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详细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理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顺应人民的要求。

它的构造概念,方向和路径应围绕其空间特征和主要功能加以发展。

加强空间教育的创建。

第一是发挥集中教育的优势,利用文明的故事,道德资源和生活资料来创造“常识”的空间教育艺术观念。

第二是在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上引起人们的共鸣,着眼于探索和巩固文明实践的意向要素,凝聚地方文化的意向内涵,继续巩固人们的意向体验。

第三是构造具有独特传播力的空间符号。

“象征符号和仪式都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的方式。

”因此,应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转变为大众化、视觉化的空间符号,创新地运用媒体系统、视觉手段和艺术形式来建设文明标志物,并建立雕像,装饰品,图标和其他空间标记点。

增大空间公众性的生产。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生发公众性、保护公众性、强化公众性。

生发公众性意味着要推动设计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从结构设计到功能设置都应该要促进公众性的生成。

保护公众性,即保证可达性、开放性、和平等性,在时间、空间、感官等方面增强文明实践中心的可接近性,改善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并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平等权利。

强化公众性,意思是要推动民众参与和共享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和深入地组织公众性实践活动,以及重视教育内容的通俗化亲近性,引导民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加快空间实践性的创新。

创建一个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并建立“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站和基地进行整合。

建立平台和终端连接机制,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求平台,促进文明实践的供需双方之间的准确衔接。

加强“线上线下”相容机制,促进实体空间网络化,将“线下”的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向“线上”转移;促进虚拟空间的实体化,并将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内容变为现实空间中的模拟场景,实际场景和教育情境,引导人们积极主动践行文明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