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你所不知道的秘密(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自远伯群体

/zbw430新浪博客

《三字经》里你所不知道的秘密!(四)

创意与《三字经》解读:春风拂面

“忍冬”编辑整理

老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的学说,我们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他和老子的相承、秉承的关系。他和杨子是有差别的,他更多的是解读老子的《道德经》。庄子一生很穷困,可是他是有做官

发财的机会的,他不去做。历史上关于庄子的故事,也是真事。

有一次,有一个国家的国君,派使臣去请庄子做官。庄子正在水边钓鱼,他就给来人讲故事,讲的是庙堂上灵龟的龟甲供在那里,各种各样的装饰非常好,承受香火,受到这样一种美好的礼遇。然后他就问使臣,说这个龟如果活着的话,它是愿意把它的性命交出来,把它的壳献到庙堂之上,叫人们去祭拜的时候,作为一种什么样的器皿去供奉好呢,还是它钻在泥巴里,自由自在的过自己的日子好呢?来人就说,当然它愿意自由自在地活着,这个龟壳享受这种待遇有什么意义啊?庄子于是说,我现在就是这个活着的龟,我不想把壳放到庙堂里去。还有一个故事,庄子用祭祀用的牲畜被杀掉做比喻,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看到他这个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讲了一些本质上的道理。但是他通过故事揭示给世人,世人所看到的

却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状态。这是世人对道家内涵的曲解。

儒家和墨家的分歧在于:他们都想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改变人

心、改造社会,对这个社会提出一种治疗方式,差别在于兼爱和仁爱。而道家的思想和他们两家是不同的。在对道家的观点上,儒家和墨家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共同和道家对抗、对立的。

而法家的出现,它体系的完成和代表人物的出现相对比较晚。法家从形式上,更像是儒墨两家的结合。这是什么意思?儒家和墨家讲的是仁爱和兼爱,它讲的是要有秩序。要归敛人心,它不是首先要讲秩序吗?而法家恰恰是从形式上把这两者兼顾了。法是什么?要实行规范的法律、法令来约束人心。同时,又讲秩序。

法家和儒家、墨家的根本分歧在哪里呢?儒家虽然是为君主服务,为国家政体服务,但是它也有一种对民众的仁爱和宽厚,它也体现在这么一种层面上。而墨家,它是反对政府的。所谓反对政府是反对那种腐败的体制,它要求的是兼爱。而法家根本没有老百姓的位置,全部的努力,都是为了君主服务。

说墨家的兼爱,它知道是做不到的,因为人不可能对血缘以外的,对一个陌生人的关心、爱护、付出,能够超越自己的亲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它也知道不可能,所以就设计了很多方案,这个方案的结果就是,每层人要听上面一层人的,和现在的官吏管理是一模一样的。那最后这个人要听国君的,国君要听天的,最后不还是一个中央集权一统天下,权力全部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吗?那你怎么保证皇帝是好的?你说他听天的,是天派来的……

而且儒家、墨家本身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都不是真正信神的。墨家是用鬼神来吓唬人。它知道人做不到兼爱,那么它就有很多的方法,一个方法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这样一种层层听吩咐的管理模式,另外一个就是用鬼神来吓唬。

可是用鬼神来吓唬的理论,墨子说另外空间是有鬼神的,如果你不按这个做,鬼神就会批评你,就会惩罚你,所以我们要小心。这件事情就被人钻了空子。第一个,就是他自己有病了,病得很重。他的学生就很奇怪了,按理说,你实行这么好的主张,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信鬼神那么来做的,那鬼神不应该把病施加给你,你怎么病了?他就说,影响人体疾病有很多种方式,就好像那个门,进一个楼房里有99扇门、100扇门一样,鬼神监护、监督是一扇门。那人家就反问了,这么多门,鬼神就管一扇门,那能管住吗?能好使吗?他自己就很难自圆其说。

还有就是他本身提倡这种兼爱,可是墨家却自己有私刑,有家法。他的继承人,后来他的儿子违犯法律,国君都要赦免他的时候,

他说不行,我们墨家有家法,他违反了家法,虽然国君你赦免他,你体恤我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老来得子,但是我还是要把他杀了,这是私刑。可是如果你有私刑的话,你怎么保证这种私刑不被滥用呢?你看兼爱导致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暴政。而仁爱的结果,它虽然维护统治,整个却是偏向民心,这么一个差别。

可是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归结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上。就是这个观点,包括我们讲到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能培养出两个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道理。为什么会培养出两个法家代表人物?就是因为荀子认为,人生来是性本恶。那性本恶怎么办?就得去制约、管理、约束啊。这就是最初在一个最基本的基点上的认识的差别导致的这么多不同的差别。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摘要(4)

经文: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

黄香才九岁,就知道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热被窝,让父亲能睡得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每个子女都应当做得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这个道理,应该从小就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学会计算,懂得文理。

解读摘要:

一、解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解释:香:黄香,字文强。东汉夏安陆人。

2、小黄香的故事(出处《后汉书》)。

3、解释经文。

4、小结:《三字经》告诉我们,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的第一位是“孝”。

5、析“孝”“教”。

孝:上老下子为孝。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教: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

6、寄语:培养孩子对长辈的尊重,也就培养了孩子对传统的尊重。

7、讲黄庭坚刷便桶的故事。

黄庭坚:宋朝大诗人,大书法家。

二、解读“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解释经文。

2、简介孔融:孔子的第20代子孙,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从小聪明伶俐。

3、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孔融家传》)。

4、小结:孔融让梨的故事所展现出来谦让的品德,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三字经》把它放在教育次第第二位。

5、讲述悌道(兄弟友爱)。

6、故事“七步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