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螨是如何导致蜜蜂死亡的

合集下载

谈意蜂蜂螨防治

谈意蜂蜂螨防治

24APICULTURE OF CHINA谈意蜂蜂螨防治邱汝民 沈晶晶│文浙江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感觉意蜂越来越难养,不少蜂农失去了养蜂的信心。

蜂螨危害与蜂群管理、防治季节和防治时间有关,还与长期使用同一种治螨药物有紧密关系。

养蜂人需要交流治螨经验,共同提高养蜂技术,不断创新防治方法。

一、大、小蜂螨危害特点在意蜂饲养过程中,大蜂螨和小蜂螨危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以致全群覆灭。

1.大蜂螨的特点大蜂螨最适宜温度32℃~35℃,在13℃以下会被冻僵。

雌螨在脱离蜂巢的常温环境下能生存7天,在未封盖子脾存活15天,在封盖子脾存活32天,在成年蜂体表可以生存60~90天,最长可达180天。

大蜂螨繁殖1个周期大约10天。

2.小蜂螨的特点小蜂螨的发育有4个阶段:卵,幼虫,若螨和成螨。

从卵到成螨整个发育周期为4.5~5天,最适宜温度为31℃~36℃,小蜂螨寄生在成蜂上成活1~2天,形状椭圆形,0.54mm。

雌螨刚产下的卵很快孵化,50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螨,1只雌螨能产卵1~6粒。

二、春繁治螨春繁是开始防治蜂螨的好时机。

春繁三步骤:其一,养蜂场地彻底消毒,可以用生石灰1︰10配比喷洒场地;其二,蜂箱、巢脾和养蜂工具都要全面消毒,把消过毒的巢箱用清水洗净、晒干备用。

巢脾消毒可用硫磺熏蒸,三、夏季治螨意蜂经春季的采集活动,蜜蜂在植物花蕊上采集,蜂螨也在传播繁殖。

随着气候转暖,温湿度增加,蜂螨繁殖的适宜气温是32℃~35℃。

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蜂群分区管理防控使用分区管理来控制蜂螨的寄生率,时间大致在6月20日左右,根据当地的蜜粉源分布情况而定。

把A排巢箱内的子脾分别提出,放在B排的巢箱内,再把B 排的幼虫脾调入到A排蜂群内,使A排巢箱内无封盖子脾,用水剂治螨药喷雾防治较好。

选用蜂药时要查看厂家生产资质,购买有批文、有批号厂家的蜂药。

喷雾2次即可,因为巢箱幼虫脾是互相调换的,大幼虫小幼虫,层次不齐,大幼虫很快封盖,所以要抓紧时间将继箱、巢箱一同防治。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

蜜蜂的天敌有哪些一、胡蜂。

胡蜂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别称黄蜂、马蜂等,为捕食性蜂类,幼虫以毛毛虫等为主食,成蜂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也吃成熟果实或树木的汁液,尤其在夏秋外界食物匮乏时常单独或结队攻击蜂群,一只金环胡蜂在一分钟便可咬死四十只蜜蜂,受攻击的蜂群只能被迫弃巢而逃,而那些来不及逃走的几乎再无生路。

二、蜡螟。

蜡螟是蜜蜂的寄生性天敌,主要以幼虫(巢虫)危害群势较弱的蜂群,在3-4月蜡螟交尾后会潜入蜂箱的缝隙处或箱底蜡屑处产卵,幼虫孵化后会想方设法钻到巢脾上去,进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蛀食蜡质并将巢脾蛀成隧道状,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而影响蜂蜜产量和质量,重者可导致蜂群弃巢逃走而造成损失。

三、蜂螨。

蜂螨是蜜蜂的寄生性天敌,一生均在蜂巢房内繁殖,产卵于未封盖的幼虫房中,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并吸取血淋巴,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均会出现死亡,巢房封盖不规则,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翅不能伸展或残缺不全的幼蜂,工蜂体型变小,雄蜂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四、蜻蜓。

蜻蜓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幼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成虫除了能大量捕食蚊子、苍蝇等外,有的还能捕食蝴蝶、飞蛾、蜂类等,对于蜜蜂来说蜻蜓危害最为严重的夏末秋初,尤其是出勤的采集蜂和交尾的处女王此时在穿越密集的“蜻蜓阵”时最容易被蜻蜓捕食。

五、蜘蛛。

蜘蛛是蜜蜂的捕食性天敌,尤其是结网性蜘蛛如园蛛等,结网性蜘蛛能结网捕食昆虫,依靠网上丝的震动和张力确定食物在网上的位置,捕食对象极为丰富,如蚊子、苍蝇、蝶类、蛾类、蜂类等,若有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结在蜂巢附近是极具威胁的,过往蜜蜂稍不留神便会陷入“空中陷阱”而成为蜘蛛的盘中餐。

六、蚂蚁。

蚂蚁是蜜蜂的干扰性天敌,虽然不至于使蜂蜜受到致命性侵害,但蚂蚁会从蜂箱缝隙或巢门进入蜂箱,取食蜂群储备的蜂蜜、花粉等,从而干扰蜂群的正常活动,更麻烦的是一但一只蚂蚁得手便会返回蚁巢召集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前来盗取蜂蜜,对强群来说可能危害并不严重,然而对于弱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蜂螨雌成螨在西方蜜蜂寄生的五个阶段

大蜂螨雌成螨在西方蜜蜂寄生的五个阶段

大蜂螨雌成螨在西方蜜蜂寄生的五个阶段对于西方蜜蜂,大蜂螨雌成螨可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成虫、幼虫和蛹,因而生活史相当复杂,一般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滞留期。

雌成螨通过出房的工蜂的携带或自行离开巢房,寻机进入工蜂或雄蜂房。

在巢房外的蜂体上,雌成螨靠口器刺穿蜂体的节间膜,取食血淋巴。

一般在螨进入幼虫房前会在蜂体上生活4~13天。

已产过卵的老雌螨具有再产卵的能力,一般可达22%~51%。

老雌螨寻找幼虫房比幼成螨快(分别为4.4天和10.7天)。

第二阶段是卵黄形成前的活动期。

经过滞留期后,受蜜蜂幼虫排出的CO或追踪激素所吸引,螨从蜂体上落下,进入幼虫房内。

雌螨选择有5日龄幼虫的工蜂房和5~7日龄幼虫的雄蜂房作为寄生对象。

每个巢房有一只或多只螨寄生,最多可有21只螨寄生在一个雄蜂房内。

据39蜂疗网调查雌成螨潜藏于幼虫房后变成僵状的不活动状态,可能是由于幼虫食料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高而造成的麻醉状。

这种进化有助于螨躲避东方蜜蜂的工蜂的清扫行为。

此阶段蜜蜂发育日龄为7~9日。

第二阶段为首次卵黄形成的活跃期。

蜜蜂幼虫房封盖后,幼虫消耗掉剩余的幼虫食料、进入预蛹期,巢房内的螨只取食有限的幼虫食料。

一般来说,雌螨是在幼虫食料被完全耗尽后才会从僵状苏醒过来,开始转移到幼虫或预蛹上,用口器刺穿其表皮,吮吸血淋巴。

如果幼虫食料无法完全耗尽,螨会夹住,处于僵状,最后死亡。

一旦雌螨取食足够的血淋巴后,第一个精细胞成熟并与卵母细胞受精。

在工蜂房封盖后60~64小时,产下第一粒受精卵。

很快在工蜂房封盖后94~96小时,螨产下一粒未受精卵。

卵一般产在丝茧或蛹的外表上,极少产在幼虫或预蛹上。

如果螨在第三阶段和下阶段期间没有取食足够的血淋巴,螨就无法产卵或只产下很少的卵(1粒或2粒)。

这一阶段蜜蜂发育期9.0~12.75日,大约是下蜂房封盖后0~90小时或雄蜂幼虫大量取食后0~90小时。

第四阶段为第二次卵黄形成活跃期。

一只雌螨至少具有在一个工蜂房内产5粒卵(4粒受精,1粒末受精)或在一个雄蜂房内产7粒卵的潜力。

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与分布

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与分布

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与分布
小蜂螨[Tropilaelaps clareae(Delfinado et Baker,1961)] 别名小螨、小虱子。

属奇螨目、厉螨科。

小蜂螨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出现在巢脾外的蜂体上。

寄生主要对象是封盖后的老幼虫和蛹。

它们靠吸食幼虫和蛹体汁液进行繁殖,经常造成幼虫无法化蛹,或蛹体腐烂于巢房。

幸而出房的幼蜂也是残缺不全。

受危害幼虫,其表皮破裂,组织化解,呈乳白色或浅黄色,但无特殊臭味。

由于小蜂螨发育期短,有的新成螨会咬破房盖转房再行繁殖危害,从而使房盖会出现形如缝衣针孔状大小的穿孔。

另外39蜂疗网提醒您:小蜂螨繁殖速度比大蜂螨快,造成烂子也比大蜂螨严重,若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全群烂子覆灭。

小蜂螨寄主较广泛,已知可在蜜蜂属的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上寄生。

小蜂螨1961年首次在菲律宾的东方蜜蜂死蜂标本上发现,后在蜂箱附近的野鼠上也找到这种螨。

小蜂螨分布范围比大蜂螨小,目前受小蜂螨危害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缅甸、泰国、阿富汗、越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香港,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均未见报道。

小蜂螨常和大蜂螨一起同时发生,共同危害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西方蜜蜂。

小蜂螨在我国发现的时间比大蜂螨略迟。

1958年江西在少量蜂群上发现有小螨,1960年江西和广东开始出现小蜂螨危害成灾。

此后小螨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蔓延,目前已遍及全国有蜂群地区。

昆虫记读书笔记1到6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1到6章

昆虫记读书笔记1到6章昆虫记读书笔记1到6章1法布尔在写《昆虫记》的时候,也像写作文一样,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写得栩栩如生,显得《昆虫记》这本书里的昆虫像是活在我的身边一样。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昆虫是寄生在蜜蜂身上的螨虫,蜂螨。

蜂螨这种昆虫没一两天就死了,这两天的生命里它的全部工作就是繁殖后代。

它在繁殖后代时,先是在蜜蜂身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它是在蜜蜂巢里繁殖后代的。

在蜜蜂飞行时,蜂螨就用法宝,大针子和粘液,抓住蜜蜂的软毛,飞到蜜蜂巢里,如果把卵产在蜂蜜上的话小蜂螨就会被蜂蜜闷死了,所以,蜂螨要在蜜蜂产卵的时候,滑到蜂卵上去。

我读了蜂螨的故事,我知道了蜂螨在跟蜜蜂飞行时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蜜蜂高速飞行和与地面摩擦的时候,但是蜂螨一点也不害怕,它们是一种喜欢冒险的小家伙。

它们不是瞎冒险,而是有自己的绝招,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为了不使自己的卵有危险,蜂螨妈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学习蜂螨喜欢冒险、善用法宝的精神。

我觉得蜂螨很有母爱,为了孩子不怕危险,我们应该孝顺父母。

《昆虫记》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其他许许多多不知道的昆虫,学到了很多的道理!昆虫记读书笔记1到6章2自从我读过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后,就深深地被它们震惊了。

里面写到的昆虫的品种很多;会做“圆球”的蜣螂“音乐天才”蝉、凶残的黄蜂、“亮晶晶”的萤火虫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甲虫,当我读到“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然难免后退。

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不但球滚落下去,连自己也被拽下来。

有时经过一二十次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成功”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

一二十次,虽然不是大数目,但对于一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圆球,经过险陡的斜坡,攀登简直无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虫来说,却是多么大的挑战啊!有时,甚至可能将性命都搭上去。

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小甲虫呀!想起我以前玩电脑游戏,总是选“简单”这一级别,跟那只小甲虫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了。

一只小甲虫,都知“勤奋+努力=成功”的道理。

蜜蜂的蜜蜂螨与寄生虫防控

蜜蜂的蜜蜂螨与寄生虫防控

蜜蜂的蜜蜂螨与寄生虫防控蜜蜂是人类重要的农业和生态系统的传粉者,对于花卉、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它们常常受到蜜蜂螨以及其他寄生虫的威胁。

这些寄生虫会影响蜜蜂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因此,对蜜蜂螨与寄生虫进行科学的防控是保障蜜蜂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蜜蜂螨的种类与危害蜜蜂螨是蜜蜂养殖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主要通过寄生在蜜蜂体内繁殖。

其中,最为常见的蜜蜂螨有瓢螨、寄生螨等。

它们通常会在蜜蜂腹部、胸部和关节等处寄生,通过吸取蜜蜂的血液和体液来获取营养,直接导致蜜蜂的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蜜蜂螨的寄生会对蜜蜂群体造成严重威胁。

它们不仅会导致蜜蜂的产卵能力下降,影响蜜蜂群体的繁衍,还会引发蜜蜂疾病的传播。

蜜蜂一旦受到蜜蜂螨寄生,不仅会影响其自身健康,还会出现食用花蜜减少、蜜蜂数量减少等情况,严重影响蜜蜂业的经济效益。

二、蜜蜂螨防控策略为了防止蜜蜂螨对蜜蜂群体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蜜蜂螨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等有效的生物控制蜜蜂螨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侵袭蜜蜂螨的寄生性真菌,使用运输后的真菌孢子对蜜蜂螨进行生物防治。

此外,还可以利用蜜蜂本身对蜜蜂螨进行控制,培养选择性繁殖抗性强的蜜蜂品种。

2.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治蜜蜂螨的方法。

通过向蜜蜂蜂箱中喷洒或滴入一定剂量的合适药物,来杀灭或抑制蜜蜂螨的繁殖。

常用的药物包括有机酸、有机磷等。

在使用药物防治时,需要根据蜜蜂螨的生长周期和蜜蜂群体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蜜蜂产生不良影响。

三、寄生虫防控除了蜜蜂螨外,还有其他一些寄生虫也会对蜜蜂造成威胁。

例如小蠹虫、蜜蜂僵尸蚂蚁等,它们会寄生在蜜蜂巢穴中,通过吸取蜜蜂的营养和繁殖,导致蜜蜂的生长发育不良。

因此,寄生虫的防控也是蜜蜂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寄生虫的防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蜜蜂巢穴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蜜蜂巢穴进行清理和消毒,清除寄生虫的卵和幼虫,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蜜蜂蜂螨的防治

蜜蜂蜂螨的防治

蜜蜂蜂螨的防治作者:赵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11期蜂螨是养蜂生产上的重要寄生螨害,在蜂群中发现30种螨类,其中绝大多数对蜜蜂没有危害。

对蜜蜂造成危害的主要有雅氏瓦螨(又名亚洲螨,简称大蜂螨)和亮热厉螨(简称小蜂螨)。

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较为严重。

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幼虫在产生眼睛色素时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体重将减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可使蜜蜂每2小时减轻体重0.1~0.2%,飞行能力也降低。

如在幼蜂羽化后1~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寿命减短50%。

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体被刺穿伤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

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结果造成蜜蜂精疲力尽,虚脱死亡。

正在发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势减弱。

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出现死亡。

巢房封盖不规则,死亡的幼虫,无一定形状,幼虫腐烂;但不粘巢房,易清除。

死蛹头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

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虫及蛹体上见到寄生的大蜂螨。

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

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较大蜂螨更为严重,它主要寄生在封盖子脾内危害幼虫和蛹,很少寄生于蜂体,受小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幼虫死亡或发育到蛹期死广,出现“白头蛹”。

有时虽能化蛹,幼蜂仍可出房,但翅膀残缺,在蜂箱前场地上爬行。

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甚至造成蜂群死亡,蜂场覆灭。

掌握蜂螨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蜂螨对蜜蜂造成的危害。

一、大蜂螨1、发生规律:大蜂螨的消长与蜂群群势、气温、蜜源及蜂王产卵时间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蜂螨一年可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和猖獗期。

春季蜂群弱,蜂螨的增殖比蜂群增殖速度快,猖獗期一般发生在6月份。

春季蜂群强,椴树蜜结束群势下降,螨的寄生率相对提高,猖獗期多发生在8月或9月。

防治蜂螨实验报告

防治蜂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蜂螨是蜜蜂的主要体外寄生虫之一,对蜂群的生产力、蜂王及工蜂的生存均构成严重威胁。

蜂螨的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时会导致蜂群衰弱甚至全部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蜂螨的传播和危害,本实验针对蜂螨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防治方法对蜂螨的杀灭效果。

2. 评估防治蜂螨对蜂群生产力的影响。

3. 为蜂螨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蜂群、蜂箱、隔离板、杀螨药片、升华硫、雄蜂蛹等。

2. 实验方法:(1)断子灭杀法:在蜂王尚未开始产卵、蜂群内尚无封盖幼子、蜂螨主要集中寄生于成蜂体表的时候,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灭。

(2)人工隔离法:根据小蜂螨在成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造成蜂群断子2-3天,使蜂螨由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3)挂药熏蒸法:用图钉将熏蒸杀螨药片如螨扑等,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呈对角线悬挂。

(4)升华硫防治法:将升华硫粉包好,均匀涂抹在子脾的表面,每隔7-10天一次,每次每10框蜂用升华硫粉3克,连续2-3次。

(5)雄蜂蛹防治法:利用雄蜂蛹生产减少狄斯瓦螨的数量,维持蜂群较低的狄斯瓦螨感染水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断子灭杀法:在蜂王未开始产卵时,使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灭,能将隐匿寄生的蜂螨彻底灭杀,杀螨效果显著。

2. 人工隔离法:人为造成蜂群断子2-3天,使蜂螨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杀螨效果在90%以上。

3. 挂药熏蒸法:熏蒸杀螨药片能有效杀灭蜂螨,但可能会对蜂群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4. 升华硫防治法:使用升华硫粉防治蜂螨,杀螨效果良好,但需掌握好剂量,以防蜜蜂中毒。

5. 雄蜂蛹防治法:兼产雄蜂蛹使蜂王浆产量降低了19.12%,但兼产组比蜂王浆单产组和雄蜂蛹单产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21.42%和172.38%。

雄蜂脾诱螨效果好,巢房寄生率和蜂体寄生率下降率为100%。

五、实验结论1. 断子灭杀法、人工隔离法、升华硫防治法和雄蜂蛹防治法对蜂螨的杀灭效果显著。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

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蜂螨是蜜蜂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种类约有100多种,但多数蜂螨对蜜蜂没有危害,对蜜蜂有害的主要来自瓦螨科、厉螨科和跗线螨科,例如瓦螨科的大蜂螨、厉螨科的小蜂螨等,下面来看一看治蜂螨小妙招及注意事项吧!一、危害特点蜂螨一生都在蜂房中繁育并靠吸食蜜蜂血淋巴为生,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幼虫或蛹均显现大量死亡,幼虫死亡后易腐烂且无一定形状,蛹不能顺利羽化且死亡时头部伸出,也可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变形的幼蜂,成蜂被蜂螨寄生则寿命将明显缩短且易感染麻痹病。

二、生命周期蜂螨(大蜂螨)的生命周期约6~7天,其中卵期约20~24小时,若螨期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两个阶段,前期若螨约52~58小时,后期若螨约80~86小时,发育成熟的雄螨在封盖幼虫房中与雌螨交尾并于幼蜂羽化后死亡,雌螨寄生于成蜂体表或转移到新幼虫房中繁育下一代。

三、常用药物1、触杀剂:触杀剂是接触大蜂螨体表进入虫体而引发中毒的杀虫剂,常用的有杀螨1号、杀螨2号、速杀螨、敌螨1号等。

2、熏烟剂:熏烟剂是燃烧产生烟雾而引发大蜂螨中毒死亡的杀虫剂,常用的有“杀螨2号”纸片烟剂、敌螨熏烟剂等。

3、熏蒸剂:熏蒸剂是利用药物挥发产生蒸气来鸩杀大蜂螨的杀虫剂,常用的有螨扑、升华硫、卫生球、甲酸熏蒸剂等。

四、防治方法1、断子灭杀:蜂螨主要是以蜜蜂为载体寄生的,因此蜜蜂断子期是杀灭蜂螨最有利且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可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治螨药物彻底灭杀藏匿在蜂巢中的蜂螨。

2、带蜂喷药:蜂螨可用杀螨1号、敌螨1号等触杀剂喷杀,具体做法是将触杀剂加水配制成喷雾剂,然后平均喷洒在蜂脾上并喷至蜜蜂体表有一层薄雾后再盖好蜂箱盖。

3、挂药熏蒸:蜂螨可用螨扑、甲酸等熏蒸剂熏蒸,例如可将螨扑呈对角线悬挂在第二个蜂路间,其中强群挂2片,弱群则只挂1片,一样施药2~3周即有明显治螨成效。

五、注意事项1、饲养强群是防治蜂螨最有效的方法,原因是蜜蜂的群势越强对蜂螨的抗击力也越强,例如早春刚越冬的蜂群因群势弱而极易受蜂螨危害。

甲酸熏蒸对大蜂螨致死剂量及对工蜂的安全性

甲酸熏蒸对大蜂螨致死剂量及对工蜂的安全性

42APICULTURE OF CHINA甲酸熏蒸对大蜂螨致死剂量及对工蜂的安全性何洁 何楠 黄少康│文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大蜂螨是西方蜜蜂的主要体外寄生虫。

它寄生幼虫、蛹、成蜂,吸食血淋巴,传播多种蜜蜂病毒,导致免疫力下降,化蛹率低,成蜂残翅,体质虚弱,蜂群繁育力下降,越夏越冬失败,直到蜂群衰亡[1,2]。

控制蜂螨危害是西方蜜蜂饲养过程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现有控制大蜂螨的方法常见有化学、物理方法,以及去蜂群管理法等[3,4]。

氟胺氰菊酯(f l u v a l i n a t e ),氟氯苯氰菊酯(flumethrin),以及双甲脒(a m i t r a z ),蝇毒膦(c o u m a p h o u s ),溴螨酯(bromopropylate)等化学杀螨剂杀螨快速,专一性好,但这些亲酯性药物长期使用后,在蜂蜡中残留而污染蜂蜜等蜂产品[5],而且蜂螨也会产生抗性。

比如,氟胺氰菊酯(螨扑)自1995年引入我国,经20多年的使用,蜂螨对氟胺氰菊酯的抗药性显著提高,杀螨剂量已提高十倍,但效果却大不如前。

另一类天然有机物也常用于杀螨,如草酸、甲酸、麝香草酚、薄荷醇等,它们的水溶性特点使之不易在蜂蜡中残留,蜂螨尚未见产生抗性,在许多国家广泛使用[6]。

甲酸治螨始于1980年。

国外许多研究者都曾研究过甲酸在蜂群中或离群状态下的杀螨作用[7]。

在美国及欧洲,它被封包于吸附材料内,直接用于蜂群内的蜂螨防治[8]。

由于我国杀螨剂用药历史,以及蜂和螨的地域性差异,对我国大蜂螨,甲酸的杀螨效果还缺乏研究,因此,我们以福州意蜂及其寄生的大蜂螨为材料,对甲酸熏杀剂量和效果进行了测试,以供养蜂实践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意蜂:意蜂由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蜂场提供。

1.1.2 材料与仪器:甲酸(浓度>88%,分析纯),一次性透明塑料饭盒(300ml),指形管,酒精灯,可调整式定量移液器等。

断子治螨20多天蜂群危害太大,利用蜂螨习性,越冬自然断子治螨

断子治螨20多天蜂群危害太大,利用蜂螨习性,越冬自然断子治螨

断子治螨20多天蜂群危害太大,利用蜂螨习性,越冬自然断子治螨展开全文大蜂螨,为寄生性螨类,一生经过卵、若螨和成螨分3个阶段,在8-9月危害最严重。

(1)习性大蜂螨成螨寄生在成年蜜蜂体上靠吸食蜜蜂的血淋巴生活;卵和若螨寄生在蜂儿房中,以蜜蜂虫和蛹的体液为营养生长发育。

(2)危害与诊断被寄生的成年蜂烦躁不安,体质衰弱,寿命缩短。

幼虫受害后,有些在蛹期死亡,而羽化出房的蜜蜂畸形、翅残,失去飞翔能力,四处乱爬。

受害蜂群,繁殖和生产能力下降,群势迅速衰弱,直至全群灭亡。

小蜂螨为寄生性螨类,一生也经过卵、若螨和成螨3个阶段。

(1)习性小蜂螨主要生活在大幼虫房和蛹房中,很少在蜂体上寄生,在蜂体上只能存活2天。

小蜂螨在巢脾上爬行迅速,小蜂螨5~9月份都能危害蜂群,8月低9月初最为严重,生产上6月份就需要对小蜂螨进行防治。

(2)危害与诊断小蜂螨靠吸食幼虫和蛹的淋巴生活,造成幼虫和蛹大批死亡和腐烂,封盖子房有时还会出现小孔,个别出房的幼蜂,翅残缺不全,体弱无力。

蜂群在春、夏、秋三季,不间断地产卵繁殖,封盖幼虫巢房连续不断,大小蜂螨在封闭的巢房中,房盖对螨虫起了保护作用,施药不能防治房盖内的螨虫,所以必须囚王断子。

很多养蜂新手朋友只听人说断子治螨可以杀螨彻底,效果好,可是你知道断子治螨的禁忌吗?蜂群断子20多天对于蜂群的创伤有多大呢?这里给大家说一种方法,越冬前自然断子治螨是一年治螨的好时机,与饲喂越冬饲料同时进行,蜜蜂饲喂后腹部增大,腹节撑开,大蜂螨暴露在外,无处藏身。

用水剂杀螨药喷治,3天1次,连续喷三次。

喷脾时将脾提起,逐脾喷遍所有蜂,不留死角。

这样喷药效果好,而且蜜蜂饱食糖浆抵抗力强,不易中毒。

注意药水不宜超过规定用量。

草酸枪治蜂螨的方法和原理

草酸枪治蜂螨的方法和原理

草酸枪治蜂螨的方法和原理草酸枪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蜜蜂蜂巢蜂螨(Varroa destructor)感染的工具,它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如下。

蜂螨是一种寄生在蜜蜂身上的外部寄生虫,它主要以蜜蜂的血液为食,毁坏蜜蜂幼虫和成虫的组织。

蜂螨感染是蜜蜂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整个蜜蜂群体的健康和生产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草酸枪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蜂螨感染的工具,它通过喷洒草酸溶液到蜜蜂巢穴中,达到杀灭蜂螨的目的。

草酸枪使用草酸溶液来攻击蜂螨,草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以有效地杀灭蜂螨。

草酸枪主要包括一个喷射器和一个负责供给草酸溶液的容器。

在使用草酸枪之前,首先要将草酸溶液制备好。

草酸溶液的制备方法通常是将适量的草酸固体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在使用草酸枪进行治疗时,首先需要将蜜蜂巢穴打开,以便喷洒草酸溶液。

然后,将草酸溶液装入草酸枪的容器中,通过喷射器将溶液喷洒到蜜蜂巢穴中。

这样,草酸溶液就能够充分接触到蜂螨,并在其表面产生腐蚀作用。

草酸的腐蚀性可以破坏蜂螨的外壳,使其受伤甚至死亡。

草酸枪的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草酸溶液的浓度和喷洒的方法。

草酸溶液的浓度需要根据蜂巢中蜂螨的严重程度和蜜蜂的抵抗力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浓度为2%~5%的草酸溶液可以有效地杀灭蜂螨。

喷洒草酸溶液时,需要尽可能将草酸溶液均匀地喷洒到蜂巢各个部分,以确保草酸的腐蚀作用能够覆盖到蜂螨的全部表面。

草酸枪治疗蜂螨的时间需要根据蜂巢和蜜蜂群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草酸枪可以在蜜蜂繁殖季节或者蜂螨感染严重时进行治疗。

治疗的频率通常为每周一次或者每两周一次,持续进行几个月,直到蜂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草酸枪治疗蜂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对蜜蜂的影响较小。

草酸溶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草酸枪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草酸溶液对蜜蜂和人类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草酸枪时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草酸溶液对人体和蜜蜂的伤害。

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

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

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
蜂螨是令所有养蜂人都最为头疼的事情,尤其是意蜂受害时轻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严重时群势因大量幼虫死亡而迅速被削弱,事实上防治蜂螨也是养好蜜蜂的基本前提,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蜂螨怎么治疗和预防吧!
一、生活习性
蜂螨一生均在蜜蜂巢房中发育和繁殖,雌蜂在蜜蜂封盖幼虫房中与雄蜂交尾,成功交尾后将受精卵产于巢房壁或巢房底,卵孵化后靠吸取蜂蛹的体液完成发育,发育成熟的雄螨在封盖幼虫房中与雌螨交尾并多于幼蜂羽化后死亡,而雌螨则在幼蜂羽化出房时寄生于蜂体或转移到新的幼虫房中繁殖下一代。

二、危害症状
蜂螨可寄生于各发育阶段的蜜蜂幼虫和成蜂体表,受害严重时蜂群各龄期幼虫或蛹都将出现大量死亡,群势也会根据受害情况而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例如蜜蜂幼虫期被蜂螨寄生体重将减轻且易死亡,而成蜂被蜂螨寄生则寿命将缩短且采集力下降,另外蜜蜂受蜂螨寄生还易因身体被刺穿而感染痹病病毒。

三、预防措施
蜂螨寄生于蜂体且繁殖于封盖幼虫房中,简而言之蜜蜂的自然断子期也是预防蜂螨最有利的时机,此时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治螨药物可有效灭杀藏匿在蜂房中的蜂螨,另外蜂螨的生长与蜂群的强弱是相互
制约的,实际上受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基本都是弱群,因此养蜂生产中一定要尽量将蜂群发展成强群。

四、治疗方法
1、断子灭杀:将蜂王暂时控制起来以使蜂群断子,然后用治螨药物灭杀寄生于成蜂体表的蜂螨,等蜂螨被控制住后再释放蜂王让其恢复产卵。

2、挂药熏蒸:将螨扑等熏蒸剂呈对角线悬挂在第二个蜂路间,其中强群可挂2片,而弱群则只需挂1片,一般施药2~3周可看到明显治螨效果。

3、带蜂喷药:将速杀螨等触杀剂加水配制成喷雾剂,然后均匀喷洒在带蜂巢脾的蜂体上,喷至蜜蜂体表有一层细薄的雾液后盖好蜂箱盖即可。

雅氏瓦螨与蜜蜂的关系

雅氏瓦螨与蜜蜂的关系

房内产 5粒卵或在一个雄蜂房 内产 7粒卵的潜力 。螨可能在工 蜂或雄蜂 蛹的眼变 黑时( 工蜂 1 8日龄 , 雄蜂 1 9日龄 ) , 最后一 次 取食 , 产 卵 结束 。 5 、 成熟和交配期 : 雌成螨羽化后 2 4 h即达 到成熟 期( 侵 染阶 段) 。此时蜕皮后 的雄成螨可能与雌螨进行交配。雄螨和未成熟 的雌性螨 在幼虫房去盖后很 快死 去, 工蜂 出房爬 出。蜂螨完成一 个世代必须借 助于蜜蜂 的封盖幼 虫和蛹来完成。 三、 雅 氏瓦螨的平均繁殖周期 夏季 , 瓦螨能生活 2 . 5 — 3 . 5个月 , 一生可产 1 8 — 3 0粒卵。在蜂 群 的试 验表 明 , 瓦螨 的数量 2 0天可增加 1 倍, 一个夏季 瓦螨 的 虫 口可增加 1 0 0 倍到 3 0 0倍 。 瓦螨生殖一代只能产生 1 —2 . 5只成熟 的雌 瓦螨 ,它们 的生 殖力低 ,在西方蜜蜂蜂群 中所观察 到的瓦螨 虫 口快速增长 的情 况, 不能得到满意 的解释 。瓦螨只在蜜蜂虫蛹 的封盖 阶段 生殖 , 开始于寄生 的巢 房封 盖以后 , 结束于蜜蜂 出房 以前 , 因此是不 连 续的繁殖周期。有少数资料推测 ,瓦螨 经历次数不多 的繁殖 周 期, 然而 , 实验室 内研 究 , 将 瓦螨从 1 个 巢房人工转移 到另 1个 即将封盖 的幼虫巢房 , 1 只瓦螨一生 可以繁殖 8代。 四、 雅 氏瓦螨传播途径 目前 大 蜂螨 在世 界 范 围 的 蜂 群 迅 速 地 扩 散 , 大 多 是从 有 螨 害地区进 口蜂群再通过蜂群转地接触发生 的。不 同地 区的螨类 传播可能是蜂群频繁转地造成的。蜂 场内的蜂群间传染 , 主要是 通过蜜蜂的相互接触 。 盗蜂与迷巢蜂是传 染的主要 因素。 其次蜂 群管理上人为子脾互调和摇蜜后子脾 的混用也可 造成场 内螨害 的快速蔓延。另外有螨群与无螨群的蜂具混用 , 采 蜜时有螨工蜂 和无螨工蜂通过 花的媒介也可造成蜂群 间的互相传染。 五、 螨 害的发生与环境 的关系 1 、 与温 , 湿 度 的关 系 : 大 蜂螨最 适温度 为 3 2 ℃一 3 5 c C。在 1 0 ℃一 1 3 ℃ 即会冻 僵 , 1 8 ℃一 2 0 ℃开始 活 动 , 4 2 ℃出现 昏迷状 态, 4 3 ℃一4 5 ℃会死亡 。蜂螨对温度 的适应范 围与蜜蜂的基本相 同 。 大蜂 螨 喜 欢 相 对 湿 度 较 高 的环 境 ,低 于 4 0 %不 利 于 螨 的 生 存。 2 、 与 季节 的关 系 : 季节的变化影响蜂群群势 的消长 , 也 影 响 蜂螨的消长。春季和秋季蜂群群势小 , 螨 的感染率 显著 增加 , 夏 季群势增大 , 螨的寄生率呈下降趋势。 3 、 与蜂种的关 系 : 大蜂螨对不 同蜂种感染率不 同 , 东方 蜜蜂 是大蜂螨原先寄主 , 对大蜂螨产生一种 防御机制 。西方蜜蜂缺乏 寻找和清除螨 的能力 , 自身防御机制弱化 。 , 4 、 与蜜蜂级型的关系 : 对 同一 品种 的蜂群 , 螨对雄 蜂个体有 较高的寄生率 , 每只雄蜂最多有 6只螨寄生 , 而工蜂个体仅有 1 、; 关系 雅 氏瓦螨属 寄螨 目, 瓦螨科 , 俗称 大蜂螨 , 是一种危 害较大 的蜜 蜂体外寄生螨 。它不仅 寄生在成年蜂体上吮吸其体液 , 使蜜 蜂体质衰 弱 , 影 响其哺育繁殖 , 外 勤采集和 寿命 , 更 主要是潜入 蜜蜂封盖的子房 内产卵繁殖 , 吮吸幼虫和蛹 的血淋 巴 , 造成大量 被害虫 蛹不能正常发 育而死亡 , 或幸 而出房 , 也 是翅足残 缺 , 失 去飞翔能力 , 危 害严 重的蜂群 , 群势下降 , 子烂群 亡。至今 , 全世 界除澳洲 尚未报道大蜂螨危害 以外 , 亚洲 , 非洲 , 欧洲 , 美洲 都有 大蜂螨危害 的报道 。我 国 1 9 5 5年首先 在江浙一带发现 , 至今 已 蔓延到全国各地 , 成为养蜂业 的历史病害。 伴 随着人们对蜂螨认识 的不断提高 ,防治蜂螨危 害蜂群的 新方法 , 新技术也就 日益增多。但 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 的根治 方法 , 加强对螨 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的研究显的意义非常重大 。 雅氏瓦螨形态特征 1 、 卯: 乳 白色 , 卵圆形 , 卵膜薄而透 明, 产 下时即可见 4对肢 芽, 形如紧握的拳头 。 2 、 幼虫 : 在 卵内发育 , 卵产 出时 已具雏 形 , 约 1 —1 . 5天破卵 形 成若 虫 。 3 、 前期 若虫 : 近 圆形 , 乳 白色 , 体表生稀疏 刚毛 , 具 4对粗壮 的足。随时间的推移 , 虫体变成 卵圆形 。前期雌性若虫螯肢动趾 具有 2 个齿 的穿刺性结构 , 已能刺 吸蜂蛹 的血淋 巴。经 1 . 5 —2 . 5 天蜕皮成后期若虫 。 4 、 后期若虫 : 雌性呈 心脏形 , 足末端有 肉突 。后期 随横 向生 长加速 , 虫体变成横 椭圆形 , 体背 出现褐色斑纹 , 腹面骨板形成 , 但未完全几丁质化 。约经 3 —3 . 5天蜕皮 , 变为成螨。 5 、 成螨 : 雌成螨 呈椭 圆形 , 深红棕色 , 具螯 肢 1 对, 着生于颚 体背面 内侧的小 窝内 , 可以伸缩 。 螯肢不成钳形 , 定趾退化。 动趾 尖锐 , 似刺针 , 横切面呈长棱形 , 具 有 锐 利 的 2个 齿 , 上 下 刃 为 薄 而锐利 的骨片 , 适宜刺吸。 雄成螨较雌成螨小 , 体呈卵 圆形 。 有背 板一块 , 覆 盖体背全部及腹面边缘 。 二、 雅 氏瓦螨生活史及习性 在 东方蜜蜂 , 雌成 螨只在雄蜂房 内产卵 ; 在西方蜜 蜂 , 雌成 螨 可寄生于 工蜂和雄蜂 的成 虫 , 幼虫和蛹 , 生活史 较复杂 , 一般 分 为 5个 阶段 。 1 、 滞 留期 : 雌成螨 通过 出房 工蜂 的携带播形 式或者 本身 白 行 离巢 , 寻机进入工蜂或者雄蜂房 。在巢房外 的蜂体上 , 雌成螨

蜂螨会到人身上吗?

蜂螨会到人身上吗?

蜂螨会到人身上吗?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一生均在蜂巢房内繁殖,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受害严重的蜂群出现幼虫和蛹大量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蜂螨会不会到人身上吧!一、蜂螨会到人身上吗?蜂螨不会到人身上。

蜂螨的寄生分为蜂体自由寄生和封盖房内繁殖两个阶段,在蜂体自由寄生阶段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胸部和腹部环节间,一般情况下1只工蜂体上寄生1~2只雌螨,雄蜂体上可多达7只以上,在封盖巢房内繁殖阶段工蜂幼虫房通常寄生1~3只,而雄蜂幼虫房可高达20~30只螨,但蜂螨是不会到人身上的。

二、蜂螨对人体有害吗?蜂螨对人体没有危害。

蜂螨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造成蜜蜂群势减弱甚至蜂群覆灭,但对人而言蜂螨是没有危害。

三、蜂螨怎么防治才好?1、断子灭杀法:自然断子期是杀灭蜂螨最有利的时期,在蜂王尚未开始产卵、蜂群内尚无封盖幼子、蜂螨主要集中寄生于成蜂体表的时候选用高效无污染的杀蜂螨药进行杀灭。

2、人工隔离法:根据蜂螨在成蜂体上仅能存活1~2天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造成蜂群断子2~3天使蜂螨由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采用此法杀螨有效率可在90%以上。

3、挂药熏蒸法:用图钉将熏蒸杀螨药片如螨扑等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呈对角线悬挂,使用剂量为强势蜂群2片、弱势蜂群1片,通常3周为一个疗程。

4、带蜂喷药法:将杀螨1号按每巢脾5毫升左右加300~600毫升水的比例配制成药液,均匀喷洒在带蜂巢脾的蜂体上后盖好蜂箱盖,约30分钟后从蜂体脱落,24小时内即全部死亡。

好多蜜蜂在蜂箱外爬飞不起来是不是有病了

好多蜜蜂在蜂箱外爬飞不起来是不是有病了

好多蜜蜂在蜂箱外爬飞不起来是不是有病了估计是有蜂螨寄生,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幼虫在产生眼睛色素时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体重将减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可使蜜蜂每2小时减轻体重0.1~0.2%,飞行能力也降低。

如在幼蜂羽化后l~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寿命减短50%。

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体被刺穿伤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

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结果造成蜜蜂精疲力尽,虚脱死亡。

正在发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势减弱。

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出现死亡。

巢房封盖不规则,死亡的幼虫,无一定形状,幼虫腐烂;但不粘巢房,易清除。

死蛹头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

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虫及蛹体上见到寄生的大蜂螨。

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

防治方法1、热处理把蜜蜂抖落在金属制的网笼中,以特殊方法加热,并不断转动网笼,在41℃下维持5分钟,可获得良好的杀螨效果。

此种物理方法较化学药物杀螨的好处多。

但在实际应用上较不方便,未能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2、生物学特性的应用利用大蜂螨喜欢雄蜂房的特性,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础,诱使蜂王产雄蜂卵,孵化为雄蜂幼虫,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烧毁,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蜂螨减少20~30%。

此外,经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虫和蜂螨,以减少寄生率。

3、药物治螨根据蜂螨寄生于蜂体、繁殖于封盖房的特点,为了取得彻底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没有封盖于脾的有利时机施药。

治螨药物种类很多,现将我国常用的有效防治药物作一介绍,供防治时选用。

(1)速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

对蜜蜂安全。

试验测定表明,致死浓度为205ppm,对蜂螨的毒性较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4小时内蜂螨全部被击落,杀螨效果达100%,蜂群防治,使用浓度为0.1%,即每个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释,在非采蜜期,蜜蜂回巢后,喷洒蜂体,斜喷至蜂体有细雾滴为宜。

小蜂螨的最佳治疗方法,小蜂螨危害是什么症状

小蜂螨的最佳治疗方法,小蜂螨危害是什么症状

小蜂螨的最佳治疗方法,小蜂螨危害是什么症状1、在蜂巢内悬挂“螨扑”高效杀螨片,可灭杀蜂体和巢脾上的大蜂螨、小蜂螨,并在封盖子脾中涂抹“升华硫”,或结合“敌螨一号”等药物一起使用,这样即可彻底防治小蜂螨。

2、将蜂王幽闭9天,再打开封盖幼虫房,将幼虫从巢脾内全部摇出,经过1-2天后小蜂螨便会死亡。

一、小蜂螨的最佳治疗方法1、治疗方法(1)在蜂巢中悬挂“螨扑”高效杀螨片,可灭杀蜂体及巢脾上的大蜂螨、小蜂螨,但封盖巢房内的小蜂螨难以灭除,因此为了弥补这个缺点,还可以在封盖子脾中涂抹“升华硫”,或结合“敌螨一号”、“速杀螨”等药物一起使用,这样即可起到彻底防治的作用。

(2)小蜂螨在蛹体上最多只能存活10天,在蜂体上只能存活1-2天,而且无法吸食成蜂体内的血淋巴,可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通过割断蜂群内的幼虫来达到防治目的。

具体方法为将蜂王幽闭9天,然后打开封盖幼虫房,将巢脾内的幼虫全部摇出。

2、预防方法(1)选择具有较强抗螨性的蜂种作为培育对象,抗螨性较弱的蜂种要及时更换蜂王,并逐渐淘汰。

(2)饲养强群,保证蜂箱内蜂多余脾。

(3)在自然断子期使用无污染的杀螨药物,灭杀隐匿在蜂箱内的小蜂螨。

二、小蜂螨危害是什么症状1、小蜂螨能够寄生于蜜蜂幼虫及成蜂体表,各发育阶段的蜜蜂都会受到危害,当幼虫和蜂蛹被寄生时,各龄期的幼虫都会大量死亡,蜂箱前还能看到大量的翅膀无法伸展(或残缺)的幼蜂。

2、成蜂被小蜂螨寄生后,自身寿命会缩短,采集力会明显下降,而且容易因身体被刺穿而感染痹病病毒。

3、小蜂螨一生都在蜂巢内繁殖,进入幼虫房的雌性小蜂螨会在45-52小时内产卵,卵期约为15-30分钟,进入幼虫期约需20-24小时,进入若螨前期约需44-48小时,进入若螨后期约需48-52小时。

小蜂螨发育成熟后,会跟随新蜂一起出房。

警惕大蜂螨和病毒协同作用对蜂群健康的影响

警惕大蜂螨和病毒协同作用对蜂群健康的影响

4蜜蜂#$(月刊)JOURNAL OF BEE (Monthly)NO.ll 2019 Nov.•痂敌害防%警惕大$蝣和病同作用对健1的影响郑火青,王帅(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58)近年来,越冬期意蜂群严重死亡的案例多发,不少蜂场全场蜂群在数周内毁灭,令人痛心不已。

越冬期意蜂死亡涉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疾病、气候变化、越冬前的生产压力、慢性中毒、营养缺失等因素都可能对蜂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多数还存在。

这些因素当中,大蜂学名狄斯瓦蛾,Varroa destructor)和蜜蜂病毒的协同作用很容易被忽视。

因西方蜜蜂普遍缺少对大蜂螨的抗性,而且蜂病毒在西方蜜蜂群里的行很,的 协同作用对西方蜜蜂健康的影响较大。

意大利蜜蜂(ApismeiL'feraligustica,简称意蜂)是伺养和研究的主要西方蜜蜂,本文主要针对意蜂进行论述。

大蜂螨的寄生通常会导致蜂群出现残翅蜂,蜂农朋友大多蜂蜂来严重。

,蜂生蜂群多蜂只是临床较晚期的一种表现,残翅蜂本身的残翅症状也是大蜂蛾和蜜蜂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 DWV的 。

蜂的寄生不仅会影响蜂蛹发,还病毒,影响蜜蜂的统,蜂抗病能力。

蜂群中流行的几种常见病毒,蜂螨都有携带,甚至有研究证实多种蜜蜂病毒能在蜂内行,因而蜂蜂病毒的生物。

而在蜂蜂蜂有,能蜂内携带的病毒轻易进入蜜蜂体内,蜂体内的病毒,实现病毒在蜜蜂和大蜂螨之间的双向传。

目前,已知的对西方蜂蜂群健康产生最大影响的两种病毒—蜜蜂残翅病毒和以色列蜜蜂麻痹病毒,大蜂螨间都有很强的关系。

乎所有的意蜂群都少蜂病毒,在蜂群不严重的情况下,一般这些病毒的量,蜂群自的抗病毒能力也能有效应对,因而这些病毒不产生明显危。

随着蜂群蜂螨寄生率的提高,病毒量增加,蜂群抗病毒能力却随,病毒对蜂群健康的影响就会逐渐从个体水平向蜂群水平收稿日期%2019-08-27基金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4)显现,并最终导致疾病爆发。

狄斯瓦螨对蜜蜂的影响——蜜蜂个体蜂螨数与残疾、死亡率的关系

狄斯瓦螨对蜜蜂的影响——蜜蜂个体蜂螨数与残疾、死亡率的关系
后测量这些穿孔 , 其直径大概都在 5 0 ~ 6 0 m左右。在 呈 现 褐 色 的蛹 期 ,穿 孔 可 能 到达 8 0  ̄ 1 0 0 I x m,甚 至更
大。
狄斯瓦螨 的唾液被认为是导致伤 口持续 的开裂和 观察到伤 口畸形愈合 的主要因素 。理查德等人对从蜂
螨 上 收集 的唾液 腺 分 泌物 进 行 了 电泳 分 析 ,发 现 至少
2 0 1 3年 9月上
第6 4卷
中国蜂业
A P I C U L T U R E O F C HI N A
国外蜂业信息 5 9
( 下转第 5 9页 )
有 1 5 种截然不 同的蛋 白条带 , 其分子量范 围从 1 7 k D a 到1 3 0 k D a 。与此同时 , 用蜂螨 唾液腺 的分泌物对孵育 1 8小时 的番 茄蛾 毛 虫血 细胞 进行 连续 滴 定 ,表 明 唾液 腺分泌物可破坏血细胞并抑制寄主伪足的生长和聚合 物形成的能力 。故狄斯瓦螨唾液腺分泌物能够抑制血
蜂 的湿 重 、 干 重及 含水 量 与 蜂螨 数 的增 长 呈 现 负相关 。
期各做一个穿孔取食 , 已达到不断感染蜂群 的效果 。 蜜 蜂预蛹期时, 蜂螨不断 的在蜜蜂 的第六腹板取食 , 并形 成穿孔。 雌蜂螨最终在寄主蛹期蜕化时形成穿孔 , 其通
据估计 , 所有雌蜂螨都 出现在蜜蜂的发育阶段 , 寄主将 流失其身体 3 %的水分 。 寄生蜂螨的蜜蜂头部和腹部蛋 白浓度降低 ,腹部的碳水化合物浓度 同样 出现降低 的 现象 , 但检测不到脂质物质 , 并没有 出现代谢物质的损 失。 然而 , 判断死亡率的高低和最终崩溃蜂群的蜂房中 是否存在蜂螨直接相关。约 8 . 5 %的初 出房蜜蜂形态畸 形, 且 畸形率 与蛹 房 中蜂螨 数 量呈 正相关 。但 我们发 现 不同感染程度的蜜蜂都存在畸形 ,这可能与传染性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螨是如何导致蜜蜂死亡的?蜂螨,是蜜蜂的体外寄生螨。

在未封盖的幼虫房中产卵,繁殖于封盖幼虫房,寄生于幼虫、蛹及成蜂体,吸取血淋巴,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产量。

受害严重的蜂群出现幼虫和蛹大量死亡。

新羽化出房的幼蜂残缺不全,幼蜂到处乱爬,蜂群群势迅速削弱。

1.形态特征大蜂螨的个体发育分3个阶段,即卵、若螨和成螨。

①卵圆形。

雌螨可产两种卵,一种为有肢体卵,0.65毫米Χ45毫米。

一种为无肢体卵,个体较小,逐渐变黄枯干而死。

雌螨在幼虫封盖后60小时开始产下有肢体卵,卵白色,在薄薄的卵膜内可见到胚胎,形似紧握的拳头。

②若螨若螨分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

前期若螨卵圆形,白色透明,具有4对足,大小为0.7毫米×0.8毫米,腹面具有肛板,气管未成熟。

足为角状,跗节有小吸盘。

雄性前期若螨大小为0.62.74毫米×0.58~0.69毫米,肛板外形较硬,气管及足与雌螨相同。

雌性后期若螨为卵形,大小为0.9~1.1毫米×1.l4~1.6毫米,背板骨质化明显。

雄性后期若螨为圆形,大小为0.74~0.88毫米×0.7~0.8毫米,4对足。

根据刚毛的分布可以区分出雌雄性螨,雌螨多刚毛,而雄性的刚毛只分布在肛区。

③成螨雌成螨,棕褐色,体被整个角质化的背板所覆盖,背板具有网状花纹。

有些雄螨背板上具有黑色斑,身披浓密的刚毛,体呈椭圆形,大小为1.44毫米×1.73毫米,腹面由胸板、生殖板、腹股板、腹侧板及肛板组成。

口器位于身体的下方,由整肢和脚须组成刺吸式口器,气门在第三及第四对足基节间外侧,足粗短,由6节组成。

雄成螨,体呈卵圆形,淡黄色,骨质比较少,大小为0.89毫米×0.73毫米,背板与腹板愈合,触角上有可动肢,变为凹状附肢,小端匙状,适于传送精液。

口器下方为性器官,腹面各骨板除肛板外,均不明显,腹面前肛区多刚毛,体后部刚毛较粗。

2.生物学特性①生殖特性1只雌螨能产1~7粒卵,多数产2~5粒,进入巢房内的大蜂螨有产卵能力的占94.8%,无产卵能力的仅占5.2%,试验查明,雌螨进入蜜蜂封盖幼虫房48小时后与雄螨交尾受精,腹部膨大,行动迟缓,60~64小时开始寻找产卵场所,并将卵产于巢房壁和巢房底部。

大蜂螨产卵能力虽然很强,但成活率很低,能够形成新雌螨的仅占35.8%,死亡3.8%;形成新雄螨的占17%,死亡9.4%,而不能发育为成螨的占33%。

雄螨与雌螨交配后不会立即死亡,大部分雄螨是在幼蜂羽化出房后死亡,而雌螨则随着幼蜂出房时寄生于蜂体或转移到新的幼虫房。

试验证明,潜入工蜂封盖巢房的大蜂螨均为雌螨并在封盖房内只繁殖一代,没有世代重叠现象。

受孕雌螨,产1个卵时,多数情况下发育为雌螨,若产两个以上的卵时,则必有一个发育为雄螨。

检查封盖巢房,鉴别雌螨与雄螨之间的性比例为1.42:1。

②生活周期大蜂螨的生活周期分别为卵期20~24小时,前期若螨52~58小时,后期若螨80~86小时。

雄螨整个生活周期为6.5天,雌螨7天。

③寄生习性蜂螨的寄生分为蜂体自由寄生和封盖房内繁殖两个阶段。

在蜂体自由寄生阶段,寄生于工蜂和雄蜂的胸部和腹部环节间,一般情况下,1只工蜂体上寄生1~2只雌螨,雄蜂体上可多达7只以上。

在封盖巢房内繁殖阶段,工蜂幼虫房通常寄生1~3只,而雄蜂幼虫房可高达20~30只螨。

其原因是:第一,雄蜂幼虫房集中于巢脾边缘,温度较低,适于大蜂螨的寄生和繁殖。

第二,雄蜂幼虫发育阶段分泌激素的引诱作用。

第三,雄蜂幼虫发育期较工蜂幼虫长12小时,工蜂对雄蜂幼虫饲喂次数多,这样便增加了蜂螨潜入的机会。

④温度的影响大蜂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2~35℃。

10~13℃即可冻僵。

18~20℃开始活动,42℃出现昏迷,43~45℃出现死亡。

据室内人工培养观察,大蜂螨最长可活54天,在繁殖期成螨平均寿命为43~45天。

在北京地区,越冬蜂群内蜂螨寿命在3个月以上。

而在我国东北、西北寒冷地区,大蜂螨在成蜂体上寄生寿命可达6个月以上。

3.大蜂螨对蜜蜂的影响受大蜂螨危害严重的蜂群,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翅不能伸展或残缺,工蜂体型变小,雄蜂的性功能降低,蜂王寿命缩短。

幼虫在产生眼睛色素时如被2~3只大蜂螨寄生,体重将减少15~20%,大蜂螨吸食蜜蜂体液,可使蜜蜂每2小时减轻体重0.1~0.2%,飞行能力也降低。

如在幼蜂羽化后l~10天寄生大蜂螨,蜜蜂的寿命减短50%。

此外,被大蜂螨危害的蜜蜂,由于身体被刺穿伤口,很容易造成蜜蜂麻痹病病毒的侵入,感染麻痹病。

蜜蜂被大蜂螨寄生后,经常扭动身体,企图摆脱,结果造成蜜蜂精疲力尽,虚脱死亡。

正在发育的蜂群,因蜂螨的寄生,蜂群群势减弱。

受害严重的蜂群,各龄期的幼虫或蛹出现死亡。

巢房封盖不规则,死亡的幼虫,无一定形状,幼虫腐烂;但不粘巢房,易清除。

死蛹头部伸出,幼蜂不能羽化出房。

也可在工蜂、雄蜂幼虫及蛹体上见到寄生的大蜂螨。

若在秋季繁殖适龄越冬蜂时期之前不及时治螨,蜂群就不能安全越冬,造成严重损失。

4.蜜蜂对大蜂螨的抗性(抗螨性)中蜂是大蜂螨的原始寄主,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使中蜂产生了抗螨性,主要原因是中蜂清理蜂螨的能力强。

试验观察证明,中蜂用前、后足刷理其胸、腹部或扭转腹部的侧腹面,以清除身体上的螨,并且清除很快,这种清理行为称作自行清理。

当自行清理不成功时,蜜蜂便立即摆动身体作清洁舞动作,由同伴蜂用上颚叼咬蜂螨,并用前足抱着,叼离蜂体或掉落在蜂箱底部,这种动作称为同伴清理行为,是主要的清理行为。

成堆蜜蜂清螨现象占少数,这种称作集体清螨行为。

5.诊断方法①症状检查根据巢门前死蜂情况和巢脾上幼虫及蜂蛹死亡状态判断。

若在巢门前发现许多翅、足残缺的幼蜂爬行,并有死蜂蛹被工蜂拖出等情况,在巢脾上出现死亡变黑的幼虫和蜂蛹,并在蛹体上见到大蜂螨附着,即可确定为大蜂螨危害。

②峰螨检查从蜂群中提取带蜂子脾,随机取样抓取50~lOO只工蜂,检查其胸部和腹部节间处是否有蜂螨寄生,根据蜂螨数与检查蜂数之比,计算寄生率。

用镊子挑开封盖巢房50个,用扩大镜仔细检查蜂体上及巢房内是否有蜂螨,根据检查的蜂数和蜂螨的数量,计算寄生率。

春季或秋季蜂群内有雄蜂时期,检查封盖的雄蜂房,计算蜂螨的寄生率,也可作为适时防治的指标。

6.发生规律蜂螨的消长与蜂群群势、气温、蜜源及蜂王产卵时间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在北京地区,大蜂螨自春季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内有封盖子脾时就开始繁殖,夏季蜜粉源充足,蜂王产卵力旺盛,蜂群进入繁殖盛期,这时蜂螨的寄生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到了秋季外界气温低,蜜源缺乏,蜂群群势下降,而蜂螨仍继续繁殖,并集中在少量的封盖子脾和蜂体上,则蜂螨的寄生率急剧上升;到秋季或初冬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无子脾时,蜂螨停止繁殖,以成螨形态在蜂体上越冬。

因此,大蜂螨一年四季在蜂群中都可见到。

7.防治方法①热处理把蜜蜂抖落在金属制的网笼中,以特殊方法加热,并不断转动网笼,在41℃下维持5分钟,可获得良好的杀螨效果。

此种物理方法较化学药物杀螨的好处多。

但在实际应用上较不方便,未能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②生物学特性的应用利用大蜂螨喜欢雄蜂房的特性,制造特殊的雄蜂巢础,诱使蜂王产雄蜂卵,孵化为雄蜂幼虫,待蜂螨向雄蜂房聚集后抽出烧毁,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蜂螨减少20~30%。

此外,经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虫和蜂螨,以减少寄生率。

③药物治螨根据蜂螨寄生于蜂体、繁殖于封盖房的特点,为了取得彻底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早春蜂王尚未产卵和晚秋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内没有封盖于脾的有利时机施药。

治螨药物种类很多,现将我国常用的有效防治药物作一介绍,供防治时选用。

(1)速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

对蜜蜂安全。

试验测定表明,致死浓度为205ppm,对蜂螨的毒性较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4小时内蜂螨全部被击落,杀螨效果达100%,蜂群防治,使用浓度为0.1%,即每个安瓿0.5毫升加水500毫升稀释,在非采蜜期,蜜蜂回巢后,喷洒蜂体,斜喷至蜂体有细雾滴为宜。

隔日用药1次,一般两次即可。

如不彻底,隔1周后可再用药1次。

(2)敌螨一号:为非脒类杀螨新药。

对蜜蜂安全,致死浓度为218.6ppm。

对大蜂螨毒性高,使用25ppm喷带螨的蜜蜂,杀螨效果达100%。

在蜂群中使用浓度为0.125%,即每个安瓿0.5毫升药物加水40Q毫升稀释,于傍晚均匀喷洒蜂体,每周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次,杀螨效果可达100%。

该药不仅可以杀死蜂体上的螨,而且可以杀死巢房内的蜂螨。

(3) "螨扑"高效杀螨片:该药是蜜蜂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杀螨剂。

对大蜂螨具有高效杀灭效果,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杀螨快而且持久,对蜂安全,无残留。

使用方法是:用图钉将药片固定于蜂群内第二个蜂路间,强群2片,呈对角线悬挂,弱群l片,3周为一疗程。

这种新型杀螨剂与现有药物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杀螨剂附着在载体上,不与蜂产品直接接触,对蜂产品无污染。

第二,对蜜蜂安全,对大蜂螨杀灭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对陆续出房的螨可相继杀灭,防治效果高达100%。

第三,使用方便,省工省时,在需要治螨时,随同检查蜂群时将药片悬挂在巢脾上即可,无需另行开箱,同其他喷雾、熏烟治螨药物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5~10倍。

该药已获得国家专利,是当前我国防治蜂螨药物中最为理想的药物,在实践中深受广大蜂农的欢迎和赞扬,现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以上3种药均由蜜蜂研究所蜂药厂生产,供应全国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