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反应课件.ppt
合集下载
6.2.2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课件-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置换反应
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 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征:单质 + 化合物 → 新化合物 + 新单质。 通式:A+BC →AC+B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置换反应的常见类型: (1)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如: Fe + H2SO4 ==== FeSO4 + H2↑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化学兴趣小组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_铝__>__铜__>__银___。
【评价反思】(1)进行实验1前,需要用砂纸打磨铝丝,目的是__除__去__铝__丝_ _表__面__的__氧__化__膜__及__污__物___。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实验__3_,也可以得出正 确的结论。
没有明显现象;X放入ZCln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
B.Z>X>Y
C.X>Z>Y
D.Y>X>Z
X 加入稀 Y 硫酸中 Z
X、Z表面 有气泡生成
Y表面无气 泡生成
金属活动性: X、Z>H
金属活动性: H>Y
X
放入ZCln 溶液中
无变化
金属活动性: Z>X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控制变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 温度、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金属的大小形状等)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可根据金属是否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
针对训练
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
置换反应PPT课件
3
这几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由一种 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 化合物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 换反应。
置换反应的特点
A + BC = AC +
B
4
化合反应:A + B = C 分解反应:A = B + C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8
2019/10/18
9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反应类型
溶液颜色变
铝丝浸入硫 酸铜溶液中
浅,最后变 为无色,铝 表面有红色
物质析出
2Al+3CuSO4= 3Cu+Al2(SO4)3
置换反应
铜丝浸入硝 有银色金属附 Cu+2AgNO3= 酸银溶液中 着在铜丝上 Cu(NO3)2+Ag
置换反应
铜丝浸入硫 酸铝溶液中
没有现象
无
无
10
实验总 结:
1、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 应; 2、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 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11
1、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的质量会增
加 的是( C )
A、稀H2SO4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HCl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生成的
置换反应
1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静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 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 + B = C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 = B + C
这几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由一种 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 化合物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 换反应。
置换反应的特点
A + BC = AC +
B
4
化合反应:A + B = C 分解反应:A = B + C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8
2019/10/18
9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反应类型
溶液颜色变
铝丝浸入硫 酸铜溶液中
浅,最后变 为无色,铝 表面有红色
物质析出
2Al+3CuSO4= 3Cu+Al2(SO4)3
置换反应
铜丝浸入硝 有银色金属附 Cu+2AgNO3= 酸银溶液中 着在铜丝上 Cu(NO3)2+Ag
置换反应
铜丝浸入硫 酸铝溶液中
没有现象
无
无
10
实验总 结:
1、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 应; 2、可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 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11
1、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的质量会增
加 的是( C )
A、稀H2SO4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HCl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生成的
置换反应
1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静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 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 + B = C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 = B + C
初三化学置换反应ppt课件
X + H2SO4 = H2 ↑ + XSO4
y
2
t
W
得W=2/y*t
由于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铁大,所以产生的
氢气少
例题分析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A
B
C
D
X + H2SO4 = H2 ↑ + XSO4
例题分析-变形 向足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等质量分数且等量的稀硫酸,图像正确的是
(1)废水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______性杂质除去.不进溶行过滤的 操作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漏斗、滤纸和______
玻璃棒
例题分析
(2)金属X是______,将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溶液Y是______,利 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 置换反应
课程引入
重要性:初中四大反应之一 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分析题 重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结合复分解反应,考察滤渣和滤液成分
知识点讲解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
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
一和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
四大反应对比
A
B
C
D
X + H2SO4 = H2 ↑ + XSO4
锌粉和铁粉 足,量 硫酸全部消耗完且等量
例题分析 某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
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小红同学运用化学知识准备对废水进行处理,设计除去铜 离子,回收FeSO4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请你跟小红同学一起讨论有关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滚动专题(八) 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置换反应ppt课件
滚动专题
【点拨】三种金属的质量、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都相等, 则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 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 的质量是甲>乙>丙,故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
【答案】B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滚动专题
13.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四个实 验。从所描述的实验现象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X>Y>Z C.Y>X、Y>Z
B.Z>Y>X D.X>Y、Z>Y
滚动专题
【点拨】把金属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与稀硫酸反应 产生氢气,Y无明显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比Y强;把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析出银,而Z没有变化, 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银,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所以Y的活 动性大于Z,故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为X>Y>Z。
【答案】D
滚动专题
10.【中考·娄底】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
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
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 g
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
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
A.指针偏向左边
B.指针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3.用Mg、Al、Zn、Fe四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反应,若要得 到等质量的氢气,消耗这四种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 序为___Z_n_>_F_e_>__M_g_>__A_l_____。如果用等质量的上述四种 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 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__A_l_>_M__g_>_F_e_>_Z__n______。如果 将足量的上述四种金属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 酸中,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__四__种__金__属__产__生__的__H_2_质__量__均__相__等______________。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置换反应)专题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18张)
类型二:几种不同的金属放入同一盐溶液中反应
1、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Cu和Zn的混合物,充分 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
Cu(NO3)2和AgNO3
(A )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
Cu(NO3)2和AgNO3
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
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 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视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 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_控__制__变__量__法________。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 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__与__盐__酸__反__应__的__铝__片__表__面__也__有__氧__化__膜___。 丙同学对照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
二、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
类型一: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
1、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 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A_g____。
2、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 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滤液中可能有Fe(NO3)2、Mg(NO3)2、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Cu、Zn
初中化学_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专题复习 PPT课件 图文
思考4.
将四种等质量金属投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
Mg
Zn
Fe
Cu
盐酸溶液
产生H2
质量
反应快慢程度
Mg > Zn > Fe
甲( Mg ) 乙( Fe ) 丙( Zn )
0
反应时间
判断依据:每条曲线中,斜线越陡,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多,反应快。
一定质量的 酸与足量的不 同金属反应制 氢气时,生成 氢气的质量决 定于酸中氢元 素的质量,所 以生成氢气一 样多
产生H2 质量
AB
C
反应时间
四:有关金属活动顺序的计算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要测定铜—锌合金及铜—银合金 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知浓度的稀盐 酸和必要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
(2)该合金65克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生成0.4克氢气, 则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试验时必须 提供和测出的数据——(填序号)
A . X>Y > (H) > Z B. X >Y > Ag >Z
C . X >Y >Z >Ag D. X >(H) >Y >Z
思考2.
•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通常是活动性较强的金 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 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u+2Ag NO3=Cu(NO3)2+2Ag 。
金属活动性顺序 及
置换反应 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
K Ca N a M g Al Zn Fe Sn Pb (H ) Cu H g Ag Pt Au
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ppt课件.ppt
(2)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3)生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4)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金属与盐的反应
注意
(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元素的前面。 (K、Ca、Na除外)
(2)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3)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考点1: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现象
考点2:判断活动性顺序 考点4: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层次二: 制氢能力
不同金属与同种盐溶液 同种金属与不同盐溶液
考点5:判断速率快慢及产生氢气质量多少
考点6:根据反应图象比较
考点8:判断比较复杂的溶液或固体的组成
考点7:判断反应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
金属与酸的反应
注意
(1)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K、Ca、Na除外)
例5: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 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BC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C.CuSO4溶液、Fe、Al D.AlCl3溶液、Fe、Cu
制氢能力 (1)将五种等质量的铝、镁、铁、锌、铜金属投入 到相同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
例3:现有M、N、X、Y四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 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M的硝酸盐溶液 中,在X 表面有M析出;将M浸入N的硝酸盐溶液, 在M 表面有N析出。则M、N、X、Y的金属活动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A )
A.Y>X>M>N C.N>M>X>Y
B.Y>X>N>M D.X>Y>M>N
Mg Al Zn Fe Cu
①制H2的速度由快到慢: Mg>Al >Zn>Fe Cu不反应 ②制H2的能力由强到弱: Al>Mg >Fe>Zn Cu不反应
金属与盐的反应
注意
(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元素的前面。 (K、Ca、Na除外)
(2)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3)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考点1: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现象
考点2:判断活动性顺序 考点4: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层次二: 制氢能力
不同金属与同种盐溶液 同种金属与不同盐溶液
考点5:判断速率快慢及产生氢气质量多少
考点6:根据反应图象比较
考点8:判断比较复杂的溶液或固体的组成
考点7:判断反应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
金属与酸的反应
注意
(1)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K、Ca、Na除外)
例5: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 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BC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C.CuSO4溶液、Fe、Al D.AlCl3溶液、Fe、Cu
制氢能力 (1)将五种等质量的铝、镁、铁、锌、铜金属投入 到相同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
例3:现有M、N、X、Y四种金属。将他们分别投入 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浸入M的硝酸盐溶液 中,在X 表面有M析出;将M浸入N的硝酸盐溶液, 在M 表面有N析出。则M、N、X、Y的金属活动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 A )
A.Y>X>M>N C.N>M>X>Y
B.Y>X>N>M D.X>Y>M>N
Mg Al Zn Fe Cu
①制H2的速度由快到慢: Mg>Al >Zn>Fe Cu不反应 ②制H2的能力由强到弱: Al>Mg >Fe>Zn Cu不反应
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置换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温故互查
WE GU HU CHA
1.金属材料包括__纯__金__属____和__合__金____。 2. 合 金 一 般 比 组 成 它 们 的 纯 金 属 硬 度 更 __大____ 、 熔 点 更 __低____ 、 用 途 更 __广____。 3.___生__铁___和__钢____是__含__碳__量____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反应速率__较__慢___,
③铁
有少量气泡产生, 溶液逐渐变为_浅__绿_
F__e+__2_H__C_l_=_=_=_F__eC__l_2+__H__2↑____
色
__F_e_+__H__2S__O_4_=_=_=___ __F_e_S_O__4 +__H__2_↑_____
④铜
无变化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镁、铁、锌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与盐酸、稀硫酸反 应。据此说明镁、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 (2)根据镁、铁、锌与等质量、等浓度的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产生气泡的快 慢,可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镁 > 锌 > 铁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2_M__g_+__O_2_=_点=_=_燃=_=_2_M__g_O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3_F_e_+__2_O_2_=_点=_=_燃=_=__F_e_3_O__4 _______。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_Z__n_+__H_2_S_O__4=_=_=_Z__n_S_O__4+__H__2_↑_____。
生成白色固体
金属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铝 ③铁
打磨过的铝在常温下表面会逐
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_氧__化__ __4_A_l_+__3_O_2_=_=_=_2_A_l_2_O_3__
WE GU HU CHA
1.金属材料包括__纯__金__属____和__合__金____。 2. 合 金 一 般 比 组 成 它 们 的 纯 金 属 硬 度 更 __大____ 、 熔 点 更 __低____ 、 用 途 更 __广____。 3.___生__铁___和__钢____是__含__碳__量____不同的两种铁合金。
反应速率__较__慢___,
③铁
有少量气泡产生, 溶液逐渐变为_浅__绿_
F__e+__2_H__C_l_=_=_=_F__eC__l_2+__H__2↑____
色
__F_e_+__H__2S__O_4_=_=_=___ __F_e_S_O__4 +__H__2_↑_____
④铜
无变化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1)镁、铁、锌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不与盐酸、稀硫酸反 应。据此说明镁、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 (2)根据镁、铁、锌与等质量、等浓度的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产生气泡的快 慢,可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镁 > 锌 > 铁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___2_M__g_+__O_2_=_点=_=_燃=_=_2_M__g_O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3_F_e_+__2_O_2_=_点=_=_燃=_=__F_e_3_O__4 _______。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_Z__n_+__H_2_S_O__4=_=_=_Z__n_S_O__4+__H__2_↑_____。
生成白色固体
金属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铝 ③铁
打磨过的铝在常温下表面会逐
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_氧__化__ __4_A_l_+__3_O_2_=_=_=_2_A_l_2_O_3__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二第1讲置换反应习题课件沪教版
2. 金属和盐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 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简单归纳为“强换弱,盐要溶”。如果盐不溶于 水,也不能发生反应,如Fe+CuSO4=== FeSO4+Cu、 Cu+Ag2CO3→不反应。
3. 氢气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 H2+CuO=△== Cu+H2O、C+2CuO=高=温= 2Cu+CO2↑。
【点拨】
在置换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都发生 变化,如H2+CuO=△==Cu+H2O中,氧元素的化合 价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
有化合物,B正确;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CH4+2O2=点=燃=CO2+2H2O 和CO+CuO==△=Cu+CO2,C正确;
7 【2022·杭州二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 转化”,其中一种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即一定条件下, 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按照个数比___1_∶__3__在催化 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__不__是___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点拨】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其中二氧化碳 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3。由于生成物都是化 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解析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其字母表达式为 A+BC―→B+AC(简记为“一换一”)。
考点解析
1. 金属和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 面的金属才能将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将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的 氢置换出来,简单归纳为“氢之前,能转换”,如 Zn+2HCl=== ZnCl2+H2↑。
化学反应类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氧化还原反应 2 , 5
非氧化还原反应
1, 3, 4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四种基本 反应类型的关系
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
• 化学反应前后有物质的元素化合价产生变化的反应一 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反应后化合价升高,产生氧化反应,该反应物被氧化. • 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产生还原反应,该反应物被还原. •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某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某些不属
AB + CD = CB + AD
请同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化合反应
(1)金属 + 非金属 (2)非金属 + 非金属
点燃
4Al + 3O2 == 2Al2 O3
点燃
C + O2 == C
(3)非金属氧化物 + 水 S O3 + H2O == H2 S O4 (4)金属氧化物 + 水 CaO + H2O == Ca( OH )2
3 置换反应
(1) 金属 + 酸 Mg + H2SO4 == MgSO4 + H2
(2) 金属 + 盐 Fe + CuSO4 == FeSO4+ Cu 高温
(3)非金属 + 氧化物 C + 2 CuO === 2Cu + CO2
4复分解反应
(1)酸 + 碱 (2)盐 + 碱 (3)盐 + 酸
2NaOH + H2SO4 ==Na2SO4 + 2 H2O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课件度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内容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 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较活 泼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较活泼 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 溶液里置换出来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控制变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如 温度、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金属的大小形状等)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可根据金属是否能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
针对训练
有X、Y、Z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
课时2 金属活动性顺序 置换反应
九下 化学
科粤版
教
1 学习目标
学
2 新课引入
环
3 新知学习
节 4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2.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重点 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难点
新课引入
为什么铝和铁都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而铜却不能与硫酸铝或硫酸亚铁 溶液反应呢?
金属活动性顺序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和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够与盐酸、稀硫酸产生置换反应, 得到氢气; (3)位于前面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 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专题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
将铁丝插入硝酸铜溶液中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钵 铜丝表面出现灰黑色固体
Fe>Cu Cu>Ag
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Cu>Ag
。
你还能设计其它方案吗
思考1.
• 某同学为了探究X、Y、Z三种金属(都不是银) 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1)把X和Y分 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 应(2)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 表面有Ag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 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BD ) ( A . X>Y > (H) > Z B. X >Y > Ag >Z C . X >Y >Z >Ag D. X >(H) >Y >Z
思考2.
•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通常是活动性较强的金 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 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u+2Ag NO3=Cu(NO3)2+2Ag 。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置换反应的规 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 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 I2+Na2S=2NaI+S , Br2+2KI=2KBr+I2。由此可以推断: ① S、Cl2、I2、Br2非金属单质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是: Cl2>Br2>I2 >S 。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B ) A. Cl2+2NaI= 2NaCl+I2 B . I2+ 2KBr= 2KI+ Br2 C. Br2+ Na2S=2NaBr+S↓ D. Cl2 +K2S= 2KCl+S↓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几种化学反应类型ppt课件
Fe2ppOt课3件. Fe3O4等
2
4、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
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分类:
5、氧化反应:
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化
定义:
反应
分类
缓慢氧化 举例:消化、金属生锈等
爆炸 剧烈氧化
燃烧
ppt课件.
定义 本质 条件
有可燃物
与O2充分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3点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 质的反应。简记为“由多变一”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它物质的反应。简记为“由一变多” 3、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单ppt质课件.和化合物的反应。 1
(2)分类:
类型
反应的条件
金属与酸的置换 金属与盐的置换
(1)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 氢之前; (2)酸一般是稀H2SO4、稀HCl (1)反应物金属比生成物从属 活泼; (2)参加反应的盐可溶;
(3)K、Ca、Na不能参加反应
单质还原剂与金 属氧化物的置换
(1)单质还原剂一般是C、H2 (2)常见的氧化物是CuO、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Mg+CO2=2MgO+C
3Fe+4H2O(g)==加热==Fe3O4+4H2
•
2Al+6HCl=2AlCl3+3H2↑
•
2F2+2H2O=4HF+O2
•
C+H2O(g)==高温==CO+H2
Zn+2H+=Zn2++H2 5.副族元素的单质置换副族元素的单质
•
2H2+SiCl4=Si+4HCl
•
按元素的性质划分,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
•
1.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
2Al+Fe2O3=高温=Al2O3+2Fe (铝热反应。Al还可与V2O5.CrO3.WO3.MnO2等发生置换)
•
Fe+CuSO4=FeSO4+Cu
•
2.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
•
Zn+2HCl=H2↑+ZnCl2
•
2Na+2H2O=2NaOH+H2 ↑
分类四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按物质类别划分,单质与氧化物间的置换和单质与非氧化物间的置换。
•
1.单质与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
2Na+2H2O=2NaOH+H2↑
•
2Mg+CO2=点燃=2MgO+C
•
3Fe+4H2O=Fe3O4+4H2
•
H2+CuO=Δ=Cu+H2O
•
C+FeO=高温=Fe+CO↑
•
2F2+2H2O=4HF+O2
•
2C+SiO2=Si+2CO ↑
•
C+H2O=高温=CO+H2
•
2H2+SiCl4=Si+4HCl
•
Cl2+2NaBr=Br2+2NaCl
•
O2+2H2S=2S↓+2H2O
•
Br2+2HI=2HBr+I2
• 目录 • 简介 • 分类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置换反应原则 • 金属活动顺序背诵口诀
分类三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按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划分,同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与 不同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
3.主族元素单质置换副族元素的单质
•
1.同主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
•
Na+KCl=高温=NaCl+K↑(一般是774℃)
•
2Na+2H2O=2NaOH+H2↑
•
2H2S+O2=2S+2H2O
应氧化物,氧化物再溶于酸中,然后继续氧化,继续溶解,反应得以继续
•
Zn+2HCl====ZnCl2+H2↑
•
Zn+H2SO4(稀)====ZnSO4+H2↑
•
2Al+3H2SO4(稀)====Al2(SO4)3+3H2↑
•
2.金属跟盐溶液的置换
•
是金属原子跟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如:
个较弱的路易斯酸MnF4从稳定配离子[MnF6] 2-的盐中置
换出来”[1]
•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
素所替代。
•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还原反应不一
定是置换反应。
• 目录 • 简介 • 分类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置换反应原则 • 金属活动顺序背诵口诀
•
Cu+Hg(NO3)2====Hg+Cu(NO3)2
• 目录 • 简介 • 分类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置换反应原则 • 金属活动顺序背诵口诀
分类二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
2Mg+CO2=点燃=2MgO+C
•
3Fe+4H2O(g)=高温=Fe3O4+4H2
•
4Na+3CO2=点燃=2Na2CO3+C
•
3.非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
H2+CuO=Δ=Cu+H2O
•
C+FeO=Δ=Fe+CO↑
•
Si+2FeO=Δ=2Fe+SiO2
•
C+2CuO=高温=2Cu+CO2↑
•
4.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
简介
• 置换反应(displacement reaction)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四 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
•
A+BC=B+AC
•
除此之外,也可以指路易斯酸间的置换反应,此时并
不需要单质参与反应。出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无机化
学》(第四版)下册第460页正文第3行:“……能将另一
置换反应是什么
铜与硝酸银的反应
• 例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铜与硝酸银的反应
•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 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 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任何置换反应都不属 于复分解反应,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 目录 • 简介 • 分类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置换反应原则 • 金属活动顺序背诵口诀
分类一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根据反应环境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2种情况:
•
(1)干态置换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气体发生的置换
反应。
•
(2)湿态置换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
•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
•
是金属原子与酸溶液中氢离子之间的反应。
•
要特别注意不能用浓硫酸,硝酸,它们有强氧化性,先将金属氧化成对
H2S+Cl2=S+2HCl
•
3Cl2+8NH3=6NH4Cl+N2
Fe+CuSO4=FeSO4+Cu
•
4NH3+3O2==点燃==2N2+6H2O (氨气在纯氧中燃烧)
•
• 目录 • 简介 • 分类 • 一、根据反应环境分类 • 二、根据元素性质分类 • 三、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分类 • 四、根据物质类别分类 •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置换反应原则 • 金属活动顺序背诵口诀
H2+CuO=Cu+H2O 2Al+Fe2O3=Al2O3+2Fe
C+CuO=Cu+CO
•
2C+SiO2=Si+2CO↑
2Al+3Hg2+=2Al3++3Hg
•
F2+2HCl=2HF+Cl2
•
2.不同主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
• Mg+2HCl=MgCl2+H2↑
4Na+TiCl4=4NaCl+Ti 4.副族元素的单质置换主族元素单质
•
2F2+2H2O=4HF+O2
•
2C+SiO2=Si+2CO↑
•
2Al+Fe2O3=Al2O3+2Fe
•
C+H2O(g)=高温=CO+H2
•
Si+2FeO=2Fe+Si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