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梭菌性肠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荚膜; 厌氧大杆菌。
2、血清型: 产生强烈的致死性毒素。
根据产生的毒素不同可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 型。
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产生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 它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
A型菌株导致轻度的坏死性肠炎与绒毛退化,也是仔 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
3、抵抗力 ❖ 梭菌繁殖体抵抗力并不强, ❖ 一旦形成芽孢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
仔猪梭菌性肠炎
(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
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红痢, 由C型和/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
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特征: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
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
我国于1964年首次从患红痢仔猪分离到产气荚 膜梭菌,据调查,我国近20个省、市有本病发 生,主要有A型和C型的产气荚膜引起。
混合; ❖ 如试验组死亡,对照组健活,则可确诊。
六、防治
发病迅速,病程短,用药治疗不佳,重在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尤其是产房的消毒; 生产前对母猪皮肤和乳头消毒; 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注射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2
周后加强免疫; 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抗猪红痢血清,或口服抗生素。
弱很快死亡。
2、急性 • 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 • 排出红褐色液状稀粪,故称红痢,粪便恶臭; • 消瘦、虚弱死亡 • 病程2-3d
3、亚急性型 ➢ 持续性腹泻,病初排出黄色软粪,以后变成
液状,含有组织碎片。 ➢ 消瘦、虚弱、脱水,最后死亡。 ➢ 病程5-7天。
4、慢性: ➢ 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 排出黄灰色、黏糊状粪便; ➢ 消瘦、生长不良; ➢ 病程1周以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持续的腹泻,极毒消瘦和脱水
四、病变
➢ 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液体, ➢ 肠粘膜坏死形成黄色或灰色坏死假膜,容易剥
离,肠腔内含坏死组织碎片; ➢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 脾点状出血,肾脏皮质出血点。 ➢ 腹水、胸水增多,呈红色;
小肠严重出血
肠道弥漫性出血,内含坏死性组织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性病变
出,污染母猪的奶头及垫料;(母猪带菌)
➢ 初生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泥土和 垫草,将本菌芽孢吞入消化道内而感染发病。
3、通常存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 肠道中,猪场一旦发生本病,很难清除。
三、症状
1、最急性 ❖ 仔猪出生后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 或不吃奶,精神沉郁,后驱沾满血样稀粪,虚
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一旦 发生,很难清除。
一、病原学
1、形态、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单个、成对或短
链排列; 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呈椭
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在人工培养基中难以形成。 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
五、诊断
1、初诊: ➢ 1-3d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 不同程度的腹泻,红色下痢、灰色糊状粪便等; ➢ 病变: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2、动物试验(中和试验) ❖ 查明病猪肠道是否存在C型或/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
毒素。 ❖ 取肠内容物与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混合,离心,取上清,
上清经细菌滤器过滤,取滤液接种小鼠; ❖ 对照组取滤液与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
增强。加热80℃ 30min、100℃ 数分钟可杀死本菌。 ❖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
人、畜肠道中。 ❖ 一旦传入,很难净化。
二、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1周以上仔猪很
少发病。窝发率高,可达100%,死亡率2070%。
2、发病特点: ➢ 魏氏梭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
2、血清型: 产生强烈的致死性毒素。
根据产生的毒素不同可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 型。
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产生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 它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
A型菌株导致轻度的坏死性肠炎与绒毛退化,也是仔 猪梭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
3、抵抗力 ❖ 梭菌繁殖体抵抗力并不强, ❖ 一旦形成芽孢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
仔猪梭菌性肠炎
(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
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红痢, 由C型和/或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
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 特征:血性下痢,病程短、病死率高,小肠后
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
我国于1964年首次从患红痢仔猪分离到产气荚 膜梭菌,据调查,我国近20个省、市有本病发 生,主要有A型和C型的产气荚膜引起。
混合; ❖ 如试验组死亡,对照组健活,则可确诊。
六、防治
发病迅速,病程短,用药治疗不佳,重在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尤其是产房的消毒; 生产前对母猪皮肤和乳头消毒; 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注射C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菌苗,2
周后加强免疫; 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抗猪红痢血清,或口服抗生素。
弱很快死亡。
2、急性 • 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 • 排出红褐色液状稀粪,故称红痢,粪便恶臭; • 消瘦、虚弱死亡 • 病程2-3d
3、亚急性型 ➢ 持续性腹泻,病初排出黄色软粪,以后变成
液状,含有组织碎片。 ➢ 消瘦、虚弱、脱水,最后死亡。 ➢ 病程5-7天。
4、慢性: ➢ 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 排出黄灰色、黏糊状粪便; ➢ 消瘦、生长不良; ➢ 病程1周以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持续的腹泻,极毒消瘦和脱水
四、病变
➢ 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液体, ➢ 肠粘膜坏死形成黄色或灰色坏死假膜,容易剥
离,肠腔内含坏死组织碎片; ➢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 脾点状出血,肾脏皮质出血点。 ➢ 腹水、胸水增多,呈红色;
小肠严重出血
肠道弥漫性出血,内含坏死性组织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性病变
出,污染母猪的奶头及垫料;(母猪带菌)
➢ 初生仔猪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泥土和 垫草,将本菌芽孢吞入消化道内而感染发病。
3、通常存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 肠道中,猪场一旦发生本病,很难清除。
三、症状
1、最急性 ❖ 仔猪出生后不见症状突然死亡, ❖ 或不吃奶,精神沉郁,后驱沾满血样稀粪,虚
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一旦 发生,很难清除。
一、病原学
1、形态、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单个、成对或短
链排列; 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呈椭
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在人工培养基中难以形成。 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
五、诊断
1、初诊: ➢ 1-3d仔猪多发;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 不同程度的腹泻,红色下痢、灰色糊状粪便等; ➢ 病变: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2、动物试验(中和试验) ❖ 查明病猪肠道是否存在C型或/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
毒素。 ❖ 取肠内容物与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混合,离心,取上清,
上清经细菌滤器过滤,取滤液接种小鼠; ❖ 对照组取滤液与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
增强。加热80℃ 30min、100℃ 数分钟可杀死本菌。 ❖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
人、畜肠道中。 ❖ 一旦传入,很难净化。
二、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1周以上仔猪很
少发病。窝发率高,可达100%,死亡率2070%。
2、发病特点: ➢ 魏氏梭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