1030
D1030
15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1
0
0
0-1
1
30
0-1
1
50
0-1
2
80
A
22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数据转出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是 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如 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路 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为 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此 操作。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A 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8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A
9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关于路线号与地质点号命名
路线编号习惯上由首字母“L”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L0001”; 而地质点号习惯上由首字母“D”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D0001”。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A
1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A
2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A
3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A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A
19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A
2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A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21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为避免图幅内路线号和地质点号重复,一般给路线号的数字部分 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顺序编号。例如,1:5万图幅由4幅 1:2.5万图幅组成,则使用路线号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1:2.5万图幅顺序 号(可取值0,1,2,3),后面三位数字可代表1000个地质点。每条路线 的首个地质点号的数字部分与路线号相同,而最末的地质点号再加1 又可以作为第二条路线的编号,以此类推。
A
26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A
27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A
1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A
16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A
17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A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A
控制台方式
11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2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3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R、B过程与样品、 产状、照片等采样 过程在1个地质点内 顺序编号。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A
18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A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A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A
工作区控制台
7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A
28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
对照查错
A
29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野外手图入库:
(1) 单条路线入库 (2) 批量路线入库 (3) 更新路线属性(适用于图元个数未变动,
只需更新现有图元属性的情况)
A
30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A
23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A
24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A
25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属性联动浏览
A
31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A
32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A
33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A
34
如多条路线并行工作,也可提前设计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的 长度预留足够的地质点数,同样可以按照上述规则编号。
下表举例说明了同时设计3条路线,每条路线预留15个地质点的情况:
路线号
首地质点号
预留地质点数
末地质点号
L1000
D1000
15
D1014
L1015
D1015
15
D1029
L1030
D1030
15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1
0
0
0-1
1
30
0-1
1
50
0-1
2
80
A
22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数据转出
注意,“转出PC数据”必须是 野外路线操作的最后一步,如 果在执行过此操作之后又对路 线数据进行了修改,在转入为 桌面数据之前必须再次执行此 操作。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A 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8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路线号为必须字段
A
9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关于路线号与地质点号命名
路线编号习惯上由首字母“L”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L0001”; 而地质点号习惯上由首字母“D”加上4位数字组成,例如“D0001”。
DGSS-数字填图部分
(成果数据库之前)
A
1
功能框架与数据流程
A
2
内容提纲
一 新建图幅工程 二 新建野外手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 五 实际材料图(空间拓扑) 六 编稿原图
A
3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建立方式: (1)标准分幅 (2)自定义接图表 (3)工作区方式
A
➢ 素描
➢ 样品
➢ 化石
A
19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A
20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1-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A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③采样过程按分层顺序编号
21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为避免图幅内路线号和地质点号重复,一般给路线号的数字部分 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顺序编号。例如,1:5万图幅由4幅 1:2.5万图幅组成,则使用路线号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1:2.5万图幅顺序 号(可取值0,1,2,3),后面三位数字可代表1000个地质点。每条路线 的首个地质点号的数字部分与路线号相同,而最末的地质点号再加1 又可以作为第二条路线的编号,以此类推。
A
26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慎用)
建议在掌上机绘制线条时采取“折线”方式。
A
27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A
15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A
16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参数设置
设备连接与定位
A
17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地质点P过程是 PRB过程的核心, 其他采集过程隶属 于P过程。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A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A
控制台方式
11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2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3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R、B过程与样品、 产状、照片等采样 过程在1个地质点内 顺序编号。
定点后,须完成该 点所有采集过程才 可以定下一个点。
B过程
P2q
R过程
P2m
P过程
D3645
A
18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③ PRB数据采集
基本PRB过程:
➢ 地质点 ➢ 分段路线 ➢ 点和点间界线
其他采样过程:
➢ 产状
➢ 照片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A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A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A
工作区控制台
7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