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质剖面和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合集下载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ppt课件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ppt课件
48
五 实际材料图
连图和拓扑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a. 设置MapGis基础软件平台系统参数主要指“结点/裁剪搜索半径” (1e-009或更小)。
b. 灵活运用快捷键导航:F5(放大),F6(移动),F7(缩小)。 c. 如果已知线类型,可在连图过程中顺便设置线参数,以便后续工作。 d.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e.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f.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g.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h. 建立结点时,线参数要设置为“折线”,不能为“曲线”。
57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1) 自动赋Geoline左右地质体代号
注意,该功能仅适用于地质区的弧段完全由地质线(geoline)转换 而成的情况。
58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2) Geopoly批注地质代号回填到prb过程:
如果用户修改了Geopoly中某个区实体的“批注地质代号”(PSTRAPHA) 字段的值,可使用此功能将该值回填到该区所包含的PRB过程中。该回 填过程不仅修改实际材料图中的PRB过程(地质点,分段路线,地质界 线),也会追溯修改“图幅PRB库”中以及相应野外路线中的相应PRB 过程。回填方式分为:回填到本图幅、5万图幅回填到2.5万图幅、25万 图幅回填到10万图幅。
62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6) 地质界线地质代码和参数一致性检查:
63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重建的方法:
原始数据变动之后,地质区文件需要进行拓扑重建。 此时利用系统提供的“带参数的label点保存”等技术 手段,可以使拓扑重建的过程由全局修改变为局部修 改,由复杂变得简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数字剖面数据采集与剖面图制作

数字剖面数据采集与剖面图制作

照片数据输入对话框后按“OK”,照片
数据自动加入到分层库的列表框。该照
片库的列表框按分层和照片编号的顺序
排列。
(6)照片数据库操作
1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桌面剖面系统与 野外采集系统 录入方法一致
(6)产状、素 描、采样等其 它数据库操作 操作方法一样
地质点描述
目的是在以后连图中提供方便
岩石花纹库输入: 输入每一层的岩石 花纹,由相应的字 典辅助输入。每一 层可以输入三种岩
性及所占的比例演示
2 剖面图、 柱状图形成
2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群组段:是一个综合模块。为
画柱状图用,把各层归属到界
系统群组段中。
演示
(4)剖面地层 单位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造成分层描述字体 很小,在图中显得 很拥挤。在不改变 分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对各层的横格高 度进行调整。
照片数据采集:选择当前
导线号和当前分层(说明
是在本导线和本层号进
行照片数据采集,同时
在照片数据录入时,会
自动把导线号、分层号
带到照片数据库的导线、
分层记录项),然后按
?
“照片”按钮”。屏幕
自动弹出照片表框,
(6)数据录入-照片数据库操作
1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按“ADD”增加一条新的照片记录。在
X2
B
25
X1
A
图8数 字 剖 面 桌 面 系 统 横 格 高 度 调 整 图
最小横格高度以剖面最小厚度的5倍为宜,这样分层描述基本合适,如剖面
比例尺为1:5000,则剖面表达的最小厚度为5米,横格高度选为25米,剖面比例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4.3.1.2 在充分熟悉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
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面、层型剖
面)。
4.3.1.3 对已有的符合 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 剖面,利用数字剖面 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
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 和综合批注,在此基
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 和柱状图
批注位置 及内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在柱状图中所占的 高度不同,有些层 由于厚度较小,在 图中所占的高度较 小,这样在图中显 得很拥挤,分层描 述字体很小,不易 识别。在不改变分 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必须对各层的横 格高度进行调整。
前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 编辑框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 导线。如果不是,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 属导线。
⑤分层描述
③输入分
②增加新分层 ①进入分层 “ADD”
层数据
数据库
④选中分 层进入分 层描述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导入掌上机路线数据: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浏览和编辑原始数据:
地质点 地质路线 地质界线
样品 产装 化石 素描 照片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PRB图式图例整理和重新计算功能: 自动生成PRB点图元的静态注释图层
重新计算和点坐标重新写入等功能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如多条路线并行工作,也可提前设计多条路线,根据每条路线的 长度预留足够的地质点数,同样可以按照上述规则编号。
下表举例说明了同时设计3条路线,每条路线预留15个地质点的情况:
路线号
首地质点号
预留地质点数
末地质点号
L1000
D1000
15
D1014
L1015
D1015
15
D1029
L1030
D1030
15
为避免图幅内路线号和地质点号重复,一般给路线号的数字部分 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顺序编号。例如,1:5万图幅由4幅 1:2.5万图幅组成,则使用路线号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1:2.5万图幅顺 序号(可取值0,1,2,3),后面三位数字可代表1000个地质点。每条 路线的首个地质点号的数字部分与路线号相同,而最末的地质点号再 加1又可以作为第二条路线的编号,以此类推。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控制台方式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新建剖面新建剖面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打开剖面两种方式打开剖面两种方式对话框方式剖面控制台方式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绘制剖面图绘制剖面图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绘制剖面柱状图绘制剖面柱状图四四桌面桌面prbprb数据整理剖面数据整理剖面输出剖面数据输出剖面数据五五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打开实际材料图

剖面记录本记录格式

剖面记录本记录格式
剖面名称
………………………………………..构造(或地层、岩体)剖面(PM01)
所在图幅
1:25万龙岩市幅(G50C003003)
人员
王浩然(前测)王振(记录,分层)
龚勇(后测,采样)
(空三行)
起点坐标:X=;Y=;H= m
0-1
0~100m;φ=80°(方位);β=15°(倾角)

0~20m,灰紫色薄层粉砂岩。新鲜面......色,风化面……色,……结构,……

0~20m,灰白、土黄色中薄层粉砂岩。新鲜面......色,风化面……色,……
结构,…构造。(上一导线结束,新起一导的开始还没分层,也就是层号不
变时,岩性描述可以适当简略)
(分层时,中间空三行)

0~50m,紫红、灰白色薄层泥岩。…………………(详细描述)
(剖面结束时空三行)
终点坐标:X=;Y=;H= m
构造,矿物含量为:石英..%;长石..%;暗色矿物..%。……(尽
量详细描述)
采样:PM01-b1
照片:PM01-P1
(分层时,中间空三行)

20~70m;紫红色薄层泥岩。新鲜面......色,风化面……色,……结构,…
构造,矿物含量为:石英..%;长石..%;暗色矿物..%。……(尽
量详细描述)
采样:PM01-b2
照:PM01-P2
(分层时,中间空三行)

70~100m,灰白、土黄色中薄层粉砂岩。新鲜面......色,风化面……色,……
结构,…构造,矿物含量为:石英..%;长石..%;暗色矿物..%。
(尽量详细描述)
采样:PM01-b3
照片:PM01-P3
(这一导线结束,但是还不分层时,中间空一行)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质剖面方法及地质填图要求

实测地层剖面为了对测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剖面进行实际测量。

(一)小组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1.确定剖面起、止点, 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

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

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

如下图: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

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

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3.寻找化石应逐层依次寻找化石,将找到的化石顺序编号,并在化石发现地点用油漆做上标记。

·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可作如下分工(见下表):实测地层剖面人员分工1. 前、后测手的任务①在已经确定的剖面线上,选择导线点,并做上标记(标注导线点号)。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表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表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数据质量检查表数字地质填图野外PRB过程地质记录检查登记表检查人年月日并茂,②乙级点:指PRB过程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齐全、正确,文图基本吻合。

14项中2/3达到要求,其中注有“*”项目基本全而较详细、完整。

③丙级点:指PRB过程所必须观察记录的要素内容缺项较多,描述简单,文图有多处不符。

表中1-14项一半未达到详尽要求,注有“*”者过于简单。

④丁级点:指PRB过程所必须观察的记录要素内容缺项很多,“*”项的内容基本达不到要求的。

2、构造描述包括沉积构造如层面、层理等,变质、变形构造、断裂构造等详细观察与记录。

3、受查各小项目按“5、4、3、2分”(优、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填入相应栏内,无此项内容小栏打“×”, 此项不参加平均计算;某小栏观察漏项记入“0分”此项并参加平均计算。

4、样品鉴定结果、批注等项,可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酌情予以评分。

数字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 记录与质量评价表受检单位:技术负责:剖面测制者:测制时间:年月日评价:甲级:剖面线选择合理,露头>50%;掩盖地段有揭露或辅助剖面控制,地层接触关系清楚,测制方法正确,分层合理,基本层序清楚,描述详尽,各要素齐全,作图正确,各项资料完备。

乙级:剖面线选择较合理,露头尚好,测制较正确,分层尚合理,且进行了基本层序划分编录。

描述内容较详细,各要素基本齐全,顶底尚完整,作图较正确,各项资料较完备。

丙级:剖面线选择基本合理,但露头达不到30%;分层基本合理,描述较详细;剖面缺少顶底资料。

作图基本正确,各项资料基本完备。

丁级:①剖面线选择不妥,欠合理;②测制精度亦达不到该比例尺要求;观察内容不正确、有严重错误;露头不好又没有进行合理揭露。

③各项资料不尽完备。

数字实测剖面(主要指岩体剖面) 记录内容及质量检查记录表受检单位:技术负责:剖面测制者:测制时间:年月日评价:甲级:剖面线选择合理,露头>50%;单元划分合理,测制正确,描述详尽,各要素齐全,作图正确,各项资料完备。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② ③ ④ ⑤ 打开地图 GPS操作 PRB数据采集 剖面数据采集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重建的方法:
(1) 由现有的geopoly文件生成代参数的label点文件
此功能不仅可以将原有区图元的属性内容保存于label点 中,同时将区参数(区颜色,区网纹)等也存储其中,可以 大大节省拓扑重建过程中重新赋颜色,修改参数等方面 的工作量。
五 实际材料图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检查及排错:
建立地质界线拓扑关系: a.自动剪断线 b.线拓扑检查 c.对每一条悬挂线进行检查、处理(注意断层)
五 实际材料图
地质体的形成(拓扑造区):
(1) 地质线转弧段(两种方法):
注意勾选“弧段可见”选项
五 实际材料图
地质体的形成(拓扑造区):
(2) 地质体区拓扑检查:
b. c.
d.
e. f. g. h.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建立结点时,线参数要设置为“折线”,不能为“曲线”。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图标,在图中设计路线(折线)并录入属性。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吴新华版权,江西地调院)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及实测剖面的方法(吴新华版权,江西地调院)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3.火山岩区
火山岩采用火山地层—岩性 (岩相)双重方法填图。其研究内容是: ①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 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 律。 ②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 (注意寻找化石)的基础上,结合 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 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的时代。 ③依据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 分布,划分火山岩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 ④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性、岩相资料, 研究古火山机构,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②侵入岩填图单位以单元作为基本的填图单位,独立侵入 体和脉岩为非正式填图单位。 在侵入体或单元与周围地质体接触带,应按接触关系和变质现 象以及变质作用的类型划分变质带。有条件的侵入体或单元应 尽可能划分出岩石带。 ③火山岩填图单位,可按地层学万法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一般 划分到组,必要时可划分到段和层,亦可按火山活动的规律性 和火山地层的特殊性划分火山活动旋回,必要时可划分到韵律。 中深变质的火山岩应按变质岩的要求划分填图单位。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5.第四纪地质 ①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 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 ②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 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层 层序。 ③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 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 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一、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四)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1.实测地质剖面 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 岩侵入岩单元和变质岩填图单位一般至少要有1-2条 实测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可按联测区部署,一般一个 填图单位应有2-3条剖面控制,比例尺一般不小于一 比五千。若己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也可部分 或全部引用。

实测地质剖面及成图方法(修改)

实测地质剖面及成图方法(修改)

8、特殊“层位”的处理。在剖面图上小于 1mm的,但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单层(如化石 层、标志层、矿层、岩脉等),可适当放大 画在图上,但在记录中应注明实际厚度。
9、剖面数据整理。当天工作结束后,全组 人员对野外实测工作逐导线、逐层进行校对, 使记录本、登记表、平面图、信手剖面图、 标本样品互相吻合,保证不出差错。若查出 问题,室内不能解决,可在第二天复查后再 开始工作。测制剖面过程中如果碰到疑难的 问题,也可全组共同讨论解决。
走向 60˚
障碍物
岩体
寒武系
A’
奥陶系
石炭系
二叠系
平移
探槽
4、覆盖处理。当露头不连续,而又找不 到更合适的剖面位置时,可布置一些短剖 面加以拼接,但须注意拼接的准确性,防 止遗漏和重复。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布设探 槽、井探或剥土等工程予以揭露。
5、剖面成图比例尺。应根据规范要求及 施测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以能充分反映 其最小地层单位或岩石单位为原则。即剖 面上能标定为1mm的单位,均可在实地 按相应比例尺所代表的厚度划分出来。常 用比例尺分1/500~1/5000。
实测地质剖面参数计算表
导线
导 坐标 方
线



号XYH °
斜距 ( L/m )
坡 度 角
/β °
平高 距差
// mm
累计/m
平 距
高 程
/M
产状
倾向°
倾角 /α°
位 置
真 导线与走 厚
向间 度 夹角γ° D/
m
分层
分 真厚 层度 号 /m
地质 描述
(化 石)
样品

编 号
位注 置
/m
1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F o r p e r s o n a l u s e o n l y i n s t u d y a n d r e s e a r c h;n o t f o 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五号字空,单倍行距)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PM101(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工作地区图幅编号单位院长总工项目负责技术负责记录日期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cm”,边框选“无”。

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纸张为“A4”,页边距上2.54cm,下2.54 cm,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cm,右2.5 cm,装订线1 cm。

(注意:等同于左3.5cm,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PM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均选1行,1.25倍行距)剖面编号:PM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地质调查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的基本表达格式示例

新疆区调路线记录内容及记录格式路线编号:L1007目的任务:1:50000路线地质调查(或矿产路线调查)人员分工:记录:掌图:手图编号:路线方向:(空三行)点号:D0001(居中)点位:X=16566550 Y=4255660 Z=2249点性:地层分界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侵入体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化石点)地质描述:点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注意微观与宏观(构造、岩石的分布状态、完整性、成层性等等,及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现象的描述首先描述露头类型:(天然、人工),(好、良好、较好,一般、差),沿(水沟、小路、陡坎、采石场等)出露。

另起一行,描述岩石: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面、风化面),风化程度(强中弱),赋存状态(致密坚硬、松散、破碎),结构、构造,结晶程度(岩浆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含量)、颗粒大小、形状(沉积岩颗粒磨圆度、变质岩与岩浆岩的等粒不等粒结晶或重结晶程度等)、矿物特征。

岩层组合特征(岩层组合、层厚/板理/片理等厚度,各层比例)产状。

空一行点南:岩性名称具体描述需另起一行,描述要点同点北空一行首先注明该点两侧产状,或将产状放在岩性描述之后。

(注意产状不能空缺,分界点两侧产状必须都要测量。

断层点要测量断层产状,如断层120°∠45°)另起一行,描述接触关系:侵入、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注意:接触不能空缺,特殊接触关系要说明其依据)空一行围岩蚀变: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分布范围、蚀变强弱、重叠关系;蚀变与构造、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

空一行矿化:分布范围、产状(产出形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关系、粒度变化、矿化强度,矿化与岩性、蚀变、构造间的关系。

(有矿化现象的要重点描述并取样)空一行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片理等。

主要描述其形态、性质、规模、产状、发育程度、空间关系、与岩性关系。

对断层破碎带要详细描述其结构面特征,破碎带的宽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角砾成分(磨圆度、粒度大小)、断层性质等。

地质剖面、槽探、钻探记录表格

地质剖面、槽探、钻探记录表格

实测地质剖面相关记录表格项目(矿区)名称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剖面编号:记录者:参加者:检查者:工作时间: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地质资料质量检查卡探槽工程相关记录表格项目(矿区)名称探槽工程地质记录表工程编号:工程长度:施工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记录者:检查者:探槽工程基本情况表工程位置:施工目的:人员分工:测量长度: m 素描水平长度: m 使用工作量: m3槽头坐标:X: Y: Z:探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表探槽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 / 共页探槽工程地质记录表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工程号:第页 / 共页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槽探工程采样记录表填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刻槽样采样质量检查记录表注:采样状况*是指有无混样、飞样、有无跨层采样等。

地质资料质量检查卡钻探工程相关记录表格项目(矿区)名称钻探工程地质记录表钻孔编号:孔口坐标:X设计孔深:Y终孔孔深:Z开孔日期:年月日编录日期:自年月日终孔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编录者:审核者:附件:项目(矿区)名称ZK 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批准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上(坐标X= ,Y= ,Z= )布置了钻探,设计深度米,倾角,方位角。

其它要求:。

项目负责;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员);测量组长。

年月日于年月日开始工作,于年月日安装完毕。

安装队长(机长)年月日项目(矿区)名称ZK 钻孔开孔检查验收单1.安装质量:设计方位角,倾角;实际方位角,立轴倾角,地基稳固程度。

2.设备类型及试车:钻塔;钻机;水泵;动力机。

3.附属设备循环系统;照明设备;取心工具;其它。

4.安全设备厂房、塔布、台板、地板、活动工作台、防护栏杆、扶梯及防火、防风、防洪、防寒、避雷等。

5.岩心箱、岩心隔板及记录用具。

6.验收意见。

安装队长:;地质技术员:;机长:;探矿技术员:;安全技术员:;项目负责:;年月日项目(矿区)名称ZK 钻孔施工通知书批准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上布置钻孔,现已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安装通知书规定和要求,同意即行施工。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
地质记录本的记录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时间:记录观察和测量时间。

2. 地点:记录观察和测量地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地理坐标、高程等。

3. 人员分工:记录参与观察和测量的人员分工情况,如负责人、测量员、记录员等。

4. 路线目的: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目的,如地质填图、矿产调查等。

5. 路线号: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路线编号。

6. 点号: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地点编号。

7. 位置:记录观察和测量的具体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高程等。

8. 性质:记录观察和测量的性质,如分界点、控制点等。

9. 描述:记录观察和测量的详细描述,包括岩石的岩性、地层或岩体产状、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及矿产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地质界面产状、标本及样品编号以及主要的素描图、路线信手剖面和照片等。

对于岩性分界点,应对观察点两侧的岩性特点分别进行描述。

10. 点间地质:记录从当前观察点至下一个观察点之间不同的岩性分层情况,包
括方向、米距等信息。

11. 路线小结:记录本次观察和测量的总结,包括主要发现、分析等信息。

以上是常见的地质记录本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因不同行业或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3) 线弧一致性检查:
检查geopoly中的弧段和geoline中的地质线的一致性。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4) 填图单位代号与图形参数匹配检查: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5) Geopoly填图单位代号与注释一致性检查:
该功能是对一个地质体内部的 注释和标注点进行一致性检查。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拓扑重建的方法:
(4) 将label点文件与新的区文件进行合并
该步骤完成后,未经改变的区图元又会恢复原貌,包括属性和参数。
(5) 对变动后的区实体进行编辑。
六 编稿原图
更新编稿原图实际材料图内容:
(1)如果实际材料图比例尺大于编稿原图,如 1:2.5万到1:5万或1:10万到1:25万,野外手图工程中, 必须要先建立相应小比例尺的图幅库,然后将1:2.5 万或者1:10万的实际材料图投影到1:5万或1:25万的 图幅工程中,才能形成编稿原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点位明显不准。 流线锯齿过多。 曲线上点过密。 线段距离过大或压盖。

数字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记录与质量评价表

数字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记录与质量评价表

数字实测剖面(主要指地层剖面)记录与质量评价表
受检单位:技术负责:
评价:甲级:剖面线选择合理,露头>50%;掩盖地段有揭露或辅助剖面控制,地层接触关系清楚,测制方法正确,分层合理,基本层序清楚,描述详尽,各要素齐全,作图正确,各项资料完备。

乙级:剖面线选择较合理,露头尚好,测制较正确,分层尚合理,且进行了基本层序划分编录,描述内容较详尽,各要素基本齐全,顶底尚完整,作图较正确,各项资料较完备。

丙级:剖面线选择基本合理,但露头达不到30%;分层基本合理,描述较详尽;剖面缺少顶底资料。

作图基本正确,各项资料基本完备。

丁级:①剖面线选择不妥,欠合理;②测制精度亦达不到该比例尺要求;观察内容不正确、有严重错误;露头不好又没有进行合理揭露;③各项资料不尽完备。

数字填图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0-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 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记录规则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30 0
褶皱轴 50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1.1 数字地质剖面需分如下类型分别进行 测制: 沉积岩剖面; 火山岩剖面; 侵入岩剖面; 变质岩剖面; (蛇绿)混杂岩剖面; 第四纪堆 积物剖面和地质构造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与数字剖面系统操作
实测剖面数据录入规则 操作流程:
1 创建新剖面 2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3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导入数字剖面桌面系统 4 剖面厚度计算 5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6 剖面小结
照片库
产状库
导线库 分层库
样品库
素描库 化石库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数据采集
4.2.2在掌上机的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新剖面
4.2.8剖面柱状图横格高度调整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手工移动横
125-(A+B+C+D)
格高度,这种方法 难度较大,因为柱
X5
E
100-(A+B+C)
状图两侧的横格高
75-(A+B)
度较难保持平行。
另一种方法是计算
D
50-A
机自动进行横格高
X4 X3
C
度的调整。
X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五号字空,单倍行距)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PM101(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工作地区图幅编号单位院长总工工程负责技术负责记录日期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cm”,边框选“无”。

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纸张为“A4”,页边距上2.54cm,下2.54 cm,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cm,右2.5 cm,装订线1 cm。

(注意:等同于左3.5cm,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2 / 9×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PM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均选1行,1.25倍行距)剖面编号:PM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剖面方位:××°()起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终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测制日期:20××年×月×日到×月×号图编编号:L45E012005剖面长度:14.509km分层:张一(姓名2字时,间空一字)记录:×××掌图:×××前测:×××后测:×××照相:×××表格:×××制图:×××采样:×××、×××(两个人名间用“、”)比例尺:1︰5000其他说明:本剖面中主要样品代号说明如下:B—标本;b—薄片;HT—基岩化探;HX—化学分析;DT—电子探针;G—光片;BT—包体测温;ZP-照片;SM-素描图,(可据本剖面加和减少说明内容)(以下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在正式剖面记录第一页再次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再次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因本页再次从第一页开始,所以前页可能有空页是正常情况。

导线号:0-1导;方位=151°;坡角=-3°;斜距=155m(段前“1”行,行距1.25倍)层号:1(左列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数字全用Time New Roman,段前“1”行)分层位置:0-1导0m(右列为宋体五号)层岩性:×××××(只有每一导线和每一层号的段前“1”行,余段前和段后均为“0”)层描述:××××××。

层号:2分层位置:0-1导××m1 / 92 / 9层 岩 性:×××××××××××层 描 述:(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 右缩进设为“0”, 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悬挂缩进5字符)。

样 品:PM101B2-1,PM101b2-1,PM101Gp2-1,(××××岩,0-1导10m ).PM101B2-2,同一点处的样品同一段列之。

同一层另一采样点另行列之。

多于2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左缩进设为“5”, 右缩进设为“0”,在格式→段落→特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不缩进,悬挂不缩进)样品批注:PM101b2-1,野外名称:××岩;鉴定名称:××岩;采用名称:××岩。

样品批注中注意三个名称均要注释(查各样的相关资料,如剖面薄片鉴定采用名、路线薄片鉴定采用名或是薄片鉴定报告等)。

有些重要采用名称与鉴定名称不一致时,可稍详细注明,如下一样品的“因玻屑达25%”PM101b2-2,野外名称:硅质粉砂岩;鉴定名称:中酸性岩屑凝灰岩;采用名称:中酸性玻屑凝灰岩(因玻屑达25%)。

野外名称、鉴定名称、采用名称三者一致时,可简注为野外名称、鉴定名称、采用名称:×××岩。

产 状:148°∠40°(0-1导61m );照 片:2-1-zp (0201)钙质粉砂岩中层理,镜头方位148°,61m ;2-2-zp (0202)宏观露头,上两组节理,镜头方位168°,65m ;2-3-zp (0203)硅质粉砂岩中走向为158°的石英脉,镜头方位172°,70m ; 2-4-zp (0204)石英细脉,镜头方位210°,100m ; 2-5-zp (0205)硅质粉砂岩中层理,镜头方位150°,140m 照片注释中一号一注,另一照片编排时另起行。

部分照片可用Photoshop 等软件裁剪选用局部重要的信息。

如另一照片是前一照片的局部时,可在注释中注明,如“2-3zp 是2-2zp 的局部”。

部分照片可在Coreldraw 等软件中进行详细编辑,便于更好说明问题。

原则上同一行编排2张照片。

有时为了编排需要可将前后两张照片就近放在一行。

0201 0202尽可能不借用表格编排照片(除非只有一张照片且大小<1/2版心并要文字环绕时,如下例)。

3 / 9层 岩 性:灰色薄层状硅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层 描 述:从0-155m 岩性稳定,仍为灰色薄层状硅质粉砂岩夹黑色薄层状硅质粉砂岩。

样 品:PM101Gp8-4(26m ),PM101Gp8-5(126m );照 片:8-1-zp (0801)沿70°节理破碎的岩石,镜头方位162°,133m ;尽可能不借用表格编排照片(除非只有一张照片且大小<1/2版心并要文字环绕时,如下例)。

部分照片示需要拉大图片,以更清晰显示内容。

此时可占满行(不能文字环绕)每页尽可能满页排版,有时借住拉大和缩小部图片等方式。

终点坐标:x=5102886 y=15354710×省×县×地×系实测地质剖面PM101剖面小结(小三仿宋居中,段前后设为0.5)剖面小结与前文间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正文部分全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首行空2字符。

主要总结内容如下: 概述××剖面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 ),始于 ××地于终 ×× ,概述剖面主要目的任务等,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一、主要工作量及人员配置(宋体五号加粗)① 剖面长度××km , ② 导线数, ③分层×层, ④素描×幅 、地质照片×幅,主要样品:0801标本薄片×,…全岩稀土微量×,…。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一)剖面主要地质构造格架剖面主要控制地质体为×× , 自××向××,主体为一(单斜、背斜、向斜、复式单斜、复式背斜、复式向斜…),建议用剖面缩略图示出(二)主要地质填图单位及可填图性介绍剖面所控制和可划分的主要填图单位有① …、② …。

①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在剖面上见于×-×层,主要填图标志、主要代表性岩石学特征、地层学及沉积学等特征,与相邻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

最好选用部分照片和素描,或注明在剖面记录中的照片和素描编号等。

② …。

同① …介绍。

(三)构造特征①断裂、②褶皱、③节理。

④ … 。

××断裂,是分割×层与×层的断裂或是见于或层内,控制×地质体的分布,造成×地质体的重复或是缺失…,断裂要素、对地质体的作用、或矿化蚀变(四)沉积环境分析或岩体的就位机制及脉岩或的分布特征、意义…(五)矿化蚀变(六)新发现(如无可不写)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 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不清,或新发现××岩类、××构造、××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其他…地质剖面建议在小结后附剖面薄片批注表,便于查对。

地化剖面附主要矿产样品数据。

附录:×省×县×地×系实测PM101地质剖面薄片批注表4 / 9表内宋体小五,行距固定13磅。

左对齐,上下居中。

批注一栏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或是对鉴定名称有异义时增加的薄片鉴定报告或是野外证据充分但薄片未切到的重要信息。

或是花岗岩类经QAP重新投图等提供的修改鉴定名称的重要证据。

注意表内末尾不能有“。

”表格另起一页时要新加表名。

附录:×省×县×地×系实测DH101化探剖面化学样批注表表内宋体小五,所有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