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音乐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引言:民族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身份和认同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族音乐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
一、起源与历史民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它源于各个民族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宗教信仰的一种方式。
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阶段。
原始阶段的民族音乐多是口头传统的,没有书面记录;发展阶段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曲式和风格;而现代阶段的民族音乐则更多地与其他音乐形式和流派相互融合。
二、特点与风格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民族音乐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旋律简单而优美,常常借助传统乐器演奏;节奏感强烈,能够很好地表达民族的情感和情绪;歌词和歌曲的内容通常与民族的生活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也各具特点。
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调式和乐器融合而著称,如古琴、二胡等;印度的民族音乐则以其复杂的旋律和节奏结构而闻名,如印度传统音乐中的拉盒琴和打击乐器。
每个民族音乐的风格都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民族音乐的分类民族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例如亚洲音乐、非洲音乐、欧洲音乐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乐器类型划分,例如弦乐、管乐、打击乐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音乐风格、歌曲类型等多维度进行分类。
各种分类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四、民族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民族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传承方式。
例如,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以其复杂的旋律和技巧而著称;爱尔兰的民族音乐以其欢快的舞曲和琴弦演奏而受到全球的喜爱。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都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和传统乐器的演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发展历史悠久,并不断形成、创新,影响着华夏大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和现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把过去的精彩搬到现在,而且还能丰富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审美。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六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歌和民谣传统。
六朝时期,北魏、南朝等开创了诗词歌曲和曲艺文学流派,在历史上曾影响深远。
宋代更是音乐文化的极熠时期,出现了著名诗人苏轼、陆游等,形成了“文句”的新颖曲艺,把宋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文化传承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黄梅戏、河南豫剧等戏曲剧种及其衍生出的民间歌谣摆脱了宫廷音乐的束缚,民族音乐有了新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复兴民族音乐,国家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投入,组织了大量民歌和民谣收集工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民歌、民谣,还有越来越多的新音乐和现代曲艺等,广受广大人民欢迎。
2、影响力广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全中国,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群中都能听到它的影子,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三、对策1、提倡民族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一些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组织民族音乐活动举办一些民族音乐宣传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歌大赛等,不仅能利用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而且还能提供一个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
3、综合保护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一些保护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对古老歌谣和歌曲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民族文化的长期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文化价值。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而且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音乐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在音乐风格方面,中国民族音乐商以其复杂的旋律和多彩的韵味为特点,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同时,民族音乐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华民族在文化领域的强大能量。
二是民族音乐可以在传承中吸取其他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实现创新性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不仅依靠对历史经典曲目的保护,更注重对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
民族音乐的创新性发展与现代音乐的交融,不断尝试融合各种乐器,不断更新曲风和节奏等。
三是民族音乐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享受。
中国民族音乐能够适应现代音乐的形式和需求,使得其曲风广泛地融入到国际音乐市场中。
因此,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地丰富了国内外市场的艺术表现,为聆听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体验。
四是民族音乐在中国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
在中国的社交活动中,民族音乐能够充分体现其美学功能。
例如,许多婚礼和生日庆典都会要求演唱一些民族音乐以展示其美妙的旋律和传统文化特色,让宴席更具魅力。
五是民族音乐对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弘扬民族音乐既能够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是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向外输出中国民族音乐,赢得国际社会尊重与认同,也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特色。
总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不仅是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在文化方面传承保护,也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摘要:本篇文章将要从民族音乐谈起通过挖掘各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来浅析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涉及到南北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歌舞乐等。
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追溯到人文环境、地域性和音乐表现形式几个方面,达到真正认识了解民族音乐的效果,并从中学习传承发扬我国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歌舞乐”“民歌”“音乐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共和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衣着服饰、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围绕着黄河流域发源而来的,有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其中四域地区包含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从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来看差别显著,看似无关系但通过音乐要素去分析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地方音乐都要从它的基本风格去入手进行剖析,首先是音乐线条其次是音乐融合再者是音乐感觉。
首先是音乐线条,这个大线条指的是民族作品它不同角度的线条;比如旋律线条,歌词线条,情感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大都是以线状的音乐思维进行创作的,音乐表现也大都以曲调为主而且在旋律线条生成时,这便直接形成了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
在旋律线条中不同民族的地方音乐作品就出现了不同的声调、腔调或者还有的直接添加上了民族方言或者民族独有的声韵,有的婉转有的直率极其丰富多彩风格显著。
并且在音乐表现中常用到的对于音量上的控制还有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其次是融合,众所周知中华土壤孕育中华民族,这也就意味着地方的音乐作品都是根据地方的天地之性情地域之特点来进行创作的。
在众多的民族音乐中不管是起承转合还是在现的音乐手法都是根源于当地民众的一些处事习惯来延成起来的,所以我国的民族作品可堪称为本土的代表早与人文地域融为一体。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1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中国民族音乐在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独特性,有其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成果和精神文明。
与世界各国民族音乐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更强调音乐的传统和特征。
它的变化非常迅速——取决于民族、地区、时期等情况。
比如,吕線以及其他以南方声部为基础的“古筝”,凝练表达和千变万化的演奏,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中国古老的曲调,有着清早晚晴和朗朗上口的抒情;民族唱腔有广东腔,各地民间口弦中定型乐景和乐曲,也是反映中国民族特点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2源于民族文化中的理念中国民族音乐最重要的特色是整合了古代文化因子,它不仅以松散的形式融入当代的现代化,而且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理念性。
它以一种深刻、文明的方式表达了审美价值,令人耳目一新,展示出中国民族音乐中难能可贵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生活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在宗教方面和乐队实施时所留下的基本规则,从而形成了唱腔、乐曲、曲调和宗教信仰的“印记”,使之成为独具标记的文化特质。
3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音乐在众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从新的角度重新赋予了它精神的内涵和藏宝空间,以其自身的传统来开释被评价的限制和动态发展,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可循环性和活力。
打破传统边界,把中国民族音乐变得更加世界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大目标。
民族音乐在跨文化中传播和混合,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在开放中不断发展,使它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其艺术表现空间。
4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民族音乐从曾经的野古怪,融合了现代的元素,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也拓宽了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应用空间,缩小了文化地域鸿沟。
未来,中国民族音乐还将继续发展,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音乐,而且未来的音乐也会面向大众,将融合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以一种更加活跃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了解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受群众欢迎的艺术。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老的民歌在人们中传唱,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历代皆有文艺创作。
民间音乐以其多样性、活力和生动性,一直丰富着中国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从新石器时代的“鼓笛”,到夏商周的“大鼓击楔”,到春秋战国的“磬鼓”,到汉朝的“柳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随着各民族的混杂,民族民间音乐也得以发展成多元化,各地文化交融,汇集成丰碑富庶的民间音乐园地。
清朝时期有着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古典民族音乐发展迅速,令各种文化日趋多元化。
二、现状及对策1、受政策支持: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较为平稳,民族音乐的畅谈、流传和表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各种政策的一定支持。
2、学术研究:此外,学术研究也为发展民间音乐提供了动力。
伴随着社会的新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普及到世界各地,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比如对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全面。
3、媒体利用:此外,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也应运而生,为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既可以让新的民族民间音乐更加容易到达更多的听众,也可以让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再次焕发灵动。
三、未来发展路径1、学术研究:未来,学术研究将是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前提与保障,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文化艺术研究与交流以及中外学术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以研究者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以实现新旧文化共同交流。
2、开发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技术,使民族民间音乐更新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势头,以避免民族音乐过时。
3、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民族文化热情,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从传统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民间音乐,这些音乐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和独特的价值。
一、起源和历史背景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音乐和祭祀音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各个地方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民族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等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
特别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音乐结构、旋律和节奏方面。
其中,音乐结构的特点是多样化、开放性强和音韵、意象的融合,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音乐形态。
而旋律则表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在调式、音域、音高、音色方面的特征,例如西北地区的马头琴和呼麦咏唱,以及江南地区的苏州评弹等等。
同时,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方面,可以看到强调韵律感和抑扬顿挫的特点,其节拍和节奏的变化既有规律性又显得自然而然。
三、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中国民族音乐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舞蹈、声乐、器乐等几种形式。
其中,舞蹈和声乐表演以华彩的动作和声音为主,使得音乐更为生动、具体和感染力。
而器乐则更加注重音色、音响效果和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强调个体化和情感化的特征,一些著名的器乐曲如《广陵散》、《大泽乡》等都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四、音乐与文化融合中国民族音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音乐风格和特色也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
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满庭芳》、《广陵散》等,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中国的乐器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创造出不同的音效和情感表达。
总之,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群众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不仅代表了中国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更是中国群众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的漫长文化历史中,民族音乐一直都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桥梁,对中国群众文化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中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有着较为丰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如戏曲音乐、民歌、器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与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和民族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
民族音乐作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中国群众文化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对群众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传承和交流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音乐这一媒介,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它将古老的文化精髓传承下来,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中国各族群众通过民族音乐的交流互动,增进了对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的群众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在精神情感交流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音乐表达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情感表达和生活体验。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特有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民族文化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激发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古典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清新淡雅、婉转动听的音乐特点,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族音乐还能够唤起人们对家乡、亲情、爱情、故乡情怀等情感的共鸣,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使得群众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文化创新和审美追求方面。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引言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
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
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
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
“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1 民族音乐的形成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1.四域音乐。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出了独特的演变路径:融合、复兴、多元化。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最初的歌舞表演和声乐曲调,随着历史的推移,到汉代文化的融合、到明清以来的声乐唱法的发展,再到现代形成的流行音乐,都展示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长久以来的演变历程。
①合进程从古至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融合变革。
古代文人把民间音乐融入文艺表演中,形成了极具华夏文化特色的民间音乐。
汉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混合,民族音乐中吸收了外来文化,古代曲调不断演变出新的曲风和乐曲,能反映出当时时代的风格和地域特色。
②复兴进程清末以后,中国民间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一些古典曲调重新流行起来,把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使民间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以群众为主的公益演出,把经典曲调演绎出美妙的音乐,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③多元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了流行音乐、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元素,表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文化特点,丰富了中国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古老的民族音乐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中,中国民族文化得以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一些原有曲调也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民族风格音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的文化氛围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尽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某些曲调的传播较少,缺乏新的创作和发展,使得部分民间音乐的传播比较有限;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出渠道有限,对民间音乐的流传和唱响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三是部分传统民族曲调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可能丧失原有曲调的特色。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
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
汉族音乐是中国最主要的音乐类型之一、它通常包括器乐和歌唱。
在汉族音乐中,最著名的乐器是箫、琵琶、二胡和古筝。
这些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在音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歌唱在汉族音乐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的民族歌曲以其深情的演唱方式和富有诗意的歌词而闻名。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
例如,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扎什伦布寺,壮族的马头琴和傣族的傣剧等,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许多中国民族乐曲和乐器也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
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逐渐走向国际化,融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元素,形成了新的风格和形式。
总之,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和独特韵味。
中国民族音乐多样而丰富,以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主要组成部分。
它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和喜爱。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其中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进步,中国民族音乐在不断地激荡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中国音乐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商代。
商代的音乐艺术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中,如商王祭祀时,会有专门的歌舞和器乐伴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谢。
同时,商代时期还出现了“六簧琴”,成为了当时的主要乐器。
在汉代,音乐艺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形成了宫廷音乐、雅乐和岁时乐等多种流派。
唐代时期,音乐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如李白、杜甫的好友韦应物等。
历史上,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和发展,形成了新的艺术流派和音乐风格。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形式奇特,曲式繁多。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器乐、声乐、舞蹈等形式。
其曲式也异常多样,常见的曲式有“小令”、“特曲”、“夜行船”等。
2. 音韵婉转,节奏独特。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韵婉转,节奏独特,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二泉映月”就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凭借其优美的音调和回旋曲式,成为了人们最爱听的曲子之一。
3. 以民族传统为主题。
中国民族音乐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反映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更为现代民族音乐所欠缺的是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
4. 彰显民族性格。
中国民族音乐在每一首曲子的表现中,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它犹如一个历史积淀、文化沉淀、智慧结晶的传统之树,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1. 引言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以及代表性乐器等方面来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2. 历史背景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是贵族阶层所独有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特点。
而民间音乐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它融入了民间故事和情感,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族音乐逐渐与各地方文化和各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3. 音乐风格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音乐风格包括:3.1 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音乐之一,具有浓厚的宫廷音乐风格。
它融合了戏曲表演、歌唱和音乐伴奏等元素,旋律华丽而独特。
3.2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国西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
这些音乐以其原生态、质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例如,云南的傣族音乐和西藏的藏族音乐等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3.3 南方民歌南方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悠扬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常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困扰和情感。
3.4 传统器乐中国民族音乐中有许多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上要求技巧高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4. 代表性乐器中国民族音乐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乐器,它们在音乐演奏和表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1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常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古代宫廷音乐。
4.2 琵琶琵琶是中国古代的丝弦乐器,常用于演奏京剧音乐和古代宫廷音乐。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4.3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广泛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它具有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深情和浪漫的感觉。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超凡表现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概述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自西周时期开始形成。
在此期间,民族音乐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音乐来感谢神明,祈求好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族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那时的音乐作品主要分为舞蹈音乐和器乐两种类型,通过器乐展现出来的典雅高尚的音乐风格,被后人称为“雅乐”。
舞蹈音乐则是通过舞蹈来让观众欣赏音乐。
在汉代,器乐逐渐成为主要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艺表现,也是一种官方礼仪的象征。
汉代时期,器乐逐渐发展为时、换和、乐、赋等组成部分,分别代表着音乐范畴、管乐、弦乐以及意味深长的音乐原理。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音乐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音乐曲调优美动听,赋予了音乐更为深刻的情感表现效果,其音乐传承至宋代,彼时,音乐、舞蹈、戏剧等一系列事件齐头并进,形成了多样博大、充满艺术精髓的传统文化。
宋代时期,雅乐作为文人之乐,曲式多样,兼具音乐和文学的共同特点,如《高山》、《游曲》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庐山谣》。
明清时期,中国民族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明朝的天启年间,民间音乐成为了主流表达方式,民众自发组织音乐社团,在社团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天净沙秋思》等。
而在清朝,器乐音乐再次成为官方文艺的代表,这一阶段的音乐遵循着“古音追求”的理念,民族音乐随着中国古文化的深入走向崭新的境界。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多面的,囊括了多种风格、风格和文化特征。
以下将从音乐形式、音阶、曲调、音色、旋律等角度进行简要的经济分析。
(1)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最突出的音乐形式其实就是舞蹈与器乐,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对其作出解释。
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到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地域魅力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情感。
从古代的琴瑟之音,到现代的多元融合,它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及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不得不提的是其悠久的历史。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经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
那时,师涓、师旷等琴家的出现,以及《高山》和《流水》等著名琴曲的诞生,都为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推进,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以及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都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形式的丰富多样。
而除了历史的厚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还具备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中国广大的地域使得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调性。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以河北梆子、蒙古民歌等为代表,它们热情豪放,充满了北方人民的坚韧与激情。
而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则以粤剧、闽南音乐等为代表,它们婉转柔美,充分展现了南方人民的细腻与柔情。
此外,西部地区的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也独具特色,它们融合了各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还体现在其深厚的审美价值上。
它以朴实自然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传达了浓郁的民间情感。
每一首曲子,都仿佛是一个故事,一个情感的抒发。
无论是欢乐、悲伤,还是思念、期待,都可以通过音乐得到充分的表达。
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浓厚的传统特点,如古老的旋律、传统的乐器等。
中国民族音乐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面貌,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国际影响,展现出多样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
在创新的历程中,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风格,还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开拓新的领域和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它将继续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光发亮,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特点、传统、现代、多样性、跨界融合、创新历程、独特魅力、未来发展、世界音乐舞台、定义、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包括了广泛而丰富的曲调、旋律、节奏与歌词,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和感情。
中国民族音乐通常采用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也包括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马头琴、藏族的手鼓等。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色彩和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舞曲等民间音乐形式,还包括了古典音乐、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传承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
通过歌曲、乐曲等形式,民族音乐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历史故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音乐文化的国家,其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投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下面将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的特色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的特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包括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器乐等。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特色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
首先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旋律。
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多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这与西方音乐的七声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旋律的特点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运用在音乐创作中,可以为作品增添特色和民族风情。
其次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节奏。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多以二拍、三拍、四拍为主,其变化多样,节奏感强烈。
这种丰富多样的节奏可以为音乐创作增加变化和动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还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和声和器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和声和器乐多以民族特色的乐器和和声方式为主,如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和弦、颤音等和声方式。
这些元素都可以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特色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传统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而有趣的体验,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手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学生可以在音乐创作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优秀学生。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浅谈对中国音乐的认识1.引言中国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的特色和风格,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传递情感和增进国际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音乐进行深入探讨。
2.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2.1 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音乐主要是以舞蹈和声音为基础的。
古代音乐可以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类,雅乐是宫廷和贵族的音乐,而俗乐则是民间音乐。
2.2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
其中,民间音乐以山歌、童谣、敬神音乐等形式表现,曲艺音乐以评书、相声、快板等形式表现,戏曲音乐则是戏曲表演中的伴奏音乐。
3.中国音乐的类型与特色3.1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是指古代中国自成体系的音乐形式,包括琴曲、笛子曲等。
这些音乐作品以独特的旋律、和声和节奏表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3.2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指各个民族在其音乐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和特色。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演奏技巧。
3.3 流行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音乐逐渐与世界音乐相融合。
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中国音乐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4.中国音乐的影响与发展现状4.1 中国音乐的影响力中国音乐不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也开始研究和创作中国音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化。
4.2 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音乐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包括音乐制作、音乐教育、音乐平台等方面。
这不仅推动了中国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发展,也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论文、研究成果、音乐作品等。
这些附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法版权法是保护音乐作品及其演出者权益的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
1.现状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欣赏习惯也都给民族音乐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世界上任何艺术精品都是与时代相呼应的,要充分挖掘我国音乐文化遗产,丰富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改革民族乐器,改编民族器乐,就要培养民族音乐理论人才,培养民族音乐作曲家,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民族音乐要发展,只凭高水平的演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民族音乐听众,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使人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以此提升人们的都市文化品位,最终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传播,民族音乐应让更多人接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这样,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一、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到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大类。歌曲分为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民族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重奏与合奏。如独奏有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合奏有多种组合: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等;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等;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
中国民族音乐新生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结果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
2.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
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2).内部原因
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民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
中国民族音乐的整理期约在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这一时期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4.中国民族音乐的快速成长期
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3.教育对策
长此以往,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1).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2). 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总之,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从文化多元角度出发,我们占世界人口1/4的中华民族有必要有责任保留宣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它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能一枝独绣,充分放射出其独特璀璨的光芒。即使在未来国家民族消亡的时代,民族音乐仍应作为文化物种加以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