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蜂螨的研究进展
蜜蜂的蜜蜂螨与寄生虫防控

蜜蜂的蜜蜂螨与寄生虫防控蜜蜂是人类重要的农业和生态系统的传粉者,对于花卉、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它们常常受到蜜蜂螨以及其他寄生虫的威胁。
这些寄生虫会影响蜜蜂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因此,对蜜蜂螨与寄生虫进行科学的防控是保障蜜蜂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蜜蜂螨的种类与危害蜜蜂螨是蜜蜂养殖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主要通过寄生在蜜蜂体内繁殖。
其中,最为常见的蜜蜂螨有瓢螨、寄生螨等。
它们通常会在蜜蜂腹部、胸部和关节等处寄生,通过吸取蜜蜂的血液和体液来获取营养,直接导致蜜蜂的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蜜蜂螨的寄生会对蜜蜂群体造成严重威胁。
它们不仅会导致蜜蜂的产卵能力下降,影响蜜蜂群体的繁衍,还会引发蜜蜂疾病的传播。
蜜蜂一旦受到蜜蜂螨寄生,不仅会影响其自身健康,还会出现食用花蜜减少、蜜蜂数量减少等情况,严重影响蜜蜂业的经济效益。
二、蜜蜂螨防控策略为了防止蜜蜂螨对蜜蜂群体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蜜蜂螨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等有效的生物控制蜜蜂螨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侵袭蜜蜂螨的寄生性真菌,使用运输后的真菌孢子对蜜蜂螨进行生物防治。
此外,还可以利用蜜蜂本身对蜜蜂螨进行控制,培养选择性繁殖抗性强的蜜蜂品种。
2.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治蜜蜂螨的方法。
通过向蜜蜂蜂箱中喷洒或滴入一定剂量的合适药物,来杀灭或抑制蜜蜂螨的繁殖。
常用的药物包括有机酸、有机磷等。
在使用药物防治时,需要根据蜜蜂螨的生长周期和蜜蜂群体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
三、寄生虫防控除了蜜蜂螨外,还有其他一些寄生虫也会对蜜蜂造成威胁。
例如小蠹虫、蜜蜂僵尸蚂蚁等,它们会寄生在蜜蜂巢穴中,通过吸取蜜蜂的营养和繁殖,导致蜜蜂的生长发育不良。
因此,寄生虫的防控也是蜜蜂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寄生虫的防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蜜蜂巢穴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蜜蜂巢穴进行清理和消毒,清除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蜜蜂螨害病群中致病菌及蜂螨防治

人们 日常食用的蔬菜种籽萃取而得到的生物制剂 ,对蜜蜂大
第1 阶段 :螨 在进入 巢房 繁殖 前 ,停 在蜜 蜂 身上 的时期 称漫 游 蜂 螨有 杀灭 作用 ;该生 物制 剂 的强 挥发 性 ,其 终端 产 品可 制成 水 期 。未产 卵 的年轻 螨 比老 螨有 更 长 的漫 游期 。雌 成螨 通 过 出房 的 剂 、长 效 片剂 和气 雾剂 应用 于养 蜂 生产 。此外 还有 其他 的药 物可 工 蜂 的协播形 式 或本身 自行 离开 巢房 ,寻机 进入 工蜂 或雄峰 房 。 上 滑落 ,进入 幼 虫房 内。 用 于大 蜂螨 的防治 ,如 :各 种无 毒 的 细粉末 ,有机 酸 ,草 酸 、 乙
群 和蜂群 之 间 ,拟 熊蜂 也能 扮演带 螨媒 介 的角色 。
氟胺 氰 菊酯 ,不 同程度 地存 在着 有 害物 质残 留和蜂 螨产 生抗 药 性 等 问题 ,直 接影 响 蜂产 品 的质量 。因此 ,生物 防治 和抗 螨 育种 成
3 大蜂螨 的生活史
大 蜂 螨具 有 卵 、若 螨 和 成 螨 3 种 不 同 的虫 态 。 东方 蜜 蜂 雌成 为有 效并且 安 全的 防治方 法 。 螨 只 在雄 蜂房 内产 卵 ;西 方蜜 蜂 雌成 螨 可寄 生 于工蜂 和 雄蜂 的成 5 . 1 化 学药 物 防治 虫 、幼 虫和蛹 ,因而生 活史 非常 复杂 ,一般 分为 5 个 阶段 :
1 大蜂螨的种类
蜜 蜂 因原 产 地 和 品种 不 同 而不 同 ,大蜂 螨 分 为 3 种生物型。
欧洲 蜜 蜂 的 甲型大 蜂螨 :寄生 在雄 蜂 房和 工蜂 房 内 ,对蜂 群危 害 群发 病 的一个 主 要 因素 。结 果导 致 蜂群 不能 正 常育 虫 ,大批 病 蜂 严 重 ;东方 蜜 蜂 的乙 型大 蜂螨 :只侵 害雄 蜂幼 虫 ,对 蜂群 的伤害 出现 畸形 ,使蜂 群垮掉 。 较小 ;非洲 蜜 蜂或 非 洲化 蜜蜂 的丙 型 大蜂 螨 :侵染 雄 蜂 和工 蜂幼 5 大蜂螨的防治 虫 。蜂 群受 损 ,但不 死 亡 ,因封 盖期 ( 9 . 6 ~】 1 d ) 较 短 ,染 螨率 目前 ,大蜂螨 已蔓延 到全 球 ,已成 为世 界范 围内危 害蜜 蜂 的 较低 。大蜂 螨 的生 态 和形 态特 征 ,寄 主蜂 种不 同 ,各 地 的治 螨措 最 主要 病害 ;受 蜂螨 侵 袭 的蜂群 其 工蜂 体质 衰 弱 ,蜂王 产 卵力 下
蜂螨综合防治技术

22APICULTURE OF CHINA蜂螨综合防治技术张春明│文山东德州市农业农村局253000大蜂螨和小蜂螨是危害西方蜜蜂两种主要的外寄生螨,寄生大蜂螨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寄生大蜂螨的幼虫,有的在幼虫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幸而羽化成蜂的,也常是翅足残缺不全,出房后不能飞翔。
因此,受大蜂螨侵害的蜂群常常会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处乱爬,群势迅速衰退。
小蜂螨可以使蜜蜂的幼虫和蛹严重受害,它不但可以使幼虫大批死亡,而且也可使蛹和新出房的蜜蜂变得残缺不全,蜂群中可见子脾上有不少的巢房盖被咬破,有的幼虫未化成蛹就死去,有的化蛹后不能羽化,有的羽化出房时,翅膀残缺不全,幼蜂发育不良,在巢门前或场地上乱爬。
螨病严重的蜂群,由于新蜂不能产生,成年蜂大批死亡,蜂群迅速削弱,甚至全群覆灭。
大蜂螨已在世界范围蔓延,危害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养蜂界的严重关注。
小蜂螨最早在亚洲对蜂群造成危害,现在也逐渐向世界蔓延,小蜂螨繁殖期短,爆发迅速,是一种比大蜂螨危害性更大的蜜蜂外寄生虫。
大蜂螨雌虫呈椭圆形,棕褐色,长1.17mm,宽1.77mm;雄虫较雌虫略小,呈卵圆形,长0.88mm,宽0.72mm。
小蜂螨雌虫体为卵圆形,棕黄色,长1.06mm,宽0.59mm;雄虫虫体为长卵圆形,浅棕色,长0.98mm,宽0.59mm。
大蜂螨和小蜂螨都只能依赖蜜蜂封盖子繁殖,发育周期中都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螨)三个不同的虫态。
大蜂螨雌虫在子脾即将封盖时潜入幼虫巢房,封盖后两天开始产卵,封盖后第3天开始出现前期若虫,封盖后第7天开始出现后期若虫,封盖后第10天开始出现第二代成虫,到封盖后第12天新长成的蜂螨随幼蜂出房。
1只雌螨能产1~7粒卵,多数产2~5粒,大蜂螨产卵能力虽然很强,但成活率很低,能够形成新雌螨的仅占35.8%,死亡3.8%;形成新雄螨的占17%,死亡9.4%,而不能发育为成螨的占33%。
据推算,大蜂螨的卵期为1天,若虫期为7天,成虫在繁殖期间的寿命为43.5天,最长55天,而越冬时期的大蜂螨成虫寿命可长达3个月以上。
防治蜂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蜂螨是蜜蜂的主要体外寄生虫之一,对蜂群的生产力、蜂王及工蜂的生存均构成严重威胁。
蜂螨的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蜂群衰弱甚至全部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蜂螨的传播和危害,本实验针对蜂螨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防治方法对蜂螨的杀灭效果。
2. 评估防治蜂螨对蜂群生产力的影响。
3. 为蜂螨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蜂群、蜂箱、隔离板、杀螨药片、升华硫、雄蜂蛹等。
2. 实验方法:(1)断子灭杀法:在蜂王尚未开始产卵、蜂群内尚无封盖幼子、蜂螨主要集中寄生于成蜂体表的时候,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灭。
(2)人工隔离法:根据小蜂螨在成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造成蜂群断子2-3天,使蜂螨由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3)挂药熏蒸法:用图钉将熏蒸杀螨药片如螨扑等,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呈对角线悬挂。
(4)升华硫防治法:将升华硫粉包好,均匀涂抹在子脾的表面,每隔7-10天一次,每次每10框蜂用升华硫粉3克,连续2-3次。
(5)雄蜂蛹防治法:利用雄蜂蛹生产减少狄斯瓦螨的数量,维持蜂群较低的狄斯瓦螨感染水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断子灭杀法:在蜂王未开始产卵时,使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灭,能将隐匿寄生的蜂螨彻底灭杀,杀螨效果显著。
2. 人工隔离法:人为造成蜂群断子2-3天,使蜂螨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杀螨效果在90%以上。
3. 挂药熏蒸法:熏蒸杀螨药片能有效杀灭蜂螨,但可能会对蜂群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4. 升华硫防治法:使用升华硫粉防治蜂螨,杀螨效果良好,但需掌握好剂量,以防蜜蜂中毒。
5. 雄蜂蛹防治法:兼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但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42%和172.38%。
雄蜂脾诱螨效果好,巢房寄生率和蜂体寄生率下降率为100%。
五、实验结论1. 断子灭杀法、人工隔离法、升华硫防治法和雄蜂蛹防治法对蜂螨的杀灭效果显著。
211008365_寄生蜂螨防治现状与最新杀螨技术

22APICULTURE OF CHINA蜜蜂健康2023年3月 养蜂技术寄生蜂螨防治现状与最新杀螨技术于世宁│文山东龙口市蜂源蜜蜂饲料有限公司一、螨害防治现状大小蜂螨危害蜜蜂几乎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每年给养蜂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目前没有一种对蜜蜂无毒的杀螨药物,螨害的治疗难度非常高。
传统的杀螨药可以杀死蜂螨的同时对蜜蜂有一定的副作用,用药后杀螨效果受温度、浓度、方法、环境和蜜蜂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温度高杀螨效果好,伤蜂、中毒严重,温度低则效果差。
用药浓度高或者用量大效果好,但蜜蜂可能有隐形中毒和伤蜂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死亡,但是蜜蜂的免疫力、健康和寿命受到影响。
用药方法问题也很严重,升华硫擦子脾不但伤蜂、劳动强度大还伤幼虫,引起蜂王不产卵。
甲酸、双甲脒、蝇毒磷等(双甲脒、蝇毒磷是禁药)水剂喷蜂,药物很难直接到蜂螨身上,因为蜂体上的蜂螨80%~90%潜伏在蜜蜂腹板节间膜处,被包裹在两个腹板间,水剂喷雾治螨不能杀死此处被保护的蜂螨。
草酸、双甲脒等巢门烟雾杀螨有效果,但是受温度影响、高密度的蜂群与蜜蜂腹板保护也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他方法像超声波杀螨、加热法杀螨、二氧化硫熏蒸法等有一定效果,但不理想。
不论大、小蜂螨都要在蜂房内繁殖,蜂螨受蜂蜡保护,大多数药物很难渗透到蜂巢内杀螨,除非是具有杀螨能力的脂类物质或者小分子的有机酸,可能穿透巢房杀巢房内的蜂螨。
蜂群繁殖期90%的大、小蜂螨是潜伏在蜂巢内不停地繁殖。
小蜂螨8%~10%是在蜂脾上奔走寻找最佳繁殖场所,1%左右附着在蜜蜂腹板节间膜处。
大蜂螨8%~10%是附着在蜜蜂体表,而体表的大蜂螨70%~90%潜伏在腹板节间膜处,也就是说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大蜂螨只占到总量的1%~5%,95%~99%的大蜂螨是我们看不到的,它们特别善于隐藏。
断子期大、小蜂螨失去了繁殖、隐藏的场所,除了大量(73%~84%)体弱、衰老自然死亡以外,剩余的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良好的大、小蜂螨全部寄生在蜂体上,蜜蜂体表节间膜处附着的大、小蜂螨占总蜂螨量的70%~90%,仅有少量的大蜂螨在蜜蜂头、胸和背板等,我们用眼睛能看到。
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市场需求分析

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市场需求分析蜜蜂是重要的农业传粉昆虫,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蜂类自然寄生虫一直是蜂农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蜂类自然寄生虫包括各种寄生蜂,寄生螨和寄生蛔虫等。
它们会给蜜蜂造成伤害,影响蜜蜂的生存和产出能力。
因此,研究和开发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在近年来,关于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其中,一种主要方法是使用生物控制剂对寄生虫进行防治。
生物控制剂主要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寄生虫数量的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一种名为“穿孔甲鱼”的昆虫来控制蜂螨的数量。
穿孔甲鱼在蜜蜂蜂巢里把蜂螨吃掉,从而减少寄生虫对蜜蜂的伤害。
此外,在蜂巢里引入一种叫“寄生黄龟”的昆虫,也可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数量。
这些生物控制剂在蜂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也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化学物质来控制蜂类自然寄生虫的数量。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喂食或者喷洒的方式给蜜蜂使用。
通过控制蜜蜂蜂巢内的化学物质含量,可以达到控制寄生虫的目的。
然而,化学物质对环境和蜜蜂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化学物质进行防治需要谨慎使用,以免造成其他问题。
除了研发新的防治技术,还需要加强对蜂类自然寄生虫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目前,还缺乏对蜂类自然寄生虫分布和数量的准确了解。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帮助蜜蜂养殖者及时发现和应对寄生虫的危害,减少损失。
市场需求方面,蜜蜂养殖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有着很大的需求。
蜜蜂养殖者希望能够找到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来控制寄生虫数量,以保护蜜蜂的生存和产量。
同时,消费者对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无农药残留的蜂产品有着更高的需求。
因此,开发和推广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总之,蜂类自然寄生虫对于蜜蜂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和开发蜂类自然寄生虫防治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生物控制剂和化学物质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生产雄蜂蛹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

954㊀㊀2023年第64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2-11-12基金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CARS-44-SYZ 6)作者简介:苏晓玲(1987 ),女,山东烟台人,高级畜牧师,硕士,主要从事蜜蜂科学研究,E-mail:linger.su@㊂文献著录格式:苏晓玲,陈道印,赵东绪,等.生产雄蜂蛹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4):954-95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598生产雄蜂蛹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苏晓玲,陈道印,赵东绪,金俊纬,华启云,罗谷辉(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㊀321017)㊀㊀摘㊀要:为了明确雄蜂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了雄蜂蛹生产对蜂王浆产量的影响和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同时比较了雄蜂脾诱螨㊁化学药剂和联合治螨对狄斯瓦螨的防治效果㊂结果表明,兼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但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42%和172.38%㊂相比于化学药剂杀螨,雄蜂脾诱螨效果好,巢房寄生率和蜂体寄生率下降率为100%㊂兼产雄蜂蛹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安全有效的防控蜂螨,一举多得㊂关键词:雄蜂蛹;蜂王浆;狄斯瓦螨;防控中图分类号:S63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3)04-0954-03㊀㊀蜜蜂是最重要的农业授粉昆虫[1-2]㊂蜜蜂属完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经过卵㊁幼虫㊁蛹和成虫4个阶段㊂雄蜂蛹是由蜂王产下的未受精卵发育至蛹期,自化蛹到羽化前的雄性蜜蜂躯体,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2倍,维生素D (V D )含量是鱼肝油的近10倍[3-4]㊂雄蜂蛹不仅经济和营养价值高,而且在养蜂生产上对蜂螨防控有着积极的作用[5-6]㊂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 )又叫大蜂螨,是我国意大利蜜蜂最严重的病虫害,可使整个蜂群失去生产能力,对蜂群危害极大[7-8]㊂研究表明,狄斯瓦螨更喜欢进入雄蜂巢房以增加其繁殖能力[9-10],因此,利用雄蜂蛹生产可以减少狄斯瓦螨的数量,维持蜂群较低的狄斯瓦螨感染水平[11],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保障蜂产品的质量安全㊂本试验以浙江浆蜂为试验材料,科学评价了雄蜂蛹生产的经济可行性和对蜂螨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生产商品雄蜂蛹和蜂螨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㊂1 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生产试验于2021年4 6月在兰溪市锦绣蜜蜂园进行,蜂螨防控试验于2020年5月16日 6月15日在金华市金汝斌家庭农场进行,供试蜂群均为浙江浆蜂,生产群势为12足框㊂1.2㊀处理设计㊀㊀生产试验㊂选择生产蜂群12群,随机分成蜂王浆单产组㊁兼产组㊁兼产组(恒温恒湿箱)和雄蜂蛹单产组,每组3群,蜂王浆单产组每3d 生产1批蜂王浆;兼产组为同时生产蜂王浆和雄蜂蛹,每3d 生产1批蜂王浆,并分别于1㊁19和31d 插入雄蜂脾,孵化至19d 龄,收获雄蜂蛹;兼产组(恒温恒湿箱)与兼产组一致,仅在雄蜂蛹封盖后提出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35ħ,湿度70%)中孵化至收获;雄蜂蛹单产组于1㊁19和31d 插入雄蜂脾,生产雄蜂蛹㊂试验期间记录蜂王浆和雄蜂蛹产量㊂蜂螨防控试验㊂选择蜂群12群,随机分成雄蜂脾诱螨组㊁化学药剂组和联用组,每组4群㊂雄蜂脾诱螨组为每隔10d 插入1张雄蜂脾进行诱螨;化学药剂组为硫磺与双甲脒(蜂必安)按推荐剂量治螨,每隔10d 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联用组为化学药物防控和雄蜂脾诱杀联合防控,分别于蜂螨防治前后统计蜂螨的蜂体寄生率和巢房寄生率㊂1.3㊀测定项目㊀㊀蜂王浆产量㊂取出浆框,将浆框内的蜂王浆用取浆笔取至瓶内,使用1%电子天平称重㊂雄蜂蛹产量㊂将雄蜂脾取出,翻转平放并敲打震动,用割蜜刀削开封盖,翻转180ʎ振动排出蜂蛹,用相同的方法取出另一面的雄蜂蛹,并用镊子挑出未掉落的雄蜂蛹,收集至托盘,用电子天平称重㊂蜂螨蜂体寄生率和巢房寄生率按照苏晓玲等[12]方法进行统计㊂1.4㊀数据处理㊀㊀数据整理和图表绘制采用Excel2010软件,方差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㊂2 结果与分析2.1㊀雄蜂蛹生产对蜂王浆产量的影响㊀㊀由图1可知,蜂王浆单产组每批次蜂王浆平均产量227.69g,兼产组蜂王浆产量191.14g,生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㊂蜂王浆产量从插入雄蜂脾3d以后开始下降,10d后开始回升,12~15d回升至正常水平;兼产组和兼产组(恒温恒湿箱)蜂王浆产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雄蜂封盖期对蜂王浆产量的影响较小,蜂王浆产量的降低主要发生在雄蜂幼虫期㊂19d时3个组均出现了蜂王浆产量的小幅下降,可能是天气和蜜源等因素影响㊂图1㊀蜂王浆产量变化2.2㊀不同生产模式下的雄蜂蛹产量㊀㊀由图2可知,雄蜂蛹单产组㊁兼产组(恒温恒湿箱)和兼产组3种生产方式下雄蜂蛹平均产量分别为805.20㊁699.14和676.82g,三者差异不显著;兼产组和兼产组(恒温恒湿箱)分别比雄蜂蛹单产组产量降低18.97%和15.17%㊂2.3㊀效益分析㊀㊀由表1可知,试验期间(51d)蜂王浆单产柱上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㊂图2㊀雄蜂蛹产量变化组㊁兼产组(恒温恒湿箱)㊁兼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每箱的收入分别为541.89㊁662.69㊁657.95和241.56元,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每箱分别增加收入116.06和416.39元,增效21.42%和172.38%㊂兼产组(恒温恒湿箱)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每箱分别增加收入120.8和421.13元,提高效益22.29%和174.34%,但兼产组(恒温恒湿箱)设备和用电成本较高㊂表1㊀不同生产模式下试验期间的效益分析组别每箱蜂王浆产量/g每箱蜂王浆产值/元每箱雄蜂蛹产量/g每箱雄蜂蛹产值/元每箱总收入/元蜂王浆单产组3870.67541.8900541.89兼产组(恒温恒湿箱)3235.33452.952097.43209.74662.69兼产组3249.33454.912030.46203.05657.95雄蜂蛹单产组002415.61241.56241.56 2.4㊀雄蜂脾诱杀蜂螨效果分析㊀㊀由表2可知,一个防控周期后,雄蜂脾诱螨组㊁联用组和化学药剂组狄斯瓦螨巢房寄生率分别下降了100%㊁80%和83.33%,而3个组的蜂体寄生率分别下降100%㊁100%和66.67%㊂结果表明,雄蜂脾诱螨组蜂螨防控效果最佳,化学药剂组蜂螨防控效果最差㊂表2㊀不同防控方式狄斯瓦螨的寄生率组别巢房寄生率/%处理前处理后蜂螨下降率/%蜂体寄生率/%处理前处理后蜂螨下降率/%雄蜂脾诱螨组 5.330㊀100.00 1.330㊀100.00联用组 1.670.3380.00 1.000100.00化学药剂组 2.000.3383.33 1.000.3366.67956㊀㊀2023年第64卷第4期3 小结与讨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兼产组的蜂王浆产量从插入雄蜂脾3d后开始下降,插入雄蜂脾10d后逐步回升,而雄蜂蛹发育周期为卵期3d,幼虫期7d,封盖期14d[13],蜂王浆产量下降时间与雄蜂幼虫期吻合,因工蜂增加了对雄蜂幼虫的哺育而降低了吐浆量;待雄蜂巢房封盖后蜂群的哺育力逐渐恢复,因此,雄蜂巢房封盖后蜂群吐浆量恢复正常水平㊂而兼产组和兼产组(恒温恒湿箱)蜂王浆产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表明封盖雄蜂脾对蜂群生产影响小,生产上封盖雄蜂脾放在继箱继续孵化至收获即可㊂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的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了19.12%,实际生产中,雄蜂蛹生产期间建议减少王浆条数,这样既可以减少劳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蜂王浆品质[14]㊂试验期间,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每箱分别增加收入116.06和416.39元㊂哺育雄蜂幼虫虽然会增加蜂群负担和饲料消耗量,但生产期间,4个生产组按照相同的饲喂量进行补饲,兼产组并未出现饲料短缺或群势下降的情况,可能生产雄蜂蛹促进了蜂群采集积极性[15]㊂浙中地区适宜雄蜂蛹生产的季节主要在4 7月,可生产雄蜂蛹6~12批次,因此,生产雄蜂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㊂转地放蜂受蜜源条件㊁天气等影响大,收入不稳定,而且养蜂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16],不少老龄化的蜂农放弃了需要大量劳动的大规模转地养蜂,转而采取了定地饲养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10]㊂浙江省定地饲养意蜂主要以生产蜂王浆为主,费时费力,而且受到虫源和视力的限制,生产效率低[17]㊂而雄蜂蛹生产劳动强度低,收益稳定,是拓宽老龄化蜂农的收入方式之一[18]㊂蜂螨防控试验中,雄蜂脾诱螨组的蜂体寄生率和巢房寄生率下降率均为100%,这表明,雄蜂蛹对狄斯瓦螨有非常好的诱集作用,效果优于化学药剂组㊂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蜂螨数量较多时,蜂螨可能会溢出至工蜂巢房,此时仅靠雄蜂蛹诱集不能完全除掉蜂螨,还需要增加化学药物联合防控,减少蜂螨在蜂群中的数量㊂雄蜂蛹诱螨不会造成化学药物在蜂产品中的残留,因此,特别适合在生产期间进行蜂螨防控,减少蜂螨寄生数量;而且通过雄蜂蛹生产可以及时监控蜂群中的蜂螨寄生情况,便于尽早干预㊂参考文献:[1]㊀KLEIN A M,VAISSIÈRE B E,CANE J H,et al.Importanceof pollinators in changing landscapes for world crops[J].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2007,274(1608):303-313.[2]㊀GALLAI N,SALLES J M,SETTELE J,et al.Economicvaluation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world agriculture confronted withpollinator declin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3):810-821.[3]㊀陈盛禄.中国蜜蜂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㊀李幸阳.雄蜂幼虫(蛹)的特殊营养及利用价值[J].养蜂科技,2005(5):30-31.[5]㊀陈钢耀.蜂场生产雄蜂蛹一举多得[J].中国蜂业,2016,67(5):40.[6]㊀王海洲,金水华.一种生物诱杀大蜂螨兼收雄蜂蛹的方法[J].中国蜂业,2018,69(6):26-28.[7]㊀刘川冬,于鹤,李江红.狄斯瓦螨的研究进展与防治[J].中国蜂业,2017,68(8):17-19,22.[8]㊀GENERSCH E,EVANS J D,FRIES I.Honey bee diseaseoverview[J].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2010,103:S2-S4.[9]㊀罗岳雄,刁青云,颜志立.我国第一线养蜂人员年龄构成再调查[J].蜜蜂杂志,2014,34(3):13-15. [10]㊀潘军成,金帅.老龄化蜂农养蜂模式的现状与效益调查[J].中国蜂业,2016,67(5):60.[11]㊀WANTUCH H A,TARPY D R.Removal of drone brood fromApis mellifera(Hymenoptera:Apidae)colonies to controlVarroa destructor(Acari:Varroidae)and retain adult drones[J].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2009,102(6):2033-2040.[12]㊀苏晓玲,华启云,赵东绪,等.八角茴香精油防治蜂螨的蜂群效果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6,38(6):1251-1255.[13]㊀曾志将.养蜂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14]㊀沈杰,刘振国,万芳,等.油菜花期王台数量对意蜂蜂王浆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蜂业,2013,64(S1):11-14.[15]㊀曾志将,吴桂生,张中印,等.割雄蜂蛹对蜂群生产力和繁殖力及分蜂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6(5):540-542.[16]㊀陈黎红,张复兴,罗岳雄,等.中国20年来第一线养蜂人员年龄构成与变化调查[J].蜜蜂杂志,2007,27(5):10-13.[17]㊀刘光楠,曾志将.我国蜂王浆生产研究现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41-42.[18]㊀杨岸军,耿玉兴.雄蜂蛹的生产意义和方法[J].中国蜂业,2017,68(11):28.(责任编辑:王新芳)。
浅谈蜂螨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蜂螨的危害及防治蜂螨的危害在我们养蜂业中是一个严重的病虫害。
在蜜一旦螨害发生,轻的群势受损,重的全群覆没。
因此我们在养蜂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把自己的一点体会说出来让大家分享标签:浅谈;蜂螨;危害;防治一、了解掌握蜂螨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蜂螨的外形特征:大蜂螨雌虫呈椭圆形,棕褐色,长1.17mm,宽1.77mm,雄虫较雌虫略小,呈卵圆形,长0.88mm,宽0.72mm。
小蜂螨雌虫体为卵圆形,棕黄色,长1.06mm,宽0.59mm;雄虫虫体为长卵圆形,浅棕色,长0.98mm,宽0.59mm。
蜂螨的生活习性:大蜂螨和小蜂螨都只能依赖封盖子繁殖,发育周期中都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螨)三个不同的虫态。
大蜂螨主要寄生在蜂体及巢房中。
春季蜂群有封盖子脾时蜂螨开始繁殖,随着子脾增多,到夏季时蜂螨寄生率也升高到一定程度。
秋季,群势下降,子脾减少,但蜂螨还处在繁殖期,并开始向少量子脾和成年蜂体集中寄生;到冬季时,大蜂螨停止繁殖,以成螨状态寄生于蜂体,吸取蜜蜂体液为食,随蜂越冬,这说明大蜂螨一年四季均可危害蜂群。
寄生大蜂螨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寄生大蜂螨的幼虫,有的在幼虫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幸而羽化成蜂的,也常是翅足残缺不全,出房后不能飞翔。
因此,受大蜂螨侵害的蜂群常常会死蜂、死蛹遍地,幼蜂到处乱爬,群势迅速衰退。
小蜂螨,体型小,检查时没有大蜂螨易发现,主要寄生在封盖子脾巢房中,以吸食蜜蜂幼虫或蛹的体液为生,繁殖速度较快,但在成年蜜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
在越冬期,蜂群内断子时间较长,小蜂螨无法安全越冬,对越冬蜂群危害不大。
在夏季小蜂螨繁殖力强,危害大。
一般是6月发现小蜂螨,7-8月小蜂螨的寄生率迅速上升并危害蜂群,9月达到顶峰,也就是一年中小蜂螨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随着气温下降,蜂群繁殖力降低,小蜂螨的寄生率也逐渐降低。
所以小蜂螨的发生与传播,与长途转地放蜂、盗蜂、迷巢蜂有关,通过蜂群间的相互传播、进行危害。
一种生物诱杀大蜂螨兼收雄蜂蛹的方法

2018年6月 热点聚焦 l,、1
特别策划 I /
吩 , 摆脱 ,结果造成蜜蜂筋 疲 力 人 消耗体 力,最后死亡 ; pu是 存 发育 的蜂群 ,因蜂螨的奇 ,l 群势减弱 受害严重的蜂群 ,幼 虫或蛹 }f{现死亡 ;五是在秋季繁殖 适龄越冬蜂之前不及时治螨 ,蜂群 受到大蜂螨的侵扰 ,使得蜜蜂 能 结 ,蜂群不能安全越冬 ,造成严 匝损 ,人 三 、大蜂螨 的消长规律
大 蜂 螨 ,学 名 :狄 斯 瓦 螨
(Varroa destp uctor Anderson &
Trueman 2000),2000年重新 命 名 之 前 ,一 直 被 称 为 雅 氏 瓦 螨 (VarroajacobsoniOudemans1904). 属寄生螨 目,瓦螨科。 一 、 流 行 特 点
大 蜂 螨 在 春 季 寄 生 最 少 , 随 符 蜂 群 数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 大 蜂 螨 奇 乍 数 量 稳 定 升 ,通 过 多年 酞验 统 汁 ,如 果 埘 大蜂 螨 采 取 小治 疗 ,从 3月 初 开 始 春繁 , 火 蜂 螨 随 荷 蜂 群 繁 殖 ,剑4月 中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谈意蜂蜂螨防治

24APICULTURE OF CHINA谈意蜂蜂螨防治邱汝民 沈晶晶│文浙江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感觉意蜂越来越难养,不少蜂农失去了养蜂的信心。
蜂螨危害与蜂群管理、防治季节和防治时间有关,还与长期使用同一种治螨药物有紧密关系。
养蜂人需要交流治螨经验,共同提高养蜂技术,不断创新防治方法。
一、大、小蜂螨危害特点在意蜂饲养过程中,大蜂螨和小蜂螨危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灭。
1.大蜂螨的特点大蜂螨最适宜温度32℃~35℃,在13℃以下会被冻僵。
雌螨在脱离蜂巢的常温环境下能生存7天,在未封盖子脾存活15天,在封盖子脾存活32天,在成年蜂体表可以生存60~90天,最长可达180天。
大蜂螨繁殖1个周期大约10天。
2.小蜂螨的特点小蜂螨的发育有4个阶段:卵,幼虫,若螨和成螨。
从卵到成螨整个发育周期为4.5~5天,最适宜温度为31℃~36℃,小蜂螨寄生在成蜂上成活1~2天,形状椭圆形,0.54mm。
雌螨刚产下的卵很快孵化,50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螨,1只雌螨能产卵1~6粒。
二、春繁治螨春繁是开始防治蜂螨的好时机。
春繁三步骤:其一,养蜂场地彻底消毒,可以用生石灰1︰10配比喷洒场地;其二,蜂箱、巢脾和养蜂工具都要全面消毒,把消过毒的巢箱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
巢脾消毒可用硫磺熏蒸,三、夏季治螨意蜂经春季的采集活动,蜜蜂在植物花蕊上采集,蜂螨也在传播繁殖。
随着气候转暖,温湿度增加,蜂螨繁殖的适宜气温是32℃~35℃。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蜂群分区管理防控使用分区管理来控制蜂螨的寄生率,时间大致在6月20日左右,根据当地的蜜粉源分布情况而定。
把A排巢箱内的子脾分别提出,放在B排的巢箱内,再把B 排的幼虫脾调入到A排蜂群内,使A排巢箱内无封盖子脾,用水剂治螨药喷雾防治较好。
选用蜂药时要查看厂家生产资质,购买有批文、有批号厂家的蜂药。
喷雾2次即可,因为巢箱幼虫脾是互相调换的,大幼虫小幼虫,层次不齐,大幼虫很快封盖,所以要抓紧时间将继箱、巢箱一同防治。
生物防治蜂螨的研究进展

收稿 日期:0 0-0 2 2 1 1—5 作者简介: 刘祥伟( 93 ) 男, 18 一 , 学士, 主要从事蜜蜂研 究工作。E m i l n 一 17 6 .o — a : oi 1 @13 cr la u 0 n
第 4期
刘 祥伟 : 物 防治蜂 螨 的研 究进展 生
8 7
幼 虫房 内产 卵繁 殖 , 以对西 方蜜 蜂 , 其是 欧 洲 所 尤
制 蜂螨措施 的情 况下 , 这些 蜂群进行 繁殖 , 对 并维
持其 抗螨 特性 , 比较容 易 实 现 的。无 论蜜 粉 源 是
如氟胺 氰菊酯 。但 在 2 O世 纪 9 O年 代 初期 , 以氟 胺氰 菊酯 为有 效成 分 的 杀螨 剂 , 意 大利 的一 些 在
是否 丰富 , 螨蜂 群 的蜂螨 感染 率都低 抗 引。
性等 问题 , 概述 了前人生物防治蜂螨 的一些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 蜂螨 ; 生物 防治 中图分类号 :8 5 3 ¥9 . 2 文献标识号 : A 文章 编号 : 0 — 92 2 l )4— 0 6 0 1 1 4 4 (O 1 0 0 8 — 0 4
蜂螨是蜜蜂最重要 的病虫害之一。据报道 , 目前 从蜜 蜂属 的蜂 体 上发 现 了 7种 蜂 螨 , 中大 其 蜂螨 、 小蜂螨和武尘蜂盾螨对养蜂业的危害最大。 早在 2 纪 8 0世 0年代 C r c a ek等人就 指 出 , r 严重感 染 瓦螨 的蜂群死 亡 的主要 原 因是 急 性 麻 痹病 毒 ,
1 1 封盖历 期的选 育 .
地区的杀螨效果就开始下降了【 。以后在美国 2 ]
的几 个州 也有 证据表 明它 的杀螨效 果 已经不如 以 前有 效 J 。瓦螨 对 以蝇 毒 磷 为 有 效 成 分 的杀 螨
大蜂螨防治方法的探讨

一
浙 东地 区蜂群 春 繁 , 般 从 1 中下旬 开 始 , 时 一 月 这 大 蜂 螨 也 开 始 繁殖 , 上 旬 到 4月 下旬 蜂 群 增 殖 迅 3月
速 , 脾大 幅增 加 , 蜂螨 的繁殖 也 同步 加速 。到 8月 子 大
上 中旬 , 因受气 候 、 源 的影 响 , 群 的子 圈逐 渐缩 小 , 蜜 蜂 而大蜂 螨 的繁殖 速度 并 未 因此减 慢 ,从 而使 相对 多 的
性的 , 其余 是 雌性 的 。雄螨 的寿命 很短 , 蜂 巢房 内与 在 雌 螨 交配 完后 便会 死 去 。每 只子 代雌 螨性 成 熟后 都 和 第 一 只雄螨 交配 , 直到 蜂蛹 羽化 出房 。大蜂 螨 的繁殖受 到蜜 蜂幼 虫封 盖期 的限制 ,蜂 王 幼虫 的封盖 期 只有短 短 的 8 , 是大 蜂螨 所 不喜 欢 的 ; 天 这 而雄 蜂幼 虫 的封 盖 期有 1 4天 , 比工 蜂多 2天 , 使蜂 螨 延长 繁 殖 时间 , 可 处
1 雄 蜂脾诱 螨 .
房, 潜伏在幼虫下 面, 等到子脾封盖 , 幼虫虫体伸直而 取食余下的幼虫浆后 ,雌螨开始爬到幼虫体上吸食幼 虫体液。 在蜜蜂幼虫化蛹时 , 雌螨依 旧留在幼虫体上吸 取营养 ; 幼虫头朝巢房 口时 , 雌螨便将粪便集 中排泄蜂 蛹 的尾部 。据 王丽华 、 杨少 婷 (00 报道 , 20 ) 称蜜 蜂幼 虫 房 封 盖 大约 6 时 后 , 螨 产 下第 一 粒 卵 , 0小 母 以后 每 隔
螨 习惯 , 据蜜 蜂 和大 蜂螨 的生 物 学特 性 , 根 采用 以生物 防治 和物 理治 疗 为主 、 药物 为辅 的方法 来 防治 大蜂 螨 , 并 取得 比较 好 的效 果 。最 近 , 者 走访 了几位 蜂友 , 笔 和 大 家 一起 进行 探讨 分 析 ,现归 纳 整理 如下 ,供大 家参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蜂螨的措施及应用前景

[ 关键词]蜂螨
生物防治 发展前景
现了7 种蜂螨 。其 中,大蜂螨 、小蜂螨和武尘蜂盾螨对养蜂业的危 害最 大 。严 重感 染 瓦螨 的蜂 群 死亡 的主要 原 因是 急性 麻 痹病 毒 , 是一 种在 自 然 界 能 引起 蜜蜂 死 亡 的病 毒 。瓦螨 是 多 种蜜 蜂 病毒 的 传播媒介 ,在瓦螨寄生的蜂群中有一种畸翅病毒 ,可使受寄生蜜 蜂 的 翅变 形 ,寿 命显 著 缩短 ,有些 感 染病 毒 的蜜 蜂在 羽 化后 体 内
疫 病 防 控
中 国畜牧 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1 期
利用生物技术 防治蜂螨 的措 施及应用前景
高 同 , 清 月 早 韩 币’ 伟 l 币
( 黑龙江 省蚕蜂 技术指 导总站 ,哈尔滨 1 5 0 0 9 0 ) [ 摘 要]针对养蜂生产中,人们大多使用化学药物治螨,蜂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以及长久使用出现抗药性等问题,笔
蜂螨是蜜蜂最重要的病虫害之一。目前,从蜜蜂属蜂体上发 化合物组成的差异 ,造成对螨的抗性不同。利用这些特性 ,选育 出幼蜂 具 有 老蜂 气 味 ,可 以减 轻螨 的 危害 ,或利 用浸 有 老 蜂气 味 的碳水化合物的纸条放进蜂群内,也可减轻螨害的程度 。
2 用真菌防止蜂螨
英 国洛 桑 斯 德 农 业 实 验站 的凯 蒂 ・肖与 维 尔 斯 博 恩 参 加 国 际园 艺研 究 的合 作项 目,寻找 一种 生 物制 剂 防治 瓦螨 ,他 们认 为 积累着大量病毒 ,为继续感染提供 了来源 。有瓦螨寄生并受到蜜 真菌是最有希 望的瓦螨 天敌。他们通过 试验筛选 出Hi r s u t e l l a 蜂 病 菌或病 毒感 染 的蜂群 ,会 迅速 削弱 ,全 群覆 灭 。 t h o m p s o n i i 和金龟子绿僵菌 ,发现这两种菌在类似于巢温条件
中兽医治疗动物螨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兽医治疗动物螨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螨病是一种由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螨类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家畜和宠物动物中。
螨病不仅会给动物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还可能引起皮肤炎症、瘙痒、掉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动物的生命。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螨病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治疗螨病主要依赖于药物外用,如螨虫清洁剂、喷雾剂等。
这些治疗方法往往起效慢,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容易出现螨虫对药物的耐受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纳米技术。
研究人员发现,将药物纳米化可以提高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率,从而增强药效。
目前,已经有研究报道使用纳米药物治疗动物螨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项研究使用纳米药物对犬螨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纳米药物具有更好的杀螨效果,并且减少了药物对动物皮肤的刺激。
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如抗体、免疫球蛋白等。
研究发现,将生物制剂应用于动物螨病的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减少对动物的不良反应。
一项研究使用抗体制剂对家兔螨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抗体制剂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并且减轻了动物的症状。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动物螨病的可能性。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组,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或分子,从而抵御螨虫的侵袭。
虽然目前在动物螨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有一些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治疗动物螨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有望为动物螨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
纳米技术、生物制剂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新的治疗方法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并且减少了对动物的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为未来动物螨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2000 年后杀虫杀螨剂研发进展综述

吡唑类,由拜耳公司。是继氟虫腈后开发的另一个吡唑类化合物,与氟虫腈相比,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还具有杀线虫和杀螨活性。2007年在巴西获准登记,用于防治甘蔗、水稻害虫。
20.pyrafluprole
21.pyriprole
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pyrafluprole和pyriprole,也属于1–位芳基吡唑类杀虫杀螨剂。
4.噻虫胺,clothianidin
氯代噻唑类,由武田公司与BAYER公司共同开发。具有内吸活性。主要用于蔬菜、水田、棉花等,可茎叶处理、水田施用、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茎时处理或水田施用使用剂量为50~100g/ha,土壤处理剂量为150g/ha,种子处理剂量为200~400g/100kg种子。
5.呋虫胺,dinotefuran
七、酰肼类2个
24.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
环虫酰肼由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和三共株式会社研制开发,是一种新颖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二酰基肼类化合物。环虫酰肼通过它的激素活性破坏昆虫的蜕皮而致效。此种激素活性系由保幼激素及蜕皮激素同时进行调节,从而导致昆虫产生致命性的蜕皮。室内与田间试验表明,环虫酰肼对危害水稻、蔬菜、果树、茶树及其他作物的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有出色的控制作用。剂型有0.3%DL(低飘散粉剂)和5%FL(水悬浮剂)。活性谱:亚洲稻螟、稻纵卷叶螟等120g/hm2。苹果卷叶蛾、甜菜夜蛾等用5%FL 1000~2000倍液喷雾。
2.噻虫啉,thiacloprid
氯代噻唑类,由BAYER开发。是一种新的对刺吸口器害虫有高效的广谱杀虫剂。对梨果类水果、棉花、蔬菜和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有优异的防效。除对蚜虫和粉虱有效外,它对各种甲虫(如马铃薯甲虫、稻象甲)和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蠹蛾也有效,并且对相应的所有作物都适用。根据作物、害虫及施用方式不同,其用量为48~180gai /hm2。噻虫啉具有内吸性并有急性接触毒性及胃毒作用。噻虫啉的土壤半衰期短,对鸟类、鱼和多种有益节肢动物安全。它对蜜蜂很安全,在作物花期也可以使用。由于其较低的哺乳动物毒性,噻虫啉对操作者和消费者安全。
昆虫病原真菌在螨类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真菌在螨类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瑜笛;田川北
【期刊名称】《植物医学》
【年(卷),期】2024(3)1
【摘要】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业和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植食性螨类在农林业生产及农产品储藏过程中的危害日益加重,由于其抗药性日益增强,已被认为是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捕食螨是植食性害螨的有效天敌,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联合防治害螨,既可提高对害螨的防治效率又有益于环境保护.本文介绍了昆虫病原真菌几种代表种及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理,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在螨类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农药与捕食螨联合防治害螨的未来发展方向.
【总页数】14页(P8-21)
【作者】王瑜笛;田川北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7
【相关文献】
1.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对天敌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2.植物内生昆虫病原真菌在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3.昆虫病原真菌和捕食螨间的互作关系及二者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