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上长城
作者:
来源:《妇女》2018年第01期
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默默地为人类保留着根脈,负载着人类厚重的历史与文明。
作为万里长城唯一一段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不仅彰显着长城的雄壮与巍峨,威严与灵性,同时也向世人讲述着一段段古老而沧桑的历史。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天下第一关”山海关15公里,全长1704米。
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
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
“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
”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因过河桥有8个梭形桥墩,形成9个水门,所以叫九门口。
城桥上部是高峻的城墙,亦如其他长城墙体。
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有12000多块花岗岩条石,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所以九门口长城又被称为“一片石关”。
一片石起初仅见于文献记载,又没指明它的确切地点。
1986年发现万历四十三年(1615)和天启六年(1626)修筑长城记事碑的文字材料,如“真定民兵营春防奉文派修一片石九门”、“九门一片石”。
从这些记载与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明嘉靖十三年(1534)许论绘制的《九边图》上看,一片石不仅从九江河上通过,而且与九门口同为一地。
这使考古人员想到几百年来历史学界一直在寻找而始终不见踪迹的一片石当在九门口。
不久,在地表下1.5米至5米深处,发现了人工铺砌的联片条石。
1987年元旦,经过发掘,在地下沉睡了几百年的一片石全貌,终于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工程浩大,巧思绝伦。
九门口长城是明代的重要关隘。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蓟镇长城,成为关内外交通的重要门户。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吴三桂所引清兵曾在这里展开著名的“一片石之战”。
1922—1924年,直奉两系军阀在此进行拼杀。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也曾浴血激战九门河谷……古今战场轶事使九门口长城更加著名。
据文献记载,在明代之前,北齐(公元479-502年)已开始修建九门口长城,明代进行多次修复。
近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铁炮、石炮、青花瓷碗、大缸等大批文物,反映了明代军事防御情况和军士驻守长城的生活。
九门口长城拥有一个严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明代的徐达大将军奉旨修筑九门口段长城竣工后,和设计师们根据九门口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设计开掘出一条从长城内侧校军场,不经九门城关,而秘密直通关外的山中暗道,这条位于长城下面山体中的暗道全长1027米。
隧道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入口。
洞内有29个大小岩洞,分别为号钟室、卫生间(茅房)、禁闭室、中军室、水牢、存粮库、伙房、水井房、碾房、兵器室、练功房、炮室、刑具展室、驻军室、佛室、关公和山神祭拜室等洞室,暗道中既可以屯兵又可由内城突发奇兵至攻城之敌后部如神兵天降,暗道中可以驻扎约2000人,洞内设计了排水系统和通风孔以保证驻扎在洞室中的士兵活动自由,洞内的水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清冽,可供2000余人饮用。
1644年的“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军分兵长途奔袭夹击山海关,首先在内侧攻占九门城关,吴三桂所引多尔衮清军在关外久攻不下,抓住一名原明代守城军士,探到暗道位置,遂派奇兵由暗道外面直扑城内,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终使长途奔袭的李自成军败北。
长城古暗道现已被辟为旅游景点。
九门口一带山势巍峨,巨石峥嵘,沟谷深邃,夏秋群峰叠翠。
长城随山势蜿蜒起伏,逶迤北上,两侧山谷夹杂花木。
长城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给九门口增添了色彩。
2002年9月,九门口长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南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