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美
懂得品味的老食客,称长江水域最鲜美的三种洄游鱼类:刀鱼、鲥鱼和回鱼为“长江三美”,可见它们的味道非同寻常。
刀鱼两千多年前即为席上珍馐,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鱼》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它盛产于长江中下游,靠近长江的九江、福建、浙江也有,但是以扬州“瓜州深港出此鱼”为最美,体形狭长,色泽银白颇似一把尖刀。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看收网出银刀”的赞叹。
刀鱼属于有名经济鱼类,肉质皙白细嫩,鲜美可口,还有补气的功效,但多细刺。
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中旬,刀鱼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作生殖洄游。
上溯的鱼群,最远可达距长江口1400公里的洞庭湖。
以清明节前质量为最佳,鱼刺柔软如棉,吃时没有骨鲠于喉之苦。
节后鱼刺逐渐硬细如针,吃口就差。
而且刀鱼无须去鳞即可入馔,因为晶亮的鱼鳞里含有大量的胶质,一经蒸煮,会自动融化。
不少人吃鱼都怕刺多,其实,刺多才见味美。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在一文中说:刀鱼通常以油煎清蒸为多,而盛行于清朝的“印刀鱼”,至今已经很少见了。
它是将刀鱼去头尾,刮取鱼肉,用麻布包紧再挤出鱼肉,用特制的鱼身形印模将鱼蓉放入,印成鱼身,然后装上切下的头尾,以蛋青挂浆,调味后油炸即食。
此外,还有将刀鱼刮肉成茸制成“刀鱼圆子”、“刀鱼饼”、“刀鱼面”的,也有将鱼淹渍油炸的,全靠厨师八仙过海了。
鲥鱼又称鱼中隽味,也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从海洋到江河产卵。
数长江、钱塘江鲥鱼最美,长江产量最丰,并一直作为贡品进献皇上。
皇亲国戚以及高官显爵都可以分尝一脔。
古时吃鲥鱼要有一定的资格,初潮(即头膘)鲥鱼非常精贵,首先用驿站驿马传送,请皇帝尝鲜。
大潮鲥鱼(即贰膘)用冰雪船(冬季开始储藏的自然冰)沿着大运河送至北京。
到清代乾隆年间此风盛行。
唐伯虎在江淮运使任内(衙署扬州)每年从京口征鱼进贡宫阙,规格注明为半尺肥,要经过层层筛选,他曾不无得意地作诗曰:“三月齑盐无次第,五湖虾菜例雷同。
寻常家食随时节,多半含桃注颊红。
”他说桃花开时鲥鱼最美。
那怎么制作呢?“扬州鲜笋称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吩咐出任休今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这是郑板桥的烧法--突出烂字;而同期美食家袁玫却说:鲥鱼贵在清字,保持真味。
当然,鲥鱼不外乎红烧、清蒸,亦有叉烤、槽渍诸法。
不管何种方法都不需要去鳞。
《业堂肆考》认为鲥鱼味美在皮鳞之交,是有道理的。
鳞下富含脂肪,皮下一层浅褐色肉,十分鲜美。
回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头呈锥形,尾长嘴小肚子大,多肉少刺,体侧和腹部呈青白色或粉红色,背部灰白,前部平扁,后部侧扁,长可达一米,属洄游鱼类,是中国特产。
比较著名的品类有:上海宝山回鱼、贵州赤水习鱼、四川川江江团、安徽淮河回王鱼、湖北宜昌峡口肥鱼以及名首回鱼。
因为回鱼含有较多蛋白质和维生素,脂肪由不饱和脂肪和脂肪酸组成,容易被吸收,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列为鱼中上品。
回鱼春季为最旺,到秋季为最肥,又称“菊花回”。
而鱼突出的吻部是最美味的,丰腴而胶粘,回鱼分段而烧,装盘时厨师往往将吻部一块盛于顶端,以吻部对客人,敬请品尝。
时至今日,此三鱼都成了难见一面的桌上珍馐。
如果,一餐饭中能有长江三美同盘争鲜,那可是美食家的一大幸事!
立夏春江鲥鱼鲜
人到富春江,不尝尝这里的特产鲥鱼,实在是一桩憾事。
鲥鱼是我国的鱼中上品,素以体扁头小、色白如银、鳞鲜肉嫩、营养丰富而著称,它主要产于长江下游与浙江富阳富春江,尤以富春江鲥鱼最为有名,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
鲥鱼属洄游性鱼类,每年自立夏至处暑前,它由海中游到淡水江湾产卵。
富春江江面开阔,水温适宜,沙渚遍布,成为鲥鱼得天独厚的产卵繁殖之地。
每年立夏之后的一两个月,也就成了捕食鲥鱼的最佳季节。
富春江的鲥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
东汉的严光(子陵)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更使富春江鲥鱼名满天下,严子陵钓鱼台至今仍是富春江的第一名胜。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也对鲥鱼赞赏有加,称其为“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从明代万历年间,富春江鲥鱼成为贡品,进入了紫禁皇城。
至清代康熙年间,鲥鱼已被列为满汉全席的主要菜肴,当时首批捕捞的鲥鱼一上岸,即日便用快马日夜兼程,送往京城。
烹制鲥鱼,最佳方法是清蒸。
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中就记有清蒸鲥鱼时的详细制法,数百年来又屡有改进,如今的通常制法是:鲥鱼从中对剖,只余背部相连,去内脏洗净,用洁布揩干(不能去鳞,其鳞层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味极鲜)。
将猪网油洗净摊在碗底,其上放香菇、火腿片、笋片,将鲥鱼鳞面朝下放入,加调味料,上笼或隔水用旺火急蒸15分钟至熟,取出翻扣在汤盆中即成,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堪称美食佳肴中之上品。
水中西施--鲥鱼
“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
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
长悔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
”
这首诗是清代谢塘所作,赞美鲥鱼形美,如南国绝色佳人西施。
其实,苏东坡、何景明、郑板桥等著名诗人也赋诗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苏东坡诗云:“菜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色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可见鲥鱼之诱惑力,引得文人骚客饮酒赋诗赞美它。
鲥鱼为鲱科动物,又称三来、三黎、时鱼。
主要生活于海洋,每年4~5月由海洋进入江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繁殖。
全国以镇江鲥鱼和杭州富春江鲥鱼为最佳。
鲥鱼是名贵食用鱼类,为鱼中上品,酒席上之珍品。
端午佳节羡鲥鱼
鲥鱼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
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水系、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域。
但以长江产量最高,
最为著名。
每年4、5月,性成熟的亲鱼开始由海溯江而上,进行生殖回游,形成一年一度的“鲥鱼汛”。
沿长江的鲥鱼到达时期不同,如江苏的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立夏正当时。
江西是端午吃鲥鱼。
据说到了湖北鱼即回游去海,而鲜味大减,脂肪甚少,故民间有“来鲥去鲞(谐音)”之说。
据说“鲞”已很不值钱了。
鲥鱼汛期一般到七月结束。
鲥鱼形秀而扁,似鲂而长,色白如银,味极鲜美。
古人盛赞和描述鲥鱼进贡的诗词很多,如: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明代诗人于慎行诗:“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
尧厨未进银刀脍,汉阙先分玉露盘。
”明代诗人何景明:“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王当)第,孝熟应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路,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筋金盘敢望传。
”
鲥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钙3.3克,磷21.6克,铁0.21克.
但是,鲥鱼一般捕捞上来出水即死,而天气已热,故保鲜极为重要,过去送往朝廷进贡都必须快马接力,与快舟运送,且需用冰保护,以保证其到达时不变质.从以上诗词中,"六月鲥鱼带雪寒","炎天冰雪护江船"即可知.
诗人谢墉曾将鲥鱼比做西施,诗曰:"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
江潮拍案鳞浮玉,夜月寒光掉尾银。
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
”
鲥鱼一般为用网扑捞,亦可垂钓。
著名的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桐庐县,过去富春江上游,即盛产鲥鱼。
常有钓翁垂钓,一般为500--1000克重。
鲥鱼未达成熟时一般鱼嘴没有红点,到达发育生长成熟后嘴上才有红点,更为珍贵。
现在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来的自然环境,有些地方已钓不到鲥鱼。
扬子江还有人钓鲥鱼,但上鱼率不很高。
现在鲥鱼多是人工养殖,鲜美自不如天然,但收获较为稳定。
鲥鱼味道鲜美,食法上也有别于其它鱼类。
古书有云:“鲥鱼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不去鳞”。
其实鱼鳞富有脂肪。
味道香美,故烹制时都不去鳞。
传说过去长江下游一带有钱人家娶新媳妇,过门第二天,婆婆即把一条鲜鲥鱼交给新媳妇去做。
婆婆以此来考验媳妇。
如宰杀时去了鳞,媳妇的身份立即下降。
而有钱人家的女儿出嫁时常自带一个银丝编织的网子,做鱼时保住鱼鳞并把猪油、配料等放在鱼身上,用网裹起来,再行烹饪。
如此则婆家对媳妇必另眼看待。
以上虽系传说,但说明鱼之珍贵,以及烹饪要领。
鲥鱼烹饪方法一般为清蒸与红烧,而最能保持其自有鲜味莫过于清蒸。
但必须是十分新鲜的鲥鱼。
常有人清蒸中段,红烧头尾,吃的差不多后所余骨架再做鱼汤,可谓充分利用,也说明其味道之鲜美。
鲥鱼做法简介如下:
(一)清蒸鲥鱼:
1、主料:鲥鱼一条或中段。
2、配料:黄酒、味精、精盐、葱段、姜丝,猪网油、玉兰片、水发香菰、火腿片、高汤。
3、鱼宰杀洗净。
将其置入器皿中,在鱼身上摆好各种配料,用网油裹起。
各种佐料与高汤适量倒入其中。
上火蒸约15分钟即可。
蘸姜末、醋吃。
剩下的骨架可加高汤、醋、胡椒粉做成酸辣汤。
(二)红烧鲥鱼:
1、主料:鲥鱼一条或头尾
2、配料:酱油、黄酒、味精、白糖、葱段、姜片、湿淀粉。
植物油、
3、做法:将鱼宰杀洗净。
放入锅内热油煎一下。
放入葱、姜黄酒,加盖略焖后,加入酱油、白糖、味精、水,烧沸后转小火烧15分钟,用湿淀粉勾芡。
出锅装盘。
清蒸鲥鱼
鲥鱼是我国的鱼中上品。
它主要产于长江,初春四月为捕食的最好季节。
全国以镇江和富春江鲥鱼为最佳。
鲥鱼色白如银,肉质异常鲜美,从古至今一直被列为席上珍馐。
相传东汉初年,浙江余姚有一个叫严光(字子陵)的人,是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的老同学,曾帮刘秀打天下,东汉王朝建立后,他便隐居于富春江。
“刘秀得知后曾请他入朝辅佐,严光一再拒之。
其理由之一,说他难舍在富春江垂钓鲥鱼清蒸下酒所享的美味。
这当然是严光拒绝做官的借口,但也说明了鲥鱼在汉朝已是席上珍馐。
后来此菜又流传至各地,在元朝韩奕所著《易牙遗意》中就记有清蒸鲥鱼的详细制法,明清时期鲥鱼又成为贡品,是御膳菜品原料之一。
苏东坡等著名诗人曾赋诗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
苏诗云:“芽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清代谢墉诗中也说:“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
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
长恨黄梅催盛夏,难寻白雪继阳春,维其时矣文无赘,旨酒端宜式燕宾。
”诗中称鲥鱼形美,如南国绝色佳人西施。
鲥鱼形美味鲜,故“清蒸鲥鱼”一直被当作宫廷和民间的佳肴,从古时江南,传到北京,现在它已成为全国各地的一款著名菜肴,在海外亦享有极高的声誉。
镇江和杭州的“清蒸鲥鱼”是用镇江和富春江的鲥鱼烹制,尤其著名。
清蒸鲥鱼:
原料:鲥鱼中段350克,火腿片25克,水发香菇1只,笋片25克,猪网油150克,生姜2片,葱结1只,精盐7.5克,味精0.5克,绍酒、熟猪油、白糖各25克。
做法:一、将鲥鱼洗净,用清布揩干。
不能去鳞,因鲥鱼的鳞层内含有丰富的脂肪。
将网油洗净沥干,摊在扣碗底内,网油上面放香菇;把火腿片、笋片整齐地摆在网油上,最后放入鲥鱼,鳞面朝下,再加葱、姜、酒、糖、盐、熟猪油和味精。
二、将盛有鲥鱼的扣碗上笼或隔水用旺火急蒸15分钟左右,至鲥鱼成熟取出,去掉葱、姜,将汤盘合在扣碗上,把鲥鱼及卤汁翻倒在盘中,上桌食用。
特点:色白如银,肉质细嫩,口味清鲜,酒味香浓。
掌握关键:要用春末夏初肥嫩的鲜鲥鱼为原料,冷冻的不鲜。
蒸制时必须以火腿相配,其味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