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
作为一个孜孜不倦的诗歌艺术探索者,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诗坛的成就无疑是卓越的。

1912年,阿赫玛托娃以《黄昏》和其独特的“室内风格”爱情诗登上诗坛,一开始就显示了迥异于他人的光彩和才华。

随后的《念珠》(1914)、《群飞的白鸟》(1917)《车前草》(1921)等作品集,更为其赢得了“俄罗斯的萨福”的诗名。

阿赫玛托娃以她的诗歌开拓了崭新的诗歌表现领域。

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成就最高并独具魅力。

她以女性的身份赋予了爱情“女性发言权”,除了爱情诗中抒情主人公角色的转换(普希金、费特、丘特切夫的诗歌所写的爱情之欢愉痛苦都是从男性的角度进行透析的),还有对女性心理广泛而丰富的描写(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行进,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拓展)。

在阿赫马托娃的诗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期盼,有处于爱情中的甜美心境,有爱情神秘的萌动,有热恋的兴奋、热烈,有对爱情的牵挂不舍,还有对婚姻生活的失落、迷惘,甚至对爱情深切的绝望——焦灼、决绝,充满了断裂和刺痛。

阿赫玛托娃以女性身份“教会了女人说话”,表达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独立思考,展示了女性内心种种隐秘、细微的感受,以及处于爱情中的或激烈动荡或婉转纤细的心理活动,用纤毫入微的笔触写尽了女性情感世界的千姿百态。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在狭窄的空间里展现了巨大的心理容量,“室内性”成为了一种诗歌原则和诗歌创作的策略,浓缩和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阿赫玛托娃在诗歌中对种种细微的物象进行剪切拼贴,物象描写丰富生动,心理表现自然和谐,物象与心理的互动若隐若现,含义悠长。

有时,具体的
物象描写和隐含的情感体验在诗歌中交替出现、互相辉映;有时则仅仅<WP=38>是单纯的物象描绘和对心理状态的隐喻。

在创作过
程中,重视具有表现力的物象对细节的提升,倾心于对美妙的明晰性的追求,这些特征既保持住了诗境的丰厚,又使词语和物象之间获得分寸感和平衡感。

此外,阿赫玛托娃很注意物象的色彩,引入非常罕见的灰和淡黄色调,使用传统的白颜色经常与黑颜色对比,并通过物质和自然现象传达出来,或者衬托、或者隐喻,使诗歌增色不少。

不难看出,阿赫玛托娃善于调动多种文学元素丰富她的艺术世界,这种对其他文学种类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首推诗歌中小说情节和戏剧手法的融入。

阿赫玛托娃“是在注目于心理小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那尖锐而又独特的诗歌形式的”,在诗歌中,小说般的情节与诗歌的内
在情感活动形成互动,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孕育在一个故事性的情节之中,有别于一般的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情节的发展又对爱情心理的刻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情感往往随着情节的逐层推进而逐渐加深。

阿赫玛托娃用质朴的小说语言、缓慢的情节进展、和几个简单的场面便能塑造出难以言传的诗境;在简短的情节中,阿赫玛托娃写出了爱情关系极其复杂的形态,显出令人惊叹的对情节取舍剪裁的分寸和对人物心理的内在把握能力。

阿赫玛托娃广泛地将戏剧元素蕴于诗歌创作中,具体体现为:姿态、动作的刻画,对白的简短精炼,内心独白的广泛使用,旁白的参与,戏剧紧张感的融入,戏剧高潮的出现等等。

戏剧性元素的引入使诗歌情绪戏剧化、具体化,使之通过姿态、动作、语调和对话直接感觉到,真切再现了情感体验的瞬息万变。

纵观阿赫
玛托娃的诗歌,其内部使用内心独白和对话的次数非常多——对话同时参与情节的行进,独白在宣泄情感的同时具有情节性,“叙述”体和“谈话”体交织并进,呈现出“双声话语”或“二重叙事”的面貌。

除了对白,阿赫玛托娃有时也使用旁白,即以“我”这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描述场景,转引“她”和“他”的对话。

阿赫玛托娃选取的题材大都<WP=39>为生活中的琐事,是简约的故事在狭窄空间里的迂回,其展现的也往往是片断、细节或者某一戏剧性的场景。

概括地说,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中的“戏剧性”在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阿赫玛托娃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真切独到地再现了人物心理的大千世界。

洛津斯基说:“只要俄语存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就不会泯灭”。

阿赫玛托娃在继承俄罗斯诗歌传统的同时,创造了独特的“阿赫玛托娃式”艺术手法,这种手法不仅有对散文语句、“逆喻法”的引入,细节的创造性使用,还有格律和节奏的创新,这对俄国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阿赫玛托娃以此成为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的又一标志性人物。

具体说来:1、散文语句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语言准确、奇特、高度凝练,将大量民间的生活的词语引入诗歌,追求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的散文式语言;2、将不同性质的现象加以对照,将不相干的或者是距离非常远的词放在一起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这种“逆喻法”的运用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显出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3、将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融入诗行,借助从记忆中抽取的个别生活细节,来达到心理描写的深度,以细节表现人物的心理,日常生活的细节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赋予了阿赫玛托娃的诗非凡的艺术和心理可信度;4、
阿赫玛托娃诗歌在格律的切合与节奏的创新间寻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其诗行短小精悍,格律严谨,韵脚一丝不苟,诗风简朴,几乎看不到堆砌的痕迹。

在诗歌节奏的把握方面,诗人于一个情节中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