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乐器表现力之王——琵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乐器表现力之王——琵琶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无数的文化瑰宝渊源流传,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储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素有单个民族乐器表现力之"王"美称的琵琶,更是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技法,宽广的音域,清脆明亮的音色成为瑰宝中的精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琵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和制作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使其音响富有金石之声,铿锵美妙;其演奏指法表现力强且丰富繁多。由于许多优秀传统乐曲的积累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它便成了一件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尤其是它典雅而又大气的一面,更能使人产生共鸣,倍感亲切。

关键词:琵琶起源功能中和之美《琵琶语》

(一)琵琶的起源

有文字记载,琵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代。到了唐代,琵琶已成为一件主要的民族乐器。唐代诗人白居易、顾况、元稹等,都有专门歌咏琵琶的诗篇。像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一篇歌咏琵琶的著名诗篇。到明代,琵琶更加普及,著名剧作家高明写出剧作《琵琶记》。明末清初,在《四照堂·汤琵琶传》中记载了当时琵琶演奏家汤应曾的高超技艺:“……使闻者始而备,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到了近代,琵琶演奏家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琵琶的演奏艺术进一步发展,更趋完善。

(二)琵琶的功能

琵琶的音域宽广,高音清脆明亮,最高几个音发音比较纤细。中音圆润饱满,柔和甜美。低音浑厚深沉。琵琶既可演奏抒情婉转,犹如高山流水的乐章;又可表现激昂奋进、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这是任何民族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其功能如下:

1、担当独奏乐器。

琵琶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演奏技巧十分复杂,十指全都派上用场,在演奏上可分左、右手两大类。左手五指按弦,可快速换把,演奏各种速度的乐曲,并可演奏泛音、打音、揉弦、推拉弦、绞弦等;右手扫、弹、挑、滚、分挑、轮指(又分五指轮、四指轮、扣轮)等,两手分工明确。可以说它犹如十指弹钢琴,各部协调运作,十分讲究。所以它是一件难得的、完全称职的独奏乐器。古往今来,无数演奏家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琵琶独奏曲。从《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对古战场刀光剑影的描写,到《月儿高》、《春江花月夜》对月夜温馨的描写;从《塞上曲》

哀怨缠绵的倾诉,到《阳春白雪》春回大地的景象;从《飞花点翠》清高纯洁的意境,到《大浪淘沙》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琵琶都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民族风格赢得了“天下第一弹”的美誉。中央乐团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创作和演奏的乐曲《草原小姊妹》,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草原小姊妹,顶风冒雪,不惧艰辛抢救羊群的英雄事迹。在演奏技巧上,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特别是换了钢丝弦后(过去琵琶使用的是丝弦),音色更加明亮、清脆。

2、担当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琵琶的音色属颗粒状,在音色上有别于其他乐器,又由于它是四弦乐器,可演奏和弦,所以作曲家常用它担当主旋律和内声部的伴奏部分。在乐曲中琵琶既可以独奏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群奏的形式出现。例如,龚耀年创作的歌曲《心中的明珠》引子的主旋律就是由琵琶和长笛担当的。而由于琵琶的演奏技巧十分复杂,扫弦、弹、挑、轮指的速度在群奏时很难掌握一致,这样很容易造成杂乱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在乐谱上要注明符号,标明速度。二是演奏员要加强集体练习,力求和谐同步。民乐《瑶族舞曲》、《紫竹调》、《夜深沉》等大量民乐曲都使用琵琶担当主旋律和伴奏,可以说应用十分广泛。

3、在戏曲和曲艺伴奏中担当主要乐器。

在戏曲和曲艺伴奏中,琵琶经常担当主奏乐器,如福建的竹马戏、黑龙江的龙江戏、山东的吕剧、评剧、浙江的姚剧、海南的雷剧、豫剧、锡剧、淮剧等等。琵琶和板胡或唢呐、雷胡、二胡、三弦等构成三大件、四大件、五大件。可见琵琶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在现代京剧中,琵琶加入了管弦乐队,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它经常和京胡、月琴、二胡组成四大件,托腔保调,演奏主旋律;又在乐曲中担当伴奏和独奏,烘托和渲染情绪。现在京剧乐队已普遍使用琵琶,无论大型乐队或小型乐队都离不开它。在曲艺节目中,琵琶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江浙一带的评弹,琵琶就是主奏乐器。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山东琴书、京东大鼓、东北大鼓等等,也都使用了琵琶,而且占据重要位置。

(三)琵琶中的中和之美。

1、中和思想

中国人自古就推崇阴阳、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音乐当然也不例外。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根本思想之一“和”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尚书》中曾记载说:“……诗、歌、声、律、音的和

谐是一种自然的和谐,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神人以和的境界……”。以和为美,以和为贵,推崇阴阳之和、天地之和、自然之和的和谐之美在中国音乐作品中处处透露。

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正是秉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并把中和的思想在琵琶演奏的二度创作中加以运用及发展。他曾经说过“当前,有些演奏家较多机会接触‘前卫’新潮音乐,演奏不谐和的噪音和稀奇古怪的音响,因过分‘热衷’而有可能疏远甚至丢掉了乐器最美的‘中和’之声,导致耳朵失灵美感失聪。在二级撞击中不能回归到‘中和’状态而走偏走斜,这是非常可惜的。”他主张琵琶演奏应追求“天、地、人”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他提出:“万物对立、统一的‘中和思想’取两极之中,以中为立足点,一分为三,合三为一,在矛盾冲突和缓解的三向(左-中-右)互动中,频繁的回馈信息,从差异中寻找新的美,寻找新的行动。这就是以中为归宿,以中平衡两极的‘中和思想’。但同时他也认为:“以忠君顺王为归属的‘孔孟之道’在二度创作中应修正缺乏个性的‘完美’,无疑对艺术是一种抹杀。”“‘中和’不同于甘居中,避免冲突的静态式的传统中庸观。现代意义上的‘中和’以共存、共荣的宽容姿态纵观全局,别立新宗,抗争求存。

2、美的享受是“中和之本”

音乐演奏如果要感染别人,首先要感染自己。琵琶乐曲创作中的“美”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十面埋伏》中的大气之美,《霸王卸甲》中的悲壮之美,《塞上曲》的柔韧之美,《天鹅》的高雅之美,《童年》的无忧之美,《天池》的田园之美,《大浪淘沙》中的凄凉之美等。正是由于琵琶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能把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意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它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日常的长轮练习中,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轮指方法,之后我们可以想象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五颗相同的珍珠,而轮指就是把五颗相同珍珠连成一条平滑曲线的过程,其中“珍珠”表示每根手指发出的声音要圆润饱满强调颗粒性,而“平滑曲线”则代表轮指的连贯性。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之后,我们就会从心理上追求发音流动、线性的美感,逐步加强其均匀度、颗粒性、连续性等局部技术的深化联系,达到声音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点线结合,寓于其中。同时也摆脱了技术训练的艰难性和枯燥性。然而,技术训练最根本是为了在乐曲中的运用,比如《春雨》第二段的轮指处理,为表现出音乐抒情、柔美、线性的特点,要求采用自然流畅、声音通透、圆润的轮指。这时可以采用技、气、情同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