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Z [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科研合作服务处
2015年1月12日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历史
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一)兰州百合栽培面积已经初具规模 (二)兰州百合
加工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 (三)兰州百合国内外市
场占有份额较高 (四)兰州百合品牌发展成效显著
(五)兰州百合产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升
三、兰州百合产业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 (二)生产分散,规模效
益差 (三)产品单一,开发程度浅 (四)营销粗放,
协同创新弱 (五)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健全
四、兰州百合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建立百合母籽繁育基地 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扶持培育百合产业龙头企业
加大兰州百合宣传力度
(四)
加强百合原产地和品牌保护
10 (五) 加大百合生产科研攻关
10 (七)
增强质量安全和监管意识
11 11
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兰州百合以瓣大肉厚,风味甘甜, 营养丰富,品质最佳,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 之称。
其作为名菜佳肴弛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十分畅销。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
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堪称世界第一”。
兰州百
合作为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历经4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后山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历史
兰州栽培百合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临洮府志?食货志》就记载了七里河南部山区栽培百合供食用和观赏。
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在《兰州植物通志》中将兰州百合鉴定为“川百合”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林学院陈俊愉教授在《园林花卉》一书中将其命名为州百合”,自此以后,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的名字有别于其他种植地的百合而闻名全国。
兰州百合在四百年前由七里河区南部山区自种自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在兰州城区专门销售,或由商贩运到邻省宁夏、青海等地贩卖,亦有旅客商客带到中原、沿海一带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兰州
解放前夕,七里河地区种植兰州百合面积不足200亩,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面积达到622亩。
1965年,西果园乡的袁家湾村的百合被列为全市农业十大丰产样板田之一,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袁家湾村享受到蔬菜产区供应口粮的待遇。
1979年4月,七里河区召开专门
的百合生产会议,发放贴息贷款扶持百合生产。
1983年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488亩,产量达72万公斤,周边的榆中、皋兰、永登、西固等县区也开始引种百合。
1984、1985年七里河区召开百合战略研讨会并在兰州、上海等地举办兰州百合展销会,向外界推介宣传百合及百合菜肴,进一步扩大了兰州百合的影响。
1987年生产真空包装鲜百合,大大刺激了兰州百合的生产,兰州
百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年七里河区种植百合面积达到 1.68 万亩,总产达722万公斤,加上榆中、西固等地的发展,兰州市百合总面积达3万多亩,总产超过750万公斤(留床面积大增),从1988 年开始,由于加工能力有限,市场开发不足,加之盲目栽种劣质千字
头百合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兰州百合出现了“卖难、价跌”,种植面积开始逐年下降,到1991年,七里河区种植仅有0.64万亩,总产仅有373
万公斤(留床面积锐减)。
1992年至2001年连续九年百合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时商品百合每公斤达17元,刺激了百合种植规模又一轮的不断扩大与加工企业的盲目兴建。
2001年,七里河7个乡(镇)48个行政村8200多户种植百合3.93万亩,加工企业达130家之多,兰州市榆中、永登、皋兰、西固、城关等县区面积大增,城市投资者都纷纷租地栽种百合, 兰州市周边的临洮、永靖、会宁以及金昌、甘南等地也引种兰州百合, 使兰州市百合留床面积猛增到 6.7万亩,全省达10万亩。
由于盲目扩大面积,种球退化和劣质种球复种影响了兰州百合的品质,在销售
地质次价低的百合充斥市场,种植户和加工销售企业均遭受了致命的亏损,商品百合平均价格降到了每公斤 2.8元,百合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回落,直到2004年价格才开始缓慢回升。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一)兰州百合栽培面积已经初具规模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2013年, 兰州百合留床面积达5.26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此外,八里镇、彭家坪镇也有少量种植。
全区百合产量约为2778万公斤,产值达到83340万元。
在兰州百合主
产区西果园镇青岗村建立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 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87万亩;示范乡镇4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 无公害百合认证面积达到3.87万亩。
(二)兰州百合加工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
近年来,兰州百合得到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和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共有400家收购加工百合的公司和个体户。
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不超过10家,在100吨以上的企业有27 家,50-100吨的企业有2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
证明商标。
95%以上的百合都经过初级加工外销全国。
同时,利用兰州云集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多形式、多方面联合开发创新, 研制出了无硫百合干、百合人参营养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枣粉、百合果酥、百合醋、百合花、百合
芽菜、百合鸡等产品,形成了多元化产品格局,逐步提高了百合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 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者常年食用百合的需求。
(三)兰州百合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较高
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法
国、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百合出口量达到289吨,出口创汇超过376万美元。
兰州百合的消费群体也由十几年前的宾馆、酒店等高级场所走进普通百姓家中,拥有了众多的消费者。
(四)兰州百合品牌发展成效显著
兰州百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1996年10月,“兰州百合”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并在99中国昆明世博会上喜获银奖,在99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称号,被兰州市政府授予“兰州名品”称号。
2001年获“甘肃名品”称号和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
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名优产品优秀展销奖等殊荣。
此外,2001年
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兰州
百合成为甘肃省第一个获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
2010年11月, 州百合”证明商标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证为“甘肃省著名商
标”。
2014年1月兰州百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喜获“中
国驰名商标”。
2013年11月,七里河区获得“中国百合之都”荣誉
称
号。
(五)兰州百合产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升
充分利用优越的百合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品质无
公害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机制,不断开拓市场,抢抓信息,推广技术,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这种运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
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经营机制,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目前已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
合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地区百合
产业的发展。
、兰州百合产业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
由于科研和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加之没有相应的产地保护措施,
如开垦翻土过浅、施用基肥不足、土壤基础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等,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 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等导致了兰州百合品质下降。
此外,兰州百合多年来靠对自然生长的母籽进行选育,没有成规模的脱毒育种中心,加上兰州百合种植年代较长,种球自然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都是逐年下降,亩产由原来的1500公斤下降到1000公斤,产品的独头率从原来的70%F降到不足40%能够符合市场要求的“牡丹头”精品百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千字头”劣质百合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并且在原产地域保护以外的地域盲目种植兰州百合,其产品回流到百合产区和市场上,以次充优。
由于这些百合品质不好,由此给消费者造成了兰州百合质量下降的印象,严重损害了兰州百合的形象,造成市场萎缩,价格的大幅波动。
(二)生产分散,规模效益差
兰州百合产业目前还没有涌现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由于现有的百合加工企业成品包装多年一贯制,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经营多凭经验而缺乏创新,加之先天性资金筹措困难, 缺乏融资渠道和手段,流动资金不足,多年来仍没有能够起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再者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上百家企业和上万家农户参与兰州百合产业,但彼此之间没有规范的自律与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增大了生产和经营风险,而且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并且百合深加工产品研发严重滞后,附加值较低。
现阶段兰州百合
主要是以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面市,科技含量很低, 即使研发出了百合含片等深加工产品,但不成规模。
(三)产品单一,开发程度浅
是兰州百合产业目前还没有涌现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
企业。
由于现有的百合加工企业成品包装多年一贯制、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经营多凭经验而鲜有创新等方面,加之先天性资金筹措困难、缺乏融资渠道和手段、流动资金不足,致使这么多年来竟没有产生一家真正能够起到龙头作用的企业;二是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上百家企业和上万家农户参与兰州百合产业,彼此之间没有规范的自律与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单打独斗,不仅增大了生产和经营风险, 而且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百合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附加值低。
目前百合主要是以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面市,科技含量很低。
虽然也研发出了百合营养麦片、百合口服液、百
合含片等深加工产品,但由于缺乏资金,始终无法打开市场,形成生产规模。
(四)营销粗放,协同创新弱
是兰州营销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粗放经营状态,即广大百合经销
商还是以传统而原始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户与消费市场脱节, 利润率较低。
营销组织主要以收购商、经销商及中间贸易商为主体, 各自为政,相互排斥,甚至恶性竞争。
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发展较快,但比重小,对整体经济贡献度低。
二是百合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企业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商品”,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
三是机会主义严重,缺乏做品牌的勇气、决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注重品牌建设和投入,急功近利,同时,缺乏创新思维, 战略心态不稳健,有雄心缺耐心。
四是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无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
五是家族式、家长制管理的企业居多,没有真正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五)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健全
不少百合种植户和经销人员仅仅重视价格,忽视百合质量,缺乏
相关的生产安全知识。
多数小规模生产者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 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安全等问题难以监控。
同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缺乏交易平台,各企业外销产品均要送货上门,这就给销售商压级压价和拖欠货款甚至侵吞货款提供了便利,增大了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此外,各生产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生产与市场销售终端脱节,在制定价格、开拓市场上始终受制与人。
四、兰州百合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兰州百合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百合产业目
前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后山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它农作物。
(一)建立百合母籽繁育基地
建议省上在百合繁育扶持资金上给予与大力支持,扶持建立优质百合母籽繁育基地2000亩,每亩补助1000元,合计补助200万元。
为了解决兰州百合因种球退化引起的质量、产量下降问题,在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保护区的西果园、黄峪等南部二阴山区实施百合鳞片繁育示范工程。
具体采用市场化运行方式,确定几家信誉好、规模大的加工销售企业具体实施,即由企业确定农户及地块,并向农户提供优质百合鳞片,两年后由企业按合同回收百合鳞片繁育出的种球,并向大田推广,达到项目效果后,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
(二)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一是在种源选择、轮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根据不同地域统一标准,实现土地两年小倒茬,三年大倒茬的合理轮作方式,实施机械化整地施肥、开沟种植、中耕松土及植保施药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并在干旱时进行小水灌溉及有条件的滴灌和微喷灌,促进百合种植的良性循环,逐步走向优质化、无公害化;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工作,为兰州百合进行规模化、商品化和高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
(三)扶持培育百合产业龙头企业
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本省及外地有实力的企业推介,
努力吸引他们参与百合种植、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借助这些企业的资金或营销网络尽快形成百合龙头企业。
二是规范加工企业市场,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将松散的个体加工户进行联合,走集团化经营之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统一包装、统质量、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增强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的能力,切实增加百合的经济效益。
建议省上有关部门列出专项资金以贴息的方式对现在具有一定规模,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用三年时间将之培育为百合产业中的龙头,以龙头企业带动百合产业化发展。
(四)加强百合原产地和品牌保护
百合原产地保护有二个层面的含义: 是百合产地的自然保护,
另一个就是百合地域性品牌的保护。
由省上相关部门进行百合生产专项整治,对原产区域以外的百合种植予以限制,严格控制发展面积, 不适宜种植百合的区域坚决不种,确保兰州百合质量,提高兰州百合声誉。
此外,兰州百合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应加强百合(地域性)品牌的源产地保护,防止其他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侵害其利益,并侵犯其权力。
(五)加大百合生产科研攻关
由省上有关科研机构在科研力量上给予七里河区百合研究以大力支持,从繁育优质种球和无公害化种植入手,对百合种球进行提纯复壮,彻底解决百合种球品质退化问题,繁育出高产高效优质百合母
籽。
同时在百合产品研发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出多种百合深加工产品,为百合生产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六)加大兰州百合宣传力度
抓好百合市场的培育和开拓,确保百合产品拥有长期、稳定、通畅、广阔的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兰州百合的市场占有率。
一是应进步完善和提高“兰州百合城”的硬件和软件,积极宣传兰州百合独特的生长特点和药食功效,营造美誉度,强化品牌的优良品质和市场效应,构架立体的营销网络;通过价格机制带动广大百合种植户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统一品牌、质量、包装、价格和监管, 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使兰州百合能够在更加广泛的市场顺利实现优质、优价及规模效益,把兰州的
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巨大的区域经济优势,使兰州的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通互联网网络平台,提供百合产销、市场供求信息, 发展网上销售,
使“兰州百合城”成为百合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
三是要发展和规范各种媒介组织,包括城市运销企业、农村贩运组织、农民联合运销组织、专业批发销售组织,把它们纳人产业化经营系统,引导和组织农民进人市场,促进百合生产与百合市场的对接,降低农户百合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
(七)增强质量安全和监管意识
百合种植户和经销人员要确保兰州百合产品质量,普及相关的生
产安全知识。
同时,建立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之间交易的平台;认真执
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规范化采收和安全储藏与加工,在制定价格、开拓市场上不能受制与人;增加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方面相互了解、互通信息全方位服务的信息平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