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摘要]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必须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应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灵活的学分制管理体系,深化教学考核改革,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通过搭建合理的课程平台,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引导自主创新,优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环境;通过建立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营造个性发展的氛围,鼓励个性化人才脱颖而出,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实现差异华就业。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创业意识培养差异化就业

一、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创业意识尚未得到深层次的认同和接受,没有形成自觉、理性的创业意识与行动,大多数人对待创业,思想上不积极主动, 主观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误区,乃至被动消极地接受各种信息,将创业当看成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其就业倾向依然偏于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等传统理念上的铁饭碗岗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明显不足[1]。从现实来看,伴随高校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迅速上升,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0万,2011年我国有大学生毕业生650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就业总体形势持续看紧,就业难,牵动着个人、家庭、社会的神经。目前来看,一些热门行业人满为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

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用工荒用工难的现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与我们教育墨守成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仍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之上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旧的求职观念、择业观念,自主创业意识严重不足紧密相联[2]。

二、个性化发展及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紧密关系

个性化发展作为一种要求和意识,是由当代社会历史条件和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基础、成长历程所决定的,是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紧密相联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其所造就的个性化是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先在性前提。现代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各种不同的需求,需要有不同特性不同专长的人才加以胜任,职位需求的多样性,为个性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内在驱动力。然而创新创业不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主体是大学生,该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具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大学生培养理念的创新。

个性化教育理念要求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个性化的育人环境,强调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识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水平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指导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这些皆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密切相关,这些个性化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稳固保证。

三、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促创新创业意识养成的方略

(一)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

第一、推进大平台招生入学,建立中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大平台招生入学、中期按兴趣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入学后先用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大学科平台课程,随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专业学习,由此建立了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权的办学机制。做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层面是做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科学构建适合时代发展,反映知识系统的课程体系[3]。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综合知识获取、能力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尽可能地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要,努力扩大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其在知识结构上的交叉与渗透,使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上都取得较大提高。

第二、构建灵活的学分制管理体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生学习不受学历教育年限的严格限制,可率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创业休学,延长修业,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允许其选择自己认为必要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允许其根据自身的发展自我调整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学分制为学生独立自由地安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导师制的建立将会有利于帮助学

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三、搭建合理的课程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课程平台和充足的课程菜单。除了专业培养必须要求搭建的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学科与专业特色平台之外,还要搭建通识教育平台,其中包含大量涉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课程,以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提升其人文和科技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使学生享有更宽广的选择,学校应还要采用学分互换制,不仅应鼓励同类型高等学校互相承认学分,而且应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教育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二)优化学生的发展环境

第一、深化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的转变,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的多种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在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因材施教,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鼓励考试方法多样化探索和改革,改革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做法,采用作业、提问、讨论、报告、专题

研究、阶段测验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并重,淡化考试分数之间的微小差异,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奖励有个性者,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5]。

第二、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建构开放性的教育支持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资源全球化、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系统开放化、环境虚拟化等特点,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丰富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第三、全面实现实验室开放,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个性发展的实践训练环节。要增加综合性与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加强实验室开放和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科研活动基金,设立创新学分和科技实践学分,建立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参加各类实践训练,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

第一、建立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以学校自身优质师资为依托、以合同制社会师资为补充,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