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 周卫东 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  周卫东   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  周卫东   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周卫东教学实录

师:咱们今天的研究就从这张研究单开始,按照道理讲我们要从第一题开始,按部就班地依次研究,但是老师看了你们研究单之后,我打算反过来,我们现在看最后一个“问一问”,每位同学研究单老师都看过,好多同学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回应一下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有请xx同学拿出你们的研究单给大家看一下,大家一起看看他们问的是什么问题。孩子们可能没看清楚,他问的是“分数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这是你的疑问。

还有位同学问这样的问题,分数的真正定义是什么?对呀,分数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位同学问出了我的用意,这张助学单和我们分数的意义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捅破这层窗户纸。

师:来学习单打开,四人小组有吧。来看第一题画一画,“我来画一幅图表示四分之三”,请四人小组把你画的图在组内交流一下。下面我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把你们的作品在黑板上画一下,其他同学小组内四人交流。

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三位小老师分别给大伙介绍一下你画的时候怎么想的。

生1:我是觉得拿有阴影的表示四分之三中的分子三,没有阴影表示剩下的。

生2:我的意思是每个格子一厘米我画了四厘米,四分之三就是四厘米中的三厘米。

生3:一共有四个爱心,其中三科是打上阴影的还有一颗没有阴影。

师:谢谢三位小老师,你们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接下来我们的研究聚焦这三幅图,想一想:为什么这里的三幅图画法不一样,却都能表示四分之三?

生1:因为他们一共都画了四份,都有三份是阴影。

生2:我觉得四分之三可以用在不同地方,第一幅图图形面积四分之三,第二个路程的四分之三,第三个四份中的三份。【备注:这是三幅图的不同点,下面用】

师:谢谢你的发言,你的发言已经到了我的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让你来表达一下。思考我的下一个问题,为什么都能用四分之三表示。

生3: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

师:他刚刚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平均分,在研究分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平均分。结合第一位同学的发言,为什么都能用四分之三表示呢,就因为把整体平均分成了四份,接下来怎么说,取其中的三份,这个地方我换一个说法意思一样,表示这样的三份可以吗。为什么都能用四分之三表示呢,因为这三幅图都是把这幅图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三份。刚刚我们找了这三幅图不变的地方

.....,都有4都有3都有平均分。【第一次“找不变”】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下哪里不一样。

生:我感觉他在表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花瓶分成四份表示四份中的三份,一段路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三段。

师:掌声在哪里,孩子们分明的感觉到了,三幅图分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下分的究竟是什么,简简单单的三张图他们是一种类型的代表,【备注:教师课前了解助学单,分类据我所用】第一幅图代表的是面积,第一幅图可以换成苹果么,一张纸呢?一块土地呢?所以第一幅图代表的是一个物体。第二幅图呢,这一块是一米,可以换成一千克么,一顿呢,那这幅图代表的是,一个计量单位。第三幅图,他代表的是什么,你们认为呢,代表的是一些物体这里的一些物体远远地不止一个,还可以是几个,12个、100个、还可以是....太厉害了,跟着孩子们的感觉只要不是一个其他都可以。

师:孩子们看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那是我们三年级上学期学的,一些物体时三年级下学期学的,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五年级的内容,我们今天在把他们都放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分数。分数之前的一个重要概念,看老师写,这些都叫单位1,那孩子们把这个齐读一下。第一幅图的单位1指的是什么,是指整个的长方形,第二个图呢,谁来比划一下。用两根指头,这个整体是不是单位1,这边的单位1呢,四个红心是单位1,掌声送给他。弄明白了什么是单位1以后,我们就可以概括什么是四分之三的意义了,来同桌的两位同学相互说一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刚刚的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

师:我们写一下,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三份就叫四分之三。经过刚刚我们的讨论对比分析我们概括了究竟什么是四分之三,就是四分之三的意义。

师:分数的这个家庭里,有很多的分数,我们看下我们的助学单。大伙从生活当中找到了很多具体的分数,你们找到的分数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来看自己的助学单。

师:我找到了几位同学的我们一起来看。要求是下列各句当中的单位1是什么,分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生:我的床占了我的卧室面积的三分之一。

这个句子的三分之一是什么意思呢,单位1又是什么呢。先说说这个句子的单位1是什么。老师把他记录下来,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再看第二个句子,有两个分数,我们先研究第一个分数,百分之九十九,单位1是指什么。她说以百分之九十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这样的九十九份。

师:第三位同学的,人的眼皮眨一下是要五十分之一秒。这个句子的单位1是指什么呢。究竟是一分钟还是一秒钟,这个单位1是指1秒钟。五十分之一是什么呢,把一秒平均分成五十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叫五十分之一。

师:刚刚老师带领大家研究了一个四分之三,同学们又一起研究了三个。这样永远研究不完。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只说一句话,把所有的分数的意义说出来。

师:孩子你试试,生:把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单位1其中的几份。

师:他有了概括的意识但概括的不够。你能,你真能,那你试试看,有变化的意识。

我们不猜了,猜也没有意思,只要大家心中明白就行了。课本上是这么说的,我们换另一个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

师:让我们自豪的把这个句子读下,把单位1评价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就叫分数,这一句话就叫分数的意义,来回顾下我们刚刚怎样研究的,请了三位同学画了三幅图这三幅图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先找不变的再找变的找出了分数的意义,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找出了分数的意义。所有研究的材料都是我们自己找到的。

师:研究单第三题。同坐的两位同学交流下。愿意到前面交流的举手,可能你的想法不止一个,你说其中一个就好。

生:我是把12个圆圈平均分成六份,就是六分之二。

师:我们看到了六了么,你能不能补一下看的去更清楚。把你的想法和大家画一下。画了这条线后我们分明的看到了几。你看到6了么,你看到2了么。所以说用六分之二表示没问题。那有没有不一样分法的。

生:还可以三分之一。平均分成三份,这是其中一份。

还有吗,还有第三种。掌声有请。

生:每个圆圈是一份,就是十二分之四。

师:真看到12了么,脑子里有没有,我们可以用十二分之四表示。掌声。

还可以把一个圆切成半圆...

我们重点研究刚刚分成的三份,这是刚刚研究的题目,三位同学研究的过程我放到一起了。是这样的三个作品么。我们刚刚是在研究变与不变,认真的分析下这三幅图什么是变的呢吗,什么是不变的呢。

生:总数不变,阴影不变。

我们来整理下,什么不变,我们听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单位1不变,涂色的个数也不变,四个。那什么是变的呢,变的是分别是平均分的份数是不一样的,他分的是三份涂色一份,他呢...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变与不变。

在你们的研究单中老师看到这样一幅图,我们先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咱们先不管作品对还是不对,这种有创造意识的才能,这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素材,看看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她说整个用4表示,然后这个区域用四分之三表示。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意么。

可能有点难度我想听到更多不同说法,首先我们想想这幅图有没有问题。如果整个这张图用四表示,下面这个括号地方是不是四分之三,如果下面是四分之三,上面应该是几。应该是单位1。如果我保留4,整个就是4,那这段就是3,整队图形4平均分成4份,下面扩了三份所以用3表示。

由你们出的这道题老师也出了一道题。

分数当中究竟有哪些变与不变的。

第一行单位1,你告诉我第二行用什么表示,二分之一。第三行,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还是这四行,我把第二行当单位1,第一个行用什么表示,2,第三行,二分之一,八分之一。继续,我把第三行当单位1...

我把刚刚的变化放到一起了这三幅图什么是变得,什么是不变的。

什么不变呢?这三幅图当中什么不变

生:他们的个数不变。师:比如说呢,研究的都是这样的四行,个数不变。那什么是变的呢?师:小姑娘的意思是单位1变化了,你们说呢,是不是单位1变了,因为单位1变化了,所以与单位1相比的部分就变化了,你们说单位1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你还有补充

生:它的形式是不变的,表达的意义是不变的。

师:表达的意思不变,你的意思是这里都和分数有关系,分数的意义是不变的。

虽然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游戏,让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一下分数的变与不变,好不好,来看大屏幕,这个游戏怎么玩呢?A和B,数一数。

师:请A袋的同学取出A袋的二分之一带到黑板上。B袋的同学请注意,请取出B袋中的二分之一到黑板上。

有没有问题?我有问题,我让你们取得不都是二分之一吗,为什么一个取了五个,一个取了三个?

生:因为单位1变了。

师:那你们说说A袋有几个?生:10个

师:那算一算B袋的有几个?生:6个

我们继续,A袋同学请你们拿出五分之一到黑板上,B袋同学请你们拿出三分之一到黑板上去。同意吗?掌声通过

他们拿了几个?两个。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会问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他们的总量是不一样的,但拿出的数量是一样的?

师:问的非常好,和周老师的问题是一样的,你们能回答吗?

生:虽然他们的单位1不一样,但是他们取出的份数也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这个2是A的五分之一,A是十个,是10的五分之一,是2。这个2是6的

三分之一,原来10的五分之一和6的三分之一是相等的。

分数当中,除了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变与不变之外,还有很多的变与不变,那剩下内容留给你们的老师,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助学单是助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抓手。一份高质量的助学单,不仅能把学生领上乐学、会学、勤学之路,更能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学生的深入、创造性学习预留空间,甚至能成为整节课的一个清晰的线索。需要课前浏览筛选典型的学生作品,为我所用。

小小的船儿航向远方

航向不知名地方

带着风帆和希望

它说要流浪

轻轻地说声再会吧母港

愿你永远快乐与安康

张起帆摇向远方

快乐向前航

风打在帆上雨打在海上

桨紧握在手上

过了一镇又一乡

它说要流浪

只因为心中一个小小的心愿

守过多少早晨与夜晚

小船儿盼盼那远方

快乐向前方

在它心灵早已写下你的情

为何你不解风情

依然孤傲独行

可知风也在呼唤

可知雨也在期盼

只盼小船你快回航

---Music---

(啊啊啊啊啊啊)

在它心灵早已写下你的情

为何你不解风情

依然孤傲独行

可知风也在呼唤

可知雨也在期盼

只盼小船你快回航

(快回航)

不要再流浪

不要再流浪再流浪

不要再流浪

不要再流浪再流浪

小船在流浪

小船在流浪在流浪

悠远的号声依稀听见

青葱的岁月那么纯粹

熟悉的笑容梦里绽放

迷彩的日子令人沉醉

铁血的浪漫怎能忘怀

久违的风景依然明媚

冲锋的姿态永远眷恋

战士的本色是我永远的依归闯刀山火海你不皱眉

趟枪林弹雨我不言畏

前方炮火浓我是你的胸膛后面子弹飞我是你的脊背一壶烈酒醉太平

两杯清茶掏心扉

三更夜话言不尽

四海天涯总相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分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4.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是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一把米尺,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在测量中发现不能正好得到整数,那么引发学生想到用分数去表示剩余的不足,这就引出了分数的产生。 2.让学生利用学具一个圆片、一根细绳、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领悟出可以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然后出示五个苹果和六个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其中的1/4,让他们用八支水彩笔自己去分一分表示1/4,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在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出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得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分数的意义,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新人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原则,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测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热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单位“1”。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记忆 首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两个小朋友在分东西吃,“把一个月饼、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到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五(1)班的同学借了《儿童文学》,的同学借了《聪明屋》.的同学借了《少年 时代》,的同学借了《漫画世界》,还有的人看《笑林》.借阅________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答案】《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解析】【解答】解:,,所以借阅《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故答案为:《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第二个和第三个两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然后判断哪些图书借阅的人数一样多。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两个连续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80,求这两个数.________ 【答案】 30,32 【解析】【解答】解:480=2×2×2×2×2×3×5,2×3×5=30,2×2×2×2×2=32,这两个数是30和32。 故答案为:30,32。 【分析】把480分解质因数,然后根据质因数的特点确定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试算后确定这两个数即可。 4.的分子减少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少3 B. 减少6 C. 减少4 D. 增加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6-3=3,6÷3=2;8÷2-4=4,分母应该减少4。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原来的分子减去3求出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缩小的倍数,把分母也缩小相同的倍数,然后确定分母应该减少的数即可。 5.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去20 B. 增加20 C. 减去36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54-54÷3=36。 故答案为:C。 【分析】把的分子减去20后,分子变成了30-20=10,相当于把分子缩小3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缩小3倍。 6.下列分数中,最简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D中的分数都不是最简分数,C中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简分数是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P61—62《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分的数,叫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教材需要教师的合作,新教材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的课时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数的意义》教学前设计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了数学组各位教师的集体智慧,先由我对本节课按自己的思路设计,然后在教研活动中集体研讨本节教学设计,我们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推敲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选择课件。在选择学法上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宝贵意见,特别是如何揭示单位“1”,同级的两位王老师仔细琢磨,充分利用课件和实物演示来揭示,并对教学程序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本节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知抽象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一张圆形纸片、一根一米长的绳子、12根小棒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4。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 b a (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另一个数 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解质因数 1、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方法 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 3、书写方法 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五、约分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此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2根小棒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与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分数的产生 课件展示P45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读到什么? 可能回答:“在进行测量时,有不足整数的线段。”或者“两个学生在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此时,我会指出:像这样的测量、计算、分物时不能正好用正数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们就引出了新的计数方法——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初步接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采取简洁谈话、自然引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分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及约分与通分

第1讲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及约分和通分 知识要点归纳: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 (除数不为零) 3、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4、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⑴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⑵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假分数可以 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5、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约分的意义:(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如:215\\346 等。 约分的方法: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 最简分数为止。(约分时尽量口算,能看出最大公约数的直接去除) 7、通分的意义: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 数。(尽量口算,遇到有带分数的,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部分不变,但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例题讲解: 例1:五(2)班有男生31人,有女生29人。男女学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演练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59 ,则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例2: ①把3千克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千克的几分之几?是1千克的几分之几?每份重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说课稿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单元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节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观察、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难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和节本性质。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法、学法:老师将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实施于课堂中,引导并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经历“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动手操作并归纳分析等。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具体谈一谈教学设计过程。《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抽象概念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教学程序是:(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屏幕)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非要4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第三只小猴4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2.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圆,通过师生分,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有分得那么平均呢?同学们知道有什么规律吗?课进入第二个环节;(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后发给每个小组(三人组)3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操作标准(屏幕)(1)把三张纸条分别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2)用笔分别涂出它的一半,并用分数表示;(3)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4)你有什么发现;(5)能举例验证你的发现吗?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结: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并板书,如果同学们对于性质总结得不够完善,如(0除外)应引导同学们发现0作分母无意义,所以应在性质的末尾补上“0除外”三个字(三)深化概念,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设计了如下练习第1题判断题,使学生通过判断,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意义的理解;第2题填空题,是一道综合巩固分数意义和基本性质的题目;第3题是两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具有一定难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 == 性质:这样设计,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

分数的意义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的意义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学习目标】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主动探索,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习】 一、认真阅读主题图,整理信息并写下来. 1. , 把 平均分。 2. , 把 平均分。 3. , 把 平均分。 4. , 把 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例1。分月饼 小男孩说: ,这里说的4 1是把 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 小女孩说: ,这里说的4 1是把 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 个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尝试完成教材第2页上的分一分。 思考:1.这里是把 看成一个整体。

2. 叫单位“1” 叫做分数. 3. 95的分数单位是 ,9 5里面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课中学习】一、看图填空 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我们用什么表示? 二、自主学习汇报成果 (一)再次整理课前学习的主题图信息,先同桌交流,再小组汇报。 (二)认真阅读教材例1的内容。结合课前学习,认真思考并整理。 1.同桌交流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思考:两次分月饼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不同:第一次是把单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第二次是把多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 分得月饼具体的数量也不相同。 3。同桌相互评价例1下面的分一分的学习成果。 (三)认真阅读教材第3页上的内容。 1。说说:什么叫做单位“1"?什么叫做分数? 2.拿出小棒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或其他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 3。交流课前学习“思考部分”的成果。 重点认识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单位。 4.完成说一说。 先师生互动,再生生互动 三、课堂活动 1。仿照课堂活动中的描述,说说生活中的分数。 2.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把一个长方形 ,每份是它的 ,阴影部分是它的 。 把一个圆形 ,每份是它的 ,阴影部分是它的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内容安排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知识,学习好了本节课知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运算、性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与代数知识。教材编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帮助他们感受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在教学时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而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一节概念性质的课程,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分数的意义概念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直观,调动生活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也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本质意义进行学习,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的教法以启发探究和引导发现法为主,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由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自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分数的意义导学案

第一实验小学数学“导学卡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卡 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备教师王春志协作教师吕亚杰辛莲组名姓名学号 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和产生 二、我来填一填

1、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2、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3、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5、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这里把()看作单位“1”。 其中1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 ),3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 )。 (2)一筐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筐苹果的( );平均分成5份、3份是这筐苹果的( ) 、( )。 三、我当小法官。 (1)把一块蛋糕分成4份,每份是1/4 。( ) (2)单位“1”就是自然数1。( ) (3)在分数里,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 (4)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绳子占全长的1/4。() 【拓展提升】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学法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课后反思】

第一实验小学数学“导学卡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卡 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备教师王春志协作教师吕亚杰辛莲组名姓名学号 分数与除法 【学习目标】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定向自学】 1.拿出准备好的9个一样大的圆片,安全剪刀。 2.解决问题: (1)把6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2)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块)(2)()÷()=()(块)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算式的商吗? 25÷5=3÷100=19÷10=4÷9=1÷6= 【合作探究】 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列式计算:(块)(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 2. 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列式计算:(块)(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提示:如有困难,可借助手中的圆片分一分。] 3. 把9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可得几块蛋糕? 直接列式计算:(块)(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4.观察1——3题中你所列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1)被除数÷除数= ()。 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 讨论交流(2)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展示反馈】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借助操作,初步直观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在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这课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为之后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二、说学情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2.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与同伴合作交流想法。 3.学生还掌握了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4颗花生、10个小方块。 六、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七、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如:古人用绳子测量物体长度,测量时不够一个单位长度该怎样记录;再如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由此引出:“生活中不光是分东西时得不到一个整数,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也不能正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首先,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45.46页《分数的意义》。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不仅是学好本单元有关知识的前提,也是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3点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子、分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辩证观。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意义的归纳及单位“1”的理解。教学难点: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的理解。 二、说教法:为了是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往对分数的认识和了解导入新课,然后通过操作活动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研究型素材来组织探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引导探究,观察比较,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并有效运用启发性谈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概念的生成与建构,逐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明确单位“1”的含义。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有知识和表象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那是对一个具体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的感知,而本课的单位“1”,还可以指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这种由个体到群体的变化,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让学生经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操作、及时的归纳、不断地反思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这样,伴随着一次次的发现、综合、归纳,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操作、学会了分析比较的方法,还学会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 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整堂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堂中教师力求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圆形纸,正方形纸、练习纸、小木棒等多种学具。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 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 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 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 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想法: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