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PROLIFERTIVE ENTREO-PATHY,简称PPR)本病曾被称做坏死肠炎、肠腺瘤病、局部性肠炎、回肠炎、增生性出生肠病等;其病原曾认为是一种弯曲秆菌。
现时已认识到是细胞内罗松菌(LAWSOINA INTRCELLULARIS,译作劳萦尼亚氏细胞内寄生菌。
一、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发生在断奶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白色品种猪易感性强,发病率0.7-30%,与天气热应激或突然变化有关,混群或转群不久发病,长途运输和饲养密度过大则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发病的生长育肥猪有1%-5%的死亡率,如无继发症,4-6周可自然康复,有的猪长期不愈而成为僵猪,大量存在阳性的隐性感染猪。
二、临床症状特征○1大多数病猪可出现或不出现临床症状,有时仅出现轻微的腹泻。
生长育肥猪常呈现食欲不振、间断性腹泻、粪便不成形成灰黑色、生长发育不良。
○2急性型的较少见,主要发生于4-12月龄的年轻成年猪,排血色、水样腹泻,随后排黑色柏油样稀粪、黄色稀粪、表现皮肤苍白等急性出血性贫血,有的肠穿孔急性死亡。
○3慢性型的则是发上病猪从肠粘膜发炎或坏死发展成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则呈现间歇性软便或是持续性腹泻或是生长迟缓,贫血症状不是很明显。
○4亚临床型的病猪,只是生长速度慢和饲料利用率低。
病理解剖主要病变在小肠未端,小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有血液,肠粘膜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似像脑回,粘膜表面没有粘膜,坏死性肠时则见到凝固性坏死和炎性渗出物。
其次,结肠前端和盲肠的肠壁也增厚,直径增加,其与小肠的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浆膜有网状物,呈炎症表现。
肠系膜上淋巴肿大切面多汗。
结肠内有含血的的粪便,肠粘膜也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
三、实验室检验○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法。
检查出小肠或结肠增生的粘膜上皮细胞内的罗松菌,即可确诊。
○2聚合酶式反应可检查出病猪粪便中含有的劳氏胞内菌。
四、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外暂时没有此疫苗供免疫预防。
猪增生性肠病的防治
保证猪群获得足够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和免疫增强剂等, 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如何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计划
合理分群
根据猪的品种、体重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分群,避免过度拥挤和 应激。
饲养密度适中
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以确保猪群获得足够的空 间和资源。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律,包括喂食、饮水、运动等的时间安排,以帮 助猪群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的危害
1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长性能下降
猪感染后,由于腹泻和食欲不振,导致其生长缓慢,出栏时 间延长。
饲料转化率降低
感染猪的饲料转化率下降,增加了饲料成本。
增加治疗成本
由于疾病长期反复发作,需要多次治疗,增加了治疗成本。
疾病的发生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
如饲料发霉、变质,饮水不卫生等,可引起猪只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强。
水源管理
02
保证水源清洁,避免污染。
饲养密度
03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
04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使用抗生素药物,如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可以有
效缓解猪增生性肠病的症状。
抗炎症药物
02 使用抗炎症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可以减轻肠道炎症
,缓解病情。
止泻药
03
对于腹泻严重的病猪,可以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等
猪增生性肠病的防治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诊断 • 疾病预防 • 疾病治疗 • 防治误区 • 成功案例分享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生猪增生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疾病影响
生长受阻
感染猪出现食欲不振、生长受阻等症状,导致出 栏时间延长。
饲料转化率降低
由于肠道炎症和消化吸收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 ,养殖成本增加。
死亡率上升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腹泻、脱水甚至死亡,增加养 殖风险。
疾病发生情况
01
02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病 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污染饲 料、饮水和环境后经口摄 入。
行综合施策,以提高防治效果。
04
在防治失败案例中,养殖场规模较小、管理较为松散 ,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严格,未能及时隔离和治疗患 病猪,导致病情不断恶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比分析
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分析表明,综合防治措施 的执行力度和养殖场的规模、管理水平等因素对生猪
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输标02入题
在成功防治案例中,养殖场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 ,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严格,患病猪能够得到及时隔离 和治疗,从而有效控制了病情的传播。
01
03
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生猪增生性肠炎的关键,需要养 殖场从生物安全、饲养管理、药物使用等多个方面进
03 疫苗接种后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04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抗孢菌素、青霉素 等,以控制感染和炎症。
抗炎药治疗
对于伴有严重炎症反应的病例, 可使用抗炎药如泼尼松等,以缓 解炎症和疼痛。
止泻药治疗
对于腹泻严重的病例,可使用止 泻药如洛哌丁胺等,以减少腹泻 次数和防止脱水。
05
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
01
养殖场概况
某规模化养殖场,存栏生猪约5000头,采用封闭式管理,饲料和水源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 养猪技术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该病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据有关报道,该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国内对进口种猪增生性肠炎的报道不多。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
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
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
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
2、临床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
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具有的症状。
断奶后至育肥阶段的猪只,食欲降低,可见腹泻症状,呈现间歇性,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猪只感染发病4~6星期以后可以康复。
患猪常会发展为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主要是因为肠黏膜发炎或坏死而导致的,同时表现腹泻并且持续发生,影响生长,皮肤苍白,个别患猪会死亡。
年轻的成年猪是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主要感染群体,可见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较长的患猪,可见黑色稀粪排出,呈柏油状,疾病的后期粪便转为黄色,个别突然死亡的猪只外表苍白,排出的粪便没有异常。
临床中可见患猪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
其中,急性型患猪比较少,慢性型患猪很多。
如果不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急性型和慢性型患猪的体温都没有异常。
临床中,急性型感染的患猪以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沥青样呈黑色粪便或者血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短时间内就会因为虚脱而死亡,个别的患猪仅可见皮肤苍白,排出正常的粪便,最后在挣扎中死亡。
慢性型感染的患猪,具有比较轻微的临床症状,同一个栏内的猪只,经常会有几头表现腹泻,呈现间歇性下痢,排出呈糊状或者不成形的粪便,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混杂其中。
病猪食欲降低,对食物具有好奇表现,但是仅仅能吃几口,然后便离开。
感染猪只精神沉郁,呈弓背弯腰姿势,皮肤苍白,机体消瘦,生长受阻,严重的患猪生长停止或者下降。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增生性肠炎也叫做回肠炎,是一种肠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胞内劳森氏菌而引起,主要特征是结肠、盲肠、回肠黏膜发生腺瘤样增生.该病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会导致病猪生长发育缓慢,推迟出栏时间,饲料转化率下降,胴体重减轻,影响繁殖等,较大程度上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致病机理正常情况下,猪吸收肠道中的营养物质(如糖和氨基酸)主要依靠小肠绒毛表面的单层上皮细胞,为使肠道维持正常的营养吸收功能,存在小肠隐窝中的上皮细胞会持续分化成熟,并逐渐迁移到绒毛顶端,促使老化的成熟细胞被不断更新。
如果猪接触含有病菌的粪便而感染胞内劳森菌,会使食物在消化道中移动过程中使细菌逐渐向后移动,最后进入回肠,并在该处定殖,这是由于回肠中只含有非常少的氧气,这种环境非常适合该病菌的繁殖。
在细菌附着到位于小肠隐窝开口处没有成熟的上皮细胞内,经由“呼应作用”使细胞吞入细菌而进入到细胞质,该过程叫做“诱发性吞噬作用”。
细胞感染胞内劳森菌后,仍然能够具有旺盛的有丝分裂能力,但无法发育成熟,也不能够继续发挥正常的吸收功能。
当这些被细菌感染的细胞替代老化的上皮细胞后,就会导致小肠绒毛开始萎缩,最终完全消失,只残留一个增生性肥大的隐窝,彻底失去营养吸收功能。
细菌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后,一般会在细胞质的顶端游离,接近肠腔。
细菌侵入细胞内能够利用宿主线粒体内的能量(三磷酸腺苷)来使自身的繁殖需要被满足。
细胞感染病菌后,既会导致其营养吸收功能减弱,还会使机体自身的能量被大量消耗。
在大部分情况下,胞内劳森菌只会侵入肠道上皮,而不会侵入其他细胞,如血液系统。
这样不仅能够促使细菌子代经由上皮细胞的胞吐作用直接侵入肠腔中,且随着肠道内容物的移动引起二次感染或者粪便排毒;另外,这种专性肠道上皮细胞感染会导致细菌更容易躲避机体免疫系统监控,还可避免血液中抗生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猪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几个方面对猪增生性肠炎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1. 病原体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体主要是增生性肠炎病毒(PEV),属于轮状病毒科,是一种非包膜的双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在肠道内引起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也可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2. 发病季节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饲养密度增加,猪群内病原体传播加剧,容易发生疫情。
3. 感染对象猪增生性肠炎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只,但以生长发育迅速的仔猪和育肥猪为主要感染对象。
二、临床特征1. 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厌食、发热等表现。
腹泻通常为水样或稀便,呈现黄色或灰色,并伴有粘液和脓血。
2. 病理变化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绒毛丧失或变短,小肠肠壁水肿、充血、出血等病变。
三、诊断1. 临床症状根据猪只出现的临床症状,结合疫情的流行特点,可以初步判断猪是否感染了增生性肠炎病毒。
2. 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等方法,可以对疫情进行确诊。
四、防治1. 疫苗预防通过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已有对增生性肠炎病毒的疫苗,可以根据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猪增生性肠炎的猪只,可以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缓解症状,减少病死率。
4. 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注重饲料的营养平衡,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病率较高,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疫苗预防、抗生素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传播,降低猪只的感染率和病死率,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春季谨防猪增生性肠炎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疫苗研发
进一步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猪增 生性肠炎疫苗,提高疫苗的保护力和 持久性。
联合防控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猪 增生性肠炎的防控工作,提高整体防 控效果。
免疫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猪增生性肠炎的免疫机制, 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
环保与饲养管理
加强猪场的环保和饲养管理,改善猪 的生活环境,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接种时间
疫苗接种时间应尽早,以便在猪感染病原体之前建立免疫力。一般建议 在春季来临前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03
接种方法
疫苗接种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具体接种方法应按照疫苗使
用说明进行操作。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感染猪增生性肠炎的猪 只,应立即进行隔离,以防止疾 病传播。同时,对于病死猪只的 处理也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以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疾病发生。
治疗方案优化
早期诊断
及时发现病猪,并进行早期诊 断,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个体化治疗
根据病猪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 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 。
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 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监测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 病猪的症状变化和生命体征,
止泻与补液治疗
对于出现严重腹泻的病猪,需要进行止泻和 补液治疗,以维持体液平衡和预防脱水。
辅助治疗
改善饲养环境
01
保持猪舍干燥、卫生、通风,定期进行消毒,以提高猪的抵抗
力。
调整日粮
02
如果病猪食欲减退,需要调整日粮,增加营养价值高、易消化
猪增生性肠炎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猪的一种胃肠道综合性疾病。
本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有时断奶2月龄的仔猪及种猪也可感染发病。
诊断要点: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2~3周,由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
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
无论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比较正常。
①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本病很可能引起猪的肠道毒素的迅速感染而导致猪的急性死亡)。
②慢性型:较为常见,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10%~15%的猪只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沉郁或昏睡;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乱、弓背弯腰,有时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有些病例在4~6周可康复。
③亚临床型:猪体虽然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的下痢,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预防与防治方案:1、药物预防:生长育肥阶段和新购入后备猪隔离适应期间应该通过阶段性拌料防治本病。
推荐:扶正解毒散+替米考星或土霉素预混剂,混合拌料,连用7天。
2、药物治疗:①拌料:土霉素预混剂+百痢净,混合拌料,连用7天。
②饮水:复合维生素B+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减轻症状,减少死亡。
③病重猪肌注:头孢噻呋钠(或头孢王)十超免全能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和消毒。
猪增生性肠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回肠炎淋巴外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回肠炎内容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回肠炎脾脏外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回肠炎肾脏病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回肠炎肾脏外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 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
不管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 般都正常。
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沥青 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也有 的仅 表现皮肤苍白,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 有时会发生发病猪被同栏猪群攻咬致死。
主要发生在6-20周龄断奶后的猪只,成年猪较易 感,一般6周以内及1年以上的猪不易发病。规模化 猪场以生长育成猪和后备种猪发病为主,本病临床 上容易被误诊为密螺旋体病(猪痢疾)。
该病造成患猪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速度降低,死 残率升高。
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昼夜温差过大、湿度 过大、密度过高、频繁引种、频繁接种疫苗、突然 更换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等;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 性疾病(如PCV-2、PRRSV);饲喂发霉饲料等 可诱发该病。
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 13周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 4-10周。
病菌一旦被排放在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 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
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 盐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猪 增 生 性 肠 病
猪增生性肠病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Enteropathy,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
在文献中描述相似病症的其它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ro-liferative Hemorrhagic Enterophathy,PHE)、局部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RE)、回肠末端炎(Ter-minal Ileitis,TI)、猪肠腺瘤(PorcineIntestinal Adenomatosis,PIA)。
该病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群,但在尸体解剖时均可以发现相同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即小肠和结肠黏膜增厚。
在病理组织学上,被侵袭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肠腺窝未成熟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种增生性类肠瘤黏膜。
该病的病原为专性胞内寄生的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aris,LI)。
本病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猪病。
Biester和Sohwarce在1931年首次报道该病。
国内,林绍荣等1999年报道了该病的爆发、诊断和防治,但尚未见有关该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
现已经分布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已报道发生本病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印度、日本、南非、瑞典、希腊、荷兰、英国、美国、南斯拉夫和台湾省。
我国内地也已证实存在本病。
鉴于该病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该病作深入的了解。
1 病原学引起PPE的病原是专性胞内寄生的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aris,LI)。
该菌是一种厌氧菌,主要生长于肠黏膜细胞中,在无细胞培养基中还没有获得培养。
在鼠、猪或人肠的细胞系上均可以生长,报道有Henle407、IEC-18、IPEC-J2等细胞系。
应用鼠肠细胞可进行该病原的分离培养。
猪增生性肠炎的防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预防措施 • 治疗与控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相关参考资料与推荐阅读
01
疾病概述定义与症状 Nhomakorabea定义
猪增生性肠炎,也称为猪回肠炎 或猪接触性传染性腺胃病,是由 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 接触性传染病。
症状
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 泻、贫血、黄疸、生长发育受阻 等症状,部分病猪出现突然死亡 。
注意配伍禁忌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 不良反应。
疗效评估与监控
观察临床症状
通过观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 粪便等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 。若症状明显改善,说明治疗有
效。
检测血清抗体
通过检测猪的血清抗体水平,了解 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若抗体水平 逐渐下降,说明治疗有效。
定期复查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导致猪腹泻的疾病进行鉴别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等 。
02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01
02
03
疫苗种类
针对猪增生性肠炎,目前 市面上有多种疫苗可供选 择,包括活疫苗、灭活疫 苗和亚单位疫苗等。
接种时间
应在猪只感染前进行疫苗 接种,一般建议在产前或 产后一周内进行。
接种方法
可采用肌肉注射或口服接 种,根据疫苗种类和猪只 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的猪只进行隔 离观察,以防止病毒传播 。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饲料和水源 等进行消毒,并保持环境 卫生。
人员管理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猪舍, 工作人员进入前应进行消 毒和更换衣物。
饲养管理措施
生猪增生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要点二
针灸疗法
针灸能够刺激生猪的穴位,调节气血,促进疾病的康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猪的三针穴、后海穴等。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 室检测结果,对生猪增生性肠炎
进行确诊。
03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育肥猪,呈地方 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
02
致病菌
主要致病菌为胞内劳森菌,可引 起肠黏膜损伤和炎症,导致腹泻
生猪增生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分析 • 综合防治措施 • 治疗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生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PPE)是一种由胞内劳 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感染引起的以猪肠绒毛长度缩短、肠壁细 胞增生为特征的猪肠道疾病。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做好消毒工作
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等场所进行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
避免交叉感染
不同批次的猪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人为带入病原微生 物。
04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恩诺沙星等 。
03
综合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减少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合理分群与密度控制
根据猪的品种、体重、性别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避免密度过大, 减少应暖,避免猪受寒。
规模化养猪场 如何控制猪增生性肠炎
规模化养猪场如何控制猪增生性肠炎1、猪增生性肠炎的介绍及病因猪增生性肠病(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opathy PPE) 又称猪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它是由一种生存于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所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应激因素是本病的诱因。
主要发生在6~20周龄断奶后的猪只,成年猪较易感,一般6周以内及1年以上的猪不易发病。
规模化猪场以生长育成猪和后备猪场患病严重时,生长育成猪发病率可高达30%,死亡率可达到5%-6%。
急性型及慢性型增生性肠炎两者病变均出现在回肠、盲肠及结肠前部,肉眼可见小肠末端和结肠螺旋前约1/3处肠壁增厚呈深摺状,切开病变组织呈外翻,肠管直径增粗,肠粘膜变厚坏死内容物黄灰糊状,偶有线状溃疡、充血、出血,含凝血块,即增生性出血性肠病。
部分患猪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急性型增生性肠炎在回肠和结肠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血凝块,且混有血液、纤维蛋白等,大肠的回旋位充满血液。
慢性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展为坏死性肠炎。
2、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粘膜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细胞内劳森氏菌可确诊。
可用免疫化学检测和特异的DNA探针法以及PCR法等。
国内,机械化养猪协会的黄毓茂博士等用一对引物也成功地扩增出劳森菌319bp的特异性DNA片段序列。
这对我国增生性肠病的诊断和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诊断时应注意与猪痢疾(密螺旋体病)区别,猪痢疾剖检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结肠、盲肠),肠壁充血、出血及水肿,病猪排出的粪便附有大量的粘液和坏死物。
3、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措施:猪场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减轻增生性肠炎造成的损失.这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改善饲养管理以及消毒等。
3.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冬天保温和夏天防暑工作,保持较足够的饮水器和食槽数量,尽量减少各类应激因素。
猪增生性肠炎课件
四、临床症状
慢性型:多发于6~12周龄的生长猪, 10%~15%的猪只出现临诊症状,主要 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病猪精神沉郁,出 现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 状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 坏死组织屑片。
四、临床症状
亚临诊型:感染猪虽有病原体存在, 却无明显的临诊症状。也可能发生轻微 下痢但常不易引起注意,生长速度和饲 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一、概念及背景
Biester和Sohwarce于193l年首次报道该 病,目前在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均有报 道,猪场感染率为20%~40%。我国内地 林绍荣等1999年报道了该病的发生、诊 断和防控。
二、病原
二、病原
PPE病原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胞内劳森氏菌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其分类地位尚未确 定,但Gebhart等认为属于解硫弧菌属 (Desulfovibrionaceae)。细菌多呈弯曲形、逗点形、 S形或直的杆菌,大小为1.25~1.75mm×0.25~ 0.34mm,具有波状的三层膜外壁,无鞭毛,无菌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能被银染法着色, 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法将细菌染成红色。
• PCR检查胞内劳森菌DNA的方法已经被证 明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七、防制
七、防制
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制。 2. 加强兽医卫生 严格消毒,加强灭鼠,搞 好粪便管理。 3. 减少应激 尽量减少应激反应,转栏、换 料前给予适当的药物可较好地预防该病。 4. 药物防制:红霉素、林可霉素、泰妙菌等。 5. 国外已研制出猪增生性肠炎疫苗,据报道 能有效控制本病。
感染猪的粪便带有坏死脱落的肠壁细胞,其中含 有大量细菌,为猪场的主要传染源。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是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
本文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增生性肠炎主要由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该病原体主要通过粪便、食水等途径传播,是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的疾病。
猪增生性肠炎还可能由于病毒、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引起,因此在猪群中易发生大规模暴发。
猪增生性肠炎的传染性强,易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猪群中蔓延,尤其是在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传播。
猪增生性肠炎多发生在春夏季,湿度大,气温高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这个季节是猪增生性肠炎的高发期。
二、临床特征1. 急性期临床表现:突发性死亡、全群发病、早期便秘后痢。
2. 慢性期临床表现:成年猪表现轻度到中度黏膜下出血症、呕吐、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便干或食物残渣样便等。
3. 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动物的肠黏膜后,产生毒素,引起粘膜坏死、出血、水肿以及以水样粪便为主的腹泻症状。
4. 典型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肠道肿胀、充血、出血、肠黏膜糜烂、溃疡和增厚。
三、诊断1. 临床诊断:根据猪群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定为猪增生性肠炎,但需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
2.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可以采用细菌培养法、PCR法等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病理学检测可以通过组织活检等方式对病变组织进行检测。
四、防治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猪舍卫生管理,做好饲料、饮水的卫生控制和检疫工作。
2. 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加强对猪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防止疾病的传播。
3. 药物治疗:在临床病例中,可以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治疗,但需遵医嘱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
4. 合理营养和饲养:对于患病的猪,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其饲料、水源的质量和卫生,同时平衡膳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猪增生性肠炎课件
四、臨床症狀
慢性型:多發於6~12周齡的生長豬, 10%~15%的豬只出現臨診症狀,主要 為食欲減退或廢絕,病豬精神沉鬱,出 現間歇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 狀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 壞死組織屑片。
四、臨床症狀
亞臨診型:感染豬雖有病原體存在, 卻無明顯的臨診症狀。也可能發生輕微 下痢但常不易引起注意,生長速度和飼 料利用率明顯下降。
• 急性回腸炎最主要的臨床症狀為發病豬拉紅黑色糞便 ,糞便會污染豬的後背。糞便鬆散不成形。由於血液 經糞便流失可導致貧血,發病豬外表蒼白。但一些病 豬死亡時不表現糞便異常和皮膚蒼白。如果是妊娠母 豬感染,則常發生自發性流產。
五、病理變化
五、病理變化
1. 可見回腸、結腸及盲腸的腸管漲滿,外徑 變粗,切開腸腔可見腸黏膜增厚。 2. 回腸腔內充血或出血並充滿黏液和膽汁, 有時可見血凝塊。 3. 腸系膜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顏色變 淺,切面多汁。
豬增生性腸炎 (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engteropathy, PPE)
一、概念及背景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學 四、發病機理 五、臨診症狀 六、病理變化 七、診斷 八、防制 九、思考題
一、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及背景
豬增生性腸炎,又稱豬增生性腸病,是由專性胞 內勞森氏菌引起豬的接觸性傳染病,以回腸和結腸 隱窩內未成熟的腸細胞發生根瘤樣增生為特徵。
感染豬的糞便帶有壞死脫落的腸壁細胞,其中含 有大量細菌,為豬場的主要傳染源。
主要經口感染,污染的器具、場地也參與傳播疾 病。
四、臨床症狀
四、臨床症狀
人工感染潛伏期為8~10天,攻毒後 21天達到發病高峰。自然感染潛伏期為 2~3周,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 與亞臨診型。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猪增生性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由嗜肠球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消化道疾病,主要影响生长发育中的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养殖密集的猪场更为常见。
猪增生性肠炎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特征1. 病原体:猪增生性肠炎的致病菌主要是嗜肠球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寄生在肠上皮细胞内。
它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同时也可通过饮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饲料传播。
2. 高发季节:猪增生性肠炎在全年都有发生,但在气温较暖、湿度较高的夏季更为多见,这与细菌在潮湿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有关。
3. 影响范围: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普遍。
二、临床特征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数量、菌株的毒力以及猪的抵抗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发育受抑:感染猪增生性肠炎后,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出现生长停滞的情况。
2. 消化道症状:猪增生性肠炎患猪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肠鸣音增强等症状。
3. 贫血:由于猪增生性肠炎可以导致肠道吸收不良,从而引起猪的贫血症状。
4. 其他表现:除了上述主要表现外,患猪还可能出现发热、鼻、眼分泌物增多、呼吸急促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三、诊断与防治1. 诊断方法:对于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通过猪的症状表现以及粪便样本的病原学检测,可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增生性肠炎。
2. 防治措施: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饲养场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采用适当的消毒措施,对饲料、饮水、饲养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在6-20周龄断奶后的猪只,一般6周以内(母源抗体)及 1年以上(感染或者免疫后获得抵抗力)的猪不易发病;
圈舍卫生差;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昼夜温差过大、湿度 过大、密度过高、频繁引种、频繁接种疫苗、突然更换抗生素造 成菌群失调等;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CV-2、PRRSV) ;饲喂发霉饲料等可诱发该病。
六月份总结七月份计划
猪增生性肠炎 报告人:高帅 姓名:曲江20雷15年07月3日 时原 • 2、流行病学 • 3、临床症状 • 4、病理剖检 • 5、鉴别诊断 • 6、防治措施
一、猪增生性肠炎
• 定义:也称为回肠炎(PE),是一种表现为急 性和慢性等不同临床症状的症候群,解剖有特 异病变,即小肠和结肠的黏膜增生,坏死和出 血;
• 2、菌苗接种:口服接种弱毒活疫苗(口服活菌 苗时要求接种前后7d不能使用抗生素),用于种 猪场,保育育肥场不用。
6、防治措施
• 3、药物控制
• 种类: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乐菌素、替米考星)、 截短侧耳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和痢菌净最敏感, 对四环素较敏感,对B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杆菌肽等 不敏感;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
4、病理剖检
本病剖检特征是部分患猪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切面多汁,回盲瓣处易感(最早出现病变)。 急性型增生性肠炎:回肠和结肠水肿增厚,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血 凝块,且混有血液纤维蛋白等,大肠的回旋位充满血液;
回肠炎肠道病变-回肠末端凝固性坏死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盲肠增厚皱褶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空肠出血水肿增厚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盲肠带血粪便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肠腔充血
4、病理剖检
坏死性干酪样肠炎的结肠,粘膜层的淋巴组织上有积聚的纤维,故又称为“钮扣 状溃疡”。见于猪瘟,也见于沙门氏菌感染合并引起的痢疾。
慢性增生坏死性肠炎:回肠和结肠水肿增厚有皱褶(隆起的黏膜 ),肠段表现有鼓气或炎性分泌物和积水现象,坏死性肠炎的病 变部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出现黄灰色奶酪状团块紧密粘附在空肠回肠黏膜上;
出血性肠病的病变类似于增生性肠病,但很少波及大肠,主要在 小肠末端(小肠末端是那?),表现为小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 有血液;结肠内积有含血的粪便。
• 药物控制要点
1、用量和时间的掌握:前期短时足量控制疾病发展,后期低量 长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反复发生;
2、药物种类选择:支原净、利高和痢菌净较敏感,可以治疗性 的实验判断药物敏感性;
3、配伍应用:腹泻严重猪易继发革兰氏阴性菌引起肠炎如大肠 杆菌等,故腹泻严重的前期用药必须配伍使用,个体治疗用药需 根据疾病发展情况(脱水便血等)配合使用;
4、病理剖检
生长猪结肠炎,见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坏死性干酪样肠炎。
5、鉴别诊断
• 该病一般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特 征性病变(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观 察到细胞内劳森菌的,就可确诊);
• 慢性型的患猪,出现腹泻的症状一般是温和性的,表现 同一栏猪不时出现几头腹泻,间歇性下痢,刚开始部分 猪粪便变软,成牛粪状,慢慢软粪比例增加,排出灰青色的粥样粪便,严重的呈黄色水样,慢性较多见,患 猪表现为厌食,但往往吃几口就走,精神萎糜,弓背弯 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止或下降 ,严重的水样腹泻脱水衰竭死亡。
5、鉴别诊断
生长猪坏死性干酪样大肠炎,见于由短螺旋杆菌引起的猪痢疾。
5、鉴别诊断
生长猪坏死性干酪样大肠炎的钮扣状溃疡,见于猪痢疾。
5、鉴别诊断
5.22 断奶仔猪急性卡他肠炎的小肠,注意粘膜充血,液体状内容物中含未消化食物。 见于大肠杆菌病。
6、防治措施
• 1、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严格冲洗、 消毒和坚持一定的空栏时间)和严格的消毒措施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最有效的;减少转群、运输 、温度、湿度、密度及更换饲料等方面的应激; 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等;
• 病原:胞内劳森氏菌,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及 在猪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革兰氏 阴性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周,粪便含菌量 很高,能在粪便中存活2周,通过口-粪传播,对 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对季铵盐类敏感。
一、猪增生性肠炎-致病机理
由于胞内劳森菌侵害猪回肠和小肠与大肠前端连 接处粘膜部位的肠腺窝细胞和未成熟的上皮细胞 ,被感染的细胞难于成熟并持续进行有丝分裂, 引起旺盛的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肠壁增厚。同时 由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使病变重叠发生,随 着病变的发展,导致坏死性肠炎病变,局限性回 肠炎病变,以及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道病变,这 些肠粘膜病变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 致饲料转化率下降。
养重于防,养防结合(圈舍卫生肠道调理) 防重于治,防治合一(戏水池)
保持警惕,提前预警(粪便变软)发现 掌握规律,提前针对性保健
4、病理剖检
4、病理剖检
回肠炎淋巴病变外观
4、病理剖检
回肠炎淋巴病变
4、病理剖检
4、病理剖检
回肠炎小肠病变
4、病理剖检
回肠炎内容物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外观(盲肠)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盲肠外观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回肠皱褶
4、病理剖检
回肠炎肠道病变-回肠增厚皱褶出血
4、病理剖检
• 用量:
拌料:利高3公斤/支原净300g+硫酸新霉素2公斤+ 强力霉素2公斤/吨饲料,病情缓解后减为利高2公斤/支原 净150-200g+强力霉素1公斤/吨饲料,连用7-14天
个体治疗:痢菌净/支原净/硫酸粘杆菌素/红霉素+ 阿托品(水样腹泻)+安络血/止血敏4-10毫升、维生素K (便血)
6、防治措施
• 与密螺旋体(猪痢疾/血痢/SD)区别:革兰氏阴性,厌氧菌,SD不感染小肠 ,常在回盲口有一条明显界线,大肠水肿出血,水肿减轻后黏膜开始增厚皱 褶,纤维蛋白渗出物形成厚的 带血的黏膜-纤维素性假膜(坏死限于黏膜表面 ,区别猪瘟或副伤寒深层坏死)。
• 与梭菌(C型产气荚膜杆菌(红痢)和魏氏梭菌(胀气))区别:主要感染小 肠,空肠胀气,空肠和回肠肠壁出血水肿,肠腔充满血液,主要侵害哺乳仔 猪和断奶前期,中大猪多表现为急性胀气死亡
本病可造成患猪死残率升高,饲料转化率下降(降低6-25%,每单 位增重所需饲料增加6-25%),生长速度降低;
本病临床上与密螺旋体病(猪痢疾)不易区分。
3、临床症状
• 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沥青样黑 色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也有 的仅表现皮 肤苍白,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有时会发生 发病猪被同栏猪群攻咬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