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1学期比较文学概论试卷A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文学概论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系专业:

课程:外国文学史II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得1分,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他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3、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4、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已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2、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四种情况:

其一是个性化翻译,这是受译者自己独特的追求目标和翻译原则的影响产生的。个性化翻译往往会产生“归化”现象,即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可能。如严译所显示出来的桐城派文风,无形中已使原著带上了中国气派和严氏风格。

其二是误译与漏译,这种情况多属无意识造成的,但也常常折射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有时会成为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其三是节译与编译,这是有意误造成的“创造性叛逆”。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与接受者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读者的趣味,便于传播;也有的是因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原因。等等。

其四是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如借助英语译作去翻译法文原著。这种转译往往造成“二度变形”,可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造性叛逆”改编,有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有语言、文字风格的改变,如林纾的翻译以文言文的方式改编了许多西方名著。

五、分析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过程要合乎逻辑,分析要有具体的例证。

1、请论述流传学研究的几种模式

1)直线式影响

所谓直线式影响就是“一对一”的单线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者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是流传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模式。如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而创作的自由体小诗,大半都是直接或间接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的影响的。

2)辐射式影响

所谓辐射式影响就是“一对多”式的影响,即从一点出发指向多个终点的影响,他可以是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等对群体(多个或多国的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因而是以放送者在众多接受者中的影响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对一国群体的影响和个体对多国的影响。如泰戈尔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对东方文学和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焦点式影响

焦点式影响是“多对一”,即多个放送者对一个接受者的影响。如鲁迅受到众多俄国作家的影响,此外日本的小说、尼采的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也对他的创作方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交叉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会出现交叉,其表现特点是:从流传的方向和路线看,起点和终点之间并不总是单向流通,

即作为起点的放送者同时又可能是接受者,因此它对终点的影响具有多质性。如蒙田及其散文在五四时期对我国影响甚大,但谙熟英、日语的中国作家不是直接阅读发文原著,而是通过英国“小品文”和日本作家厨川白村来认识和接受蒙田的。因此,英日两国成了他们接受法国蒙田的中介。这就形成了交叉影响,即英、日作家既是受蒙田影响的终点,又成为传播蒙田作品的起点。

5)循环式影响

由于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和放送者的多质性,这两者之间的流传路线也会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影响是从起点出发,达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同质文化圈的循环影响。例如法国的波德莱尔受美国爱伦坡的启发,而爱伦坡有受到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影响,而柯勒律治又吸取了德国诺瓦利斯的诗学养料。二是异质文化圈内的循环影响。例如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

2、何谓“套话”?结合实例,阐述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如犹太人的鹰勾鼻。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