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韩愈的文气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韩愈的文气说?
“文以明道”是韩愈文学理论的宗旨,“不平则鸣”、“穷而后工”是创作过程论的关键,“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是对写作的具体要求。这里就气盛言宜和辞事相称说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创作的指导意义作进一步探讨。文气说的渊源在我国传统文学理论中,文气之说倍受重视,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也多以文中之气论析文章的文骨文质。然而,把气与文联系起来,作为文学的重要理论去衡量文章,指导文学创作的,是中唐古文大家韩愈。韩愈在他的著名文学论文《答李诩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昌黎文集,卷三)在这里韩愈首次提出气盛言宜之说。宋人刘克庄认为:“韩公此论最亲切。”(《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六)这是韩愈从事文学创作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进行文学创作遵循的原则,也是他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他提倡古文要以气势为先,把气与蕴含气的语言形象地比作水与浮物的关系,意在阐释古文的特征,而强调古文不同于矫揉造作、骄四骊六的俗下文字。
怎样认识韩愈文和道的关系?
“文以明道”是韩愈文学理论与创作的核心思想。其主要内容就是要用符合儒家经典、先王之道的思想,去充实文的内容,使文章有益于政教。在这样一个目的之下,要求革
除六朝绮靡文风的流弊,把文学从刻意追求辞藻、对偶、声律倾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给它以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并使之具有较为丰富的现实内容。韩愈在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关于文道关系的论述之后,结合中唐社会现实,对“道”的涵义作了全新的诠释,同时,韩愈还注意到了文学的抒情特点,在艺术技巧上多有创新,使得这次古文革新不但扭转了骈文雕琢柔靡的文风,而且克服了古文革新先驱一味复古、刻意模仿的弊病,以其有力的创作成果,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