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有感》1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的形象近乎完美,无论是历史正传乃至野史,这个人身上似乎探究不到任何瑕疵。
在中国历史中,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单是一首诗词便能让人心悦诚服的人寥寥无几,若潇洒恣意而笔下生仙的李白,若轻视官宦而悠然简朴的陶潜,再若命途坎坷而豁达纯真的苏东坡。
文学大家的名号、作品听久了,自会心生仰慕。
读此传前,我本也是怀着对一个屡遭贬谪却心胸开阔的诗词作家的倾慕。
只是倾慕,在我细细品读苏东坡一生后,发觉这是一个多么浅薄单调的词语以期表达对这样一个立体的、血肉筑成的、真正的完人的情感。
苏东坡临终曾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众人皆知苏东坡三次被贬偏僻蛮荒之地并对当地贡献巨大,但实际上苏东坡的命途多舛和爱民惜民并不是这三个简洁的地名所能说清的。
王安石变法是苏东坡一生坎坷的开端,他在朋党斗争中不断被外放归朝,又外放又归朝,官位可以高至翰林学士,亦曾低微至贬谪海南。
他被一道道圣旨带往凤翔、杭州、密州、徐州、黄州、英州、广州、惠州、儋州,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中国,至儋州这个环境恶劣的野地时,已居花甲却仍能笑谈死在床柱上的白蚁。
简略的言语不足以说明他身世起伏所带给人精神上的打击,然若展开他每段旅程的颠簸、危险和不适,以天来计算,以路程计算,他一次旅程可达六个月,一千五百里,跨越令人望而生畏、许多人有去无回的关隘。
如此多马背小船上度过的艰险旅程,占据了他辗转来去的大半生。
然而即便自己的身世如此,令他心神俱疲,他仍是集中精力防洪、护湖、赈济、修医馆学堂,脚踏实地地造化眼前急需他体恤保护的百姓,对于朝堂空乏自私的争斗行为和贬谪之举,他只当上位者跳梁小丑,默默疏解君主看不到的民生疾苦。
这位大家的魅力便在于他云淡风轻似乎一切都能付诸笑谈的态度。
他的好友章惇掌握权势后,先是调充苏东坡英州太守,在其拜访弟弟子由之后又降其官位一等,迫害元佑儒臣的行动使他又一次被贬,第四次被贬时,他正乘官船往南昌码头,官位下降使他的船要中途收
回。
漂泊无依本已是令人心生悲凉,更何况这宦海沉浮中还有好友反目陷害。
但他从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和开阔的胸怀,在外流放时每日都点香静坐,赏山水花鸟,饮酒作诗,研究制砚、酿酒、烹饪、医药、佛道。
晚年归朝章惇之子请求他宽恕父亲,他也淡淡称“但已往者,更说何益”。
林语堂大赞苏东坡身上的人道主义胸怀,除却他宽待旧友一事,他书信反对杀婴恶俗,上书太后宽免贫民欠债。
当庙堂时,他屡次上书中止王安石变法;当江湖时,他以诗词讥讽小人当权乃至入狱。
他身上最耀眼的精神便是那一颗赤子心,坦白无畏地直陈时弊,表达渴望和抱负,自嘲自己被聪明误了一生,不愿做那沉默寡言、唯唯诺诺、圆滑逢迎而明哲保身之辈。
但中国历史的演进需要这样清醒又具有勇气的人把黑暗割裂出一道缝隙,这样才能有后起之辈寻到光明的方向,努力掀开黑暗。
谈及苏东坡,不可避免的要谈论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造诣。
他博闻广记,所拟圣旨永不需查书,典故旧辞信手拈来;他能言善辩,政论文章是神宗茶饭不思时的开胃之物;他的诗、词、记,无一不精妙真挚,动人心弦;他弱冠之年即官袍加身,得榜眼之誉。
对佛道的参悟又使他鹤立于偏好华辞文饰、钻经据典的腐儒,文章自带其个人对自然生活的思考和轻松豁达的态度,将一种正气所系的真意传达。
他把词从香艳的闺阁带到了清新的自然和洒脱的生活,引一派豪放词风;他将书信尽数送出,供世间学子描摹一代名家随性自然、潇洒轻快的行书;他将“得意忘形”的中国哲学融入文人画,以诗入画。
苏东坡一生至此,形象伟大而又鲜活,其多才、忠勇、幽默、知足、豁达、坚毅、宽容、善良、正义,把人所潜藏的所有美好品质都尽数表现于言行举止。
阅读至此,心情难以平复。
苏子瞻被聪明误了一生,我们或许还想“愚且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