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77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合集下载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摘自: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4.2.1.7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4.2.1.7.1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时,应保证标准信号源(校正仪)的阻抗与模件阻抗相匹配,内外供电电源相对应。

4.2.1.7.2检查每个通道的转换系数,应符合测量系统量值转换要求。

4.2.1.7.3对于新建或大修机组,每块模块的I/O通道应逐点进行精度测试;对于中、小修和其他情况,每块模件上可随机选取1~6个通道(见表1)。

4.2.1.7.4模拟量输入(AI)信号精度测试:a)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1的精度要求。

4.2.1.7.5脉冲量输入(PI)信号精度测试:a)用标准频率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1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检查触发电平,均应满足表1要求(或制造厂出厂精度)。

4.2.1.7.6模拟量输出(AO)信号精度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对应模件的输出端子,用标准测试仪测量并读取输出信号示值,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2的精度要求。

4.2.1.7.7脉冲量输出(PO)信号精度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1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分别在各输出端子上用标准频率计测量并读取示值。

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制造厂出厂精度要求。

DL/T77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L/T77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计算机控制系统4.1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4.2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4.3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5检测仪表及装置5.1基本检修与校准5.2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3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4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5液位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6流量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7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5.8机械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9特殊仪表及装置检修与校准5.10称重仪表检修与校准6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6.1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6.2计算单元检修与校准6.3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7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7.1共用系统检修与试验7.2取源部件检修7.3机柜、电气线路、测量管路检修与试验8数据采集系统8.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8.2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8.3运行维护9模拟量控制系统9.1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9.2给水控制系统9.3汽温控制系统9.4燃烧控制系统9.5辅助设备控制系统9.6机炉协调控制系统10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0.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0.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0.3检修验收与运行维护11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11.1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11.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1.3运行维护12顺序控制系统12.1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12.2热力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2.3发电机变压器组和厂用电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2.4运行维护13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13.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3.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13.3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13.4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13.5DEH系统运行维护14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14.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4.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14.3系统功能投运过程试验与质量要求14.4系统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14.5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运行维护15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15.1基本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15.2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15.3系统运行维护16热工技术管理16.1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管理16.2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管理16.3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16.4热工指标考核、统计指标16.5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附录B(规范性附录)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名词解释附录C(资料性附录)抗共模差模干扰能力测试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工技术管理表格前言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安排,组织编制本标准。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第五、六章 仪表的检修与运行维护
检测仪表与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机组的经济、 安全运行。但在电力生产中 ,人们对热工检测仪表并没有象对保 护、自动那么重视,使得检测系统一些问题 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消 除,如在线运行的热工参数显示值与正常生产流程不符,控制屏 与台间、DCS(或 DAS)与 BT 盘间的同参数测量示值超过其允 许偏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设备质量原因,也有工作人员的 主观过失所造成。因此本章节对检测仪表与装置的检修、校准、 维护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规范。
3)控制系统机柜内的设备、模件、部件、线路板及元件 及外设设备清扫完毕后,其上电前、后检查,各工作站硬件、 软件工作状态的检查,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各自的功能要通 过试验确认正确无误,不可漏项。软件检查分为操作系统检查 和应用系统检查,主要考虑系统的正常启动、无出错报警和记 录,并对系统软件的完整性和口令设置、磁盘检测、磁盘空间 回收等进行检查和维护,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带有冷却 风扇的机柜和设备,运行中要定期检查冷却风扇,不正常的即 时更换,确保机柜风通风效果,以防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中由 于风扇局部环境温度增高,诱发模件部件故障。
电力行业规程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学习与讨论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前言 二、编写起因和过程 三、本规程特点 四、本规程结构
五、本规程内容介绍 六、本规程适用性 七、编后语
一、前言
规程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电力[2000](70号)文通知,组织编制本 标准
本标准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4.2 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中,规定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的 基本性能和应用功能的试验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个整体,为确保计算机控制系统检修 后的正常投用和长期稳定运行,新投运的控制系统、软件升级 或作了较大改动的运行机组控制系统,在其各组成设备调试、 检修完毕并符合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必须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整体试验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

DCS系统通道校验方法及精度要求摘自: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4.2.1.7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4.2.1.7.1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时,应保证标准信号源(校正仪)的阻抗与模件阻抗相匹配,内外供电电源相对应。

4.2.1.7.2检查每个通道的转换系数,应符合测量系统量值转换要求。

4.2.1.7.3对于新建或大修机组,每块模块的I/O通道应逐点进行精度测试;对于中、小修和其他情况,每块模件上可随机选取1~6个通道(见表1)。

4.2.1.7.4模拟量输入(AI)信号精度测试:a)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1的精度要求。

4.2.1.7.5脉冲量输入(PI)信号精度测试:a)用标准频率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1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检查触发电平,均应满足表1要求(或制造厂出厂精度)。

4.2.1.7.6模拟量输出(AO)信号精度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对应模件的输出端子,用标准测试仪测量并读取输出信号示值,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2的精度要求。

4.2.1.7.7脉冲量输出(PO)信号精度测试: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1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分别在各输出端子上用标准频率计测量并读取示值。

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制造厂出厂精度要求。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8.1 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8.1.1 机组停运前的检查8.1.1.1 检查显示画面,不符下列要求的作好详细记录,列入检修项目:a) 显示参数应与电力生产工艺流程相符;b) 同参数显示偏差应不大于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c) 测量系统中应无坏点信号;d) 实时统计报表数据应与实际相符,格式、指标满足管理要求。

8.1.1.2 停机过程中,检查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异常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列入检修项目。

8.1.2 机组停电后的检修及测试8.1.2.1 UO 模件检修与校准,按第4 章要求进行。

8.1.2.2 机柜及机柜内设备检修,按第7 章要求进行。

8.1.2.3 在环境温度为15~C~35~C、温度变化率不大于5~C/h、相对湿度为45%~80%的条件下,测试:a) 全隔离型AI 通道模板输入端与计算机地之间和各输入通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IOOM~。

半隔离型AI 通道模板输入端与计算机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IOOM~。

b) 全隔离型AO 通道模板的输出端与计算机地之间和各通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IOOM~。

1171半隔离型Ao 通道模板的输出端与计算机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

c) 电压输入的AI 模件通道输入阻抗应大于lMQ。

d) 电压输出的AO 模件通道,最小负载电阻不大于2kQ。

e) 电流输出的AO 模件通道,最大负载电阻不小于500f2。

8.1.2.4 检查测量系统的正确性(包括连接电缆,开关量、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及接地系统检查)。

8.1.2.5 对停运前检查的异常记录,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8.1.3 系统通电后的检查及试验8.1.3.1 对模件供电质量、模件适应电源及负载变化能力进行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a) I/O 模件供电直流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5%范围内变化时,电源纹波小于O·1%。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的编制说明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的编制说明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的编制说明摘要:新颁布的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T 774—2004和报批中的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采用了新的、统一的“火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标准,文章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新标准根据不同等级、不同类型机组分别给出了协调控制系统(CCS)的合格指标和优良指标,制定了新建机组各阶段验收测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完善附录中给出的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性能测试指标。

最终,建立了火力发电厂MCS基建验收和最终验收的统一测试标准。

关键词:火电厂自动控制;协调控制系统(CC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1 编制背景多年以来,对火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MCS)的品质进行验收测试时,主要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①《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水电生字[1986]93号;②原电力部建质[1996]40号文发布的《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负荷变动试验导则》;③原电力部建质[1996]111号文发布的《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④原电力部电综[1998]179号文发布的《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5.11机组RB功能试验》;⑤《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1998。

近几年来随着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火电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应用水平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①新建火电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应用水平随着协调控制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在调试质量控制上已打破了基建与试生产的界线;②随着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大量300 MW等级以下的火电机组通过DCS自动化改造也实现了协调控制并可参与电网自动控制发电(AGC)调节。

因此,通过对火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测试标准的研究,编制一本在测试项目和质量指标都较为统一和完整的火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标准,是当前电力行业从事热工自动化工作的迫切需要。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2020/11/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 分别启动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的其它应用软件,应无
出错报警。启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软件,

检查其功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3)权限设置检查;

➢ 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的用户权限设置,应

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

➢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 安全要求;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 行维护
2020/11/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1. 分散控制系统的检修运行维护
2020/11/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1.1 分 散 控 制 系 统 的 检 修
1 停运前检查:全面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 的状态,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列检修计划。
2 停运后硬件检修: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 服务站硬件检修、控制站检修、计算机外设检 修、网络及接口设备检修、电源设备检修、主 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标准时钟装置、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各操作员站、控制站、服务站、通讯网络的运行状况等 4)检查报警系统,对重要异常信息(如冗余失去、异常切
检 换、重要信号丢失、数据溢出、总线频繁切换等)作好详细记录

5)检查各类打印记录和硬拷贝记录 6)测量控制室、工程师室和电子设备室的温度及湿度

7)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报警日志 8)检查、汇总系统自诊断结果中的异常记录
2020/11/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1.2
控 制 系 统 测 试 与 试 验
➢ 控制系统基本性能测试 ·操作员站或服务器的冗余切换试验 ·控制站主控制器模件冗余切换试验 ·控制回路可靠性试验 ·通讯总线冗余切换试验 ·模件、控制系统及机柜供电冗余切换试验 ·容错性能试验 ·模件热拔插试验 ·系统实时性测试 ·系统响应时间的测试 ·系统存贮余量测试 ·通信网络系统负荷率的测试 ·抗干扰能力试验

DL/T 774-2001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DL/T 774-2001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774-2001)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技综【1996] 40号文“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

目前,国内外火力发电机组普遍采用分散控制系统。

迄今为止,尚无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指导性技术标准。

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及管理方面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自动化设备运行检修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运行检修中的事故教训,编写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以下筒称《导则》),首先在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所属电厂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使《导则》进一步完善,并在电力行业全面推广,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修改,使本导则所阐述的内容更具有通用性。

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日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口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诚李。

吴鹤春、刘玉杰。

张林明、陈建华。

丁跃进。

侯勇。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

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CSC)、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

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11.1 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按10.1 中相关要求进行。

11.2 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1.2.1 系统试验的一般规定。

11.2.1.1 试验前应满足的条件:a) 本体检修工作全部完毕(新安装机组,应安装工作全面完毕),启动的各项条件具备;b) 热工信号光字牌的书写正确、清晰,灯光和音响报警可靠;c) 热工保护装置(仪表)、部件的单体试验合格,并已复原上电,经检查工作正常;d) 电源可靠,信号报警系统经全面检查正确无误;e) 逻辑检查修改工作完成;f) 就地及集控室手动启、停控制试验合格;g) 有关油泵、气动阀、电动阀等电源、气源正常;h) 机组正常运行中进行试验时,须确认汽机监视系统(TSI)报警盘无报警、无跳闸指示方可进行。

11.2.1.2 试验的一般要求:a) 试验的每一步骤,均应检查仪表或显示画面的显示、光字牌信号和打印记录,与实际状况相符;b) 试验应按试验操作卡逐步进行,做好详细试验记录并建立试验档案;c) 集控室及就地手动紧急停机试验,在每次主机冷态启动前必须进行:d) 机组检修或机组停机时间超过30 天后,首次启动前应进行全部连锁试验;e) 保护系统中某个元件检修后,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才能投运;f) 试验期间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中止试验并恢复系统原状,故障消除后应重新进行试验;g) 试验结束,做好系统及设备的恢复工作。

146111.2.1.3 试验项目与逻辑条件,根据各机组具体设计而定。

11.2.2 汽轮发电机组保护系统试验。

11.2.2.1 热工信号系统试验:信号系统的试验、确认、消音或复归,经试验正常,其显示、声光报警、打印应正确。

11.2.2.2 主汽门关闭及联动抽汽逆止门试验:a) 操作主汽门控制开关或按钮,主汽门应立即关闭,并发出声光报警:b) 抽汽逆止门电磁阀随主汽门应同时动作,并发出声光报警;c) 开启主汽门,主汽门关闭信号继电器应复位,抽汽逆止门应处于运行状态。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检测仪表及装置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检测仪表及装置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检测仪表及装置检修运行维护规程5.1 基本检修与校准5.1.1 单体检测仪表5.1.1.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5.1.1.1.1 进行仪表的清扫和常规检修,检修后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1a) 被检仪表(或装置)外壳、外露部件(端钮、面板、开关等)表面应光洁完好,铭牌标志应清楚。

b) 仪表刻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完整、清晰、准确;表盘上的玻璃应保持透明,无影响使用和计量性能的缺陷;用于测量温度的仪表还应注明分度号。

c) 各部件应清洁无尘、完整无损,不得有锈蚀、变形。

d) 紧固件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脱落等现象,可动部分应转动灵活、平衡,无卡涩。

e) 各调节器部件应操作灵敏、响应正确,在规定的状态时,具有相应的功能和一定的调节范围。

f) 接线端子板的接线标志应清晰,引线孔、表门及玻璃的密封应良好。

g) 电源熔丝容量符合要求。

5.1.1.1.2 绝缘电阻检查应符合表4 规定(章节中有单独要求的除外)。

表 4 绝缘电阻测量条件与阻值表绝缘电阻绝缘表读被测仪表绝缘表输出MQ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数前稳定被测对象电源电压直流电压℃%V V 时间S信号c|信号信号|接地电源|接地电源|信号热电偶500100 ≥100 铠装热电偶a热电阻/壁铂15~35 ≤80500250/100≥1000 ≥1000≥100 ≥100温专用铜250/100 ≥50 ≥50 直读式仪表5~35 ≤80 >60 500 ≥20 ≥20 ≥20 ≥20 压力开关15~35 45~75 >60 500 ≥20 ≥20动圈式仪表常规仪表b 15~35 45~7515~35 45~75>60 500>60 50010 ≥40 ≥20 ≥20≥20 ≥20 ≥20 15~35 45~75 ≤60 100 ≥7 ≥7 ≥7调节、控制仪表变送器20 15~35 45~7515~35 45~75>60 500≤60 100500 ≥20 ≥20 ≥50≥20 ≥20 ≥50 ≥501表4(续表)被测对象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被测仪表电源电压V绝缘表输出直流电压V绝缘表读数前稳定时间S信号c|信号绝缘电阻MQ信号电源| |接地接地电源|信号执行机构-25~+75 <95 >60 500 ≥20 ≥50 伺服放大器0~50 10~70 >60 500 ≥20 ≥50 电接点水位计15~35 45~75 >60 500 ≥50 ≥20 ≥50 ≥50 电磁阀15~35 ≤85 >60 ≥20电涡流传感器15~35 45~75 >60 500 ≥5 ≥100 ≥100分析仪表15~35 45~75 >60 250 ≥2 ≥2 ≥20 ≥20发电机检漏仪工业摄像机“皮带显示仪表15~35 45~7515~35 70~75 >60 500>60 500V100/500≥100 ≥100 ≥1()() ≥100≥1 ≥20≥20 ≥20 ≥20秤传感器≤60 100V ≥20a 其绝缘电阻的单位是MΩ・m。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编制说明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编制说明

1 编制背景
目前 国 内 大 中 型 火 力 发 电 机 组 热 力 系 统 的 监 控 , 普遍采用分散 控制系统 , 气 系统的部 分控制 也正在 电 逐 渐 纳 入 其 中 。 随 着 热 工 系 统 的 监 控 功 能 的 不 断 增 强 , 围 迅 速 扩 大 , 障 的 离 散 性 也 增 大 。 得 热 控 系 范 故 使
验 进 行 的 。其 次 , 着 热 工 设 备 的 质 量 、 类 的 快 速 随 种
该 规 程 还 尽 可 能 地 将 对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设 备 的 检修 、 验 与 日常 运 行 维 护 及 考 核 的 全 过 程 管 理 以及 试
所 有 涉 及 计 算 机 控 制 系 统 安 全 的 外 部 设 备 及 设 备 的
的检 修 与 运行 维护 , 用 系统 、 共 电气 线路 和 测量 管路 , 工技 术 管 理 等 方 面 的 内容 进 行 了分 析 介 绍。 并 提 出 了贯 彻 该 规 热 程 的 一些 建议 。
关键 词 : 工 自 化 ; 修 运行 维 护 ; 热 动 检 规程 ; 编制 说 明
中图分 类 号 :1 8 ,l I 。
前 , 力 行 业 尚 无 一 部 适 合 火 力 发 电厂 分 散 控 制 系 统 电 机 组 热 工 自动 化 设 备 检 修 运 行 维 护 的 规 程 。 18 9 6年
规 程 包 括 了 DC S设 备 的 硬 件 、 件 、 体 测 量 仪 软 单
表 、 据 采 集 处 理 系 统 ( AS 、 拟 控 制 系 统 ( s 、 数 D )模 Mc ) 顺 序控制系统 (c 、 炉安 全 监控 系 统 ( SS 机 s s) 锅 F S )、 组 热 工 保 护 系 统 ( P 、 字 电 液 调 节 ( H) 统 等 P S) 数 DE 系 所 涉 及 到 的现 有 热 工 自动 化 设 备 的 检 修 、 验 、 行 试 运 维 护 和 技 术 管 理 要求 。

DL/T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L/T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 L/T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5 检测仪表及装置基本检修与校准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液位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流量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机械量仪表检修与校准特殊仪表及装置检修与校准称重仪表检修与校准6 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计算单元检修与校准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7 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共用系统检修与试验取源部件检修机柜、电气线路、测量管路检修与试验8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运行维护9 模拟量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给水控制系统汽温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辅助设备控制系统机炉协调控制系统10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检修验收与运行维护11 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运行维护12 顺序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热力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发电机变压器组和厂用电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运行维护13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DEH系统运行维护14 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系统功能投运过程试验与质量要求系统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运行维护15 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基本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系统运行维护16 热工技术管理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管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管理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热工指标考核、统计指标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附录B(规范性附录)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名词解释附录C(资料性附录)抗共模差模干扰能力测试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工技术管理表格前言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安排,组织编制本标准。

DL 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

DL  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

DL/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第一部分DL/T774-2015规程试题库(4-5章)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1.根据DL/T774-2015规定,按仪表制造厂规定的时间进行预热;制造厂未作规定时,可预热(15)min(具有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预热30min)后,进行仪表的调校前校验。

2.根据DL/T774-2015规定,校验在主刻度线或整数点上进行;其校验点数除有特殊规定外,应包括上限、下限和常用点在内不少于(5)点。

3.根据DL/T774-2015规定,校验从(下限值)开始,逐渐增加输入信号,使指针或显示数字依次缓慢地停在各被检表主刻度值上避免产生任何(过冲)和回程现象,直至量程上限值。

4.根据DL/T774-2015规定,对于零位和满量程可调的仪表,当调校前校验结果,其示值基本误差值大于(2/3)示值允许误差限值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零点和量程的反复调整,直至两者均小于示值的(允许误差),并使各校验点误差减至最小。

5.根据DL/T774-2015规定,仪表的回程误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有单独规定的仪表除外)。

6.根据DL/T774-2015规定,具有报警功能的仪表的输出端子连接指示器,调整好报警设定值,平稳地增加(或减少)输入信号,直到(设定点)动作;再反向平稳地减少(或增加)输入信号,直到设定点恢复。

7.根据DL/T774-2015规定,记录每次报警动作值和恢复值,其与设定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设定点动作差和恢复差。

8.根据DL/T774-2015规定,设定点动作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

设定点恢复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的1.5倍(有单独规定的仪表除外)。

9.根据DL/T774-2015规定,安装于现场的仪表,其外露的零位、量程和报警值调整机构宜(漆封),并贴上有效的计量标签。

10.根据DL/T774-2015规定,测量系统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可靠。

2_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2_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
3 软件检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完整性、 权限设置、数据库。
4 模件精度与正确性测试。
24.06.2021
1)检查各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

2)检查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电压、各机柜供电电压、 各类直流电源电压及各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
运 3) 检查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制(或退出扫 描状况)和损坏情况

➢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 安全要求;

➢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端口服务设置,关闭不使用的

端口服务;

4)数据库检查;
➢ 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
➢ 对数据库进行探寻,各数据库或表的相关信息应正确;
➢ 数据库日志记录若已满,应立即备份后清除。

钉、接地母线螺钉应无松动。 9)计算机设备之间连接电缆、导线应连接可靠,敷设及捆扎整齐、
美观,各种标志齐全、清晰。
24.06.2021
1)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服务站硬件检修、控制站检修、
2)计算机外设检修、网络及接口设备检修、

3)电源设备检修、

4)主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标准时钟装置 5)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 电接点水位筒:a)接地线。b)座面,丝扣涂抹二硫化
钼或铅粉油。c)引线氟塑料线。d)编号。
• 水位测量筒:a) 连通管截面、斜向,一次阀门横装(余
姚)。b)平衡筒水平引出400mm后再向下敷设。 c)平衡筒 至水侧取样管以上部分裸露,其余均良好保温幻灯片 65。
24.06.2021
2.6
测 量 取 源 部 件
24.06.202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热电2×150MW机组热控检修规程批准:审核:编制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DCS (1)3.2 DAS (1)3.3 MCS (1)3.4 CCS (1)3.5 AGC (2)3.6 SCS (2)3.7 FSSS (2)3.8 MFT (2)3.9 DEH (2)3.10 ATC (2)3.11 OPC (2)3.12 TSI (2)3.13 FCS (2)4 计算机控制系统 (2)4.1 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2)4.1.1 停运前检查 (2)4.1.2 停运后的检修 (3)4.1.3 软件检查 (6)4.2 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 (7)4.2.1 控制系统基本性能试验 (7)4.2.2 控制系统基本功能试验 (10)4.2.3 热工自备UPS试验 (11)4.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 (12)4.3.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投运与验收 (12)4.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维护 (13)4.3.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停用与维护 (14)5 检测仪表及装置 (15)5.1 基本检修与校准 (15)5.1.1 单体检测仪表 (15)5.1.2 测量系统 (16)5.1.3 运行维护 (17)5.2 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 (17)5.2.1 数字式仪表 (17)5.2.2 检测开关和控制器 (19)5.2.3 压力(差压)变送器 (20)5.3 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 (21)5.3.1 感温元件 (21)5.3.2 直读式温度计 (22)5.3.3 温度变送器 (23)5.3.4 温度测量显示仪表 (24)5.4 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 (25)5.4.1 直读式压力表 (25)5.4.2 压力测量、显示仪表 (27)5.4.3 压力测量系统 (27)5.5 液位测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28)5.5.1 电接点水位计 (28)5.5.2 差压式水位测量 (29)5.6 流量测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29)5.6.1 节流装置 (30)5.6.2 流量测量仪表 (30)5.6.3 流量测量系统 (31)5.7 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 (32)5.7.1 氧化锆氧量分析器 (32)5.7.2 电导式分析仪表(在线电导率仪、酸碱浓度计) (33)5.7.3 电位式分析仪表(在线酸度计、钠离子监测仪) (35)5.7.4 电流式分析仪表(在线溶解氧表、联氨表) (36)5.7.5 光学式分析仪表(在线硅表、磷表) (37)5.8 机械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38)5.8.1 电涡流式监测保护装置 (38)5.8.2 磁电式位移发讯装置 (39)5.8.3 磁电式偏心度(大轴挠度)监视装置 (40)5.8.4 转速监视与保护装置 (41)5.8.5 振动监视装置 (44)5.9 特殊仪表与装置的检修与校准 (45)5.9.1 工业摄像机系统 (45)5.9.2 锅炉安全监控装置 (46)5.10 称重仪表的检修与标准 (49)5.10.1 电子皮带秤 (49)5.10.2 电子皮带秤实物检测装置 (51)6 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 (53)6.1 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 (53)6.1.1 操作器与伺服放大器 (53)6.1.2 电动执行机构 (53)6.1.3 电信号气动执行机构 (55)6.1.4 电磁阀 (57)7 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 (57)7.1 共用系统的检修与试验 (57)7.1.1 电源 (57)7.1.2 接地 (58)7.1.3 防护 (59)7.1.4 仪用气源 (59)7.2 取源部件的检修 (60)7.2.1 基本要求 (60)7.2.2 感温件的检修与质量要求 (60)7.2.3 取压部件的检修与质量要求 (61)7.2.4 电接点筒的检修与质量要求 (61)7.2.5 水位测量筒检修与质量要求 (61)7.2.6 流量取源部件的检修与质量要求 (62)7.3 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的检修与试验 (62)7.3.1 机柜 (62)7.3.3 测量管路 (66)8 数据采集系统 (67)8.1 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67)8.1.1 机组停运前的检查 (67)8.1.2 机组停电后的检修及测试 (67)8.1.3 DAS系统通电后的检查及试验 (67)8.2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67)8.2.1 测量综合误差的校准 (67)8.2.2 系统功能测试 (68)8.3 运行维护 (70)8.3.1 投运前的检查、验收 (70)8.3.2 数据采集系统的日常与定期维护 (70)9 模拟量自动控制系统 (70)9.1 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 (70)9.1.1 基本检查项目与试验 (70)9.1.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71)9.2 给水控制系统 (71)9.2.1 投入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71)9.2.2 控制系统投入的条件 (71)9.2.3 质量指标 (71)9.2.4 检修验收 (72)9.2.5 运行维护 (72)9.2.6 运行中试验 (72)9.2.7 控制系统的撤除 (72)9.3 汽温自动控制系统 (72)9.3.1 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72)9.3.2 控制系统投入的条件 (73)9.3.3 质量指标(负荷范围70~100%) (73)9.3.4 检修验收 (73)9.3.5 运行维护 (73)9.3.6 运行中试验 (73)9.3.7 控制系统的撤除 (73)9.4 燃烧自动控制系统 (73)9.4.1 炉膛压力控制系统 (73)9.4.2 风量氧量控制系统 (74)9.4.3 一次风压控制系统 (75)9.4.4 磨煤机控制系统 (75)9.4.5 钢球磨煤机入口风压调节(中储式制粉系统) (77)9.5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77)9.5.1 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77)9.5.2 控制系统投入的条件 (77)9.5.3 质量指标 (77)9.5.4 检修验收 (78)9.5.5 运行维护 (78)9.5.6 运行中试验 (78)9.5.7 控制系统的撤除 (78)9.6 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78)9.6.1 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 (78)9.6.2 除氧器压力控制系统 (79)9.6.3 加热器水位控制系统 (79)9.6.4 汽机凝汽器水位控制系统 (80)9.6.5 其他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80)10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80)10.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80)10.1.1 机组停运前的检查 (80)10.1.2 系统停运后的基本检修与要求 (80)10.1.3 测试项目与技术标准 (81)10.2 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81)10.2.1 试验准备工作 (81)10.2.2 燃油系统启动前功能试验 (81)10.2.3 MFT功能试验 (83)10.2.4 烟风系统大联锁功能试验 (84)10.2.5 锅炉汽包水位保护实际传动试验 (84)10.2.6 FSSS系统的动态试验 (84)10.3 检修验收与运行维护 (85)10.3.1 检修验收 (85)10.3.2 运行维护 (85)11 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 (85)11.1 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 (85)11.2 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85)11.2.1 系统试验的一般规定 (85)11.2.2 汽轮发电机组保护系统试验 (86)11.2.3 锅炉安全门保护 (91)11.3 运行维护 (91)12 顺序控制系统 (91)12.1 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 (91)12.1.1 机组停运前的检查 (91)12.1.2 系统停运后的检修 (91)12.1.3 测试项目与技术标准 (91)12.2 热力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92)12.2.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与要求 (92)12.2.2 锅炉风烟系统功能组 (92)12.2.3 锅炉吹灰功能子组 (93)12.2.4 电动给水泵功能子组 (94)12.2.5 汽机油系统子组 (94)12.2.6 凝结水子组 (95)12.2.7 凝汽器真空系统子组 (96)12.2.8 汽机轴封系统子组 (97)12.2.9 低压加热器子组 (97)12.2.10 高压加热器子组 (98)12.2.11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 (99)12.2.12 发电机密封油系统 (99)12.2.13 抗燃油系统 (100)12.2.14 顶轴油盘车系统 (100)12.2.15 汽机抽汽系统 (100)12.2.16 开式、闭式冷却水系统 (101)12.2.17 循环水系统 (102)12.2.18 蒸汽管道疏水系统 (102)12.2.19 汽机蒸汽管道疏水阀子组 (103)12.2.20 仪用空气系统 (103)12.2.21 锅炉排污、疏水、放气功能子组 (104)12.3 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105)12.3.1 发变组并列系统 (105)12.3.2 发变组解列系统 (106)12.3.3 6kV母线备用电源与常用电源切换 (106)12.3.4 高压备变投入系统 (107)12.3.5 低压厂变投入系统 (107)12.3.6 低压备变投入系统 (108)12.4 运行维护 (108)12.4.1 热力系统运行维护 (108)12.4.2 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运行维护 (108)13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108)13.1 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108)13.1.1 系统停运前的检查 (108)13.1.2 系统停运后检修 (108)13.1.3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108)13.2 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109)13.2.1 开机前DEH系统静态试验 (109)13.3 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 (110)13.3.1 转速控制功能投运 (110)13.3.2 负荷控制功能投运 (111)13.3.3 阀门管理和在线试验 (111)13.3.4 汽机自启动 (112)13.3.5 机组跳闸保护试验 (112)13.3.6 汽阀严密性试验 (113)13.4 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 (113)13.4.1 动态特性试验 (113)13.4.2 评价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质量指标 (113)13.5 DEH系统的运行维护 (114)13.5.1 投运与验收要求 (114)13.5.2 维护 (114)14 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 (114)14.1 基本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 (114)14.1.1 机组大修停机前(后)的检查 (114)14.1.2 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114)14.1.3 设备及部件调整校验: (115)14.2 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115)14.2.1 投运前的静态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115)14.2.2 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的投运 (116)14.2.3 低压旁路控制系统的投运 (116)14.2.4 调节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 (116)14.3 系统运行维护 (116)14.3.1 验收 (116)14.3.2 维护 (116)15 热工技术管理 (117)15.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的管理 (117)15.1.1 一般规定 (117)15.1.2 检测仪表的检修管理 (117)15.1.3 热工保护联锁系统的管理 (118)15.1.4 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118)15.1.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119)15.1.6 检修项目的验收管理 (119)15.2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管理 (119)15.2.1 软件和数据库备份 (119)15.2.2 软件保护和口令管理 (119)15.2.3 计算机软件的修改与保存 (119)15.2.4 升级管理 (119)15.3 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 (120)15.3.1 应建立的技术规程、制度: (120)15.3.2 应建立的技术档案资料 (120)15.3.3 应健全的热工记录 (120)15.4 热工指标考核、统计内容 (120)15.4.1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用率 (120)15.4.2 热工检测仪表(参数)抽检合格率 (121)15.4.3 热工检测仪表(模件)校前合格率 (121)15.4.4 数据采集系统完好率 (121)15.4.5 模拟量控制系统利(可)用率 (121)15.4.6 保护系统可用率及保护系统动作正确率 (122)15.4.7 顺序控制系统投入率 (122)15.5 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 (122)15.5.1 备品备件的贮存 (122)15.5.2 定期检查 (122)15.6 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 (12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 (1)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分散控制系统硬件加权系数表 (3)附录 C (规范性附录)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 (4)C.1 项目考核 (4)C.1.1 校准 (4)C.1.2 校验 (4)C.1.3 抽查 (4)C.1.4 测量范围 (4)C.1.5 量程 (4)C.1.6 对比 (4)C.1.7 调整 (4)C.1.8 校准(检修)周期 (4)C.1.9 准确度(精确度) (4)C.1.10 稳定度(稳定性) (4)C.1.11 灵敏度 (4)C.1.12 可靠性 (4)C.1.13 准确度等级 (4)C.1.14 仪表分辨力 (5)C.2 误差定义与计算 (5)C.2.1 测量误差 (5)C.2.2 基本误差 (5)C.2.3 允许误差 (5)C.2.4 附加误差 (5)C.2.5 修正值 (5)C.2.6 方法误差 (5)C.2.7 调整误差 (5)C.2.8 读数误差 (5)C.2.9 引用误差 (5)C.2.10 零位误差 (5)C.2.11 偏差 (5)C.2.12 回程误差 (5)C.2.13 重复性误差 (6)C.2.14 综合误差 (6)C.3 名词解释 (6)C.3.1 寻找转换点检定法 (6)C.3.2 输入基准法 (6)附录 D (资料性附录)抗共模差模干扰能力测试 (7)D.1 测试要求 (7)D.2 测试方法 (7)D.2.1 CMR测试(见图B.1) (7)D.2.2 NMR测试(见图B.2) (7)**热电厂2*150MW机组检修规程(热工卷)前言为搞好我厂设备的检修工作,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检修工艺水平,确保设备检修质量,加强专业技术管理,热工试验室组织有关人员于2006年编了《2×150MW火电机组检修工艺规程》(热工卷试行版)。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检修运行维护规程6.1 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6.1.1 可编程调节器6.1.1.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6.1.1.1.1 外观检查按第5.1.1.1.1 条要求进行。

6.1.1.1.2 绝缘电阻,应符合表4 对应要求。

6.1.1.2 调校项目与质量技术标准:6.1.1.2.1 调节方式设定检查:a) 手动方式(MAN):1) 当调节器设定于手动方式时,手动方式指示灯(MAN)应亮;2) 在手动方式下,调节外部输入信号,应不影响调节器的输出变化;3) 当按下调节器面板上“增大”或“减小”手动按键时,面板上的输出指示值应作相应方向的线性变化;4) 调节器面板上的输出指示值和输出端输出值的误差应小于±3%FS。

b) 自动方式(AUTO):1) 当调节器设定于自动方式时,自动方式指示灯(AUTO)应亮;2) 在自动方式下,改变外部输入信号,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方向应与用户程序所设计的调节要求一致,变化规律应符合调节器已设定的PID 调节参数所确定的规律;3) 按下给定值按钮改变给定值时,输出值应按调节所要求的方向和调节参数所设定的调节规律作相应改变;4) 如调节特性不满足对象要求,通过调节器面板上的控制按钮重新设定或调整PID 参数。

c) 跟踪方式(CAS):1) 当调节器设定于跟踪方式时,跟踪方式指示灯(CAS)亮;2) 在跟踪方式下,外部输入信号变化时,调节器输出应按用户程序所设计的程序要求及调节器设定的各项调节参数所确定的规律进行相应地变化:3) 按下给定值按钮改变给定值时,调节器输出值也应按程序所设计的串级方式和调节器所设定的PID 参数所设定的规律进行相应地改变。

6.1.1.2.2 调节器过程变量PV 值和设定SP 值指示表及上、下限报警灯检查:a) 当改变外部输入信号时,调节器的PV 值指示表应有相应指示。

b) 当按动给定值“增加”或“减小”按钮时,调节器的sP 值指示表指示应有相应变化,指针的指示精度(%)和输入信号误差应不大于±5%FS。

火电热工技术监督-问答题 - 3 of 3

火电热工技术监督-问答题 - 3 of 3

火电热工技术监督——问答题问题:DL/T5004-2010《火力发电厂试验、修配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导则》对热工自动化试验室的主要职能是如何规定的?不承担检修任务的仪表与控制试验室,其主要职能是全厂的仪表与控制设备日常维护,定期检定、校准或检验维修,备品、备件管理及技术改造等工作。

承担检修任务的仪表与控制试验室可参照执行。

问题:DL/T5004-2010《火力发电厂试验、修配设备及建筑面积配置导则》对热工自动化试验室的标准计量仪器和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是如何规定的?(1)按照我国有关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于仪表与控制设备计量检定、校准或检验的标准计量器具,应按规定的计量传递原则传递。

(2)仪表与控制试验室的标准计量仪器和设备配置,应满足对电厂控制设备和仪表进行检定、校准和检验、调试与维修的需要,应符合三级试验室的标准要求。

(3)试验室的设备配置,应按照试验室的职能范围和电厂配置的控制设备,仪表的校准或检验的实际需要选择配置。

问题:DL/T774-2015《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对模拟量输入(AI)信号精度测试的方法是如何规定的?(1)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2)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

问题:DL/T774-2015《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性能试验包含哪些方面是如何规定的?(1)冗余性能试验:(2)系统容错性能试验:(3)系统实时性测试:(4)系统响应时间的测试:(5)系统存储余量和负荷率的测试:(6)抗射频干扰能力试验:(7)模件信号处理精度测试:(8)通道输出自保持功能测试。

问题:DL/T774-2015《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停电步骤是如何规定的?(1)关闭控制站的现场电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计算机控制系统
4.1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4.2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
4.3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
5检测仪表及装置
5.1基本检修与校准
5.2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
5.3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
5.4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
5.5液位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
5.6流量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
4.1.2.1.9所有机柜的内外部件应安装牢固,螺钉齐全;各接线端子板螺钉、接地母线螺钉应无松动。
4.1.2.1.10计算机设备间连接电缆、导线应连接可靠,敷设及捆扎整齐、美观,各种标志齐全、清晰。
4.1.2.2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服务站硬件检修:
4.1.2.2.1确认待检修设备已与供电电源可靠分离后,打开机箱外壳。
GB2887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
GB4830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DL 435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
DL/T 655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6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7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 658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4.1.1.1.8检查计算机自诊断系统,汇总系统自诊断结果中的异常记录。
4.1.1.1.9检查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日常维护消缺记录,汇总需停机消缺项目。
4.1.1.1.10对于现场总线和远程输入/输出(I/O)就地机柜,进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
4.1.1.2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和数据的完全备份工作。对于储存在易失存储器(如RAM)内的数据和文件,应及时上传并备份。
DL/T 65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 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
DL/T 5190.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
JJG 650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3.3
模拟量控制系统Modulation Control System(MCS)
实现锅炉、汽轮机及辅助系统参数自动控制的总称。在这种系统中,常包含参数自动控制及偏差报警功能,对前者,其输出量为输入量的连续函数。
3.4
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CCS)
将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协调锅炉与汽轮机组在自动状态的工作,给锅炉、汽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调频、调峰的能力,它直接作用的执行级是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和汽轮机控制系统。
4计算机控制系统
4.1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
4.1.1停运前检查
4.1.1.1全面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况,将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列入检修项目。
4.1.1.1.1检查各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
4.1.1.1.2检查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电压、各机柜供电电压、各类直流电源电压及各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
4.1.1.1.3检查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制(或退出扫描状况)和损坏情况、各操作员站、控制站、服务站、通信网络的运行状况等。
5.7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
5.8机械量仪表检修与校准
5.9特殊仪表及装置检修与校准
5.10称重仪表检修与校准
6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
6.1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
6.2计算单元检修与校准
6.3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
7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
7.1共用系统检修与试验
7.2取源部件检修
7.3机柜、电气线路、测量管路检修与试验
15.1基本检修项目和质量要求
15.2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15.3系统运行维护
16热工技术管理
16.1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管理
16.2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管理
16.3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
16.4热工指标考核、统计指标
16.5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名词解释
3.10
汽轮机自启停系统Automatic Turbine Startup or Shutdown Control System(ATC)
根据汽轮机的热应力或其他设定参数,指挥汽轮机控制系统完成汽轮机的启动、并网带负荷或停止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
3.11
超速保护trol(OPC)
本标准自发布实施之日起,代替DL/T 774—200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台州发电厂、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北仑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抗共模差模干扰能力测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热工技术管理表格
前 言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安排,组织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以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机组为主,兼顾采用单元仪表构成控制系统的机组,包括了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单体测量仪表、过程控制仪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模拟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锅炉安全监控系统、机组热工保护系统、数字电液调节系统等所涉及到的现有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检修、试验、运行维护的内容、方法和应达到的技术标准,并纳入了化学分析仪表、电气厂用电和发电机变压器的检修运行及热工技术管理工作内容,是机组热工自动化设备检修运行维护的基本依据。
4.1.2.1.3所有电源回路的熔丝和模件的通道熔丝,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如有损坏应作好记录,查明原因后更换相同容量与型号的熔丝。
4.1.2.1.4计算机设备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
4.1.2.1.5检查各计算机设备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
4.1.2.1.6在系统或设备停电后进行设备的清扫。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长生、朱北恒、王淼婺、夏克晁、吴孚辉、章真、李广、韦定波。
火力发电厂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的内容、方法和技术管理应达到的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已投产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8
总燃料跳闸Master Fuel Trip(MFT)
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自动动作,快速切除进入锅炉炉膛的所有燃料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3.9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DEH)
按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数字电路(计算机),按液压原理设计的放大元件及液压伺服机构构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
13.3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
13.4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
13.5DEH系统运行维护
14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
14.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14.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14.3系统功能投运过程试验与质量要求
14.4系统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
14.5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运行维护
15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
4.1.2.1.7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检修时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静电接地腕带,并尽可能不触及电路部分;拆卸的设备应放在防静电板上,吹扫用压缩空气枪应接地。
4.1.2.1.8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宜控制在0.05MPa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专用清洗剂。
8数据采集系统
8.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8.2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8.3运行维护
9模拟量控制系统
9.1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
9.2给水控制系统
9.3汽温控制系统
9.4燃烧控制系统
9.5辅助设备控制系统
9.6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10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10.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10.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10.3检修验收与运行维护
11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
11.1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
11.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11.3运行维护
12顺序控制系统
12.1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
12.2热力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12.3发电机变压器组和厂用电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
12.4运行维护
13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13.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13.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数据共享,可靠性高。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
3.2
数据采集系统Date Acquisition System(DAS)
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记录、显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