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和拉斯蒂涅的比较word精品文档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连和拉斯蒂涅的比较
一、于连和拉斯蒂涅的相同处
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形象是在十九世纪欧洲启蒙文学以来法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向上爬”的青年①,他们在为实现个人目标而进行奋斗的道路上有很多相似处:首先他们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

于连是一个平民知识青年,父亲老索列尔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对于连没有付出多少父爱。

因于连“身体显得孱弱,样子文秀”②干不了重活,便躲着一边看书,父亲可不愿白养着儿子,经常打于连,如一次于连在看书“老索列尔顾不上大把年纪……挥手一拳,于连手上的书便飞落到河中。

再一老拳,绝不比头一下留情,打在耳朵前的颧骨上……”③从而使于连难以容忍家庭乃至社会的不公平.。

他富有才智、热情勇敢,却因出身低贱遭人白眼。

小资产阶级的粗俗教育与封建等级制度的戕害在于连心灵深处形成逆反心理。

而他极力崇拜拿破仑,如他被父亲打的脸上淌血后,却是“于连满心忧伤地望着河中漂流远去的那本《圣赫勒拿岛回忆录》,那是他看的比什么都宝贝的。

”④]从有关拿破仑的英雄事迹和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里接受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但他对拿破仑的崇拜,是当时中小资产阶级青年被社会风气腐蚀、被排斥在社会政治权力之外的现实下形成的心理变态的反映;还有德·瑞那市长、拉莫尔侯爵令于连目睹上流社会的奢侈与荣华,他门又容不下一个下等阶级的成员成长起来,所以于连要向上爬,要出人头地是不容易的。

而拉斯蒂涅出生于外省一个败落的贵族家庭,家里省吃俭用,每年熬出一千二百法郎的生活费供他到巴黎读书。

刚开始,他是一个“有热情有才气”的青年,在穷困窘迫的生活中,只想“通过没头没脑的用功”⑤以求以后毕业做一名“清廉正直的法官”
⑥但是不久后,他亲眼看到当时社会的尔虞我诈的种种画面,并在上流社会目睹阿瞿达侯爵为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致使“巴黎社交界的妇女领袖”⑦鲍塞昂夫人含着眼泪离开了巴黎;而在下层社会,“凶狠残暴的‘鬼上当’”伏脱冷为金钱掠夺别人,这时拉斯蒂涅在伏脱冷的对社会老道的议论中洞悉这个世界可怕的奥密。

而在资产阶级的世界中,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掠夺乃至最后惨死的悲剧使尚有一点善良之心的他,在埋葬高老头后把自已最后一点纯洁的情感也埋葬了。

这也是社会腐化风气的影响让他们想出人头地的心理。

其次于连和拉斯蒂涅都因为外表英俊而得到上流社会贵妇的宠爱,她们都程度不同在他们前进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社会,贵妇的荒淫无耻和资产阶级妇女的堕落放荡成为一种社会潮流,青年男子漂亮的外貌往往是百无聊赖的贵妇的目标,对有野心的青年来说,这种机会是难得的。

于连长的漂亮“乡下人的皮肤这般白皙,眼神又楚楚动人,德·瑞那夫人不无罗曼蒂克的脑瓜忽地闪过一个念头:莫不是一个来找市长先生求情的女孩,作了男性的打扮?”
⑧是下层平民,他不像《安娜·卡列尼娜》里的渥伦斯基那样有名望,面临来自他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妇女的热情,他克服胆怯,并且野心大发,所以才有和德·瑞那夫人的恋情,而在他们
恋爱过程中无时不有他强烈的虚荣心的满足,后来他又和德·拉莫尔小姐有亲密的接触,并成功的使她甘心情愿和他永远在一起,事实如此,德·拉莫尔小姐深深爱上于连。

而拉斯蒂涅也长的一表人材“拉斯蒂涅纯粹是南方型的脸: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

风度,举动,姿势,都显出他是大家子弟,幼年的教育只许他有高雅的习惯。

”①他与上流社会妇女有密切联系,一个是经姑母介绍结识的“社会妇女领袖”鲍塞昂夫人,使他从此可以自由出入上流社会客厅。

鲍塞昂夫人虽然温文尔雅、傲慢清高,但从内心来说也接受资产阶级道德原则。

她告诫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要在巴黎出头必须去巴结这些贵妇人“你若没有一个女人的关切,你在这个设会便一钱不值”②正是在她的指点下,他认识了银行家纽沁根的妻子但斐纳,以及以后成为她的情人,并通过但斐纳赢得事业的成功。

最后,他们都是有学问,有才气的青年,都以自己的才华得到他们所要投靠的阶级的赏识,并成为那个阶级的帮凶。

于连不仅有特殊的记忆力还精通拉丁文,在德·瑞那市长家当家教时“阿道夫翻开一页,才读出两个字于连便接住了,轻轻松松顺顺畅畅,整页书一口气便背完毕。


③因此得到德·瑞那市长的看重、德·拉莫尔候爵的欢心和众人的喝彩。

后来帮德·拉莫尔候爵做了“秘密出使”的行动,是为报自己被看中的“恩”。

而拉斯蒂涅得过文学士和法学士学位,使如但斐纳之类的妇人喜欢,结交很多上层人物,得到资产阶级的欣赏,最后成为但斐纳的情夫,受到她丈夫银行家纽沁根的抬举。

二、于连和拉斯蒂涅的不同处
于连和拉斯蒂涅在实现出人头地目标的奋斗成长过程中也有不同点:首先是出生环境的不同。

于连出生于外省小城维立叶尔市锯木厂主的家里“锯木厂坐落在一条溪河边。

没有墙壁,四根粗大的木柱头支撑着巨大的棚顶。

棚子中央距地面九到十英尺处,悬着一架机锯上上下下来回不停地转动。

”④厂里没有雇佣工人,一家挑起沉重劳动担子,生活状况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迫使他不得不在夹缝里奋力前进,要去寻求个人的出路。

加上于连在家体弱而力不胜任,便经常躲着看书,由此招来父亲的辱骂和毒打,他恨他的父兄,把父兄对他的讨厌当成是求知的动力,充分利用他惊人的记忆力勤奋学习。

于是性格内向、孤独的于连,形成一种对社会的反抗心理。

拉斯蒂涅是从外省安古兰末乡下到巴黎来读法律的大学生,靠已经破落的贵族家庭每年挤出一千二百法郎维持学业,家境贫寒,希望他重整家业“父亲,母亲,两个兄弟,两个妹妹,和一个除了养老金外别无财产的姑母,统统住在拉斯蒂涅家小小的田地上……可是每年总的凑出一千二百法郎给他。

”⑤
其次是性格的某些方面不同。

于连的性格很复杂,他看到富人和穷人间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又因为自己是穷苦的乡下人,得不到发迹的机会而愤愤不平,卑微的社会地位使于连从小对贵族阶级充满敌视。

后来阅读卢梭的《忏悔录》,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崇尚法国大革命,崇拜拿破仑,渴望自由平等,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争的一席社会地位。

一是于连有很强的自尊心,他把声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比如:于连听说要到德·瑞那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他关心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那我同哪些人一桌吃饭呢?”以及后来对德·瑞那夫人的每一个行都视为是战胜平民的怯懦,认为是一场战斗、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完成一个行动他就充满胜利的喜悦、感到自尊心的满足。

作者说:他的爱情万全是野心造成的,这是一种占有欲的狂欢。

而后来对玛蒂尔德的追求也是出于他的征服欲和占有欲。

这种自尊心理一旦面临市长大人的恶言劣语就使隐藏着的仇恨心理爆发出来,如某日早晨,市长以荒废学生课业为由,用粗鲁刻薄的语言大声斥责了他,于连不甘示弱,针锋相对说:“先生,没有你我不会饿死”“离开你的门槛后,我知道
②司汤达,《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③司汤达,《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④司汤达,《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⑤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于北京
往哪儿走”①使市长害怕他被瓦列诺所长请去,自己会失去夸耀人的资本。

市长便提高薪水想留住于连,这次事情结果是于连胜出。

另一方面,有强烈的自卑感,主要是家庭出生和社会地位问题。

波旁王朝时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平民阶级出生的于连在社会上受人歧视,造成他难以摆脱的心理压力。

如他没有勇气接受市长夫人的馈赠、不敢和玛蒂尔德光明正大的恋爱……他还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受:感叹拿破仑时代的过去;嫉妒不学无术却占高位的贵族;羡慕不满三十就当上要职的红衣主教。

但命运的自卑是无法逃避的。

而我们的拉斯蒂涅也有自卑一面,但是对钱的渴望,认为自己最缺的是钱,有了金钱就不再自卑,相对于连更自信、懂得装扮自己。

他听从鲍塞昂夫人的劝告,盘算从哪里弄钱获得表面的改变,这是走入上流社会的第一步。

“先是他想没头没脑的用功,后来又感到应酬交际的必要,发觉女子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突然想投身上流社会,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

”“分别写信给两个妹妹,讨她们的私蓄,知道她们一定乐意给的。

为了使她们在家里绝口不提,他故意挑拔青年人的好胜心,要她们懂得体贴。

”②最后如愿了结。

再一方面,于连对贵族上层社会是既反抗又有妥协。

于连的反抗出自“图谋报复”,往往是个人野心的体现。

是由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才萌发了反抗意识。

只有反抗才能使个人欲望得到满足。

特别是在巴黎,于连在当了拉莫尔侯爵的秘书后与贵族阶级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

他聪明能干,有特殊的记忆力,赢得侯爵的赏识和重用。

同时他随时在进行反抗,但他的反抗是“孤军奋战”——孤独的反抗者。

因为他不属于组织或团体,但他不甘屈服,用拿破仑的英雄气概把自己武装起来,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反抗,时刻处于战斗状态,与整个社会作战。

而在上断头台之前的法庭上的反抗结束了他的一生;于连的妥协表现在:当他受到统治阶级抬举时就会妥协,甘心投靠波旁王朝政权,成为贵族保皇党的利用工具。

如在贝尚松神学院集中体现。

于连厌恶这环境又要在此求的发展。

因而变的更加虚伪自私与顺从,终于博得院长的欢心,被提拔为神学课的辅导教师。

这点成功使他的妥协性有所发展③。

还有秘密记录和秘密出使也是于连不光彩的妥协行动:因玛蒂尔德两次主动投入于连怀抱后再次对他表示极其冷酷的轻蔑,于连自尊心受不了,便没有平时的理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向侯爵“报恩”。

拉斯蒂涅则不同,他进入巴黎一个物欲横流的拜金世界里,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腐朽。

在上流贵族社会中,发现一向以家世和门第为荣的贵族成员,也已完全接受了暴发户们的道德原则。

世家子弟阿瞿达侯爵为二十万年息的赔嫁,使的鲍赛昂夫人被遗弃而含着眼泪离开了巴黎;在下层社会,他看到对金钱的掠夺同样残酷。

“鬼上当”伏脱冷为了金钱掠夺别人,但他自己也同样被人因金钱而出卖;在资产阶级的世界中,高老头被两个女儿残酷掠夺,在榨干了父亲的金钱后,她们竟不惜踏过父亲的身体过起奢侈的生活。

正如伏脱冷所说的:“巴黎通常会对一个声名狼藉的百万富翁称兄道弟,赴他的宴会,祝贺他的丑事”。

拉斯蒂涅眼里看到的是上流社会的辉煌,当他想到伏盖公寓的渺小时,他一下子被强烈的物质需求所击倒。

他幻想要尽快进入巴黎的上层社会。

并认为伏脱冷说的不错“有财便是德”。

拉斯蒂涅对金钱、权势充满热烈的崇拜,这是他的人生目标。

拉斯蒂涅的痛苦只是那种因为缺少金钱而产生的痛苦,他为“掏来掏去,一个子儿都没有,只得向克里斯朵夫借了一法郎”而“大为伤心”。

拉斯蒂涅相对于连少了反抗的思想,特别是受了鲍塞昂夫人的指引和伏脱冷的对社会的剖析之后,认清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前进的趋势,决心挤进上流社会,出人头地。

拉斯蒂涅头脑冷静,很狡猾。

他在金钱的诱惑下,并不是毫无顾忌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

但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贪心的一面占了上风,向上爬的野心使良心渐渐的泯灭,终于走向了堕落。

“金钱的威力超过了姓氏的力量,这是时代的特点”④文章最后写拉斯蒂涅埋葬高老头后“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
①司汤达的,《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于北京
③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178页
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的情景,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在爱情上,于连与拉斯蒂涅也有所不同。

于连和德·瑞那夫人由于社会地位不同,在爱情生活中经历了假爱和真爱两阶段,是一条互相猜疑和内心痛苦的漫长道路。

于连的爱复杂:他第一次去约会,想的是“假如我失信,人家一定会讥笑我原来是一个乡下佬的儿子”他把半夜和德·瑞那夫人幽会看成是“完成了一次胜利”陷入了一种占有的狂欢中。

但他又清醒认识到他门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极力要求逃脱的世界是平民和家庭的贫困;想挤进去的是她所属的富人的享乐生活。

因此,把与她的约会和调情看成是报复和战斗。

如于连受到市长的侮辱,德·瑞那夫人为安慰他,对他特别照顾,于连这时想:“瞧,这些有钱人就是这样:他们侮辱了人,然后又以为用些手段,可以弥补过来!”反映于连对贵族本能的反感。

他第一次吻德·瑞那夫人的手时不是出于恋爱,而是出于对贵族阶级的报复,是为了维护他的自尊“他寻思:‘一个刚从锯木棚捡来的穷小子’这个美丽的贵妇人可能免不了轻蔑,我这么一来就可消除掉她的轻蔑,对我今天—新事业的开始,会有用处的。

要是连这都不敢,我就是个大懦夫。

”。

但于连的内心深处有种力量让于连身背一架梯子过河、翻墙,半夜里爬进德·瑞那夫人的卧室去幽会。

不仅是他有这种自尊所带来的勇气,而且不缺乏对她爱慕的感情,这在这位小家庭教师于连初次见她,并吻她的手时就有流露,尤其是后来德·瑞那夫人的儿子发烧后,“于连陷入爱情带来的种种疯狂的快乐中”,他甚至想牺牲一次自己的生命,以此来代替德·瑞那夫人由于内心忏悔而带来的担心和痛苦,这些都能看出于连的真诚。

至于于连在疯狂的状态中为什么去枪击德·瑞那夫人,他自己也许只能模糊意识到那是对毁了他的前程的仇敌的报复;在深层意识里,于连仍保留着对德·瑞那夫人热诚的爱。

德·瑞那夫人所写的那一封揭发信,使于连感到突然间失去了两样东西:前程和德·瑞那夫人的爱情。

如果说前程的丧失使于连愤怒,那么爱人的背叛就使他对人生彻底绝望了。

于是,他走向了狂乱而不顾一切去报复。

在他被投进监狱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时,在德·瑞那夫人探监时,于连欣喜若狂的说“我想让你知道,我一直爱你,而且只爱你一个人。

”深感自己为追求虚荣放弃了人生最有价值的感情,他要用他真挚的爱安抚被他伤害的那颗以真诚爱过他的女人的心;为他过去的负心和残暴向她赎罪。

野心被他抛弃了,换来的是纯洁的爱情。

于连和德·拉莫尔小姐的恋爱有所不同,于连一开始就对玛蒂尔德没有好感,认为她不象一个女人,因此对接近他的玛蒂尔德采取应付手段,对她表现出一种傲慢,冷酷的态度, 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促使她勇敢的向于连挑战,因为玛蒂尔德具有贵族地位的一切,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利用她的爱情作为深入上流社会的突破点,实现自己的野心并分享权力和财富。

他对玛蒂尔德她的半夜幽会怀疑是个圈套,不去赴约,又怕被人笑话。

为表示自己勇敢,身上带枪去玛蒂尔德的房间。

之后,于连认为应该克服玛蒂尔德的性格的傲慢,于是在愤怒之下抽出挂在墙上的宝剑,用“发狂的爱”战胜对方;他又以冷酷和不动声色的态度给德·菲花格元帅夫人抄写情书,从精神上来折磨玛蒂尔德。

他是一个自尊心和虚荣心很强的人,不会让他已经得到的东西轻易失掉的,要千方百计维护它。

最后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玛蒂尔德结婚,光明近在眼前时出现结局的失败司汤达说过,“爱情是一种幸福病”,由于这种“幸福病”的发作,《红与黑》小说中的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

在司汤达看来,他和他们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连的爱情也是持赞赏的态度,在小说中进行了重重的书写。

这一主题无论在司汤达眼中,还是小说《红与黑》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拉斯蒂涅的爱情没有于连那样轰轰烈烈,他和高老头的女儿但斐纳认识时,因为她是漂亮的贵妇人“令人心醉的眼睛,仿佛看的见血管而象丝织品一样细腻的皮肤,迷人的声音,金黄的头发”和她攀上关系后就可以进入巴黎的上流社会,这个所谓的“爱情”是受“人生三课”影响,鲍塞昂夫人的被“抛弃”说明贵族阶级表面荣华富贵,实质腐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鲍塞昂夫人悲愤之余,以自己的遭遇指点拉斯蒂涅说:“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

你的不留情的打击人家,叫人家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①第二课是伏脱冷苦役犯对他的影响。

他头脑敏锐,对社会的认识入木三分,他向拉斯蒂涅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的力量,指出这个社会要想发财就不要信上帝和讲道德“只能像瓶子里的许多蜘蛛,你吞我,我吞你,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他对社会的解剖进一步启发了拉斯蒂涅。

正因为如此,拉斯蒂涅成功的当上但斐纳的情人,而与但斐纳交往同时又与泰伊番小姐作出亲热表示,明知巴黎是“垃圾堆”“大泥淖”又心甘情愿在污泥里打滚。

最后一课是高老头的遭遇。

高老头是一个面条商,一生疼爱女儿,为满足女儿奢侈的生活,像柠檬一样被榨干后扔掉,最后因无力偿还女儿的债而急得中风。

临终前他渴望见女儿门一面,可另他失望了:一个也没来。

高老头在“钱能买到一切,买不到女儿”的呼号中死去。

这些让拉斯蒂涅认识到只有顺应环境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在埋葬高老头后,也埋葬了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它堕落的低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然后怀着“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①的决心开始混迹于这个社会。

最后是结局不同。

于连上断头台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他在贵族社会的生活好景不长,当他正沉浸在和玛蒂尔德结婚的喜悦时,德·瑞那夫人的告发信危及他的大好前程:因她的忏悔教士为讨好拉莫尔侯爵,胁迫她写了揭发于连“罪行”的信。

信里说:“这人的行为真是绝不可以饶恕,而超过我的言语所能形容。

这个人贫穷而贪婪,由于十足的伪善和专门诱惑软弱与不幸的女人,来替自己取得地位,改变自己的身份。

”②其实是老奸巨滑的侯爵口头上答应玛蒂尔德和于连结婚,背地里调查于连的出生和经历。

于连看到这封侮辱自己的信后很气愤,就象野兽一样急速驱车赶回维立叶尔拿起枪到大教堂对准正在做弥撒的德·瑞那夫人连开两枪。

他当时失去理智了,没有考虑自己的安慰,奋力拼搏。

他被捕入狱后总结自己短短的一生。

认识到在封建统治下个人奋斗是必然失败的。

他在法庭上对现实生活中阶级压迫的事实进行了揭发:“即使我的罪没有这样重大,我看见许多人,不会因我的年少而怜惜我,他们愿意惩罚我,借我来惩诫一般少年—出身微贱,为穷困所困扼,可是碰上运气,稍受教育,而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高等社会里的少年。

”③表现出他与高等社会誓不两立的态度。

他曾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良心的谴责。

所以当玛蒂尔德和德·瑞那夫人以及挚友福格的营救计划有成功的可能时,他拒绝接受。

因为对贵族资产阶级已经毫无希望,与其活着受罪还不如死了好。

最后走上断头台,年轻的生命就没有了。

而拉斯蒂涅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是良心来换取的。

他开始进入巴黎,他还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那时希望一切“凭良心干”,“一生做个正人君子”。

可是不久,他就发现这样塌实干不了大事。

他能爬上去,重要的是他看清形势的精明和认识到自己的反抗是无用的态度。

他甚至把爱情也作为发财的工具,追求纽沁根夫人的目的是想借她控制她的丈夫,帮助他发一笔大财。

而伏脱冷以敏锐的眼光把社会法律、道德、社会以及人与人间关系加以嘲弄,拉斯蒂涅就接受了伏脱冷的处世哲学,成为他的精神方面的引导人。

他曾经也有过危险的处境,但有幸的是得到来自贵族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的忠告:鲍塞昂夫人让他去勾引银行家的妻子,以控制纽沁根的财产;伏脱冷让他去勾引泰伊番的弃女以获取丰厚的陪嫁,事成后两个人都得利。

他虽然在她们两人之间打谁的主意上有过犹豫,但却没有在那些只有门第和美貌而无金钱的妇人身上浪费时间,说明他政治上的精明。

虽然他在与但斐纳一起时“识透了她的心”但他却是“既没有力量开导她,也没有勇气得罪她,更没有骨气离开她”他的所见所闻告诉他:资产阶级完全控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贵族阶级不行了。

要爬上去,必须和资产者拉上关系。

事实如此,在《人间喜剧》的其他作品中,这个人物多次出现,他靠纽沁根夫人爬上去,在投机买卖中发大财,当上七月王朝的部长,获伯爵爵位,并成为流氓,政客,大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于连为了出人头地,想把个人目标通过贵族阶级来实现,而后来知
①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于北京
②司汤达,《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③司汤达,《红与黑》,九洲图书出版社, 1996年3月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